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小说
两晋南北朝期历史书籍

《司马懿大传》三 成功名颠僧收棋谱 司马懿魂魄游故园

  功成名就,司马懿告诫子孙:清、慎、勤;颠和尚飘然而来,取走《驭马谱》;司马懿临终反思:“我司马氏有着辉煌的过去,还会有辉煌的将来吗?”

  嘉平三年五月,司马祖庙落成。

  少帝曹芳亲往谒拜,并追封溢考京兆尹司马防为午阳成侯,对司马懿子弟十一人一一封了侯爵。

  少帝封赏过后,起驾回宫。司马懿长跪相送,直到少帝车仗远远消失,才起身口到祖庙。

  一进门,他见府中家人正你喊我叫,张灯结彩,杀猪宰羊,剥鸡剖鱼,看架势是要大大庆贺一番。

  司马懿不觉皱起眉头。他从子弟家人们的脸上,捕捉到一丝可怕的骄奢之气。他心里一沉,厉声道:“停下,是谁让这样干的?”

  司马师、司马昭兄弟二人兴高采烈地过来道:“父亲,是孩儿。怎么样?”

  司马懿生气他说:“胡闹!”

  “啊?”兄弟俩闹个大红脸。我们这般操劳,不给表扬,反兜头一顿臭骂,岂不扫兴。

  司马师辩道:“怎么是胡闹?祖庙落成,圣上又亲来谒拜,追封先祖,封我们弟兄侯爵之位,难道不该好好庆贺一番吗?”

  “天子起驾回宫,你们为何不出来跪送?”

  “有父亲去就够了,我们不是忙嘛。”

  司马懿觉得这是股可怕的苗头。不及时给他们敲敲警钟,后果不堪设想,他召来合府家人子弟,语重心长他说:

  “我司马家族,世代显赫,历来以效命疆场,为国立功为安身立命之本。我一生承赖祖荫,沐浴皇恩,驰骋疆场,忍辱负重为的什么?就是为的不能忘了祖宗、忘了司马家族的信条。天子的封赏是天恩浩荡。我辈子孙唯有竭力报效国家,忠心事主,才能报天恩于万一。即使这样,还有人怀疑为父有异志。这你们最清楚,为父是如何对外叱咤风云,对内谦恭谨慎的。在封赏面前,利令智昏,是至贤之人所忌讳的;骄奢做物,是至德之人所不齿的。我辈铲除了腐败的曹爽集团,不能再步他们的后尘。谁要居功自傲,做下对不起天子社稷,对不起我司马家族的事来,就不得人宗庙!在祖庙落成之日,在天子封赏之时,我告诫你们要牢牢记住三个字:清、慎、勤。清,为官清廉,为政清明;慎,忠心耿耿,不骄不奢;勤,兢兢业业,鞠躬尽瘁。”

  说罢,又令家人取来纸笔,洋洋洒洒,写下四个斗方大字:“清慎勤堂”。命人做成匾额,悬挂于祖庙正堂之上。

  正在兴头上的司马师莫名其妙受到父亲好一顿呵斥、教训,很不高兴,扭过头吸着嘴嘟嚷道:“小题大作,无病呻吟。”

  司马昭一唱一和道:“就是嘛。在这大喜的日子里,说这些,太让人扫兴啦。”

  司马懿庄严肃穆他说完话,写完字,本以为儿子们会悔悟,并来一番表态的。却不料影影绰绰听到他们发的牢骚,立时气得七窍生烟,手指着二人直哆嗦。半晌才说道:“你、你二人胡说些什么?难道你们要做司马氏的不肖子孙吗?为父苦口婆心的教诲,你们要当成耳旁风吗?”

  司马师兄弟二人见父亲气成这样,唬得忙低头垂手而立,怯怯地说:“请父亲息怒。孩儿一时高兴昏了头,胡说八道,万望宽恕。”

  司马懿仍不满意,气怒地连连挥手:“滚,滚开!”因气力过猛,竟一下跌坐在地,气血上涌,昏厥过去。

  这一下,不仅司马师兄弟吓得六神无主,合府上下更是乱成一锅粥。柏氏哭哭啼啼跑过来,直叫:“老爷怎么啦?老爷这是怎么啦呀!”

