子午书屋
刘少奇系列文集

4·10 向北发展,向南防御,奠定了国共大决战中共产党人胜利的基础

  抗日战争胜利后,毛泽东应邀赴重庆谈判,委托刘少奇主持中央日常工作。在大约三个月的时间内(毛泽东回延安后,因疲劳过度,又休息了一段时间,直到年底),刘少奇正确分析了当时极其复杂的国内外形势,高瞻远瞩,审时度势,抓住时机,果断决策,调整部署,及时地制定了“向北发展,向南防御”的战略方针,规定我党我军的主要任务是打击和阻止国民党北进,继续大量消灭日伪军,完全控制热河、察哈尔省,发展和控制东北,把东北变成中国革命巩固的战略基地。这一决策使我党由抗日战争向解放战争的战略转变中处于极有利的态势。

  1945年8月,苏联宣布对日作战,日寇随即宣布无条件投降。八路军总部命令原在冀热辽坚持抗战的李运昌部立即挺进东北,配合苏军作战,收缴敌伪武器,接管东北城市,维持社会治安。李运昌接到命令后,立即分几路进军东北,一路接管了绥申,打下了山海关,解放了锦州,沿途共接管了13个县。接着进驻沈阳。

  当时,沈阳局势极为复杂,为了能得到党中央对东北工作的指示,冀热辽军区前委决定派沈阳卫戍司令员曾克林飞赴延安直接向党中央汇报。

  9月15日,中央政治局召开会议,专门听取曾克林的汇报,刘少奇说,为了力争控制东北,中央准备派大批干部和主力部队向东北开进,但因不知道具体情况,下不了决心。

  在听取曾克林一个小时汇报后,刘少奇说:东北是战略要地,北靠苏联,东接朝鲜,西邻蒙古,有山区,有大平原,进便于攻,退便于守,可以成为我国革命的重要战略地区。东北交通便利,物产丰富,工业发达,国民党一定不死心,会派大量军队争夺东北。我们要和他们针锋相对,力争这个战略地区。

  刘少奇又说:我们的部队先进去了,就站住了脚,就可以控制东北,我们掌握了东北,就能为毛主席、周副主席在重庆的谈判创造有利地位;我们有了东北,就可以加速中国革命的进程。

  当天中央政治局会议在刘少奇主持下,作出向北发展、向南防御的战略决策:为了加强东北的力量,完成控制东北的任务,中央决定将原来计划派到中南和华东的部队和干部改派到东北去,井从各解放区抽调10万主力部队和几万干部到东北,同时还将派20余名中央委员和候补中央委员出关,加强东北的领导工作。

  第二天,彭真、陈云、伍修权等就和曾克林一道飞到东北。不久,张闻天、李富春。林彪、罗荣桓、肖劲光、程子华、谭政、李立三、林枫、陶铸、刘亚楼也到了东北。中央又命令黄克诚、吕正操、肖华、邓华、万毅等率领主力部队到达东北,这样,东北就在党中央和彭真为首的东北局领导下,全面展开了接管工作。北至齐齐哈尔、佳木斯、哈尔滨,南到安东、营口、旅大,东至抚顺、吉林,西到承德、赤峰、锦州、山海关,到处都有八路军部队。队伍不断扩大,到1945年底,各解放区的出关部队(包括抗联部队)从最初的10万人,己发展到40余万人。

  后来,在解放战争中,我军歼灭了几十万国民党精锐部队,彻底解放了全东北,为中国革命的胜利创造了有利条件。

  在烽火狼烟散去几十年后我们重温这段历史,可以更清楚地看出刘少奇

  在当时复杂的形势下迅速作出“向北发展、向南防御”决策的英明。因为在当时东北地区国共几乎都没什么势力,可称为真空地区,谁抢先一步,占有优势,就会在以后的斗争中着着领先,所以刘少奇要“向北发展”。相反,在南方,在中原,在蒋的触角之内,因地理因素,蒋运兵快,力量强,伪军又几乎全被蒋收买,共产党与他争夺明显处于下风,所以,刘少奇主张“向南防御”,暂时不作大的动作,先按兵不动,搞好自身建设,待时机成熟再与国民党一争高下,逐鹿中原。

  子午书屋(www.ziwushuwu.com)

· 推荐:毛泽东选集 毛泽东文集 南怀瑾全集

点击收藏 小提示:按键盘CTRL+D也能收藏哦!

在线看小说 趣知识 人生格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