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线看书
赵朕:《名人的往事与人脉》

唐河的“冯氏三兄妹”——冯友兰与冯景兰、冯沅君

  河南南阳唐河县祁仪镇的“冯氏三兄妹”——冯友兰、冯景兰和冯沅君,是南阳人的骄傲,也是我国文化史上灿烂的星辰。他们兄妹在哲学、文学和地质学的贡献是经过历史淘洗的宝贵遗产。

  冯友兰,字芝生,于1895年出生在祁仪镇的一个书香门第。他父亲是晚清进士,曾在张之洞创办的武昌方言学堂任职。后来被委派为崇阳县知县,1908年夏天因劳累过度而病逝。他的三个儿女长子友兰12岁,次子景兰10岁,女儿8岁。坚强的母亲吴清芝带着三个孤儿回到老家,克服种种困难,送两个儿子进入县立小学读书,为他们提供了接受到新式教育的机会。

  “冯氏三兄妹”没有辜负母亲的厚望,他们都曾考进北京大学,都是留洋的学生,回国后也都在大学担任教授。冯友兰于1919年北京大学文科中国哲学门毕业后,到美国留学。1924年获哥伦比亚大学博士学位。回国后曾先后在燕京大学、清华大学、西南联大的哲学教授、文学院院长等职,解放后一直在北京大学哲学系担任教授,直到1990年去世。

  二弟冯景兰,字怀西,生于1898年,著名地质学家,被誉为我国矿床学的奠基人。1916年考入北大预科,1918年他以肄业资格考取公费留学,进入美国科罗拉多矿业学院学习矿山地质。1923年获的哥伦比亚大学硕士学位后回国,在河南中州大学及清华大学担任地质学教授。

  小妹冯沅君,生于1900年,原名冯恭兰,后来报考北平女子师范时,更名为冯淑兰,笔名淦女士。从小身体衰弱,没有进小学读书,在母亲的辅导下自学成才。1917年夏天,她听回家度假的大哥说,北平有个女子师范,就跟随哥哥到北平,顺利地考上了北平女子高等师范学校。毕业后又考入北大研究所,成为我国第一位女研究生,专攻中国古典文学,获得硕士学位。1923年开始以淦女士为笔名发表小说《旅行》,后来又连续发表了《卷葹》、《春痕》、《劫灰》等小说,引起文坛的瞩目,成为当年的“黄(庐隐)、凌(叔华)、冯(沅君)、谢(冰心)”等四大女作家之一。1932年与她的丈夫陆侃如到巴黎大学深造,双双获得博士学位,成为我国第一位获得巴黎大学博士的女性。回国后夫妻俩主要从事高等学校的文学教学工作和我国古典文学的研究工作。

  “冯氏三兄妹”都为我国的科学研究事业做出杰出的贡献。冯友兰是享誉海内外的国学大师。他创立了“新理学”,对我国哲学史的学科建设与发展做出了开创性的贡献,他的“三史”,即《中国哲学史》、《中国哲学简史》、《中国哲学史新编》和“六书”,即《新理学》、《新事论》、《新世训》、《新原人》、《新原道》、《新知言》等著作,继承和阐发了程朱理学的传统,并在借鉴西方近现代哲学成就的基础上,对中国传统哲学进行发掘和阐述,建构了独特的哲学思想新体系,开创了中国传统哲学现代化的新局面,为中国当代哲学的发展谱写了新的乐章。

  冯景兰是一位优秀的地质学家,在教学与科研之余,他非常注重实地考察。他从1926年起就多次参加黄河勘测与考察,写出了《豫西黄河坝址地质勘测报告》、《黄河的特点和问题》等文章,为治理黄河提供了地质基础的依据。他通过对矿床共生、成矿规律的研究,提出了“封闭成矿”学说,写出了《关于成矿挖制及成矿规律的几个重要问题的初步探讨》具有划时代意义的著作;还根据粤北的地形、地层、构造的考察,将奇峰林立的地质景观,命名为“丹霞地貌”,得到了各国最地质学家的认可,一直沿用至今。

  冯沅君早期的小说创作,曾得到鲁迅先生的扶持和鼓励。她的《卷葹》、《春痕》、《劫灰》等四部短篇小说集,通过男女主人公的婚姻悲剧,反映了当时青年人对封建婚姻制度的勇敢反抗和对爱情与自由意志的热烈追求,洋溢着与传统彻底决裂的时代精神。1929年结婚后,与丈夫陆侃如合著《中国诗史》三册。她对古代戏曲特别是元曲有精深研究,著有《古优解》,《孤本元明杂剧题记》等,具有极深的考证价值。

上一页 目录页 下一页

· 推荐:抗日战争书籍 心理学书籍 茅盾文学奖作品

点击收藏 小提示:按键盘CTRL+D也能收藏哦!

在线看小说 趣知识 人生格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