李何林与李霁野这两位现代文学史上的著名学者,都是安徽六安地区人,李何林出生在霍邱县,李霁野出生在六安县,两地相距仅几十公里,如今都属于六安市。他们都生于1904年,也都因为家境贫寒而考入阜阳师范读书。只是李霁野早于李何林一年入学。1920年暑期,李何林考进阜阳师范时,这两个同乡从一接触就觉得兴趣、爱好一致,思想感情投缘,很快就成了好朋友。他们这个时候建立起来的友谊,一直延续到他们的晚年。他们有过一次同窗,五次同事的经历,友谊延续前后近70年。
1923年李霁野到北平的教会学校——崇实中学读书,开始翻译文学作品,得到鲁迅的扶植,参与创办未名社,在现代文坛上崭露头角。而李何林在阜阳师范毕业后,考入南京东南大学就读。1926年国民革命军北伐时,他投笔从戎,进入黄埔军校武汉分校,结业后在叶挺的师政治部担任宣传科科员。1927年4月蒋介石叛变革命后,他毅然决然地加入了共产党,并在同年8月参加了南昌起义。起义失败后,他奉命回到家乡霍邱做地下工作。第二年因参与发动暴动,暴露身份而逃亡北平。
当李何林等人在北平找到李霁野时,他因为翻译《文学与革命》而被当局关押了近两个月,刚刚出狱,余惊未消。但他丝毫没有犹豫,就收留了被当局通缉的李何林等人,并安排他们在未名社做校对和发行工作。
1929年李何林到天津河北女子师范学院国文系任教,第二年李何林就举荐李霁野到这所大学的英文系教书。可是不久,李何林因学校阻止师生谈恋爱,毅然辞职,离开天津。1946年,担任台湾编译馆馆长的许寿裳邀请李霁野到台湾任职,李霁野又推荐了李何林一同前往,他们自1930年分别后又成为同事。台湾“二·二八”起义被镇压后,台湾编译馆被撤销,许寿裳和李霁野及李何林又应聘到台湾大学任教,不久许寿裳被国民党特务暗杀,李何林清醒地意识到处境的危机,辞别了好友李霁野离开台湾,辗转地进入华北解放区。后来,李霁野也受到国民党特务的暗中监视,他只好携全家取道香港,然后抵达天津,进入南开大学任教。
三年后,李何林调入南开大学,担任中文系系主任,与担任英文系主任的李霁野再次成了同事。1966年“文革”开始后,李何林与李霁野都被大字报点名,将他们作为牛鬼蛇神被揪了出来。不准打电话,不准与外人联络。此时的李霁野更为关心口无遮拦的李何林,担心他的处境更险恶,于是当夜他给李何林写了封信,夹在书里让妻子送到李何林家。信中与李何林相约“要站稳脚跟,坚持原则,绝不动摇,绝不自杀,但要注意策略”。第二天晚上,李何林偷偷地来到李霁野家,表示了他对“坚持原则”的承诺。后来,尽管他们被抄家,被批斗,但他们始终坚守承诺,终于度过了险关,迎来了政治上的春天。
点击收藏 小提示:按键盘CTRL+D也能收藏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