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小说
共和国历史书籍

《国共和谈演义》第80回 蒋介石三电延安 毛泽东首飞重庆

  却说毛泽东与周恩来、李克农商量的结果,一致判断蒋介石决不是真的希望毛 泽东去重庆与他谈判,而是估计毛泽东不敢去而故意逞强,假戏真做。于是,毛泽 东决定再给蒋介石吃一颗定心丸, 增加他的错误判断。8月22日,他提笔给蒋介石 回了第二封电报:“从中央社新闻电中,得读先生复电,兹为团结大计,特先派周 恩来同志前来进渴,希予接洽,为恳。”

  接着,毛泽东再次会见周励武、罗伯伦。周、罗马上密电重庆,分析判定:毛 泽东不会去重庆,延安根本没有任何毛去重庆谈判的迹象。

  第二天,毛泽东在中央政治局扩大会上作了长篇发言。他说:“我们曾力争进 入若干大城市,现在没有成功。原因有二:一是苏联受到《中苏友好同盟条约》的 限制,不可能也不适于帮助我们;二是蒋介石利用他得到盟国承认的合法地位,使 日军完全向他投降。我们只能在得不到大城市的情况下进入和平阶段……蒋介石想 消灭共产党的方针没有改变也不会改变,他所以可能采取暂时的和乎,是因为摊子 没有摆好,兵力分散,需要壮大自己的力量,以便等待机会消灭我们。所以斗争是 长期的,迂回曲折的。现在是独裁加若干民主,并将占相当长的时期,我们还要钻 进去给蒋介石洗脸,而不是砍头。关于承认解放区和解放军的争论,一定是非常激 烈的, 可能要停停打打, 甚至可能要打痛他才能逼他让步。我们现在的新口号是 ‘和平、民主、团结’。这次谈判应该去,不能拖,而且估计也不会有什么危险。 我是否出去?还是要出去,出去的时机由政治局、书记处决定。”

  周恩来插话:“我出去,是一侦察战,最重要的是看蒋开的是什么盘子。毛主 席出去要看我出去谈判结果才能决定,蒋的阴谋也必须考虑。”

  毛泽东对在座的明天就要出发到前线去的刘伯承、邓小平、林彪、陈毅、陈赓、 薄一波、萧劲光等高级将领说:“蒋介石这个人我们是了解的。你们在前方打得好, 我就安全一些,打得不好,我就危险一些。你们打了胜仗,我谈判就容易些,否则 就困难一些。目前的情况是有三种果子,我们可能得一批小的,失一批大的,另外, 还要力争一批不大不小的。”

  会议尚未结束,蒋介石的第三封邀请电到了。电文写道:“承派周恩来先生来 渝洽商,至为欣慰。惟目前各种重要问题,均待与先生面商,时机迫切,仍盼先生 能与恩来先生惠然偕临,则重要问题,方得迅速解决,国家前途实利赖之。兹以准 备飞机迎逐,再特驰电速驾。”

  毛泽东收到电报,大笑不止:“蒋介石要把假戏唱到底喽!果真以为我不敢去 重庆了!”

  24日,毛泽东复电蒋介石:“鄙人极愿与先生会见,商讨和平建国大计。俟飞 机到,恩来同志立即赴渝晋谒。弟亦准备随即赴渝。”

  蒋介石依然认为毛泽东不会来:“随即赴渝”,什么叫“随即”?“随即”可 长可短,这不过是毛泽东在玩弄词藻而已。他不由得喜上眉梢:他连发三封邀请电, 表示了自己和谈的诚意,已在舆论上取得一定效果,人们纷纷称颂他的“宽大之心”、 “祥和之气”。既然断定毛泽东不敢来,何不让赫尔利、魏德迈再将他一军!若赫 大使、魏司令官再请不动他,他还能躲开那顶破坏和平、准备内战的帽子吗?

