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39年,毛泽东曾明确提出:“政治路线确定之后,干部就是决定的因素。”可见干部建设在党的建设中的重要作用。
刘少奇十分重视干部问题和干部队伍的建设。他提出,为了管好党员,首先必须管好干部,对党员干部的要求,应当比普通党员的要求更高更严。1937年,刘少奇就此明确指出:“干部问题是党内的中心问题。”到1945年,党的七大上,刘少奇又说:“‘干部决定一切’,这是大家知道的。没有干部,我们党的纲领与政策,就不可能通过群众去执行,就不能完成中国人民的解放事业。”
新中国成立后,中国共产党成了执政党,由打天下变成了守天下,干部的政治品质和思想作风就成了中国共产党能否长治久安的决定因素,为此,刘少奇提出,执政党必须管理好自己的干部。并提出了几条具体措施。
首先,培养党员干部的公仆意识。要防止国家和国家机关的领导由社会公仆变为社会的主人。刘少奇说,“我们党、政府、国家、经济机关的领导人,本来是人民群众的公仆,社会的公仆。现在我们有的同志已经变为老爷,把人民群众当作仆人,自己还不自觉,这是错误的。我们所有的领导人都是为人民服务的,是人民的公仆,堤人民的勤务员,没有权利当老爷。”
党的干部是人民的公仆,是由党的性质和宗旨决定的。共产党人始终代表整体无产阶级解放运动的利益,没有任何自己的私利,党是人民群众中先进的、觉悟的、有组织的一部分。
刘少奇说,能够最好地服务于人民的干部,才是最好的干部。党的干部要牢记自己的公仆身份,把人民赋予的权力,用来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党一刻也离不开人民,只有紧紧地依靠人民,不断地强化公仆意识,才有存在的价值和依托,也才能保持强大的生命力。
刘少奇反复强调,党重视干部,是从重视人民的观点出发的,决不是为重视干部而重视干部,他要求党的干部,到群众中去先当学生,后当先生。只有真正当好学生的人,才能当好先生。而先生的作用,只能是人民公仆的作用,决不是骑在人民头上,当官作者爷。
其次,是按照德才兼备的标准来选拔干部。中国古代的大政治家都知道要“选贤任能”,“唯才是举”,就是最好的政策也要靠人去执行,执行者出了偏差,政策便失去了应有的效应,有时甚至产生负作用。
刘少奇把中国共产党选拔干部的标准概括为德才兼备,德指政治素质,才指业务能力。刘少奇认为这两者是有机统一和结合的,任何时候都不可偏废,既要反对只顾才,不顾德,也要反对只看德,不顾才的倾向。
刘少奇还提出了德才兼备的具体内容。对于“德”,他着重强调了四点:一是要有理想,有觉悟,政治上有坚定的共产主义信念。因为党的干部的马克思列宁主义的觉悟水平愈高,他们识别正确的意见和错误的意见、识别好的领导者和坏的领导者的能力也就愈高,他们的工作能力也就愈高。二是要密切联系群众,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在刘少奇看来,一个好的执政党干部的重要标准,在于他熟悉人民的生活状况和劳动状况,关心人民的痛疾,懂得人民的心;他坚持艰苦朴素的作风,同人民同甘苦共患难,能够接受人民的批评监督,不在人民面前摆架子;他有事找群众商量,群众有话也愿意同他说。三是要有实事求是的作风。他说,领导干部必须说老实话,办老实事,
做老实人,一切从实际出发,四是廉洁奉公,具有奉献精神。刘少奇说,祖国建设需要一些不计名利、不图享受、艰苦奋斗、无私奉献的“傻子”,党的干部应该“吃苦在前,享受在后”。
对于干部“才”的要求,刘少奇强调必须具备关于社会发展和革命运动的规律性的知识,应当有一定的科学文化知识,有从事做好工作的实际本领。作为一个领导干部,必须有客观的、深入的调查研究能力;必须有较强的组织协调和管理能力;必须了解党的战略策略;必须善于识别干部、团结干部;必须有胆量和魄力,敢于负责,解决问题。
刘少奇坚持德才兼备是选拔任用干部的唯一标准,因此,他对党内存在的论资排辈,搞山头主义,凭个人好恶、亲疏、恩怨、得失看人用入的情况深恶痛绝,提出了严厉批评。因为党的干部队伍建设,关系到党的千秋基业能否稳固,是不容有丝毫疑念的。
子午书屋(www.ziwushuwu.com)
点击收藏 小提示:按键盘CTRL+D也能收藏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