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少奇不仅有着丰富的对敌斗争的实践经验,也有着高超的党内斗争艺术,不仅讲原则,讲党性,更讲策略,讲方法。如新四军处理项英问题较集中地反映了他的党内斗争技巧。
六届六中全会后,中央决定撤销长江局,同时组建中原局,任命刘少奇为中原局书记。刘少奇到新四军后,主要任务是肃清王明右倾机会主义路线在新四军中的影响,主要是纠正其代表人物项英的错误。
刘少奇首先向新囚军主要领导成员邓子恢、叶飞等人通报了中央决定,指出了项英所犯错误,意在首先在高层通气,使大家有所准备。为了使他们了解情况,刘少奇还拿出党中央与东南局项英来往的电报,叶飞等人向刘少奇提出一个问题:回去怎么办?过去的做法不对,可那是项英同志指示的,在江南也是这样执行的。现在要改变,就说明那是错误的。可是项英同志的错误又暂不公布,回去怎么讲呢?刘少奇说,你这问题提得好。并告诉叶飞:“你回去后,从检查自己活动地区来提问题。介绍这次到皖东来的所见所闻,说皖东建立了抗日民主政权,县长是新四军担任的,出布告明示减租减息,放手发动群众,然后对照你们自己活动的地区做得对不对。总之,是要贯彻中央的正确路线,但是不要去牵涉皖南,更不要去牵涉江南。”
黄桥决战后,苏北局面打开,刘少奇率中原局机关移至苏北盐城,与陈毅会合,除连续催促项英率部北上外,还预作警告:在华中磨擦日益尖锐的条件下,顽固派有可能利用优势兵力向新四军军部进攻,因此,军部及江南部队应预先有所准备,以免被袭击。万不得已时,可向苏南陈毅靠拢,再向苏北转移。而琐英却与顾谈判,屈从于顽固派“叶(飞)张(云逸)两部南下”的无理要求。项英电报中央,提出“在某种情况下,叶飞补允南调。诸叶孙部南调,以加驻皖南力量。”少奇坚决反对项英的错误主张。他在4月24日给中央的电报中提出:“我方如果同意叶飞部南调,还有什么理由去苏北?”
刘少奇和中央一直在争取项英,对于他的谈话,党内不予公布,以争取他执行中央的正确路线,把江南1万新四军带至江北。后来中央决定东南局井于中原局,成立华中局,刘少奇为书记。项英在皖南迟迟不愿过江,终于导致皖南事变的发生。
刘少奇闻知事变发生后,对外痛斥反共亲日派的严重罪行,而在对内干部会议上则指出“皖南党内个别领导同志所犯严重错误”。以示内外有别,巩固党的团结。在以后处理皖南事变遗留问题时,作为新四军政委,刘少奇作出了这样的总结:在部队入皖南的最初一个时期,是客观条件最利我方发展的时期,因此,在皖南对部队的发展,及对部队的整训,是有成绩的,地下工作亦有显著的成绩。但是它的发展还未能达到应有的程度,在建军中亦未明白提出建设我军的口号,而只提出建设所谓统一战线的军队。又在执行北移命令中,则为亲日派所暗算,以致大部损失。
为什么被亲日派暗算呢,刘少奇分析有以下原因:一、由于皖南个别党的负责同志在统一战线问题上,最初就犯了类似陈独秀机会主义的错误。过分地将就大资产阶级,不与大资产阶级的反动动摇作斗争;过分地相信大资产阶级,以致失去自己的独立性,没有在党内部队内进行思想上组织上应付突然事变的充分准备。二、违背中央的战略方向,违背中央的指示,没有积
极向敌后发展,对敌后抗战信心不够,株守皖南,以致造成亲日派包围的恶劣形势。三、过早地提出精兵口号,没有充分发展部队,反对建立根据地,认为这在华中是不可能的,强调华中的特殊性,拒绝华北的宝贵经验。四、在北移中军事上的部置与指挥基本上是错误的。
刘少奇对项英的处理做到党内党外有别,分寸把握有度,有利于团结同志,打击敌人。
子午书屋(www.ziwushuwu.com)
点击收藏 小提示:按键盘CTRL+D也能收藏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