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 : 宋路霞
李家煐先生是目前李家还在世的“家”字辈的老人之一,九十岁了,身体尚健,聊起过去的事情兴趣尤浓。他是云贵总督李经羲的孙子,著名学者、文物收藏家李国松先生的儿子,性格开朗,万事看惯,跟他聊天是人生一大享受,因为那些充满智慧的语言和哲理,总把你带入一个快乐的天地,再大、再沉重的话题,他都能举重若轻。 他老人家曾说起过一个关于他的任命的故事,令人笑掉大牙。
1945年抗战胜利后,聚集在重庆的国民党要员和社会贤达纷纷打包,准备“复员”。蒋介石也在赶制名册,任命一批接收大员,所拟定的新任天津市市长,是一位留美回国的专家学者型的人才杜建时。谁知天津市的著名人士张伯苓知道后坚决反对,在名单宣布的前一天提笔给蒋介石写了一封信,信中举荐北洋政府时期曾任过天津市长的张廷锷再当市长。张伯苓是南开大学的创办人,在国际上知名度很高,他在蒋介石面前可以随意骂人,蒋亦不敢得罪他。他给蒋的信件秘书不能代拆,而且必须随到随呈。
然而这次张老夫子举荐的张廷锷却是个十足的官僚,当年就职天津期间只做过一件好事,就是在南开大学的问题上帮了张伯苓的忙,现在抗战后胜利“复员”,张伯苓还要他叫帮助恢复南开大学。蒋介石不敢怠慢,遂在天津市长名下写上张廷锷,而在杜氏名前加了一个“副”字。第二天宣布出来,众人都面面相觑,不知怎么回事。 其实此时的张廷锷已年老昏花,精力不济且不说,而且还患有面瘫,走路怕风,走起路来总用一只手捂着脑门,三句话没说完就流口水……实在不是市长的人选。
上任之初,千头万绪,百废待举,于是托人赶快物色秘书,而且关照说,一定要忠实可靠的,不要共产党。经办人是李家的亲戚,自然想到李经羲的孙子李家煐,论成份他家是清政府的“高干”子弟,其丈人还是张学良的同学、拜把子兄弟胡若愚,况且他本人旧学根底很深,是其父李国松一手教出来的,当秘书绰绰有余,于是把李家煐带到了天津市政府。 李家煐走进来时,见张廷锷面对一桌子的公文、报告、材料正一筹莫展。见李家煐进来,当即令他起草一封给开滦煤矿总经理的信,向他商借一位英文秘书。说此事极为要紧,一定要借给。李家煐略思片刻,当场挥笔而就。张看后表示满意,就算面试合格了,随手抽出一张公文纸,书写了李家煐的任命书。 李家煐接过那任命书,上面居然写的是:“派李家煐为天津市市长秘书上行走”。
当时已是1945年末,距清室退位已三十余年了,该市长大人的脑子还像是逗留在紫禁城里一样,笔头还停留在“行走”年代,弄得李家煐不知这任命是真的还是假的。 况且,李家煐虽不是共产党,却不等于跟共产党没有联系。几年后,解放军百万雄师过大江,全国解放,他手持中共中央姚依林的亲笔信,到上海华东贸易部部长卢绪章和吴雪之那儿报到,成了新中国外贸战线的第一批业务骨干。工作上他不分昼夜,多次受到表彰,那是后话了。至于再后来的处境,不晓得怎么回事,领导们似乎与他有距离了。后来才知道,60年代开始讲究成份了,老李家的人是绝不能受重用的,但他外语很好,就被调到外贸学院教书去了。
其实,在政府部门工作的李家人往往都有共同的体会,就是开始他们很受重用,因为他们外语好,懂技术,而且听话,惯于“夹着尾巴做人”,可是后来政治运动多了,出身不好到底是硬伤,于是车子越坐越大,房子越住越小。“家”字辈的李家瑾、李家锦、李家昱、李家震、李家瓛、李家旺、李家宝、李家庞等等,无不如此。 50年代,他们老三房的兄弟中有的去美国,有的去香港,李家煐和他的另一个兄弟留在了上海。他们早就从威海路老房子里搬出了,各自投入新时代的生活,成为国家干部。
有一天,苏州房管部门来人找他,说是苏州拙政园旁边的一处三进的古典花园是他们家的,请他们去办理继承手续。他们一听不得了,弄不好一顶地主的帽子要带到头上,赶紧赶到苏州,办理了捐献手续。原来那还是他祖父李经羲名下的房产,是老太爷晚年买下来的,原先是张之洞的哥哥张之万的老房子。李经羲去世后李家出租,租给亲戚朋友的,并不认真收租,时间久了竟没人过问了。到了解放后,50年代的风气是谁都愿当国家干部,而不愿带地主帽子,大家都不肯认账,就都推到老太爷的头上,那么继承人李家煐就有当地主的危险了。 李家煐吓得赶快推干净,全部捐献了事。 现在那处三进的大宅院划为拙政园的一部分,紧挨着拙政园的西墙,里面办了苏州园林博物馆图片展览。前二进是四合院,院墙有两丈高,院里种了些牡丹月季,还有几棵石榴树,极其高雅。最后一进是二层楼房,粉墙黛瓦,树影婆娑,满园绿色中,一栋红楼凌然而立,漂亮极了。
点击收藏 小提示:按键盘CTRL+D也能收藏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