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线看书
晚清第一家:李鸿章家族

李鸿章家族

第二部分 甲午风云

打造“航空母舰”的李家昶和李家景

作者 : 宋路霞

  李家“家”字辈在海外的要数老六房的李家昶和李家景最富传奇了。他们当初年纪轻轻离开父母到了香港,身上只有几十美金,为了生活,一切从头学起,一切从头做起,卧薪尝胆,励精图治,不畏艰苦,经过十数年的发奋努力,他们成功地办起了一系列大型企业,成为香港著名的实业家。他们国内国外企业并举,轻工业、重工业并举,还大做善事,嘉惠社会,服务民众,被李家人一致誉为李家的“航空母舰”。

  李家昶是李国源的次子,抗战中随父母从芜湖老家一路逃难到香港,在太平洋战争爆发之前来到了上海。他目睹了日本人给中国带来的种种灾难,决心投身抗日事业,十七岁时跟几个朋友一起,穿过重重封锁线,来到了重庆大后方,先是就读于当时已搬到重庆的复旦大学,参加了青年军,1944年响应当时国民政府“一寸河山一寸血,十万青年十万兵”的号召,投笔从戎,加入了国民党海军部队。入伍后的一个最直接的任务,是要去美国接收该国支援中国的八艘军舰,同时在美国接受培训,学习海军军事知识和技能,于是他成了永顺舰上一名年轻的营务官。一年后他们受训结束,回到国内时,日本鬼子已经宣布投降了,所以他没有赶上硝烟弥漫的战场。再以后国共两党战事又起的时候,他已没有了抗战时的激情感觉,就退役从商了,起初在中央银行做事,后来到了香港,大概是觉得受人支配不很舒服,索性出来,自己拉开架势闯江湖了。 他有中国北方人那种不肯服输的豪爽性格,面对香港商海的狂风巨浪,从不畏惧,像当年在军舰上面对海上风浪一样,总是大手笔地挥洒。

  60年代他和弟弟李家景在香港棉纺织界已经挺有名气了,1963年,又一起去非洲尼日利亚这个新独立的国家去开拓。在非洲他们人生地不熟,没有任何依靠,天气又炎热,北方人很难适应,但是他们没有退缩。尽管当地政府给予了一定的优惠政策,但刚刚独立的国家政局还不稳,时有政变和战事发生,随时都会碰到意想不到的困难。他们在非洲期间,竟遇上了七次大小政变。 而且那里当时的基础设施非常落后,一个能停泊一百多艘船的港口,码头上的起重机只有九台,等候卸船也要等死人;办厂的电力也不够,而且不知什么时候就会断电,影响棉纱的质量和均匀度;水资源也不够,生活都碰上困难……总之这个万事开头难的创业,比一般的“万事”还要难。他们不得不买来发电机自己发电;自己在厂里挖井取水;自己配备了车队,到远处拉了油回来发电;对付码头上的事情也要拿出灵活机动的方法,才能顺利卸货上岸,因为厂里所有的机器配件和生活所需,都要从香港和台湾地区运去,原料也要从别处运来。船一旦靠了岸而不能及时卸货,厂子里等不及……陆地运输也是困难重重,自己办车队,自己办货箱,来解决运输问题,这些都是事先难以预料的。

  在非洲办个纺织厂已经费了九牛二虎之力,经过艰苦努力,总算顺利投产,逐渐赢利,企业生产走上正轨了,他老人家又出“新花样”了———又要办钢铁厂和搪瓷厂!别人不免要为他们担心,这些年吃苦吃得还不够啊?这到底行不行啊?可是李家昶似乎天生一个军人性格,只要有成功的可能性,困难面前是从不低头的。不多年,他们的环球钢铁厂就成了尼日利亚私营钢铁企业中的“大哥大”,生产的产品供不应求,搪瓷厂也是当地极有名望的大厂。当地马路上来来往往的油车、水车和大型货车,几乎都是他们公司的。他善于出“思想”,出任了他们的钢铁厂、搪瓷厂和棉纺印染厂的董事长;而他的弟弟李家景则善于企业管理,善于把宏观的目标,“变成”隆隆作响的机器轰鸣和山积海囤的产品,出任这一系列工厂的总经理,兄弟俩的配合简直天衣无缝。 对待公益事业他照样大手笔。他是香港苏浙同乡会的赞助人、上海总会永久名誉会长,为缅怀先父,还以香港苏浙同乡会的名义,在上海大学捐献了“国源厅”,并捐赠香港佛教中学,设立了仰尼奖学金。