  司马三儿急中生智,上前一手搂着司马懿的头,一手的食指拇指紧掐老爷的人中。半晌,司马懿缓过气来,轻叹一声,睁开眼来,缓缓地看着四周,迷悯地问:“这是怎么啦?”

  柏氏抽抽咽咽他说:“老爷也是的。自家人欢喜庆贺一下,有什么大不了的?像这样的盛事,人一辈子能有几回?

  竟至气成这样。你要有个三长两短的,叫为妾怎么活呀!”她是个很有心计的人。明里嗅怪老爷,数道自己,暗里却在指斥司马师兄弟不该顶撞父亲,让父亲生气。他们不是她的嫡生,她不敢公开教训他们。

  司马师兄弟二人怕事情闹大,忙痛悔他说:“父亲,孩儿确实知道错了,以后再也不敢了。”

  司马懿直感到身竭力衰,不想说话。便挥挥手让他们不要说了,伸手在柏氏的携扶下,回府去了。

  司马懿回到府中,茶饭不思,只感到困倦,歪倒在床上,昏昏沉沉睡了三天三夜。

  第四天,他醒了过来。只见柏氏和司马师兄弟及孙子司马炎,围在床前,一个个双眼红肿,面容樵粹,想必他们几天没睡觉,一直守在床边。

  柏氏见他睁开了眼,高兴他说:“可醒过来了。三天三夜,快要把人急死了。”

  司马懿这才知道自己竟一觉睡了三天在夜。这真是个痛快觉。醒来,精神好多了。他感觉到腹中饥渴。柏氏忙让婢女取来红枣山药黑米粥要喂他。他却自己端了,说:“我真老到衣食不能自理的地步了吗?”话没说完,粥却洒了。他这才发现,他的手没以前灵活了。他真的成了四年前诈病骗李胜的样子了。啊,老了。

  柏氏忙让婢女擦拭被褥。又取来一碗粥,喂他。

  喝了粥,十二岁的司马炎活泼地扑到司马懿怀里,喊:

  “爷爷,爷爷!”

  司马懿见到聪明伶俐的孙子,一切不快都忘到脑后了。

  他想,自己一生征战,难得有时间与儿孙一起玩耍。现在,他感到大限将至,这时候才感到生活充满了乐趣。而天伦之乐,则是更大的乐趣。他高兴地摸着孙子圆圆的脑袋,问:

  “好孙儿,近日又背会什么诗啦?”

  司马炎仰着脑袋,忽闪着一双大眼睛,说:“孙儿背会爷爷的《征辽东歌》了。”

  “哦?快背来,让爷爷听听。”

  “爷爷听着,我背啦。‘天地开辟,日月重光。遭遇际会,毕力遐方。将扫群秽,还过故乡。肃清万里,总齐八荒。告成归老,待罪舞阳。’”背完,他得意地看着爷爷,等着爷爷的夸赞。

  司马炎长得酷似爷爷,长方脸盘,高鼻大耳,两只眼睛透出睿智的光。司马懿想,自己小时也是很聪明的,读了很多书,后来都没有在文学上发展。只因自己生逢乱世,光凭学问难以叱咤风云,建功立业。还是祖上做得对,马上打天下。认准了这个理儿,他选择了尚武之道。这个选择不错。

  他一生的征战生涯,可以说是次次精彩动人,无人匹敌。两个儿子也都是大将的材料。孙子呢?该让他多读点书,做个文武全才,将来才好光耀司马家族的勋业。他常赞叹曹操的两个儿子曹丕、曹植,才高八斗,能诗能文。可自己的两个虎子司马师、司马昭,却是能武少文。文武之道,一张一弛,都不可偏废。一定要让孙儿武不逊色于伯怕、父亲,文能超过爷爷,我就放心了。司马懿想着,连连点头:“嗯,我是该告老还乡了。老子说“为而不恃,功成而不居’,又说‘功遂身退天之道,。这是很深刻很明哲的话呀。师儿,你替为父起草份奏章,为父要告老归退。”

  司马师不情愿他说:“父亲……”

  司马炎忙说:“让我写。”

  司马师忙说:“好吧,孩儿写就是了。”起身到书房去了。

  司马炎不高兴地扯着爷爷的手说:“爷爷,你咋不让我写?我会写好多好多的字啦!”

