子午书屋
菊与刀

首页 > 菊与刀

菊与刀——日本矛盾复杂的双重性格

  菊与刀,徽章与佩刀,宁静与冷酷;日本民族,谦虚和善而又生性好斗,叛逆而又顺从忠贞,懦怯而又勇敢,桀骜自大而又彬彬有礼,顽固不化而又能屈能伸。一个令人难以捉摸的民族,复杂而又矛盾的心理。

  ——题记

  《菊与刀》是美国著名人类学家本尼迪克特为研究日本民族性格而写,该书出现于第二次大战后期,德日败局已定,由于美国对日本民族不了解,于是派人类学家调查日本民族的性格,以此来做出合适的对策来处置日本。这本著作,也可以说是一本调查报告真实反映了日本人的民族性格,将日本人那种错杂的心理淋漓尽致的展现在读者面前,其著作结合日本民族的历史,文学电影等多方面的资料,做出了一份举世瞩目的调查报告。

  在该调查报告中,作者共讲了十三章交代了其写作的原因,以及其对日本国民性格分析。本文我主要选取其主要的几种复杂性格来讨论并与中国儒学家思想与对比。

  首先来讲的就是各安其位,每个人处于不同的等级,并有不同的权力与义务,决不可僭越。这一点与中国儒家的思想有很大的相似性,“君君,臣臣,父父,子子”中国古代社会有着严格的纲常伦理思想,严格的遵守,统治者以此维持这社会的秩序。日本社会也是如此,他们生活在一个严格的等级社会之中,而且别无反抗之意,各安其位,处理自己的一块天地。这也许就是日本人的那种温顺性格的一面吧。

  第二,就是日本的恩与仇的观念,有恩必报,有仇也必报,用中国的一个成语说就是睚眦必报,即使再小的仇恨,他也会报,在中国人看来是很不可理解的,然而,在日本却是再平常不过的事。正如《菊与刀》中写的一样,日本人接受恩情是一种让人难以承受的情分,因此他们必须尽心全力偿还,但报恩是有条件的,施恩者必须认为自己是高尚的,可以偿还的人。的确,日本社会是一个极端的社会,并非和中国一样,讲究中庸。或许外国人甚至许多中国人认为,中国的中庸思想是懦弱的表现。在此我想更正的是中国的中庸,并非毫无原则的,而是在坚持道义的基础上,折衷考虑问题。中国有“滴水之恩,定当涌泉相报”的古训,和“以德报怨”的告诫。诚然,中国作为礼仪之邦,以仁来待人,以和为贵。只一点与日本社会有着较大的差异,日本人能执着的为这恩人而死,似乎总是表现得如此坚决与直接。这也许可以解释二战中日本人为何如此效忠天皇而又完全无所畏惧。

  第三,就来讲一下忠孝、仁义。这种思想也是主要来源于中国。在《菊与刀》这本书中,作者有这样几个观点“天皇与日本是不可分割的,没有天皇就没有日本”“没有天皇的日本是难以想象的”“ 天皇是日本国民宗教生活的核心,是日本国民的核心”的确,正是如此,在二战结束时,日本和德国同样以战败而告终,两国却却采用了不同的处置方式,日本保留了天皇,虽然他只是象征,但依旧存在。这种对天皇忠孝的表现在二战中表现得尤为明显,他们不在乎个人的的得失,以为天皇效忠为己任,这种精神令人震撼。日本人都是从小接触忠孝仁义的教育,无论其生活还是其文学作品中都有明显的体现,俳句就是很好地证明,他们的茶道更是一绝。然而其仁义却与我们中国的“仁义”有很大的不同。“在中国,比忠和孝更崇高的美德是仁义”,而在日本就不是那样了,他们是否效忠并非是看他们是否仁义,他们的仁义是无条件的。而在中国却有许多关于仁义的思想“君舟民水”“克己复礼为仁”等等关于仁义的思想。

  第四,非常浓的求强求胜心理。记得曾有一个学者说过:“如果一个民族没有文明的同化性,不能吸收世界的文明,一定不能进步,不能在文化的生活方面立足。但是如果没有一种自己保存,自己发展的能力,只能被人同化而不能同化人,也是不能立足的。”起初的日本远远落后于世界的潮流,就如鸦片战争前的清政府一样,他们并没有向强政府一样闭关自守,而是像西方欧美国家学习,逐渐赶上世界的潮流,摆脱了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的社会的命运,追溯历史,他们曾在唐朝时派遣使者向中国学习文化,的确是一个勇往直前争强好胜的国度。蛮横好强,自高自大,这也许就是它最后走上法西斯道路的原因。争强好胜而又虚心进取,能屈能伸,的却是一个令人敬畏而又可怕的国度。

  第五,耻文化使其拥有极强的荣誉感。日本战败后,消沉似乎变成了全民族的普遍情感,但是为了民族的未来,他们却又未尝不对美国人卑躬屈膝,原本的高傲又变成了拘谨与胆小,的确,他有一种能屈能伸的可贵品质,似乎与中国的“卧薪尝胆”有异曲同工之妙。耻辱并未给曾经辉煌的日本带来永不退去的苦楚,相反带来了为荣誉感而努力的精神。

  此外,据相关资料考证,在日本社会长期的发展之中,其耻文化形成的原因有几个方面,第一是该国是一个岛国,物产贫乏,可利用资源很少,正如《菊与刀》第五章中的“对过去的一切欠有巨大的恩情。不仅如此,他们欠的恩情不仅是对过去,还有对现在,在每天的与人们接触中增加他们所欠的恩情,他们的日常意志和情感都发自这种报恩感。第二就是他们的教育不一致的问题,就是青少年时得到家庭的自护,而长大后却得不到家庭的赞许,相反的道德缺失嘲笑与讽刺,这种特殊的教育方式使得他们形成了特殊的观念与思想。在《菊与刀》中,本尼迪克特指出,耻感文化是一种外界压力对自身的强迫。因此他们总是不愿承认自己所犯的错误,这也许就是日本不愿承认南京大屠杀的深层次的原因。

  在本尼迪克特这位伟大而又敬业的女人类学家,能以其文化模式理论细致科学的调查并分析日本民族的文化,分析出日本民族的性格,实在令人震撼,成为了文化人类学的经典著作。

  刚柔相济的复杂的日本文化,矛盾的双重性格,既各安其本位,维持着严格的等级,却又批判睚眦必报;既讲究忠孝仁义,却又傲慢无礼;既争强好胜却又甘愿委曲求全;外强而中干,这也许就是日本民族复杂而矛盾的心理。

  作者:D扬灵

  子午书屋(www.ziwushuwu.com)

上一页 返回目录 下一页

· 推荐:乡村小说 官场小说 商战小说 传记纪实小说

点击收藏 小提示:按键盘CTRL+D也能收藏哦!

在线看小说 趣知识 人生格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