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线看书
中华野史全集

第八十六回 主父偃殉利亡身 公孙弘曲学阿世

  话说纪太后因见齐王纪女夫妇不睦,正在忧恼,忽闻徐甲奉使来说亲事,欲夺纪女地位,勃然大怒道:“王已有后,后宫具备。徐甲本是齐国贫人,及为宦者,人事朝廷,并未闻有所补益。今反欲乱吾王家。且主父偃何人,乃欲以女入充后宫,此是何故?”遂遣人传言辞绝徐甲。徐甲受纪太后责备,不但一场扫兴,直弄得无地容身,回到馆驿暗想道:“我此来在皇太后前夸下大口,如今事既不成,回去将何复命?又想纪太后言语何等刻毒,全不替我留些面子,真是可恨!他既说我乱他王家,我便寻事害她一害,借报此仇。”主意既定,遂遣人在外秘密打听,竟探得齐王与姊翁主私通情事。徐甲得此消息,暗自欢喜,立即起程回京。

  徐甲回到长安,入见王太后,将实情瞒住不说,却捏说道:“齐王已是愿意娶娥,但臣又探得一事,不便明言,大约恐同燕王,不如将此议作罢。”王太后听毕,恐又兴了大狱,急说道:“以后不必再提此事。”太后遂将娥嫁与淮南王刘安太子迁为妃。主父偃闻知徐甲已回,急来访问其事,徐甲一一告知。

  主父偃心中怀恨,便将齐王奸情在外传说,竟被武帝闻知。主父偃遂对武帝道:“齐都临淄,户口十万,市租千金,人众殷富,过于长安,非天子亲弟爱子,不得封此。今齐王在亲属上甚是疏远,况当日吕后临朝,哀王首先举兵,及吴楚七国之乱,孝王几乎从逆。近又闻齐王与其姊私通,亟宜究问。”武帝闻言,遂拜主父偃为齐相,且命匡正其事。

  主父偃奉命到了齐国,齐国本他故乡,主父偃自思昔日贫贱之时,受尽种种耻辱,如今富贵还乡,也将他们奚落一番,出此恶气。乃尽召宗族宾客到来,令人取出五百金,分与众人。

  众人见金欢喜,正待道谢,忽听主父偃说道:“从前吾遭穷困,兄弟不与我衣食,宾客不许我入门,将我看得何等轻贱!我今身为齐相,诸君或不远千里前来迎我,我已看破诸君心事,从今之后,请与诸君绝交,勿得再入我门。”众人见说,羞惭满面,各自取金散去。

  主父偃辞绝亲友去后,到任视事,召集王宫宦者,究问齐王与姊通奸之事。宦者被主父偃穷究不过,只得据实供招,供词连及齐王。主父偃便将此事恫吓齐王,其意不过欲使齐王恐惧,对他服罪陪礼,既可报复私怨,且借此敲诈一笔钱财。谁知齐王次昌,是个纨袴少年,禁不起此种恐吓,以为身犯大罪,终难脱免,恐怕学了燕王,与其被执伏诛,不如早寻自尽,遂乘众人不备,服毒而死。主父偃见闹出事来,只得据实报闻武帝。

  先是赵王刘彭祖闻燕王定国自杀,其祸皆起于主父偃,因忆主父偃也曾游赵,甚不得志,如今贵幸,既已陷燕王,难保不轮到赵国,意欲上书揭其罪恶。又因主父偃日在武帝左右,恐言不见听,反受其害,以此未敢发作。及闻主父偃出为齐相,彭祖遂遣人上书告偃收受诸侯金钱,所以献计使诸侯子弟多得受封。武帝见书,正在疑惑,忽报齐王自杀,心想定被主父偃胁迫之故,因此大怒,下诏拿捕主父偃,交与官吏究办。主父偃供认曾受诸侯之金,实未胁迫齐王,使之自杀。官吏照录供词奏上武帝。武帝欲免其死,御史大夫公孙弘力争道:“齐王自杀无后,国都为郡,主父偃乃系首恶,非诛偃无以谢天下。”武帝依言,遂将主父偃族诛。主父偃当贵盛之时,及门下宾客,不下千人,至是举家受刑,尸身曝露,竟无一人前来看视。