  司马懿说:“你长大以后,爷爷一定让你写。现在你与爷爷下盘棋如何?”

  司马炎高兴地跳起来,说:“好!但爷爷要让我两个子儿。这样,我便能赢了爷爷。”

  “真的么?咱就试试。”

  司马昭赶忙取来棋盘,在床上支了小桌。司马炎也上了床,与爷爷相对而坐,对奕起来。

  一老一少,飞马走象,杀的正酣,忽听门外传来阵阵吵嚷声。

  一旁观棋的司马昭生气地喝问:“是谁在外边喧哗?”

  家人跑过来,说:“外边有个癫和尚非要进来不可。是小的拦阻不住……”话犹未完,就见一和尚身穿补钉连补钉的百袖衣,一边膀子露着筋肉,一边膀子甩着肥大的长袖,飘飘然然径直进来。

  司马昭见此和尚如此不懂礼节,十分恼怒,拦住喝道:

  “哪里来的疯颠和尚,如此无礼?”

  癫和尚并不理他,只是一甩袍袖,拦在面前的司马昭竟连连后退几步。癫和尚就进了房来。冲床上的司马懿双手合十,唱个暗道:“阿弥陀佛。老施主可认得贫僧?”

  司马懿定睛一看,竟认出是六十年前的师父。六十年啦,他已是自发苍苍,而师父还是那个模样。便挣扎着要起来,可腿已不那么灵便了。

  癫和尚近前按着他道:“老施主不必多礼。贫僧此来,是取回那本《驭马谱》的。这棋谱老施主已经用不着了。”

  “师父何说此话?弟子的子孙难道就不需要了吗?”几十年的宦海生涯,惊涛骇浪,将他锤炼得对人世的一切洞若观火,对天地沧桑了然在心。他觉得自己似乎已经进入了昔贤先哲所达到的超人境界。不过,也到了油尽灯干的时刻。他因此迫切需要把两个儿子培养成可靠的承继者。

  “他们如果有缘,自会接受你几十年的口传心授;他们如果无缘,既使传给他们,也是对牛弹琴,无济干事的。”

  司马懿只好说:“棋谱在……”

  癫和尚一扬手,手中便出现了那本又黄又!日的棋谱。

  “阿弥陀佛,贫僧告辞。”

  “师父!”司马懿觉得师父的话太刺耳了,太令人难以接受了。

  癫和尚飘飘摇摇出门一晃,便不见了。

  司马懿黯然神伤,哺哺道:“这是怎么回事儿?这是怎么口事儿?”

  司马昭颇不以为然他说:“父亲不必多虑。父亲的教诲,孩儿都已铭记在心,定然会让司马家凤代代相传。”

  司马懿不能不虑。这几天发生的事,太突然了,太令他吃惊失望了。虽是家事,却比国事更令他头疼。他能以雷霆万钩之势,迅速处理国家发生的任何一件大事,却无法按自己的意愿妥善处理和决定子孙将来的问题。他感到一种无奈的悲哀,一种从来没有过的束手无策。他叫来了长史,要他记录遗嘱。

  他缓缓地口述:“……今大限将至,元常迫命。我平素之训诲,儿孙需谨记。今将长行,叮嘱再三:我死之后,儿孙当代我尽忠。师儿沉稳干练,有佐世之才;昭儿坚毅果决,却性烈气盛,是为将才。尔等善保魏主,不得惜身营私,坏我素志和一世英名。若背我此训,阴府之下,不得见我。”他喘了口气,抓住司马炎的手,对他道,“你最受我宠爱,但也对你最不放心。你聪慧,但骄狂。将来你能担当大任吗?”

  司马炎虎虎有生气他说:“爷爷放心,我能!”

  司马懿不置可否他说:“但愿你能。我司马氏有着辉煌的过去,还会有辉煌的将来吗?”他看了一眼长史,示意记录,“我死之后,葬于首阳山,不起坟家,不立碑,不随葬祭品。死后遣孀不必与我合葬。”

  这时,司马师也写好告退奏章。

  司马懿说:“师儿,明日就代为父上奏圣上吧。”

  “父亲放心。”

  “你们下去吧。”

  “父亲!”

