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往帝都的最后胜利
燕兵此次大胜后,河北郡县多降,顺德、广平、大名等地皆附于燕。朱棣上书建文帝,要朝廷招还吴杰、平安、盛庸诸将,交战双方各自罢兵。
建文帝把燕王书信示于臣下,方孝孺出主意说:“我们诸军仍在集结,燕军久羁大名一地,夏日暑雨,不战自疲。现在,应急令辽东诸将入山海关,攻永平,真定诸将渡卢沟桥冲击北平。燕军必急回军以卫巢穴,我军蹑其后追击,必可一举成功。但是,为了缓其兵锋,慢其骄心,应下诏赦其罪过,使其部属因日久懈怠而军心离散。”
于是,建文帝派大理少卿薛携诏书入燕营,赦燕王父子及诸燕军将士罪,仍复王爵,勿预兵政,归国息兵。
薛见朱棣,朱棣问建文帝有何言教,薛说:“上言殿下旦释甲,谒孝陵,暮即旋师。”
朱棣闻言嗔目大怒:“哼!这话三尺童子也骗不了啊。”燕王将士在帐中鼓噪,纷纷扬言要杀掉皇使。朱棣红脸使完,又充白脸。“奸臣不过数人,薛天子使臣,不得妄动!”然后,他带着薛在营中观射,耀武扬威,显示实力。
临行前,他对薛大言道:“汝归,为老臣谢天子……但奸臣尚在,大军未还,臣将士存心狐疑,未肯遽散。望皇上诛权奸,散天下兵,臣父子单骑归阙下,唯陛下命之。”
朱棣何等人也,软硬不吃。建文君臣不得不再想办法。
燕军驻扎大名期间,明将吴杰、平安等发兵截断北平粮草运输线。朱棣以报还报,派六千轻骑驰奔徐州、沛县一带,装扮成南军,背后插柳枝为暗号,躲过明军防守,直入济宁各仓,尽焚明军粮储。又暗中派兵潜入沙河、沛县,烧毁明军数万艘粮船,“军资机械俱为灰烬,河水尽热。”由此,德州粮饷断绝,京师大震。
明将平安在真定不甘寂寞,准备主动进攻北平。他率军在距北平五十里的平村扎营,常出兵骚扰燕兵。燕世子朱高炽派使向燕王告急。
朱棣派大将刘江黑夜驰还,携火炮数十门,至城外即燃响巨炮,城中燕兵冲出,双方夹击,大败明将平安,斩首千余。平安走还真定。
其间,方孝孺还向建文帝出主意反间燕王父子——派使臣密至北平,赐燕世子朱高炽皇上御笔亲诏,“会归朝廷,许以王燕”。北平城内的太监黄俨与朱高炽不和,一见朝廷信使来,马上派人快马驰报燕王“世子将反”。朱棣犹疑,向另一个儿子朱高煦问计。朱高煦回答:“世子本来就和太孙(建文帝)关系很好。”几人正商量怎样除掉“叛父”的世子,朱高炽已派人把被捆绑的建文帝使臣和未启封的诏书送至朱棣营中。燕王又惊又喜,看完书信后,大叹:“几杀吾子!”
