梁启超的元配夫人李惠仙是位千金小姐。她的父亲李朝仪在北京居高官,其兄李端棻是广东乡试的主考官。在1890年梁启超17岁时,参加广东乡试,榜列第八名举人,受到主考官李端棻的器重。李端棻从这个穷书生身上看到了未来发展的潜力,就主动牵线搭桥,帮助梁启超与他的妹妹李惠仙订了婚。
第二年三月,梁启超参加京城会试,不幸落第。通情达理的李惠仙并不嫌弃他,而是如期与梁启超完婚。完婚后,李惠仙跟随梁启超回到老家广东新会。梁启超的父母务农,生活并不宽裕。他带着新婚妻子回到家,连一间新房也没有,只好与邻里借了间房作为新居。特别是李惠仙从北京来到广东沿海地区,气温高,湿度大,生活很不适应。可是这位贤惠的千金,并不计较这些。到家后就承担起繁重的家务,尽守妇道,从无怨言。梁启超的生母早就病逝,其继母只比李惠仙年长两岁。但李惠仙对继母孝敬有加,开口闭口以母亲相称,从无半点不恭行为。因此梁氏家族无不称赞其美德。
梁启超参与戊戌变法初期,光绪皇帝很欣赏梁启超的文采,但在召见他时,一口广东方言,让光绪大为扫兴。为此,梁启超在爱妻的帮助下,努力学习官话。不久就能用官话表达思想和参与社交了。
梁启超追随康有为的“百日维新”失败后,梁启超只身逃亡日本。不久李惠仙到日本与梁启超团聚。1901年李惠仙为梁启超生了个儿子梁思成。但因梁思成从小身体羸弱,为了香火有传,李惠仙准许将她从北京带来的侍女王桂荃纳为妾。后来王桂荃为梁启超又生了六个子女。
1913年梁启超携妻妾回国后,于1915年参加了护国战争,无力照顾家小,心中多有愧疚。可是李惠仙却鼓励他说:“上自高堂,下至儿女,我一身任之。君为国死,勿反顾也!”爱妻的深明大义给梁启超极大的鼓舞,但同时贤妻也为自己加重了负荷。1924年9月,李惠仙因积劳成疾,不治而逝。梁启超悲痛万分,写了篇《祭梁夫人文》,表示对爱妻的哀悼:
我德有阙,君实匡之;我生多难,君扶将之;我有疑事,君榷君商;我有赏心,君写君藏;我有幽忧,君噢使康;我劳于外,君煦使忘;我唱君和,我揄君扬;今我失君,只影彷徨。
从这篇祭文不难看出,梁启超与爱妻是一对夫唱妇随,互相扶助的恩爱夫妻。李惠仙病故后,留给王桂荃九个儿女。贤惠的王桂荃承担起家庭的重任,任劳任怨地照顾丈夫,抚养子女,极尽妻子和母亲的责任。他将梁启超的九个女子,都培养成才,其中梁思成、梁思永和梁思礼都是院士。
点击收藏 小提示:按键盘CTRL+D也能收藏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