厚黑学

作者:李宗吾

文字大小调整:


作为领导人,你应该为自己创造学习、提高的机会,而最好的方法莫过于亲自参加种种工作,不畏艰险,敢拼敢冲,对任何困难之门都敢于“踏”上一脚。你的阅历和勇气将会使你在领导的位置上做得更完善。当今有些领导者,耳朵追求迷人动听的音乐,嘴上以佳肴美酒为满足,以致于沉迷无穷的享乐意趣,而忘记了自己的正业,这可以说是扰乱;由于贪食美味而上呃逆、下出尿,就像背着重行李走路,爬坡,可以说是够苦了;由于贪于财富而自取病痛;贪于权力而精神疲竭,闲居则沉溺,体胖而浮肿,可以说是病态;为了富贵求利,则欲望膨胀到像耳朵都被堵塞了一样,而又无法摆脱,而且放任欲望继续膨胀而不抛弃,这就相当于受辱了;财富积聚了不少,用都没处用,还时常挂在心上而且求之不舍,心理上满怀烦恼焦虑,不断地追求更多的物质利益,这可以说是自寻忧愁;在家里怕人偷,在外面怕人抢,家里四周窗孔交流,防备严实,一个人也不敢独自外出,可以说是担惊受怕了。这六件事可以说是天下领导者的祸害,更是他们沉溺于声色犬马的后果。这不能不让人们警惕呀!从古代讲,因贪而导致丧生的有宋代的秦桧、清代的和坤等;近现代则有刘青山、张子善之流;不久前则有王宝森、胡长清之辈,他们完全被私利的欲望所控制,丧失了作为领导者的最起码的道德规范,最终都走向了深渊。作为领导者,要能够分辨那些是可以做的,那些是不应该做,如果丧失原则,无异于行尸走肉,必然会因为小的享受而遭受大的惩罚。所以,那些领导高手们提醒人们,不要在太平时将痛苦和贫困都忘得干净而不知深入地审视一番。等到灾祸降临时,就是想完全拼出一条命、费尽家财而换回一天的平安无事都办不到了。所以,想得到好名声得不到,想求得利益得不到,心神迷乱,竭尽全力而争这些东西,这样的领导不是太糊涂了吗?
以学养身方能达到人生最高境界
一个人生活的境界有高有低,而只有通过学习才能达到人生的最高境界。中国是一个崇尚礼信义的国家,儒家将“修身”作为治国平天下的第一步,认为一个人的为人、品性如何对其事业有举足轻重的影响,从某种角度说,起决定作用。因此,为人之道就是处世哲学中的核心了。学会为人,可以把办不到的事,奇迹般地办好;否则,你会处处遇到障碍。
清代名臣曾国藩曾通过自身省察,总结出一套办法,他称为“四知”。在许多场合,他都强调这“四知”。他在家书中说:“为人之道有四知,天道有三恶。”三恶(即有三方面的忌讳)是指天道忌讳弄巧作假,忌讳骄傲自满,忌讳有贰心于人。贰的意思是多疑,不忠诚,没有耐心。四知包括《论语》末章的知命、知礼、知言,曾国藩又加上一条“知仁”。他解释说:“仁的意思是宽恕。自己要自立得让别人也能自立;自己想显贵让别人也能显贵。”立的事物应该是自己完全有能力立的;显达,四通八达没有阻碍,无论是周围的人还是远方的人都能信服你,心里都归服你。《诗经》说:“自西自东,自南自北,无思不服(四方的人没有不想归服的)。”《礼记》说:“推广它把它放到什么地方都能适合。”这就是达。只打算全凭自己办自己的事,而不能让别人没法立事;自己能够四处无阻,不能让别人一步都走不开。这就是使人自立,使人显达的原则。孔子所说的:“自己不想做的,也不能强迫别人去做。”孟子所说:“取人之长,教人向善。”这都是宽恕的意思,也就是仁。知道并理解了这层,就能有广博的见识,宏大的度量;否则便闭目塞听,孤陋寡闻了。因此,曾国藩在那三方面的基础上又加了一条“知仁”的原则。
曾国藩还将“三字诀”作为为人的一些具体要素加以实施。他曾说:“最近几日的失误,由于心弦张得太紧,没有舒展柔和的意思。以后做人,应当得一个‘松’字为诀窍。这夜,睡味非常舒服,约略体会到‘松’这个字的意味。连日来,我每每想修身之道,能在十个‘三’字上用功,还不失晚年进境。十个‘三’字是:三经、三史、三子、三集、三实、三忌、三薄、三知、三乐、三寡。这十个‘三’,我在京师的时候,曾经以匾额的形式挂在室内。在江南,曾刻成印章。前五个‘三’不必解释了,而后五个‘三’的含义是这样的。三薄即三薄德:指幸灾乐祸,一薄德;违逆命运而测推疑妒,二薄德;妄下议断,强化皂白,三薄德。三知,指的是《论语》末章所说的‘知命、知礼、知言’。三乐,也就是读书声一出如金石之音,一乐;宏奖人才,引得人天天向上,二乐;辛勤劳动后的憩息,是三乐。三寡,指的是寡言养气,寡视养神,寡欲养精。用这十个‘三’字时时反省体察,难道不是初虽有失,而终得成功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