处世之道纷繁复杂,为引起上司注意可以“锋芒毕露”,但为避免招人猜忌却又要“假痴不癫”。《三十六计》中有云:“当其机未发时,静屯似痴;若假癫,则不但露机,且乱动而群疑;故假痴者胜,假癫者败。”可见,假作痴状,并非癫傻,而是一种掩饰自己的最好方式。既能够暗中积蓄力量,掩饰自己所行谋略,又可以示敌以弱,麻痹对手,使对手对自己放松警惕,从而使其漏洞百出。古往今来,谋士对决最为精彩的便是三国时期的诸葛亮与司马懿之间的较量。司马懿敢于并且有能力对抗诸葛亮足以说明他的智慧之大,而他更善于利用假痴不癫来掩饰自己。
魏明帝曹睿临终前,将幼儿曹芳托孤于曹爽与司马懿。曹爽乃是大司马曹真之子,魏武帝曹操族孙,身上流淌着魏国皇室血脉。虽然司马懿多次抗击诸葛亮有功,但他依旧知道自己是外姓,故而处处对曹爽表示敬重。而曹芳即位的前两年,曹爽凡事都与司马懿商议,二人均心系魏国。但不久曹爽便听信谗言开始排挤异党,想要独揽大权,而首当其冲必然是功高震主的司马懿。以曹爽当时的威望及势力在魏国也仅有司马懿一人可以与之抗衡,这一点不仅曹爽知晓,司马懿自然也了然于胸。而当时司马懿面对曹爽的排挤他心生一计——假痴不癫,装病在家。
司马懿将一身职务全都卸下,并在家中密切关注曹爽的一言一行,暗中组建势力。这无疑是当时司马懿最好的选择,如此一来,曹爽在朝中再无敌手,更加飞扬跋扈。但曹爽并非完全放心司马懿,熟读兵书的他也曾担心过司马懿是装病在家,于是派即将赴荆州上任的亲信李胜到司马懿家中查探。司马懿自然知晓李胜前来的目的,于是装作身患大病,见李胜时都需要两名侍女扶持才能坐好。喝水时嘴角溢出都不知,与李胜说话也显得有气无力。李胜说自己要到荆州就任,司马懿却说:“什么?你要到并州去?并州紧邻北方少数民族,你可要小心啊。”李胜无奈,只能纠正道:“不是并州,是我的家乡荆州!”司马懿继续佯装没听见,说:“什么?你的家乡是并州?”李胜多次纠正后,司马懿才说道:“哦,是荆州啊。我是老糊涂啦,耳朵也听不清了,今后为国建功就全靠你们年轻人了。”李胜见司马懿说话总颠三倒四、糊里糊涂,便不耐烦地离去了。李胜回到曹爽处禀报说:“司马老儿年迈昏愦,已经离死不远了。”这时曹爽才真正的放下心来。他哪知就在李胜走后,司马懿立刻精神焕发了。
第二年春,魏帝到郊外祭祖扫墓,曹氏兄弟自然全都前往,司马懿认为时机已到,他命令自己在军中培养安置的党羽,调兵遣将迅速抢占了曹爽亲信的兵营,夺了曹爽的兵权,并亲率大军前往城外迎接魏帝归来,曹爽所带亲兵自然不是司马懿的对手,只能束手就擒。司马懿历数曹爽累累罪行,请示魏帝削其职务,关进大牢。面对着司马懿大军,魏帝也只能如此。后司马懿寻得借口将曹爽问斩,彻底地将曹爽的势力根除了。此时朝中再无对手。
可见,假痴不癫正是一箭双雕之计。司马懿的“不癫”使其在幕后操纵一切,建立自己的阵营,并拉拢军中大将为己所用。在天下三分的乱世,只有掌握一支属于自己的军队才能争得一席之地。而“假痴”不仅能够躲避过曹爽的明枪暗箭,使得曹爽不再对付自己,还能刺激曹爽锋芒毕露、飞扬跋扈。锋芒毕露的曹爽自然会被君主猜忌,而飞扬跋扈也会遭到他人的厌恶,难免会与人结仇惹人非议。
无论哪朝哪代,都会有大鱼吃小鱼的事情发生,而小鱼生存的最好方式就是掩饰自己、深藏不露。因此,无论是为官之道还是经商之道,假痴不癫都是一种可以善加利用的计谋。善用者如司马懿,可以此来成就功业,只要懂得和做到假痴不癫,即使干不出惊天动地的大事业也可以使人安然无忧。
上一篇:将计就计,出奇制胜
下一篇:克制低调,不愠不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