1401年8月,明将盛庸檄令大同守将房昭引兵入紫荆关,侵扰保定诸县,并于易县西水寨驻兵。西水寨地处万山丛中,易守难攻,可窥伺北平,相机而动。朱棣听闻此讯,深知保定是股肱郡,保定一失,北平必危,于是,燕军班师。
燕军渡过滹沱河,至完县,增兵镇守保定。行军路上,朱棣还派三万精骑邀击明将吴杰给房昭发去的大批粮饷,围困西水寨。吴杰派人来援,快赶到金水寨时遭燕兵埋伏,被杀得大败,金水寨守军“望见大骇,与真定兵俱溃”。此战燕军斩首万余级,明军摔下山崖又死近万人,除房昭外,多名高级将校被生俘。得胜之后,燕军还师北平。
1401年12月,建文帝又派忠心耿耿的驸马都尉梅殷镇守淮安,募兵四十万,驻军淮上以扼燕军。
至此,燕王朱棣起兵三年,虽然多次大胜明军,“但所得土地仅永平、大宁、保定,旋得旋弃,战死者甚众。”明军虽屡遭挫败,但“分布频盛,时时告捷”,又是拥正朔的正规军,名正言顺,从整体形势讲朱棣并没有任何优势。如果战事一拖再拖,燕兵疲敝,人心离散,没准就会杀出几个军将剁砍朱棣父子人头以取富贵。
最最紧要关头,建文帝宫内的太监帮了朱棣天大的忙。“帝御内臣甚严,皆怨望。”建文帝禀承老皇帝朱元璋旨意,严防太监干政,只当他们是供洒扫的奴仆而已。同时,建文帝又严惩冒皇帝名义出外勒索的宦官头目,使得这些不男不女的家伙心中充满怨毒,纷纷派人到朱棣处示好,告之“金陵空虚”,建议燕军“乘间疾进”。
一席话点醒梦中人!朱棣决计直趋金陵,准备与建文帝临江决战,拼个鱼死网破。
建文四年(公元1402年)初,朱棣提兵出北平。燕军士气高昂,先在藁城破明兵,斩首四千,紧接着又破衡水、下东阿、陷沛县,并在邹县以十二骑大破明军运粮的后勤士兵三千多人,直围徐州。徐州明兵破胆,龟缩城内不敢战。燕军绕过徐州,径趋宿州。
燕军行至淝河,明将平安率军四万蹑随其后。观察地形后,朱棣判断道:“滨河地带多树木,敌兵必疑我军设伏,淝河地平少树,彼不疑,可伏兵。”他亲率精兵两万,持三日粮,至淝河设伏。临行,他嘱戒诸将,一俟燕兵与敌军开战,立即在一路上命未投入战斗的士兵齐举火炬,以惊吓明军。
平安明军将至,朱棣又派数百燕军快马迎前,见了明军,故作惊慌状,丢下大批看似金帛的袋子,掉转马头逃走,以诱引明军入伏击圈。明军士兵纷纷下马,争抢大袋子里的“货物”。打开一看全是烂草。这样一来,明军骑阵稍乱。喧哗之间,已入燕军埋伏圈。
一声锣响,燕兵跃起,平安所率明军知道中计,掉头就走。平安自率三千骑兵奔亡于北岸,燕王朱棣仅以数十骑人马,横挡住平安去路。平安手下有员蒙古族勇将名叫火耳灰,先前也在燕王手下为将。入侍京师数年,被建文帝派到平安手下充当主力。火耳灰识得燕王面目,手执长槊就向朱棣奔来。朱棣手下燕将童信一箭射中火耳灰的坐骑,燕兵生擒火耳灰。火耳灰的部曲哈三贴木耳也很勇猛,见主将被擒,也策马杀到,又被燕军射落马下生俘。明军见状惊恐,大败而去。
当晚,朱棣释放火耳灰等人,并以这些憨厚忠勇的蒙古人为贴身侍卫,诸将劝他小心,朱棣不听。北人质鲁朴实,朱棣看准了这点,故而用人不疑。
朱棣挥师临淮,大破明军后勤部队。明兵部尚书铁铉率部来迎,燕军交战失利,危急之间,朱棣幸得火耳灰等蒙古侍卫翼护,有惊无险。(火耳灰报恩也真快。)
公元1402年5月,明将平安在小河南岸扎营,燕军于河北岸驻营。各自准备后,双方于清早交战。混战之间,平安左刺右杀,在北坂和燕王朱棣马头相对,此时,平安也顾不得“莫伤朕叔父”的诏令,举槊急击,数次差点刺中朱棣。遇见对方动真格的,朱棣身手再好,心中也十分着慌。幸亏燕军蕃骑指挥王骐赶到,跃马直冲平安,平安坐骑又蹶了一下,朱棣才逃得一命。
双方大战一整天,各有死伤。“于是南军(明)驻桥南,北军(燕)驻桥北,相持者数日。”不久,明军粮尽,燕兵乘间袭击。恰适明将徐辉祖军至,双方又大战于齐眉山,“自午至酉,胜负相当。”乱战之中,燕将王真、陈文、李斌等人都临阵被杀,诸将心生恐惧,纷纷劝朱棣:“我军深入日久,暑雨连绵,淮土蒸湿,疾疫多发,不如回军至小河之东,休息士马,再作打算。”
朱棣坚持前进,他说:“兵事有进无退!现在我军胜势已见,如果反而掉头北返,军心马上解体!”众人之中,只有燕将朱能坚决站在燕王一边,苦劝诸将再做坚持,莫生退心。
点击收藏 小提示:按键盘CTRL+D也能收藏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