厚黑学

作者:李宗吾

文字大小调整:


要善于使用威慑战术
我们知道,作为军事统帅,在工作中要有猛虎下山之威和蛟龙出海之势,这时当他发布命令时才能够威震三军。
战国时,晋文公通知臣民在圃陆围猎,要求大家在中午前到达,迟到的人,要受军法处置。当天,晋文公所宠爱的颠颉迟到了,执法官员要求晋文公定他的罪,晋文公哭泣而犹豫不定,执法官员说:“那我就按军法办事了。”于是将颠颉处以腰斩的军中刑罚,这时,民众都害怕了,说:“颠颉那样受君主宠爱,地位那样尊贵,都被君主依法杀掉了,何况我们这些平民呢?”晋文公看到民众可以组成军队参战了,于是率领他们攻打原这个地方。一次就占领了,又去讨伐卫国,打败卫国,成就了霸主大业。
威慑的战术同样也适合于商战、社交等场合,它对于提高自己的威信,以及加深对方对自己的印象都有很好的效果。
有一天,日本的滕田前去拜访美国商务部长。会见之后,商务部长站起身来说:“我让你看一样有趣的东西。”滕田田想:“大概是让我看什么装饰品之类吧!”但实际上并非如此。
部长从办公桌边上拿起一段绳索,朝着约在十米开外的一张椅子轻轻地投掷过去,绳索一端的活扣立刻套住了那张椅子。
部长对惊讶得目瞪口呆的滕田说,自己是牧童出身,因此每天都要练习用绳扣套牛。“在日本政府高级官员里是不会有如此独特的人物的。”滕田心想,心里不由得对部长产生一种由衷的敬意。由此可见,在适当的场合,装作若无其事的样子,给对方露一手,是一种有效的威慑方式。
清末时期,曾国藩通过苦心经管,用儒家的忠义、峻法的威严及乡情的人情纽带将湘军牢牢地控制在自己手里,后来由于曾国藩被削除兵权,瓦解了湘军的斗志,涣散了湘军的士气,削弱了湘军的战斗力,使江西湘军陷入群龙无首的局面,清军的力量迅速消衰下去,从而使当时太平天国与清军力量发生了变化,如果这时太平天国的内部不发生杨韦事变等一系列大的变故,就很可能用兵长江上游,重开湖北根据地。但是,咸丰七年翼王石达开已决心出走,太平天国的军事力量也在下降,这就给清廷制造了喘息机会。
曾国藩被消除兵权后,尽管受到外界的讥评、嘲笑与责骂,却获得了全体湘军官兵对他的同情与爱戴,使他在湘军中的威望空前提高。此时,曾国藩人虽在湘乡,然而所部将领与他书札仍往返不绝。可以说,除曾国藩外,别人指挥湘军是难以得心应手的。如1857年春,督办江西军务的福兴到瑞州军营视师,湘军诸将待以客帅之礼。因此,福兴回到南昌后,上奏请征兵,并说“勇丁不可用”。可见“曾家军”———湘军,非一般督抚、将军所能驾驭指挥的,这些都为后来曾国藩的复出及成功奠定了基础,也使得清政府再不敢小视曾国藩,而视其为重臣。
不苟言笑者最威风
俗话说:“有权则威”,做领导的人应怎样才能有威呢?一般来说,严肃产生威风。人一当官,不苟言笑,满脸的肃杀之气,动不动吹胡子瞪眼睛,骂人训斥人,人们就害怕他。这种领导,一上任烧三把火就容易有威。如果这种办法还镇不下来,那就要付诸行动了。这就是“杀鸡给猴看”,杀一儆百,威风就上来了。
三国时东吴的黄盖曾经做过石城县县官。石城县的下属官吏们特别难指挥。黄盖就安排两个人当主管,分别管理各部门事务,并告诉他们说:“我是个只靠打仗立功才当官的,不是以文官身份擅长管理出名。现在外来侵犯的敌人还没打败,我负有领兵打仗的繁重军务,县里一切公文案卷委托给你两人。你们应当管理好各部门,纠正和处分犯错误的人。你们各负其责,遇事就按我交代的办,如果你们刁奸欺骗,我决不用鞭子抽打你们,而要从严处置。希望你们都尽心尽力,做好工作,不要在众人之先受处分。”
话说得这么严厉,两人听了,起初都感到害怕,起早睡晚勤勤恳恳地办公事。时间长了,两主管认为黄盖根本不看公文案卷,就慢慢营私舞弊起来,对下面也放任自流。
这时黄盖也察觉到了,他抓住了几件两位主管都不奉公守法之事,把全县所属的官吏们请来,先给大家办酒席吃喝,正当大家吃到兴头上,黄盖把两位主管叫来,提出一件一件违法徇私的事来问他们。两人张嘴结舌,说不出话来,磕头请罪。
黄盖说:“前些时,我已经严肃地告诉你们,决不会用鞭子抽打你们了,这不是说假话骗你们。”
于是就把两人的头砍了。这事震惊了全县,下属官吏们吓得浑身打颤。
黄盖这一杀,威严就上来了。
杀人以树威的方法,在古代曾被人们反复使用。像诸葛亮杀马谡,曹操杀杨修,都是为了杀人以树立自己的威风。用这种方法对付那些听不进劝告的下属,可以从根本上打掉他们的威风,从而提高工作效率。
将帅的威仪很重要
清末时,曾国藩统兵打仗,他认为将帅的威仪十分重要,因为军中的威信就是靠它而建立的。曾国藩立威信之法包括两个方面:一是威仪,曾国藩十分注重自己统帅的形象,平时衣冠整齐,举止严肃,威严而不刚暴,庄重而又不死板,有凛然不可侵犯之正气,又有严谨细致的工作作风,如此下属无不从内心仰服;二是军令,威仪多用来对待自觉的士兵,而军令则用以约束散漫的兵勇。两者相得益彰,是治军的重要内容。
古时候,以威治军是训练军士勇敢作战的一个重要手段。
为了树立军威,曾国藩效仿穰苴,在湘军建军之初,为培植严肃的军纪,曾国藩忍痛杀了违背军令的将领金松龄,在自己人的头上,毅然动了第一刀。此事在湘军中引起极其强烈的震动,也为早期湘军军纪的维护起了重要作用。
后来,曾国藩攻克南京后奉旨来裁军时,各军头领均强烈反对,曾国藩将各种阻挡裁军的因素一一作了分析,认为各军提出的无银子补足欠饷固然是一个很重要的因素,但不是决定的因素。决定因素在于各级将官情绪上的抵触,是他们本身不愿意撤。撤了,他们既失去了权柄,也失去了继续发财的机会。曾国藩仔细分析后认为,对于这批头脑简单的武夫,道理讲得再多都是空的,起作用的只能是严肃军令。
他认为不杀个把高级将领,裁军便会推行不下去,他要临机取决,最后他决定杀驻守在庐州府、至今尚未来禀报的正字营统领韦俊以起到敲山震虎的作用。曾国藩的这一绝招果然有用。从那天开始,吉字营、老湘营、果字营、霆字营以及长江水师、淮扬水师、宁国水师、太湖水师的将官们,都不敢公开反对裁军了,各军营开始制定分批裁撤的具体部署。最终顺利实施了整个裁军计划。立威之术确实立竿见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