子午书屋
刘少奇系列文集

3·12 “不要乱表态”,与其乱了再纠偏,莫如现在沉默

  1936年12月12日、东北军将领张学良、西北军将领杨虎诚共同发动了震惊中外的西安事变,扣押了蒋介石及其高级随员。

  次日,消息传到天津,天津市委书记林枫立即报告正在这里主持北方局工作的中央代表刘少奇(当时化名老戴),刘少奇当即指示:事情很大,要好好收集多方人士的反映。

  12月15日,刘少奇来到天津英租界福荫里1号,听取林枫汇报;林枫向他介绍说:现在靠近我们的教授们都说话了,认为西安事变过去好几天,北方局一言不发,这是不对的。咱们一些老党员也有意见。大家认为蒋介石打了十年内战,屠杀了那么多共产党员,这次抓住他不杀掉,实在不解恨。党内和党外看到北方局至今不表态,很不满意,甚至说了不好听的话。

  刘少奇耐心听完汇报,郑重他说:我们个人受批评,受委屈是没有关系的。现在,我们还是什么也不能说,沉默比说了好。我们还是要等党中央的电报指示,因为中央知道全局:如果我们说了,和中央的意见不一致,必然造成思想上、舆论上的混乱,到那时候,按中央的指示办,我们就要纠偏了。与其乱了再纠偏,莫如现在沉默。待中央的指示来了,我们照中央的指示办,这样更稳当。

  事实证明了刘少奇不乱表态的正确和高明:中共中央出于民族大义,采取了促蒋抗日的方针,西安事变和平解决,中国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初步形成。

  遇事冷静沉着,坚决服从中央指示,这充分体现了刘少奇强烈的组织观念和党性原则,同时也是他工作主动,不打被动仗,不搞反复的方法之一。

  在以后刘少奇的革命生涯中,他始终恪守这一策略,不随便发表意见,这出于两个考虑,一是自己对情况到底了解多少?全不全面?所知道的是真情况还是假情况,如果所知不够而且有虚伪的部分,岂不是贻害全党,殃及干部和群众吗?二是中央的意见又是怎样?如果自己的意见与中央的指示相左,不是让下面的人无所适从吗?所以刘少奇这一稳健的工作方法确保了他始终与中央保持同一声音,从而减少了工作中的偏差和失误。

  子午书屋(www.ziwushuwu.com)

· 推荐:毛泽东选集 毛泽东文集 南怀瑾全集

点击收藏 小提示:按键盘CTRL+D也能收藏哦!

在线看小说 趣知识 人生格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