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紧张而有秩序地工作”这既是刘少奇对每个身边工作人员,特别是对秘书提出的要求,也是他自己工作作风的生动反映。
工作紧张而有秩序,是刘少奇在长期的革命斗争中养成的工作习惯,因为中国共产党长期处于地下,不能公开活动,刘少奇更是长时间地在白区工作,白色恐怖严重,领导机关难以在一个地方久留,用刘少奇自己的话说,是“今天这里,明天那里。”再说刘少奇自己兼职很多,既要指导全国的职工运动,又要领导一个地区的白区斗争。甚至举行一次游行、集会、罢工,罢市都要事必躬亲地抓,工作任务繁重,工作环境恶劣,自然工作紧张。而为了有效地工作,工作必须是有秩序的,单纯紧张就会乱套,就会使工作搞砸,使革命斗争受损。有秩序的工作就要求对工作按轻重缓急进行安排,何者先办,何者后办,何者急办,何者缓办,都有一定之规,这样工作起来才不致乱了套,工作效率也会大大提高。
建国后,刘少奇的工作环境大大改善了,但工作量却有增无减。由于他兼职很多,党内党外,国内国外有许多繁重的工作需要处理。据刘少奇秘书回忆,在正常的情况下,他一天要工作十七八个小时。遇上开会或其他特殊任务,每天只能睡眠两三小时,有的时候还要连轴转。尽管紧张,但却很有规律。一天大致是这样安排的:起床后,先让秘书报告有什么急件和当天的活动安排,然后例览当天的报纸。早饭后,如果当天没有别的活动,就开始批阅文件或写东西,一直到第二天清晨两点钟左右才离开办公室。回到寝室也不是马上睡觉,常常是盘腿坐在床上看当天的国内外参考资料,有时,一看又是两三个小时。
刘少奇对身边的工作人员要求很严格,但他们工作起来却不感困难,原因在于刘少奇只对他们集中提出总的指导性要求,而不对具体事务加以评说。再则刘少奇工作紧张而有秩序,只要熟悉他的工作方法和作风,掌握了他的工作规律,工作就好做了。据他秘书回忆说:他文件多,堆得满桌子都是,但哪些是毛主席批来的,哪些是政治局要讨论的,哪些是要传阅的,哪些已批阅,哪些需急办,哪些可缓办,哪些要暂存在他那儿,他心中都有数,放得条理,清清楚楚。熟悉了这些,听到他按铃,进到办公室,连问都不需要问,就能把名目繁多、批处不同的文件取走,照他的批示交付有关部门处理。每天的电话也很多,有外事活动的、有求见的、有通知开会的、有催促批文的,等等,要及时进行排队分类,按照不同内容,确定哪些上午办,哪些下午办,哪些晚上办,分出轻重缓急,有步骤地处理,既不乱,又不耽误时间。
刘少奇就是这样紧张而有秩序地工作着,有条有理,忙而不乱。
子午书屋(www.ziwushuwu.com)
点击收藏 小提示:按键盘CTRL+D也能收藏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