  李家昶的夫人许韵苏女士,毕业于上海大同大学。他们有三儿一女,都已成才立业,都是美国名牌大学的硕士。儿子李道明和李道樑,现在都是在美国拥有自己的公司的成功的企业家,他们当初都在老爸尼日利亚的厂子里“实习”过,对于那段充满挑战性的商海生活印象极深。 或许,只有这样的充满挑战的生活和商海实战才适合李家昶,才能把他的军人气质挥洒到极致。所以他的工作方法也与众不同,乐于大赏大罚,大刀阔斧,一旦遇上很讨厌的事则又是一番军人气概:“枪毙!枪毙!”…… 钢铁,大概就是这样炼成的。 李家景是李国源的第四子,在老六房李经叙一支的大排行中,排行老十。他曾就读于上海大同大学,到香港后曾任职于香港五州纺织厂和宝星纺织厂。60年代初随家兄李家昶去非洲创业,在李家的环球钢铁厂、环球搪瓷厂、西茂钢铁厂、捷丰纺织印染厂担任总经理和常务董事。他面如其心,生就一颗菩萨心肠,样样事情总是任劳任怨,埋头苦干,宽厚待人,为别人想得多,为自己想得少,困难再多,也只知奋进,是位永远受人爱戴的老先生。

   他在事业成功之后,常常想到如何服务社会。他与夫人黄洁梅女士都信仰佛教,若干年来,他们将佛家“慈悲为怀,积善成德”的思想在具体的生活中充分表达了出来。他们参与了重建香港的志莲净苑的工作。香港志莲净苑是一处集宗教、文化、教育、福利等多项功能为一体的唐式佛寺,在社会上很有影响。他们为该寺的重建,不仅捐献巨款,而且躬身亲历,一木一竹,一事一物,莫不上心,和其他有志之士一起,兢兢业业,历时数年,终于于1998年顺利完成。现在的志莲净苑,重新以古朴、庄严、典雅而崭新的大唐风貌,屹立在香港九龙钻石山上,成为香港又一处文化名胜。 有其父必有其子。

  他的儿子李道邦也笃信佛教,也是服务社会、慈悲为怀的著名人士。当他在投资大陆房地产的时候,听说具有三百多年历史的名刹古寺华岩七佛塔年久失修,该寺心月方丈为之筹资多年未果时,毅然捐献巨款,助其把重修的善举落实到实处。经过他的重庆万邦物业发展有限公司帮助和努力,这处古寺的七佛塔苑终于于1998年11月圆成开光。重新修建的华岩七佛塔苑,是一处集佛教文化、传统文化、旅游观赏、殡葬改革功能于一体的仿明清园林建筑,既能供奉舍利、玉佛,建习习山庄,营华岩经舍,为僧俗死者寄骨,又适宜市民游览,的确能将自然景观和人文景观恰到好处地融为一体,呈现出“佛塔肃观,双峰当面,暮鼓晨钟,香烟缭绕”的景观,既抢救了文化名胜,推进了佛教文化的传播,又为当地开发了旅游资源,促进了殡葬改革的发展,于国于民,功莫大也!这座塔苑建成至今,已连续五年获得政府行业系统的最高荣誉奖励,成为一座优秀的与国际先进水平接轨的文化观光塔陵园。 李家景还做了大量扶贫救助的好事,内地洪涝灾害常牵动他的心。但他从不愿登报张扬,不愿上镜头,他认为自己只是千千万万个“义工”(义务工作者)当中的一个,始终保持了一颗善良的平常心。这在目前这个极其浮躁的社会环境里,不能不说是难能可贵的至高境界。

上一节 回书目 下一节

· 推荐:抗日战争书籍 心理学书籍 茅盾文学奖作品

点击收藏 小提示:按键盘CTRL+D也能收藏哦!

在线看小说 趣知识 人生格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