  “不要紧。让我好好歇一歇。想一想。我一生或戎马住偬,或遭贬蛰伏,从没有静下心来好好地想一想。在这月明星稀之夜,回首往事,该是多么美好!哎,外边是什么声音?

  这么嘈杂?”

  司马师说:“是在建关林。”

  “关林?”

  “就是为关羽关云长建庙。听说诸葛亮祠也在益州建了。现朝中也有人在奏请皇上将来为父亲建庙。”

  “不必了吧。武帝尚未立庙,为父怎可配享庙祀?”

  “可这也是为了让父亲的功德永昭后世,千古不灭呀!”

  “立块石头,就能像石头一样不朽?建个庙,就能抹去失败的记录?欺哄世人,实在可笑。不必徒费民脂民膏了,省些钱,让老百姓多过几年宽松日子吧。连年打仗,老百姓太苦了。对了,说到打仗,为父还有一事交待。”他从枕下取出一本小册子,说,“这是为父为便于熟记兵家三十六计,苦心钻研,增删数载,终于悟出一法,用三十六计中每计中的一个字,依序组成一首诗。现传给你们吧。”

  司马师兄弟二人接过,打开来看,是一首五言诗:

  司马策金玉,借以擒劫贱,鱼蛇海间笑,羊虎桃桑隔,树暗走痴敌,釜空苦远容,屋梁有美尸,击魏连伐虢。

  诗后,依序附录着三十六计,乃:

  金蝉脱壳,抛砖引玉,借刀杀人,以逸待劳,擒贼擒王,趁火打劫,关门捉贼,混水摸鱼,打草惊蛇,瞒天过海,反间计,笑里藏刀,顺手牵羊,调虎离山,李代桃僵,指桑骂槐,隔岸观火,树上开花,暗渡陈仓,走为上,假痴不癫,欲擒故纵,釜底抽薪,空城计,苦肉计,远交近攻,反客为主,上屋抽梯,偷梁换在,无中生有,美人计,借尸还魂,声东击西,困魏救赵,连环计,假途伐唬。

  再下来,是父亲记叙他运用三十六计的几则得意之作:

  借东吴之手,解樊围,杀关羽的“借刀杀人”;

  稳住孟达,千里奔袭的“笑里藏刀”;

  飞渡辽水,佯袭襄平的“暗渡陈仓”;

  五丈原上,忍辱斗智的“假痴不癫”;

  迷惑曹爽,终清君侧的“欲擒故纵”。

  司马师弟兄二人,看得连连称奇叫好。

  司马昭说:“父亲真了不起。这又是一部兵法了。”

  司马师说:“只是父亲太谦虚了。你那么多胜仗妙计,已经超出了三十六计,父亲应该补充进去。”

  司马懿说:“为父不是没有想到。只是细想我的那些计谋打法,看似独到,实是三十六计的翻新改造,终可被这三十六计所囊括。再者,三十六计是前人苦心总结出的战争计谋大全,为父岂可随意增添?”

  司马师道:“不管怎么说,父亲的许多战法计谋,高超独到。孩儿会替父亲精心总结的。”

  司马懿道:“你们有兴趣,可以试试。只是要依实而写,不可虚妄。好了,你们下去吧。”

  众人都退下去了,司马懿一人静静地躺在那里,听着外面关林的施工声,想:

  年前去寿春平叛,沿途多见孔庙。孔子是圣人,万世师表,自当立庙。可笑关云长一介武夫竟然也要享受庙堂之祀,还有孔明。关云长凭的什么,就凭他千里送嫂,一个义字而享万世英名吗?孔明就凭他知其不可为而为之的“忠”,而为人称道吗?泱泱华夏,莫非就只识这忠义二字么?我司马懿与这忠义二字如何?我受遗二主,佐命三朝,受尽猜疑而矢志不渝,忠君体国,谁人可比?可谓至忠。我以不求名利来保养恬淡之心,以柔退谦让来调和上下左右关系,可谓至义。就连忠孝节义中的孝、节,我也远胜孔、关。我弱冠举孝廉,卧冰钓锦鳞,疗父顽疾,可谓至孝;我廉洁不染,体恤万民,德满天下,可谓至节。这忠孝节义,我已占全。

  他关羽、孔明怎能与我相比?我岂可与他们为伍去做那劳民伤财的表面文章?三国纷争的英雄是谁?是“宁要天下人负我,我不负天下人”的曹孟德!是“当忍则忍,该断则断”的司马仲达!

