厚黑学

作者:李宗吾

文字大小调整:


社会大舞台,处世办事都不会是一帆风顺的。出现问题就要去想办法解决问题。处世办事是一道难解的方程,解题的方法千差万别,只要我们掌握“厚”的基本原则,即厚情求人、厚脸央人、厚礼说人,同时参考“黑”的原则,即无心帮者不求,能办的一定要办,办事的原则一定要坚持。有了此二者,则无事不可办。
糊涂中屈,糊涂中伸
有的人外表似乎固执自守而内心却世事通达,才高八斗;有的人外表道貌岸然而内心却空虚惶恐底气不足。
人生是个万花筒,在变幻之中要用足够的聪明智慧来权衡利弊,以防莫测变化。但是,人有时候不如以静观动,守拙若愚。这种处世的艺术其实比聪明还要胜出一筹。聪明是天赋的智慧,糊涂是聪明的表现,人贵在能集聪与愚于一身,需聪明时便聪明,该糊涂处且糊涂,随机应变。
老子大概是把糊涂处世艺术上升至理论高度的第一人。他自称“俗人昭昭,我独昏昏;俗人察察,我独闷闷”。而作为老子哲学核心范畴的“道”,更是那种“视之不见,听之不闻,搏之不得”的似糊涂又非糊涂、似聪明又非聪明的境界。人依于道而行,将会“大直若屈,大巧若拙,大辩若讷”,即大智若愚。中国人向来对“智”与“愚”持辩证的观点,《列子·汤问》里愚公与智叟的故事,就是我们理解智愚的范本。庄子说:“知其愚者非大愚也,知其惑者非大惑也。”人只要知道自己愚和惑,就不算是真愚真惑。
是愚是惑,各人心里明白就宽慰了。
孔子说:“宁武子,邦有道则知,邦无道则愚。其知可及也。”宁武子即宁俞,是春秋时期卫国的大夫,他辅佐卫文公时天下太平、政治清明。但到了卫文公的儿子卫成公执政后,国家内乱,卫成公出奔陈国。宁俞则留在国内,一面仍是为国尽忠,表面上却是一副糊里糊涂的样子,这是明哲保身的处世方法。因为身为国家重臣,不会保身怎能治国?后来周天子出面,请诸侯霸主晋文公率师入卫,诛杀佞臣,重立卫成公,宁俞依然身居大夫之位。这是孔子对“愚”欣赏的典故,他很敬佩宁俞“邦无道则愚”的处世方法,认为一般人可以像宁俞那么聪明,但很难像宁俞那样糊涂。在古代上层社会的政治倾轧中,糊涂是官场权力杂耍的基本功。仅以三国时期为例,就有两场充满睿智精彩的表演,一是曹操、刘备煮酒论英雄时,刘备佯装糊涂得以脱身;二是曹、马争权时司马懿佯病巧装糊涂反杀曹爽。后人总语云:“惺惺常不足,蒙蒙作公卿。”苏东坡聪明过人,却仕途坎坷,曾赋诗慨叹:“人人都说聪明好,我被聪明误一生。但愿生儿愚且蠢,无灾无难到公卿。”为官可以愚,但为政须清明,不可混淆。
“难得糊涂”是糊涂学集大成者郑板桥先生的至理名言,他写道:“聪明难,糊涂亦难,由聪明转入糊涂更难。放一着,退一步,当下心安,非图后来福报也。”做人过于聪明,无非想占点儿小便宜;遇事装糊涂,只不过吃点儿小亏。但“吃亏是福不是祸”,往往有意想不到的收获。“饶人不是痴,过后得便宜”,歪打正着,“吃小亏占大便宜”。有些人只想处处占便宜,不肯吃一点儿亏,总是斤斤计较,到后来是“机关算尽太聪明,反误了卿卿性命”。郑板桥说过:“试看世间会打算的,何曾打算得别人一点儿,真是算尽自家耳!”在我看来,世上最可悲悯的人,往往自我感觉不错,正是古人所谓“贼是小人,智是君子”之人,是那些具有君子的智力却怀持小人之贼心的人。为人处世与其聪明狡诈,倒不如糊里糊涂却敦厚。
郑板桥以个性落拓不羁闻名于世,心地却十分纯朴善良。他曾给其堂弟写过一封信,信中说:“愚史平生漫骂无礼,然人有一才一技之长,一行一言为美,未尝不啧啧称道。囊中数千金,随手散尽,爱人故也。”以仁者爱人之心处世,必不肯事事与人过于认真,因而“难得糊涂”确实是郑板桥襟怀坦荡无私的真实写照,并非一般人所理解的那种毫无原则稀里糊涂之人。糊涂难,难在于人私心太重,眼前只有名利,不免去斤斤计较。《列子》中有齐人攫金的故事,齐人被抓住时官吏问他:“市场上这么多人,你怎敢抢金子?”齐人坦言陈辞:“拿金子时,看不见人,只看见金子。”可见,人性确有这种弱点,一旦迷恋私利,心中便别无他,惟利是图,用现代人的话说:掉进钱眼儿里去了!
聪明与糊涂是人际关系范畴内必不可少的技巧和艺术,其本身并无优劣之分。只不过太聪明的人,学点儿“糊涂学”中的妙处,于己大有益处。古人云:“心底无私天地宽。”天地一宽,对一些琐碎小事,就不会太认真,苦恼也不来了,怨恨更谈不上。得糊涂时且糊涂,是“糊涂学”的真谛,聪明人不妨试一试。
能屈能伸,做成大事
在中国古代历史上,王辅臣可称得上是最能使用厚黑处世的人。此人屈时能屈到底,伸时能伸到极,可谓是厚黑处世的典范。
王辅臣本姓李,山西大同人,少时为宦官家奴,后投奔农民起义军。起义军中有个叫王进朝的,没有儿子,收了他为义子,从此就改姓为王。王辅臣身高七尺有余,面容白皙,眉如卧蚕,乃一美男子。他勇冠三军,锐不可当,号称马鹞子。清兵围大同时,王辅臣乘黄骠马,来去飘忽,所向披靡,致使清兵每见黄骠马,就大呼“马鹞子来了”,四处逃散。降清后隶汉军正白旗,京都满汉无不以认识马鹞子为荣。
久之连康熙也知道“马鹞子”的大名,让鳌拜把他找来,授予御前侍卫。不久洪承畴经过河南,康熙命王辅臣随侍。后洪承畴带王辅臣至云南,云南平定后,设援剿五营,就推荐王辅臣为右营总兵,管辖云南迤东一带,驻扎曲靖府。洪承畴回到京师后,王辅臣隶属于吴三桂藩下。
王辅臣对待吴三桂也像对洪承畴那样忠心,吴三桂亦将王辅臣视作子侄,凡什么好东西,他人得不到的,惟独赏赐给王辅臣。一次,奉吴三桂之命征讨乌撒,与吴三桂之侄吴应期等在马一棍营中吃饭。王辅臣饭盂中有一死蝇,一旁的王总兵看见大声呼叫他不要吃,王辅臣深知马一棍对待下人十分残酷,常因小过将下人一棍打死,所以有“一棍”之名,担心他此次会因此过将厨师杀掉,就说没关系,死苍蝇我也吃过。王总兵生性愚鲁,竟以此事同王辅臣相赌,王辅臣只得勉强吞下去,吴应期却在一旁说:“我与你赌吃粪,你吃吗?”王辅臣一下跳起怒骂道:“吴应期你当众侮辱我,别人怕王子我不怕,我将食王子王孙的脑髓,而嚼其心肝,挖其眼睛。”说完,一拳击碎食案,负气而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