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29年的冬天,老舍从英国回到北京后的一天,在与他的好友白涤洲叙旧时,白涤洲问起他的婚姻大事,老舍吱吱唔唔地说:“父母做主的那段婚姻,虽说退掉了,至今想起来也让人伤心。我刚31岁,还不着急呢。”可是白涤洲却说:“怎么不着急?男大当婚,遇到合适的机会就该张罗了。”白涤洲这样说,事出有因。原来他的朋友有个妹妹叫胡絜青,已经26岁了,她母亲常为女儿的终身大事着急,就让胡絜青的二哥找他的朋友罗常培、白涤洲留心物色。恰巧此时老舍回到北京,罗常培与白涤洲都相中了老舍。
怎么先让他们见见面呢?白涤洲与罗常培就请北京师大音乐系的一位朋友出面,带着他的学生胡絜青拜访老舍。胡絜青自幼爱好文学,与几位女同学组织了个文学社——真社。她们读过老舍的《老张的哲学》、《赵子曰》等长篇小说。如今听说老舍回到北京,很希望能见到这位心仪已久的著名作家。于是胡絜青就代表“真社”社员,来请老舍给她们辅导创作。老舍一向平易近人,对青年学生的要求很爽快地答应下来。事后胡絜青和老舍才得知这是白涤洲、罗常培他们有意安排的。后来,白涤洲、罗常培先后三次轮流做东,宴请老舍和胡絜青,而胡絜青没有拒绝,也没有明显地表示出什么。
第二年的夏天,老舍应山东齐鲁大学之邀担任中文系副教授,要离开北京。尽管在与胡絜青的三次接触中,她没有明确表态,但是老舍已察觉到胡絜青的默许。不过老舍也有所顾虑:虽说他俩都出身于满族正红旗,可是两家的家境相差悬殊。胡絜青出身于正三品的参将,老舍却出身于正红旗的护军。他担心门不当、户不对,容易产生意见分歧,影响婚姻关系。他左思右想,觉得还是应该事先摊牌,把丑话说在前头。老舍就给胡絜青写了封信。信中首先谈了对胡絜青的美好印象,指出他们都是正红旗人,可是由于两家的地位相差悬殊,忠告她必须有吃苦的思想准备;接着就提出三点希望:一是要肯于吃苦,要能吃窝头;二是要刻苦地学一门专长;三是将来共同相处,和和睦睦地过日子。这就是被胡絜青称作的“约法三章”。
胡絜青读了老舍的信,不但没有反感,反而觉得与老舍的心贴得更近了。她当即给老舍回了信,很婉转地表示了她非常钦慕老舍一心向上,互敬互爱和积德行善的行为。老舍得到胡絜青的回应之后,异常兴奋和激动,就每天给她写一封信,谈爱情、谈婚姻、谈家庭、谈人生、谈文学,几乎无所不谈。几个月的鱼雁往还,越来越拉近了他们的思想感情,成为不能须臾离开的情侣了。
1931年夏天,老舍回北京度假时,由罗常培作媒,老舍与胡絜青举行了结婚典礼。婚后他们来到济南,开始了较为清贫,但却和谐美满的新生活。在他们相伴相依的35年中,胡絜青不仅很好地履行了老舍的“约法三章’,而且在”约法三章”之外,也做得很出色,成为老舍的一位得力的助手。
点击收藏 小提示:按键盘CTRL+D也能收藏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