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有记者问我,外面说我炮轰和侮辱了很多文学大师,问我怎么看。
我就开始回忆,哪里?大师在哪里?想我什么时候炮轰和侮辱李白苏轼他们来着?后来我终于想起了事情的原委,我觉得,所谓炮轰或者侮辱,是别人生怕不够劲爆少人看,自己加的标题。这就好比我一拍你的肩膀,说,哥们,你今天穿的衣服我不是很喜欢。最后就演变成我痛扁了别人一顿。
事情是这样,我和陈丹青两人做一个电视节目,我说的大意是,新中国以后的中国文学很不注重文笔和文采,我们的课本选文章和要求背诵的那些文章的文采也都很差,老舍,茅盾等人的文笔很差。
然后陈丹青补充到,还有巴金。
我表示很同意。因为老舍是我一个口误,我就是想说巴金来着。
我们也觉得冰心写的东西读不下去。
最后我和陈丹青大致说,你看,我们俩说了这个,电视台就肯定很高兴,他们就等着我们说类似的话,就会拿这个来做文章了,因为这个招骂啊,然后大家说我们两个是炒作,是借这些作家来出名,可我们并不是这么想的。真是没有办法说话啊。
这个里面我的唯一错就是,把老舍和巴金搞混了。老舍的文笔还是不错的,我本意是巴金和茅盾的文笔很差,但巴金老舍茅盾冰心这四位作家,在中国的政治文学体系里,往往是打包在一起的,所以我一时搞混了一个,在此要向老舍先生说声抱歉。
但我很坚定地认为,巴金、冰心、茅盾三人的文笔和文采是非常一般的。
至于余华和苏童,我则没有说过。
我不大明白,评论三个作家的文笔很一般,我个人不喜欢这样的写作手法,为什么会变成侮辱大师和毒害青年。今天在人民网上看见有评论说,文化名人不应该在媒介发表不负责的言论,尤其是大嘴巴言论错误导向舆论,出言不逊的结果是伤害整个民族的文学尊严。
怎么几句话就把整个民族的文学尊严就伤害了呢?作者的名字叫民族么?为什么这个叫“不负责任的言论”呢?我当然为我说的话负责任了。这又不是我一时激动胡说的,我从小学看语文课本的时候就这么认为了。而这怎么就成了错误的舆论导向了呢?您的小名叫正确么?
对于中国早期的这些作家,我们任何人都是可以根据个人喜好来评价的。比如我,我个人比较欣赏梁实秋、林语堂、鲁迅、钱钟书这些文采和文字天赋比较好的,比较不喜欢巴金、冰心、茅盾等文采比较差的。
我个人的认为是,作为一个作家,最重要的是——作品的情怀,作品的文采和说真话。
而对于我们一直强调的“文以载道”和“思想性”,我觉得是应该放在最后的。因为文学很容易变成政治的妓女,导致的结果就是,你跟对了人,你就是崇高和灵魂,你跟错了人,一模一样的文字,你就变成了反动和毒草。而我们一直说的“感情真挚”,我也不认同,你一个作家,仅仅只有感情真挚,那还不如去做午夜聊天节目的知心大姐。
所以,我们单单说文字,我个人认为这冰心茅盾巴金三个人的文采的确不行。当然,因为每个人对文采的理解不一样,所以,大家自然可以觉得这三人不光思想非凡,而且文采也非凡。关于这个,大家各自说理就行了。
小学课本选入他们的东西是有问题的,首先,如果是真正的大师级别的东西,我个人认为给刚识字的小学生看,是不合适的,这才是侮辱大师。当然,不要再拿白居易给老奶奶念诗来说事了。但因为政治和思想上的迫切需要,所以有必要在小学阶段收入教材,并且背诵。这些范本导致了小学生认为,文章就是应该这么写的。而这些人被后人所推崇的却是他们几十万个字堆成的整本书,可我们拼命学的是他们的一段话,这也是他们几个人最弱的地方,那就是在一个段落里的文采。
如果我身为一个好的作家,我的写作手法被一群小学生给分析和模仿了,那我会觉得挺丢人的。
人民网的评论继续说:对文学大师心怀尊敬之心、追念之心是一个民族的基本涵养,是一位有责任的文化人的基本修养,贬低大师甚至出言不逊已经超出文艺争鸣的范畴。
