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高的个子,蓄着尖尖的灰白胡子,文质彬彬,脸上总是挂着微笑,赫尔利给人一种谦和的印象,不像史迪威那么傲慢。赫尔利虽是少将,最初却是文官。他在华盛顿大学获得法学博士学位,当过多年的律师。他的温文的举止,是律师职业所铸成的。后来,他参加了第一次世界大战,成了上尉,卷入军界。二十年代末,他在胡佛总统时代担任陆军部长,并于一九三一年来华访问。
一九四三年起,赫尔利担任美国驻新西兰公使。
一九四四年九月,罗斯福总统派赫尔利作为他的私人代表来华,最初的使命是“促使蒋介石同史迪威之间确立有效的和谐的关系,以便史迪威行使对于归他调遣的中国军队的指挥权”。两个月后,赫尔利接替高思出任美国驻华大使。
赫尔利对于蒋介石的态度,跟史迪威截然不同。他跟蒋介石第一次见面,就强调“拥护委员长是中国的领袖”,对蒋介石颇为尊重,不像史迪威那样嘟嘟囔囔讥称蒋介石为“花生”。蒋介石正被史迪威弄得十分狼狈。他马上意识到,这位赫尔利是用来打败史迪威的王牌!于是,加紧了对赫尔利的拉拢。
蒋介石这一着果然灵验。赫尔利给罗斯福发电报,强调蒋介石“是一个统率几百万军队,抗日已经七年的国家元首”。他认为,美国总统不应该支持史迪威,而应该支持蒋介石。如果失去蒋介石,就失去中国的抗日力量,这问题对于正在与日本作战的美国来说,是至关重要的。
罗斯福听进了赫尔利的意见,下令调回史迪威,使蒋介石长长地舒了一口气。
罗斯福委派魏德曼中将继任史迪威的职务。毕业于西点陆军军官学校的魏德曼是一位职业军人。来华之前是东南亚战区副参谋长。魏德曼从他的前任史迪威的覆辙中吸取了教训,对蒋介石十分尊重。这当然使蒋介石更为欢欣,也就更为感谢赫尔利。
一九四四年十一月七日,正当延安庆贺苏联十月革命节的时候,一架美国专机降落在延安机场。赫尔利兴冲冲走下飞机。“新官上任三把火”。赫尔利这一回要充当国共之间调停人的角色,以表明他要在中国干出点成绩。
周恩来和包瑞德在机场迎接这位穿着笔挺军服、胸前挂满勋章的美国总统私人代表。包瑞德乃美军上校,在这年七月二十二日起,以美军观察组组长的身份来到延安,组员之中有美国驻华使馆二等秘书谢伟思。
翌日,中共与美方的谈判在延安展开。看在赫尔利是美国总统私人代表的面上,中共派出了最强大的谈判阵营:毛泽东、朱德、周恩来。
美方的代表是赫尔利和包瑞德。
赫尔利此时显出律师本色。他说,他作为美国总统罗斯福的代表,只求帮助中国内部的团结,对于国共两党不偏不倚。他希望能够“统一中国的军事力量”,以利抗日;也希望能给中共以合法的地位。他要作为国共两党的中间调停人。
赫尔利带来了他事先拟好的文件《为着协定的基础》,共五条。他念了起来。
赫尔利念罢,毛泽东并不对这五条发表意见,却问:“这五条是你的意见,还是委员长的意见?”赫尔利答:“是我的意见。”毛泽东追问道:“委员长同意吗?”赫尔利答:“已经同意。”
毛泽东和蒋介石打过多年交道,深知这些条件如果事先没有得到蒋介石的同意,那么,讨论这些条件等于白费时间。后来的事实表明,毛泽东这一判断是完全正确的。
赫尔利那五条,应当说还是比较公允的。毛泽东对这五条作了一些修改,赫尔利也表示能够接受。修改后的五条,正式定名为《中共与中国政府的基本协定》。于是,在十一月十日中午十二时四十五分,在延安王家坪举行了签字仪式。作为律师,赫尔利精通这一套:文件一式两份,每份留好三个签名的位置,即毛泽东、蒋介石以及“见证人”赫尔利。
毛泽东和赫尔利,一个用毛笔,一个用钢笔,在文件上签了名。剩下的一个空白处留待蒋介石签名。这份《中共与中国政府的基本协定》,内中的中国政府指的是国民政府。协定全文如下:
一、中国政府、中国国民党与中国共产党应共同工作,统一中国一切军事力量,以便迅速击败日本与重建中国。 二、现在的国民政府应改组为包含所有抗日党派和无党无派政治人物的代表的联合国民政府,并颁布及实行用以改革军事政治经济文化的新民主政策,同时军事委员会应改组为由所有抗日军队代表所组成的联合军事委员会。
三、联合国民政府应拥护孙中山先生在中国建立民有民治民享之政府的原则,联合国民政府应实行用以促进进步与民主的政策,并确立正义、思想自由、出版自由、言论自由、集会结社自由、向政府请求平反冤抑的权利、人身自由与居住自由,联合国民政府亦应实行用以有效实现下列两项权利:即免除威胁的自由和免除贫困的自由之各项政策。
四、所有抗日军队应遵守与执行联合国民政府及其联合军事委员会的命令,并应为这个政府及其军事委员会所承认,由联合国得来的物资应被公平分配。
五、中国联合国民政府承认中国国民党、中国共产党及所有抗日党派的合法地位。
中国国民政府主席蒋中正
中华民国三十三年十一月十日
中国共产党中央委员会主席毛泽东(签字)
中华民国三十三年十一月十日
北美合众国大总统代表赫尔利(见证人)(签字)
中华民国三十三年十一月十日
协定签毕,赫尔利显得异常兴奋,仿佛大功告成——虽说蒋介石尚未签字。
赫尔利在签字仪式的前一天,曾对毛泽东发出邀请,企望毛泽东随他一起飞往重庆,和蒋介石会谈,并出席蒋介石的签字仪式。赫尔利再三说:“我以美国的国格来担保毛主席及其随员在会见后能安全地回到延安。”见到毛泽东没有正面答复,他又赶紧补充道:“不管毛主席、朱总司令或周副主席,无论哪一位到重庆去,都将成为我的上宾,由我们供给运输,并住在我的房子里。”只要毛泽东点一下头,他就能和蒋介石会晤。赫尔利的专机正停在延安机场上。这一回,毛泽东却摇头了。这样,十一月十日中午,当赫尔利的专机从延安起飞时,坐在机舱里的不是毛泽东,而是周恩来。同机而行的还有包瑞德。
赫尔利的公文包里,装着毛泽东托他转致罗斯福总统的一封信,全文如下:
罗斯福总统阁下:
我很荣幸地接待你的代表赫尔利将军。在三天之内,我们融洽地商讨一切有关团结全中国人民和一切军事力量击败日本与重建中国的大计。为此,我提出了一个协定。
这一协定的精神和方向,是我们中国共产党和中国人民八年来在抗日统一战线中所追求的目的之所在。我们一向愿意和蒋主席取得用以促进中国人民福利的协定。今一旦得赫尔利将军之助,使我们有实现此目的之希望,我非常高兴地感谢你的代表的卓越才能和对中国人民的同情。
我们党的中央委员会已一致通过这一协定之全文,并准备全力支持这一协定而使其实现。我党中央委员会授权我签字于这一协定之上,并得到赫尔利将军之见证。
我现托赫尔利将军以我党我军及中国人民的名义将此协定转达于你。总统阁下,我还要感谢你为着团结中国以击败日本并使统一的民主的中国成为可能的利益之巨大努力。
我们中国人民和美国人民一向是有历史传统的深厚友谊的。我深愿经过你的努力与成功,得使中美两大民族在击败日寇,重建世界的永久和平以及建立民主中国的事业上永远携手前进。
中国共产党中央委员会主席
毛泽东
一九四四年十一月十日于延安
在离开延安之际,赫尔利给毛泽东写了这么一封感谢信:
中国延安
中国共产党中央委员会主席
毛泽东先生
我的亲爱的主席:
我感谢你的光辉的合作与领导。这种合作与领导表现在你率领你的政党提出协定上,这一协定你已授权于我带给蒋介石主席,我同样感谢你要我转交美国总统的卓绝的信件。
阁下,请信赖我对于你用以解决一个最困难的问题的智慧和热忱的品质,深感愉快。
你的工作,是对于统一中国的福利及联合国家的胜利的贡献。
这一光辉的合作精神,不仅将继续于战争的胜利中,而且将继续于建立持久和平与重建民主中国的时期中,这是我们的恳切愿望。
美国总统代表
美国陆军少将
赫尔利
点击收藏 小提示:按键盘CTRL+D也能收藏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