  独有凌皎县孔车,替他收葬。武帝闻之,以孔车为忠厚长者,心中深重其人。

  当日郭解与主父偃二人,武帝本无意杀之,只因公孙弘一语,皆坐族诛。说起公孙弘,乃淄川人,少时为薛县狱吏,因事免职,家贫无业,遂在海上牧猪。年四十余,始学春秋杂家之说。武帝即位,招集贤良文学之士,公孙弘年已六十,被举贤良,与董仲舒、严助一同对策,武帝命为博士。未几出使匈奴,回京复命,所言不合武帝之意,武帝以为无能,公孙弘只得谢病归里。至元光五年,武帝复征贤良,淄川人又推举公孙弘。公孙弘自念七十老翁,无心仕进,对众力辞,众人不允,强使应命,公孙弘只得再行入京。武帝临轩策问,一时对策者百余人,太常将公孙弘列在下第。武帝见策,亲擢第一。时辕固年已九十余,与公孙弘一同被征,知公孙弘为人,善于取巧,因正色说道:“公孙弘务须正其学问,发为议论,勿得曲学阿世。”公孙弘心畏辕固为人刚直,遂联合一班儒生,极力排摈辕固。辕固见众人不容,遂以老病告归,公孙弘却由此得志。

  武帝不见公孙弘已有十年,此次复召入见,也是公孙弘时运到来,武帝却觉他年纪虽老,丰采甚佳,仍拜为博士,待诏金马门。公孙弘又上疏陈述为治之道,武帝甚异其言。此时唐蒙与司马相如,奉命通道西南夷,兴工数年,士卒多死,夷人又不时背叛,发兵征讨,难于见功,巴蜀人民甚以为苦。武帝特命公孙弘前往察看情形。公孙弘回奏,极言通道西南夷并无用处,徒受损害,请罢其役,武帝不听。公孙弘知武帝天性好胜,不纳直言,惟有顺从其意,方得保全禄位,从此幡然变计,每当朝廷会议之时,公孙弘不出主意,但陈述数种办法,任凭武帝自择。每遇事有不可,亦不肯当廷争辩,但约同汲黯等,候武帝无事乘间入见,却让汲黯先行发言,自己随后委曲开说,引得武帝欢喜,所言多见听从。武帝以为公孙弘居心谨厚,日加亲幸,不过一年,官至左内史。

  一日朝中又开会议,先期各公卿会同讨论,大众意见相同,约明入朝时一致主张此说,公孙弘也在其列。及至廷议之时,武帝闻众人所议,心中不以为然。公孙弘揣知武帝之意,竟背原约,顺从武帝主张。汲黯在旁,见了愤愤不平,当着大廷,厉声诘问公孙弘道:“齐人多诈无信,先前与臣等同建此议,今忽背约,可谓不忠。”武帝听说,便问公孙弘有无此事,公孙弘也不辩白,但说道:“知臣者以臣为忠,不知臣者以臣为不忠。”武帝闻言,明知公孙弘背约是实,却因其违众助已,心中甚悦,连声称所言不错。后来左右近臣或言公孙弘之短,武帝愈加厚待。元朔三年,武帝遂擢公孙弘为御史大夫。

  先是元朔元年,东夷濊貊君长南闾,率领人口二十八万,前赴辽东,请求内属。武帝允之,下诏以其地为苍海郡,发遣人役,开通道路,建筑城邑,所费用与西南夷相等。元朔二年,卫青驱逐匈奴,取河南地,武帝又立为朔方郡,修复蒙恬城堡,所费尤多。公孙弘以为无益于国,常请罢之。武帝乃命侍中朱买臣,将设置朔方郡利害情形,设为十问,诘难公孙弘。公孙弘料得武帝执意欲置朔方,若逆其意,必至得罪,遂假作无辞对答,向武帝谢道:“臣是山东鄙人,不知此策之利,但愚见不如罢去西南夷及苍海,专事朔方。”武帝方从其言。当日朱买臣既难倒公孙弘,武帝甚喜,遂命为会稽太守。未知以后如何,且听下回分解。


上一页 回目录 下一页

· 推荐:抗日战争书籍 心理学书籍 茅盾文学奖作品

点击收藏 小提示:按键盘CTRL+D也能收藏哦!

在线看小说 趣知识 人生格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