这段话我很不认同。首先,这是你的大师,不是我的大师。其次,我不觉得我说茅盾冰心巴金文笔不好是对他们出言不逊。只要不是人身攻击,你再大的师,无论是人民封的大师或者政党封的大师,都是可以自由评说的。在我们这个国家里,不能说政治,不能说官员,不能说制度,不能说腐败,难道连个写书的都说不得?况且我还没评说大家所看重的“思想和立意”,单纯说个文采而已。在封建社会,评说个大诗人写的差,不合我意,应该也没什么问题吧,别等到一千年以后……当然,有人会觉得,没不让你说啊,你这不正说的欢么,我们只是都不认同你说的,他们就是文采好,或者那叫文笔朴实立意高。那我也没办法。但这些人要比那些危言耸听的评论家可爱多了。
再其次,一位有责任的文化人的基本修养是有骨气,说真话,不献媚,不阿谀,绝对不是对文学大师心怀尊敬之心,追念之心。文化人不是来烧香的。我也不觉得这是一个民族的基本涵养,如果一个民族的全部人都必须觉得有那么几个作家,写的必须是好的,所有的全好,没有一点不好,否则你就是没涵养,那这是个除了朝鲜以外的什么民族啊。
而当时所谓的“冰心的书读不下去”,这也是陈丹青,包括我的真实想法。任何人都有权利觉得另外一个人的书不在自己的审美里,读不下去。如果大家读我的书读不下去,我也不觉得有什么问题。而为什么在某些评论家眼里,读不下去冰心就是人格和文学品格出了问题呢?你不能非得逼着我看冰心看得津津有味才行吧,我的确是不喜欢,我也只是把我内心真实想法说了出来。如果你非要逼着我读冰心的书,我对你的惩罚就是逼着你读冰心的书。看看你是真喜欢还是假喜欢。
所以,看见很多在网上痛骂的人,他们的措词之激烈,表现之激动,是要比玉米相对于李宇春更甚的。但是否巴金茅盾冰心三位老人在他们心中的位置要比李宇春在玉米心中的位置高呢?明显不是这样的,我甚至怀疑把老舍茅盾巴金三个人放他们面前,他们能否分清楚谁是谁。当然,你们可以说,你们只认文字不认脸,但是我也怀疑,在那么多叫嚣着你胆敢不尊重文学大师的人们,你们中是否都完整地看过你们所“尊敬”的大师的书?是否还记得冰心老舍茅盾巴金原名叫什么?我想,如果李宇春原名叫李春波的话,所有玉米都是应该记得的。所以,其中很多人是巴金冰心茅盾的假粉丝。你们只是单纯看我不顺眼,不喜欢我,就甘愿马上摇身变成你们的大师们的不忠实读者,这是不诚实的。至少在我念书的时候,似乎整个班级甚至学校都没听说过有多少人多么喜欢看这三个人的作品的。而现在突然冒出来这么多义正词严的假读者,我感觉这些茅盾、冰心、巴金的假粉丝马上就要组成“盾牌”“心冰乐”“京巴”等粉丝团了。
对于他们的真读者,对我留言说,其实巴金写得很好,并且告诉我为什么好,哪段的那里很好。那我对他们也很尊重,我也会尝试再去看看。这是正常的文学观点的不同。而不是借着这三个“大师”的帽子给别人扣更高的帽子,顺便名正言顺地骂两句。但到现在,我依然认为,巴金,老舍,冰心,茅盾这四个人中,别的什么都不说,就说文采,除了老舍不错以外,其他三个人的文采从最差到较差的排名是——冰心,巴金,茅盾。作为一个作家,文笔和文采是非常重要的,一个作家必须要拥有独特和出色的文字技术和文字风格,这是所谓的思想性和感情真挚所不能代替的,这也是汉字的魅力所在,中国历来的作家都是很看重这点的,从诗经开始,到唐诗宋词,到四大名著,无不如此,再到后来的白话文中,钱钟书梁实秋林语堂胡适鲁迅沈从文包括张爱玲做得都不错,但是因为到了新中国,文字的魅力被思想的正确和意识形体的需要所替代,很长一段时间里,政府和人民再没有运作出文采出众的真正文学大师。
而现在,看着一些评论家们的意思,是不是面对老巴冰茅他们这些作家,我等必须觉得全部都很好?有异议就是我人格和涵养出了问题?也不用管个人的文学喜好如何,必须抛弃所有阅读口味,无条件臣服于他们?
子午书屋(www.ziwushuwu.com)
点击收藏 小提示:按键盘CTRL+D也能收藏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