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线看书
赵朕:《名人的往事与人脉》

父亲劝她不必上大学——林语堂与林太乙

  林语堂有三个女儿,二女儿玉如最为机灵聪慧,从小就效仿爸爸写稿。当年文坛发表文章多用笔名,玉如就让爸爸给取个笔名。林语堂给她取了个“无双”的笔名,意思是这个女儿的聪明才智举世无双的意思。可是玉如觉得“无双”不吉利,总是单打一,还能嫁得出去?林语堂经女儿一提醒,觉得是这样。那天他正在翻阅《吕氏春秋》,忽然发现了“太乙”两个字,他觉得用这两个字作为笔名很是不错,就对女儿说:“叫‘太乙’如何?”玉如觉得这个名字很新奇,可是不知道是什么意思。林语堂给她解释说:“你看,《吕氏春秋·大乐》里有‘太乙’这个词,它是指形成天地万物的元气。”出于好奇玉如就接受了这个笔名。

  林语堂很重视对女儿的教育,他主张孩童时代的女儿应该多接触一些社会。到了三个女儿三五岁的时候,林语堂就领她们参加一些社会活动,为的是让孩子们增长见识。有时林语堂去参加文学聚会,就带着她们去。那时候,文人聚会都习惯找几个三陪女助兴,称作“叫条子”。林语堂就让女儿们在花名册上划钩,点三陪女。等到三陪姑娘到来时,太乙就说:“你们是我们叫来的。”逗得大家哄堂大笑。在一般人看来,这种行为对孩子们来说多有不雅,可是林语堂却不在乎,他觉得通过这样的事情,能让孩子们分辨出社会的不公来。

  在太乙姐妹小时候,林语堂就鼓励她们写日记,告诉她们写日记不要写成流水账,也不必像作文那样拘泥,平时想到什么,看到什么,就写什么。要紧的是个“真”字,要写出自己的真情实感来。后来赛珍珠读了林太乙幼时的日记说:“从她的文笔和行事观察,都看得出她刚毅的性格;她聪明、活泼,却从不自觉高人一等。”

  1936年林太乙已经10岁了。这一年林语堂携家离开上海到了纽约,不久他们全家又到了欧洲。太乙她们姐妹虽然在外国的中小学读书,可是林语堂总是教她们学习中文,向她们介绍中国文化,为她们打下了厚实的中文基础。在林太乙13岁时,就与姐姐和妹妹一起合写了一本《Our Family》,在美国出版了,后来这本书被译成中文叫《吾家》。在林太乙17岁时,独自创作了英文小说《战潮》。第二年太乙中学毕业时,林语堂劝她不必考大学,父亲对她说:“你已经养成了自学的习惯和能力,有了这一点,什么学问都可以学得到。”于是林太乙高中毕业后,就以高中的学历应聘到耶鲁大学中文系去当教师了。

  后来林太乙与他父亲一起创办过杂志《天风》,还应邀出任过《读者文摘》的总编辑。她在业余时间孜孜不倦地写作,相继出版了英文小说《金盘街》及《丁香遍野》等三本小说,被译成八种其他文字出版。

  父亲对林太乙的影响,不单单是在文学创作上,更重要的是怎样做人。林语堂常对她说:“孔子所谓行有余力,则以学文。可见行为的重要在文字之上。文章做不好没有关系,人却不能做不好。”林太乙不负父望,承继了父亲的事业,在写作和传扬中华文化方面都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绩,她受联合国文教组委托,将中国古典文学名著《镜花缘》译成英文,在美国、英国出版。

  1988年林太乙提前退休,与丈夫黎明定居美国,专事写作。她除了创作小说之外,还写了《林语堂传》,编纂了《语堂文选》和《语堂幽默文选》,并将林语堂曾经畅销欧美的作品《生活的艺术》重新整理出版。在林语堂的三个女儿中,林太乙最为杰出地承续了林语堂的事业。

上一页 目录页 下一页

· 推荐:抗日战争书籍 心理学书籍 茅盾文学奖作品

点击收藏 小提示:按键盘CTRL+D也能收藏哦!

在线看小说 趣知识 人生格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