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线看书
赵朕:《名人的往事与人脉》

无可挽回的遗憾——陈歌辛与陈钢

  《玫瑰玫瑰我爱你》是三四十年代流行一时的歌曲,而小提琴协奏曲《梁祝》也是国人耳熟能详的曲目。他们分别出自一对父子之手,为前者谱曲的是20世纪30年代的著名作曲家陈歌辛,而主创《梁祝》的是他的大儿子陈钢。

  陈歌辛在20世纪三四十年代有“音乐才子”、“歌仙”之美誉,到解放后初期还被推为“中国的杜那耶夫斯基”(苏联爱情歌曲《红莓花儿开》的作者)。他1914年9月出生于上海,原名陈馨砚、陈昌寿,从小就喜欢音乐和诗歌,曾从师德籍犹太音乐家弗兰克尔学习音乐理论和声乐、钢琴、作曲及指挥。他很喜欢民歌,经常到浦东农村去听农民的车水号子、打谷号子和打夯号子,于是他将自己的名字改为“歌辛”,意思是“为辛苦的劳动者而歌”。因此,他创作的歌曲,大多洋溢着江南水乡的浓郁风情。

  陈歌辛毕业于上海的格致中学,没有受过正规的专业教育,音乐完全是靠自学。从1932年开始,在上海洋泾中学和复旦附中等校教音乐。1935年在上海乐剧训练所兼任教职时,结识著名舞蹈家吴晓邦,二人携手创作了中国第一部音乐剧《西施》。从1937年开始进行电影音乐创作,先后为艺华、国华、大同等电影公司摄制的影片谱曲。他创作的《春之消息》组歌及《渡过这冷的冬天》、《不准敌人通过》等抗日救亡歌曲,以及《蔷薇处处开》、《玫瑰玫瑰我爱你》、《凤凰于飞》、《夜上海》等,供周璇、白光、姚莉、龚秋霞等歌星演唱,使他名动一时,成为海派流行音乐的杰出代表。其中很多歌曲至今仍在海外及港、台、澳等地盛唱不衰。

  陈歌辛在上海女中教书时看上了女中的校花金娇丽,金娇丽对风流倜傥的年轻老师也极有好感。为了试探金娇丽,陈歌辛在新年时给她寄了张贺卡,上面没有祝福的贺辞,却写了“无法无天”四个字。熟料,金娇丽却非常喜欢他这种“无法无天”的勇敢。他们于1934年结为伴侣,如胶似漆的爱情更激发了陈歌辛的创作灵感,他的一些脍炙人口的歌曲,如《玫瑰玫瑰我爱你》等都是这个时期创作的。

  上海解放后,陈歌辛受聘于上海电影制片厂担任专业作曲。1957年被错划为右派,送往安徽白茅岭农场劳改。

  他四个子女中,大儿子陈钢是唯一子承父业的一个。他从小就耳濡目染,接受了音乐的熏陶,在父亲的教导下学习钢琴。1949年5月上海解放时,年仅14岁的陈钢参加了解放军。由于他的钢琴弹得好,被分配到文工团。1955年他以第一名的优异成绩考入上海音乐学院学习作曲。1959年新中国建国十年大庆,上海音乐学院小提琴系的何占豪、俞丽拿、丁芷诺等人向院党委申请了几个献礼节目,其中之一就是小提琴协奏曲《梁祝》。得到院党委书记孟波的赞赏,校方还抽调四年级的尖子学生陈钢参与创作,并责成由陈钢与何占豪负责完成这部协奏曲的创作。

  《梁祝》获得了巨大的成功。一时间全国上下,都在播放。陈歌辛在安徽农场得知这个消息,对儿子的成就感到非常欣慰,跟妻子说:“告诉陈钢将《梁祝》的签名总谱给我一份。”可是迫于当年的政治压力,陈钢并没有满足父亲的愿望,而1961年,陈歌辛便在安徽农场去世,这件事情成为陈钢一生的无可挽回的遗憾。另一件遗憾是陈钢在参与创作《梁祝》时认识了一位姑娘,二人情投意合,却因家庭出身不同不能结为伴侣。当年,陈刚到北京看望女友,二人相约在北海公园的白塔下,白塔上的高音喇叭正在播放《梁祝》,而他们却无言以对,亲身演绎了1600年前的爱情悲剧。

上一页 目录页 下一页

· 推荐:抗日战争书籍 心理学书籍 茅盾文学奖作品

点击收藏 小提示:按键盘CTRL+D也能收藏哦!

在线看小说 趣知识 人生格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