  他这样想着,脸上浮出安详的微笑,和对外面施工声的蔑视。

  夕阳给大地投下最后一抹余辉,房屋树木都如镶了金边,发出眩目的光辉。起凤了,窗外的树叶哗哗作响,这多像当年平辽东时,在孟姜女庙前听到的海潮声声?他想起那副充满人生感悟的对联:“浮云长长长长长长长清,海水朝朝朝朝朝朝朝落。”有潮涨,就有潮落;有云浮,就有云消;

  有生就有死。在这样热烈磅磷的声响中作古,他感到最大的荣幸,最大的满足。自己金戈铁马、刀光剑影的一生,应该有这样的热烈和欢腾。

  我从黄河边的孝敬里,走到河内,走到洛阳,走到许都,几十年,转战华夏神州,所向披糜,德播海内,光大了祖宗业绩。纵览汉魏,笑做吴蜀,天下英雄,有谁能与我匹敌?

  轰轰烈烈地走完人生的道路,我应感到满足和自豪。

  他刘皇叔算什么?只会哭鼻子抹泪拜把兄弟。

  诸葛亮呢?那点聪明机巧,都被他的山野村夫见识毁了。

  孙仲谋嘛,蜗居一隅,壮志难伸。

  我敬重的曹孟德,文治武功,一统中原。只可叹他疑心太重,忌心太强。更可悲的是他的子孙竟一代不如一代,如果没有我的辅佐,哪一个能安安稳稳坐上三年五载?

  如此说来,我死而无憾。

  不,唯有不放心的是子孙。司马师、司马昭随我征战,历经磨难,已经成熟,但也可怕地露出刚愎自用的苗头。长孙司马炎养尊处优,更令人不安。可如今我又有什么办法呢?病魔来得太突然了。只有乞求上苍神明庇佑他们了。

  我的一生用尽了谋略才智。现在筋疲力尽,一步步走向死神。其时,我也很可悲。我所努力并获得的一切,并不能使我得到欢乐。我这一生,竟从来就没有真正快乐过。我无时不刻在用自己的心计与一个个对手的一个个心计相斗。

  这实在太累人了。就好像登上了自己也无法驾驭的马车,随它驶向哪里都得凭它的意志,挥舞我的皮鞭,那是另一个意志,那令人晕眩的不可预见的鼓翼云行者……

  突然,在一阵大风的呼啸声中,门外一棵钻天白杨“喀嚓”被拦腰刮断。那巨大的声响,打破他天马行空的畅想,使他猛一阵颤。这是死神的召唤。他安详地闭上双眼,在黑暗的冥冥中,任魂魄跨上心爱的枣骡马,自由自在地倘佯,等着无常的邀请。

  啊,枣骡马载着他,逍遥地跨过黄河,跨过绿油油的麦田,来到了生他养他的孝敬里。熟悉的黑漆大门,门口的一对石狮,院子里那株高大蓊郁的银杏树……突然,一阵孩童的喧闹吸引了他。他看到了村边的小树林,林中一群孩童在玩刘邦斗项羽的游戏……忽然,孩子们不见。他看到了神秘的藏兵洞。枣骋马一声长嘶,冲了过去,来到高大壮观的虢公台前,立刻,他那慷慨的高歌又迦响在天地间:

  天地开辟,日月重光。

  遭遇际会,毕力遇方。

  将扫群秽,还过故乡。

  肃清万里,总齐八荒。

  告成归老,待罪舞阳。

  他心潮激荡,热血沸腾,下马拾级而上,在高高的大门台阶上,与一个身披簇新架裟的老和尚撞个满怀。啊,这不是师父吗?

  “师父!”

