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线看书
晚清第一家:李鸿章家族

李鸿章家族

第二部分 甲午风云

李国森与他的青铜器

作者 : 宋路霞

  李氏家族的人百余年来做官又经商,积累了大量的财富。虽说在文化教育上没成什么太大的气候,但在收藏界,他们却是一支不可小视的队伍,堪与当年的两江总督周馥家族、工部尚书潘祖荫家族以及山东黄县的丁氏家族媲美。 据说李鸿章原在肥东的故居中(李家楼),有一个全部用红木雕成的藏书楼,楼中储书万卷,后来历经战乱,连李家楼都不存了,书何以堪? 李鸿章的长子李经方也是个爱书的人,他长于外交,又以藏书与收藏青铜器知名。

  他在20年代与刘晦之合作,售予瑞典太子青铜器之事,前文已叙及,正说明了他的收藏品位。他的藏书,亦时常被版本目录学界提起。 李鸿章的侄孙、李经羲的儿子李国松,也是南北知名的大学问家和大收藏家。他的书房钥匙,就串在随身携带的钥匙串上,谁也拿不走。朋友来借书,样样都要登记。若是借去一套十册的,归还时只剩八册,那么他连那八册也不要了,干脆送你了,他再去找旧书店老板另觅全套的。他的收藏遍及青铜、甲骨、瓷器、古钱、字画各类,印行过收藏目录。可惜在抗战中南北搬迁,损失不少。

  他一生又深居简出,不仅不做汪伪的官,连民国的官也不屑一顾,但要维持一个大家庭的开支,最后只得殃及藏品,逐渐将之出以易米。 现在可以借以一窥他们的藏品之盛的,只有李鸿章的小儿子李经迈的藏书,以及李鸿章的一个侄孙、他的五弟李凤章的孙子李荫轩(国森)收藏的青铜器。 李经迈的藏书处叫“望云堂”。其珍贵版本在其晚年经汉文渊书肆老板转手易人,其余于1940年由其子李国超整理后,捐献给震旦大学,计一万八千册,分为政书、兵书、地方志、科技图书和名人年谱,其中惟于文艺类书一无所有。年谱中包括胡林翼、左宗棠等人的,抄本如《柔远全书》,系历代中原地区与西域诸国的外交档案。书至震旦大学后,校方极其重视,特辟“李氏文库”专室,并以特制的雕镂精美的西式书橱贮之。该馆馆长还在《震旦学报》上撰文作了介绍。解放后,震旦大学图书馆藏书随院系调整归入复旦大学和华东师大,“李氏文库”归复旦大学,藏书按类别分散入库了。 李家值得大书特书的收藏家是李国森(荫轩)先生。

  李荫轩1911年生于上海,受家族的传统文化气息的影响,从十几岁就开始玩历代钱币,自从收得邓秋枚的藏品后更加一发而不可收,立志把它当做一项事业来做。几十年下来,他不仅大量网罗中国古币,连欧洲、美洲的古币和金银币也兼收并蓄,继而又发展到收集历代中外徽章,总共达到三万枚之多。其中中国古币珍品有“大宋通宝当拾”、“临安府行贰佰文、叁佰文、伍佰文”等。为了收藏李鸿章出使时德国为之铸造的两枚纪念银币,他不知往马定祥的“祥和泉币社”跑了多少次。他的那些古希腊、古罗马的钱币,其价值现在几乎无法计算。他的钱币收藏室名为“选青草堂”。 李荫轩从1920年开始“玩儿”青铜器,数十年间总共收得二百余件,不少是从苏州潘氏攀古楼中散落出来的藏品,有的还是从未有过著录的“生坑”。其中颇具历史价值的有数十件,如小臣单觯、纪侯簋、鲁侯尊、厚越方鼎等。从器内的铭文考证来看,有的是记载了一场战争,有的是弥补了一段史实,有的是在宋代皇家文献就已著录了的流传有绪之物,均为青铜器的珍品。李荫轩写下的数十篇考证文章,上海博物馆的马承源馆长都看过,认为“那确实是下大功夫的”。

  这些藏品在抗战中,他曾花了大价钱存入银行的保险库,直到“文革”之前均保存完好。而到“文革”抄家风刮起时,他所居住的那条街道和小院成了重灾区,他的藏品也保不住了。 冲进门来的红卫兵看到他家满屋都是古董,纷纷嚷道:“四旧!四旧!砸掉!砸掉!”把那些珍贵的西洋瓷器一件件从阳台上扔下去,摔个粉碎;年代久远的古钱币,在他们手里一掰就是两瓣!幸好头一批抄家者还没有发现他的青铜器,但是李荫轩不敢丝毫怠慢,谁能保证下一批抄家者也不会发现呢? 李荫轩终于拿起了电话,向上海历史博物馆的马承源宣布了自己的决定:将所有藏品全部捐给国家。博物馆的同志急急来到李家,数藏品,造清单,装箱运走。按照当时的政策,博物馆只能代为保管,而不能接受捐献。

  整整两天一夜,上博十几个同志在李家忙得满头大汗,大卡车来回跑了六趟!到最后一车装完时,李先生突然想起,还有一间房里有十四箱明版书,连忙对上博的汪庆正讲:“小汪,还有十四箱明版书,你们也一起拉走吧。”上博的同志当时已疲惫不堪,而且已跟司机讲好这是最后一趟了———那时的行情决不是现在21世纪,那时汽车还相当宝贵,汽车司机差不多也是“半个皇上”,有事都要央求他们的———汪庆正有些无奈地说:“博物馆只管文物,书籍嘛,请你叫图书馆来接收吧。”后来这十四箱明版书到底何去何从,也不得而知了。 1979年,国家开始落实文物政策。有一天,李荫轩的夫人邱辉女士(南浔丝商巨富邱家的后代)来到博物馆,对马馆长说:李荫轩先生已于1972年去世了。临终前关照,如果文物有发还的一天,除了保留几件藏品作为家中纪念外,其余全部捐献国家,不要报酬。邱辉女士说得非常诚恳,很坚决,感动得博物馆的同志一时竟说不出话来。

   1979年6月30日,上海市人民政府举行了隆重的捐献仪式,向邱辉女士颁发了奖状。现在邱辉女士已经九十余岁高龄了,身体仍旧健康。他们的儿子远在加拿大工作。她一个人住在离博物馆不远的重庆路上,天晴时凭窗远眺,可与博物馆遥遥相对,感情上似乎仍旧守在自家的收藏旁边。 现在人们走进上海博物馆青铜器馆,可以看到许多藏品的介绍牌子上,都注明了“李荫轩邱辉捐献”的字样。可能大多数的参观者不会想到,他们居然是李鸿章家族的成员。

上一节 回书目 下一节

· 推荐:抗日战争书籍 心理学书籍 茅盾文学奖作品

点击收藏 小提示:按键盘CTRL+D也能收藏哦!

在线看小说 趣知识 人生格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