子午书屋
刘少奇系列文集

8·4 “三天不学习,赶不上少奇同志”

  “文化大革命”前,社会上流传过一句话,说毛主席讲过“三天不学习,赶不上少奇同志。”这句话的真实性现在已很难考证了,可以考证的是刘少奇从未间断过学习。

  刘少奇良好的学习习惯是小时养成的,不管是在洪家大屋还是在玉潭学校,他都如饥似渴地学习。除了当时必修的四书五经外,他几乎无不涉猎,但对那些传播新思想。新思潮的书籍更感兴趣,对维新派人物康有为、梁启超、谭嗣同非常佩服,康有为的“大同”思想更令他感到新鲜。刘少奇从《新民丛报》上,还知道了许多外国政治家和科学家的名字,如卢梭、伏尔泰、华盛顿、瓦特、富兰克林等。他尤其敬重谭嗣同这位湖南老乡,这个热血男儿早在刘少奇出生前57天就被西太后惨杀在北京菜市口,死时极其壮烈。谭嗣同为真理而献身的精神极大地鼓舞了刘少奇。

  为了更好地学习,刘少奇在家里设了一间小小的“书房”。今天,到刘少奇故居参观的人还可以看到它位于房屋的后部,紧靠后山,尽管狭小,但清幽雅静,利于学习。在这间小小的书房里,在油灯的陪伴下,刘少奇把从同学。熟人和老师那里借来的一叠叠的书埋头阅读起来。每当夜深人静、万赖俱寂的时候,正是刘少奇神游八极、思接千载,在书海里邀游的时候。由于他沉静好学,经常手不释卷,于是乡下人送给他一个雅号:“刘九书柜”(刘少奇在家中排行第九)。

  参加革命后,尽管长期斗争在风雨如晦的白色恐怖下或是炮火连天的烽火前线,刘少奇仍未停止学习,他有句名言:“没有文化,就搞不好革命工作。”这时他学习马列经典著作和军事理论著作,结合当时的革命实践,发现问题解决问题,更好地指导中国革命。从刘少奇这一时期的著作和电报中,我们可以看到他引证之多,足以说明他读书之博与运用之灵活。如毛泽东赴重庆谈判时,刘少奇代理主席,主持中央工作,在其给东北局的电文中就明确要求将东北建成“如汉高祖在汉中”,可见他对当年楚汉相争一段历史相当熟悉。

  解放后,尽管刘少奇身兼数职,工作更加繁忙,但他对自己的学习抓得很紧。据他的秘书吴振英。刘振德回忆,他的书架上摆满了马恩列斯和毛主席的著作,还有《资治通鉴》等历史书籍。我们经常看到他翻阅这些书籍,并在书里夹了许多书签。

  刘少奇读书还有一个特点,就是凡是毛主席提倡读的书,他一定找来认真阅读。吴振英、刘振德卧忆说:记得有一个时期,他经常翻看《资治通鉴》,看得十分认真。后来我们才知道,原来是毛主席在一次会议上讲了一个典故,少奇同志为了深刻理解毛主席引用这个典故的现实意义,回来便仔细阅读翻阅原著。

  刘少奇学习的另外一个特点是,经常与身边的工作人员一起切磋、研讨。1959年,刘少奇因病到海南疗养。但到了海南岛,他把疗养忘了,却针对当时“大跃进”中存在的问题与身边的工作人员一起学习《政治经济学》。由于刘少奇平易近人,丝毫没有国家主席架子,每次讨论会发言都很热烈,大家无拘无束,畅所欲言,效果很好。他的秘书在回忆这次海南岛之行时动情他说:一个国家元首和他的秘书、医生、护士、警卫人员等一起学习政治理论,平等地讨论问题,这大概是古今中外历史上从来没有过的事。

  子午书屋(www.ziwushuwu.com)

· 推荐:毛泽东选集 毛泽东文集 南怀瑾全集

点击收藏 小提示:按键盘CTRL+D也能收藏哦!

在线看小说 趣知识 人生格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