  “阿弥陀佛。”癫和尚双手合十道,“贫僧在此等候多时了。老施主,请随贫僧来吧。”说罢,转身进入慈胜寺。司马懿跟了进去。寺中砖道两旁,座座石幢中,香烟袅袅,散发出抬人的清香。大殿里,传来钟罄声声。

  司马懿在这香烟镣绕、乐声悦耳中,缓缓步人巍峨的大殿……

  首阳山上,林木蓊郁之中,有一块新土,这便是一代果雄司马懿的新冢;没有高大的坟头,没有显赫的墓碑,他的丰碑是刻在史册上的。碑文乃五言诗,道:

  开言崇圣典,用武若通神。

  三国英雄士,四朝经济臣。

  屯兵驱虎貌,养子得麒麟。

  诸葛常谈羡,能回天地春。

  司马懿大事年表

  汉灵帝光和二隼(公元179年)诞生

  司马懿,字仲达。出生于河内郡(今焦作)温县孝敬里(今安乐寨村)一个世家望族。

  据说,司马氏的先祖是祝融。祝融出自轩辕黄帝的长子重黎。以后历尧、舜、禹、夏、商数代,世世代代充任夏官(夏官为周代以前掌管军政和军赋的官职);周代改夏官为司马。到周宣王时,因家族功勋显赫被恩准以司马官名为姓氏。

  楚汉间,赵将司马印与诸侯共同伐秦。秦朝灭亡后,依楚王项羽,被封为殷王,“都河内……子孙遂家焉。”河内就成为司马氏后来的祖籍。其后经八代,可考的有征西将军司马钧;钩子司马量,字公度,任豫章太守;量子司马隽,字元异,任颖川太守;隽子司马防,字建公,历任京兆尹、尚书右丞。防有八子,皆有才识,时称“八达”。司马懿即其二子。

  汉灵帝光和三年至献帝建安六年(公元180一201年)

  二岁至二十三岁

  司马懿自幼“聪明多大略,博学洽闻,伏膺儒教”,常慨然有忧天下之心。举孝廉。

  娶妻张春华,温县北平皋人。出身贵族之家,品德闻名乡里,智识过人,为懿生三子一女:司马师、司马干和女南阳公主。

  郡守辟懿为河内郡上计掾(会计宫),勤于职守,名声很盛。

  司空曹操闻司马懿博学多才,欲擢用,司马懿看不起出身“赘阉遗丑”的曹操,托风痹之病而不出仕。

  建安十三年(公元208隼)二十九岁

  曹操被献帝拜为丞相,再次派人请司马懿出仕,以强制手段辟司马懿为丞相府文学掾(文牍之官)。司马懿在曹操手下办事认真,勤勤恳恳。“至于刍多牧之间,悉皆临履。”先后迁黄门侍郎、转议郎、丞相东曹属,及主簿。

  懿三弟司马孚被曹操征辟,初任陈思王曹植的文学掾,后迁太子中庶子。

  是年,司马师出生,字子元。

  三年后,司马昭出生,字子上。

  建安二十年(公元215年)三十六岁。

  三月,司马懿随曹操出征伐张鲁。十一月,张鲁降,懿向曹操建议。乘刘备初代刘璋,蜀人心未附,宜远征江陵,可震撼汉中、益州。曹操不纳,讥为“得陇望蜀。”

  建安二十二隼(公元217年)三十八岁

  夏五月,曹操为魏王。十月,立曹丕为太子,迁司马懿为太子中庶子,“每与大谋,辄有奇策”,为太子所信重,与陈群、吴质、朱铄号为太子“四友。”

  是年,司马朗死于征吴军中。

  建安二十三年(公元218年)三十九岁

  司马懿为丞相军司马,向曹操提出“经国远筹”的军屯建议,被曹操采纳。

  建聋二十四年(公元219年)四十岁

  关羽围曹仁于樊城,于禁为关羽所虏。曹操惊恐,欲迁许都至河北。司马懿献计劝阻迁都,提出联合孙吴袭关羽后方以解樊围之策。曹操采纳。十二月,吴将俘获关羽,成为三国时期不战而屈人之兵的成功范例。

