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史之乱”的祸首之二史思明
史思明,原名崒干,为营州突厥杂胡,“史思明”还是唐玄宗亲赐给他的汉名。其人是个瘦杆子身形,半秃,少须,端肩驼背,凹目歪鼻,性情暴躁,是个长相古怪的家伙。他和安禄山自小同乡里,大安禄山一天,两个人关系一直很亲密。
年青时,史思明先在边将乌知义手下干事,知晓六蕃语言,和安禄山一起干过互市郎的差事。安禄山偷牛,史思明也不是什么好货。他挪用公款事发,又补不上漏子,就往奚人居住地区跑,想穿越过这些部落再往远处逃。
半路,奚人侦察兵发现他,见他服饰可疑,举刀就要杀掉他。情急生智,史思明忙说:“我是大唐使者,如果我被杀,你们整个小国都会遭受报复。不如把我抓起来见你们王爷,这样,保我一命,你们也有功。”奚人侦察兵信以为真,带着他去见本部落酋长。史思明很能表演,他见到奚人酋长也不拜礼,还说:“天子使臣见小国国君不用下拜。”酋长很恼怒,但见史思明态度倨傲,处乱不惊,便认定他是真的使臣。忍住怒气,奚族酋长把他安置在驿舍里,好吃好喝好招待。临行前,还安排一百多人护送,一是表示尊敬排场,二是想趁机与大唐修好,三是想这些人去长安后可以按人头获赏打些秋风。
奚人部落中,有个名叫琐高的将领,常常率众侵扰边境,杀人掠物,名闻唐廷。史思明想把琐高带回国中以将功抵罪,就骗奚人酋长说:“虽然这么多人跟随我朝见,但没有人有资格面君。我只听说过琐高的大名,可让他与我回朝。”奚人酋长大喜,马上派琐高与其帐下三百精兵随从。
一行人到了平卢唐境,史思明暗中向边防军主将报信,说:“有数百奚兵跟我来国,名义上是入朝觐见,实际上是想乘机作乱,请赶紧准备迎敌。”唐将连忙布下埋伏,假装好酒好肉摆上犒劳,一群人刚刚坐定,牛肉还没吃上一口,就被突然冲入的唐兵围住,一刀一个,几百人全部被杀。琐高也被绑上,史思明押着他送幽州节度使张守珪处。
张守珪啧啧称奇,直说是“奇功奇功”,立马升为折冲将。至于挪用公款的“小事”,谁也不敢也不会再提。其凶狡残忍,也由此可见一斑。
天宝初年,史思明频频立军功,升至将军,主管平卢军军务。有次因公事入朝面见唐玄宗,赐座交谈,玄宗很器重这个胡人边将。知道他当时已经有四十岁,玄宗还抚其背勉励他:“卿贵在后,当大器晚成。”皇帝金口,马上就升迁为大将军、北平太守。天宝十一年,安禄山又推荐他为平卢节度都知兵马使。
安禄山造反后,史思明一军为先锋,开始所向皆捷,攻陷饶阳诸郡。一直到天宝十五年初,他才在常山被李光弼、郭子仪合军击败,逃至博陵。
本来叛军就要被李光弼攻灭,忽然哥舒翰兵败潼关的消息传来,李光弼回军,史思明蹑后追击,大破唐军刘正臣部。由于史思明所率兵士是安禄山叛军的精锐部分,他们乘胜进击,攻拔常山、赵郡、河间,大破颜真卿部下和琳的一万二千唐兵。
接着,史思明又率部攻下清河。在信都,史思明又把老上司乌知义的儿子乌承恩包围在城里,掠其母、妻、儿子。不得已,乌承恩投降,史思明“与之把臂饮酒”。由此,可见他还念一些昔日的旧情。肃宗至德二年(公元757年),史思明包围李光弼驻守的太原城,最后反被李光弼用“地道战”打得大败。当年十月,安禄山被儿子安庆绪等人杀死,史思明顿起自立之心。
邺郡一战,安庆绪困守孤城,史思明率十几万军起来,大败唐军,进而又杀掉安庆绪,并统其众。
混乱之际,史思明手下参谋耿仁智劝他向唐军投降,由于当时形势未明,史思明假装答应。唐廷封史思明为归义王、河北节度使。虽然假装归降,史思明“外示顺命,内实通贼”,不断招兵买马,引起唐肃宗警觉。乾元元年(公元758年)五月,以乌承恩为副使,派到史思明军中作“策反”工作,想伺机杀掉这个居心叵测的反贼。李光弼也对乌承恩严加嘱托,派他赶快行事。
乌承恩是个草包,晚上多次打扮成妇人,夜入诸将家里“策反”。没想到这些蕃将出身的将领对史思明很忠心,转头向史思明告发。
由于没有实证,史思明也下不了手。在宾馆之中,史思明在乌承恩床下埋伏两个人。夜间,乌承恩与儿子密谈,说:“吾承上命除此逆胡!”床下两人闻言突出。
史思明马上带兵抓住乌承恩,搜出李光弼的书信以及写有应该诛杀的叛将名单。史思明等贼将大怒,大呼:“我们都投降了,怎么还对我们这样!”乌承恩是个熊包,咕咚跪下,说这些都是李光弼指使他干的。史思明大怒,杀掉乌承恩和他儿子以及从属两百多人,重新反叛。史思明的参谋耿仁智劝他不要反复,这个贼头亲手用棍击碎这个跟了他三十多年的参谋的脑袋。
点击收藏 小提示:按键盘CTRL+D也能收藏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