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线看书
赵朕:《名人的往事与人脉》

携手进行教育实验——叶圣陶与王伯祥

  叶圣陶与王伯祥都是江苏苏州人,他们年龄相差四岁,王伯祥居长。他们从读中学就在同一所中学校,后来又相继在甪直小学、北大预科、商务印书馆和开明书店任教及工作。他们有着六十多年的交往和深挚的友谊。

  王伯祥,原名王钟麒,字伯祥。1907年他与同学叶圣陶同时考入苏州公立第一中学(即草桥学堂),并结为好友。他们在这所学校里接受了新思潮的影响,思想很活跃。由于共同的兴趣、爱好和志向,他俩就与同学顾颉刚、吴宾若一起组织了个诗社。因为受到白居易的诗歌《放言》的感召,给诗社取名“放社”,意在放言高歌。这个“放社”经常组织社友作诗、填词、联句等活动,更主要的是交流思想,畅谈抱负和政治见解。他们毕业那年,正赶上辛亥革命爆发,清王朝被推翻。王伯祥怀着一腔热情投笔从戎,而叶圣陶则到上海尚公学校为郭绍虞代课。

  不几年,王伯祥因不满野蛮的军阀作风,离开了军营,到老同学吴宾若任校长的苏州角直镇第五高等小学任教。1917年,叶圣陶也应聘到了这所学校。志同道合的好友重逢,促膝谈心,无话不说。但是,他们三句话不离本行,很快就将话题引到教育上来。他们愉快地回忆起苏州中学的校园生活,谈到顾颉刚从北京大学写信告诉他们的见闻,蔡元培办学的新思想,黄炎培“国文新教授法”的主张等。他们取得的共识就是教育必须改革,于是就决定亲自试一试,并着手组建甪直镇教育会,研究改革教育的问题。他们从自己做起,从本校做起,对教育体制和教学方法都进行了一系列的改革。从教材、教法、写作练习等方面入手,努力探讨如何使语文教学与“造成健全公民”的教育宗旨相适应。在教材改革方面,他们在文言文的一统天下,开始提倡讲授白话文,并且亲自编选白话文的新教材。他们重视写作能力的培养和训练,亲自写“文话”,谈文章的欣赏与写作,谈论缜密,文笔活泼,很受学生喜爱。他们提倡知行结合,学识见诸践履,发动师生在校园荒地上开垦了生生农场。他们带头捐款创办了博览室和利群书店,购买中外名著,南社诗人诗集以及《新青年》、《新潮》等进步刊物,供师生阅读。他们还开辟博览室、音乐室、篆刻室、修建戏台,组织师生演出文娱节目和远足(旅游)等。这些措施扩大了学生的眼界,使得他们得到较为全面的发展。他们还在北大《新潮》上发表了对教育改革的评论《今日中国的小学教育》、《小学教育的改造》等论文,受到教育界的重视。他们把甪直当作实践改革教育的实验场,同时,也使得沉睡千年古镇甪直洋溢着新鲜的气息。叶圣陶、王伯祥在甪直镇第五高小执教期间的这段佳话,反映了我国小学教育改革的最初尝试,是我国教育改革史上不可遗落的一笔财富。

上一页 目录页 下一页

· 推荐:抗日战争书籍 心理学书籍 茅盾文学奖作品

点击收藏 小提示:按键盘CTRL+D也能收藏哦!

在线看小说 趣知识 人生格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