  孙权向曹操上表称臣,怂恿曹操自立为帝。司马懿极力支持。曹操不纳。

  延康元年(公元220年)四十一岁

  正月,曹操死。司马懿将丧事办理得井井有条。曹丕代曹操为丞相之职,封司马懿河津亭侯、转丞相长史,具体负责策划、组织、安排曹魏代汉事务。

  曹丕不听从司马懿的建议,白白放弃襄、樊二城。

  魏黄初元年(公元220隼)四十一岁

  十月,魏受汉禅。曹丕即位,为文帝,任司马懿为尚书,后转督军,御史中丞,封安国乡侯。

  司马孚迁侍中,常侍军官,继而转平书郎、给事常侍、黄门侍郎、加骑都尉,后出任河内典农,封爵关内侯,转清河太守。

  黄初二年(公元221年)四十二岁

  司马懿迁侍中,尚书右仆射。

  黄初五年(公元224年)四十五岁

  曹丕南巡,改封司马懿为向乡侯,坐镇留守许都,转抚军大将军,假节诫。加给事中,录尚书事。

  黄初六年(公元225年)四十六岁

  曹丕伐吴,再次让司马懿留守许都。

  黄初七年(公元226年)四十六岁

  五月,曹丕病重,司马懿同曹真、陈群等受曹丕托孤之任,为曹睿顾命辅政。

  十二月,明帝曹睿改封司马懿为舞阳侯。时东吴犯魏。司马懿迎敌,大胜吴军。被迁为骠骑大将军。至此,司马懿可以开府治事~有了自己的办事机构,和统归自己指挥的军队,可以培植自己的力量。吴质称懿:“忠智至公,社稷之臣”。在洛阳声望日隆。

  太和元年(公元227隼)四十八岁

  六月,曹真忌妒司马懿,为独揽大权,奏请明帝让懿屯兵宛城,主持对吴边境地区的军政事务。

  司马孚迁度支尚书,主管军国的收支预算,后迁尚书右仆射,进爵昌平亭侯。

  太和二年(公元228隼)四十九岁

  正月,蜀诸葛亮犯魏。魏不敌。明帝意诏司马懿驰援。此时,魏新城太守原蜀国降将孟达,又阴谋叛魏投蜀。司马懿当机立断,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奔袭新城平叛。

  太和四年(公元230年)五十一岁

  司马懿应诏加大将军、大都督,假黄械,协助曹真抵御蜀军。遇雨受阻,班师。

  太和五年(公元231年)五十二岁

  诸葛亮进犯天水。曹真病死。明帝诏司马懿都督雍、凉二州,抵御蜀军。懿奉行“敛军依险,只守不攻”方针,致蜀兵败。明帝派使臣劳军,赐懿耕地。懿奏请明帝,迁冀州农民到上邦种田,将京兆、天水、南安等地的冶炼业恢复起来。

  青龙元年(公元233年)五十四岁

  司马懿主持开凿成国渠,修筑临晋破,将陕西西部水利进行治理,灌溉良田数千顷,充实了魏国国力。

  青龙二年(公元234年)五十五岁

  四月,诸葛亮出斜谷犯魏。司马懿驻军渭水之北,仍坚持坚壁不战的方针。对垒百日,拖得诸葛亮病死。司马懿不损兵卒,取得胜利。

  青龙三隼(公元235年)五十六岁

  司马懿迁为太尉,累增封邑,京都洛州一带发生大灾,司马懿从长安运粮五万斜到京师。

  青龙四年(公元236年)五十六岁

  辽东太守公孙渊反叛,自称燕王,司马懿被诏赴京,商议平叛之策。司马懿提出一年平叛的计划,并谏议停止京城的宫室修建,减轻百姓负担,保证军事需要。

  景初二年(公元238年)五十九岁

  春,司马懿东征公孙渊。大军过温,懿在温县貌公台宴请家乡父老,誓平叛乱。

  八月,平定辽东叛乱,斩公孙渊父子。

  景初三年(公元239隼)六十岁

  正月,司马懿回军至白屋。明帝病重,三日内五道圣旨诏懿还京师。于嘉福殿接受明帝托孤之任,同曹爽共同辅佐齐王曹芳。

  曹芳即位,曹爽为大将军,司马懿仍为太尉,迁侍中持节、都督中外诸军事,录尚书事与爽各领兵三千,轮流进宫宿卫,权势相当。

  司马师为散骑常侍,司马昭为骑都尉。

  正始元隼(公元240年)六十一岁

  司马懿上书谏议禁止“官室制度靡费”,提倡“节用务农”。

  正始二隼(公元241年)六十二岁

  五月,吴兵三路犯魏。六月,司马懿请缨督军迎敌,以精锐部队轻骑急进,使吴军闻讯夜遁。魏军追到三州口,斩俘敌军万余,缴舟船军资而还。秋七月,增封食郾城、临颖,并前四县,邑万户,子弟十一人皆列侯。

  正始三年(公元242年)六十三岁

  春,帝追封司马防为舞阳成侯。

  三月,司马懿建议修广漕渠,引黄河水人沛水,灌溉东南各地。

  开始大规模的开垦,迅速发展淮北农田。

  曹爽为独揽大权,使魏帝不诏,迁懿为太傅,外示尊崇,实夺其权。

  正始四年(公元243年)六十四岁

  九月,司马懿率军击吴将诸葛格,格惧,黄烧积到聚,弃城而逃。

  司马懿大兴屯垦,广开淮阳、百尺二渠,再修颖川诸陂万余顷农田,使淮北自此食凛充实。

  正始五年(公元244年)六十五岁

  春正月,司马懿从淮南至京,魏帝劳军。

  大将军曹爽为猎取功名,在邓飏、李胜等怂恿下请旨伐蜀。懿认为不可。爽不听,结果劳民伤财,无功而还。

  正始六年(公元245年)六十六岁

  秋八月,曹爽为了扩充实力,不顾司马懿的劝阻,撤了原明帝建制的中垒中坚营,将兵马归于其弟中领军曹奏营。

  冬十二月,帝诏司马懿朝会可乘舆上殿。

  正始七年(公元246年)六十六岁

  正月,吴军骚扰魏祖中地区,当地百姓万余家,北渡污水逃难。

  曹爽不听司马懿“收留安抚逃难百姓”的意见,把百姓遣返污南。结果,吴破祖中,损失百姓万余。

  正始八年(公元247年)六十岁

  四月,夫人张氏去世,享年59岁,葬洛阳高原陵,追赠广平县君。

  五月,曹爽专擅朝政,把太后迁往永宁宫。司马懿称病蜇居,静待时机。

  正始九年(公元248年)六十九岁

  春三月,曹爽等密谋篡政。司马懿洞悉其好,佯装病势垂危,麻痹曹爽等。

  嘉乎元年(公元249年)七十岁

  春正月初九,魏帝赴高平陵渴拜祖陵。曹爽兄弟随往。司马懿乘机奏准太后,下令废黜曹爽兄弟。正月末,诛杀曹爽兄弟三人及何晏等三族。

  二月,魏帝命司马懿为丞相,增封颖川之繁昌、鄢陵、新汲、父城,并八县,邑二万户。十二月,加九锡之礼,懿固辞不受。

  嘉平二年(公元250年)七十一岁

  正月,魏帝命司马懿在洛阳建立祖庙,并封其子司马彤为平乐亭侯,司马伦为安乐亭侯。司马懿积劳成疾,不能上朝,每遇大事,魏帝亲幸懿府商讨。

  嘉平三年(公元251年)七十二岁

  春正月,兖州刺史令狐愚和太尉王凌密谋纂逆拥立楚王曹彪。四月,司马懿率军前往讨伐平叛。帝封司马懿为相国,安平郡公,前后食邑五万户,子弟封侯者达十九人。六月,司马懿病重。八月,死于京师。终年七十二岁。九月,按其生前所瞩,土葬于首阳山,不起坟头,不立碑,不随葬祭品,死后遗孀不得与其合葬。逝后赐谥号“文宣”。晋立,追为宣帝。

· 推荐:官场小说 商战小说 作品集 玄幻奇幻小说

点击收藏 小提示:按键盘CTRL+D也能收藏哦!

在线看小说 趣知识 人生格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