  25日晨,毛泽东果真收到了魏德迈将军和赫尔利大使的电报。这已是赫尔利第 二次表示要来延安接他了。因为毛泽东讨厌赫尔利在上一次谈判中反复无常,对他 的第一封电报未加理睬。

  同日,中共驻重庆代表王若飞回到延安。当晚,毛泽东等七个政治局委员和王 若飞反复磋商,决定毛泽东去重庆。

  深夜,毛泽东复电美军中国战区司令官魏德迈:“鄙人承蒋委员长三电相邀, 赫尔利大使两次表示愿意来延,此种诚意,极为心感。兹特奉达,欢迎赫尔利大使 来延面叙,鄙人及周思来将军可以僧赫尔利大使同机飞渝,经应蒋委员长之约,以 期早日协商一切大计。”

  26日,中共中央召开政治局会议,决定毛泽东和周恩来、王若飞等赴重庆,与 蒋介石谈判,戳穿假“和平”的把戏,与国民党进行针锋相对的斗争,中央日常工 作由刘少奇负责,迅速调派干部赶赴前线,抢占有利地形,在军事上坚决回击国民 党的挑衅。毛泽东这样披露心迹:“去,可以取得全部主动权。要充分估计到蒋介 石逼我城下之盟的可能,但签字之手在我。自然必须作一定的让步,在不伤害双方 根本利益的条件下才能得到妥协。让步的限度,第一步是广东至河南,第二步是江 南,第三步是江北,但陇海路以北迄外蒙古一定要我们占优势。如果这样还不行, 那么城下就不盟,准备坐班房。我们党的历史上除何鸣危险外,还没有随便缴枪的 事,所以决不怕,重庆是可以去,必须去。

  27日,赫尔利和张治中带着飞机来到延安。

  28日上午,周励武、罗伯伦再次求见毛泽东,金城婉言回绝了:毛泽东正与赫 尔利、张治中谈话,周恩来下午将乘飞机与赫尔利去重庆。

  周、罗立即密电重庆:毛泽东仍无意去重庆,下午偕赫尔利大使、张治中部长 飞赴重庆的是周恩来和王若飞。他们做梦也没有想到,此电送到蒋介石手中的时候, 毛泽东已在周恩来、王若飞陪同下登上了飞赴重庆的飞机。难怪蒋介石大骂不止: “娘西匹,废物,一群废物!”然而他除了把打碎的牙齿往肚里咽,还能怎么样呢?

  再说8月28日下午3时37分,在张治中、赫尔利陪同下,毛泽东、周恩来、王若 飞飞抵重庆。这是一个万众瞩目的时刻。到机场迎接的有蒋介石的代表周至柔,有 邵力子、张澜、沈钩儒、左舜生、章伯钧、陈铭枢、黄炎培、郭沫若等。飞机在九 龙坡机场徐徐降落。《大公报》记者子冈作了这样的报道:

  第一个出现在飞机门口的是周恩来,他的在渝朋友们鼓起掌来。他还是穿那一 套蓝的布制服。到毛泽东、赫尔利、张治中一起出现的时候,掌声与欢笑声齐作。 延安来了九个人。

  毛泽东先生,五十二岁,灰色通草帽,灰蓝色的中山服,蓄发,似乎与惯常见 的肖像相似,衣服宽大得很。这个在九年前经过四川境的人,今天踏到了抗战首都 的土地了。

  当晚8时半, 毛泽东、周恩来、王若飞在国民政府军委会政治部长张治中、战 地党政委员会秘书长邵力子的陪同下,由张治中官邸桂园应邀赴蒋介石的林园官邸 出席欢迎宴会。作陷者有四川省主席张群、国民政府军政部长陈诚、国民党中宣部 长吴国帧、航空委员会主任周至柔、青年军政治部主任蒋经国以及赫尔利大使、魏 德迈司令官。是日晚,毛泽东应蒋介石之请,在林园下损。林园原系已故国民政府 主席的官邸,如今,住进了决定中国命运的两党首脑。

  29日下午,毛泽东与蒋介石进行第一次商谈,并确定双方的谈判代表:中共方 面是周恩来和王若飞,政府方面是王世杰、张群、张治中、邵力子。蒋介石提出谈 判三原则:一、所有问题整个解决;二、一切问题之解决,均须不违背政令军令之 统一;三、政府之改组,不得超越现行法统之外。并表示一切问题愿听中共方面的 意见。当晚,毛泽东仍宿林园。

  30日晨,毛泽东、周恩来从林园进城,分别拜会了宋庆龄、赫尔利等,然后佐 人红岩八路军办事处。红岩村地处郊区,对来客很不方便。因此,张治中把自己的 寓所上清寺桂园让出来,给毛泽东作为在城里会客、工作、休息的地方。

  毛泽东在重庆43天,一面主持复杂而艰难的谈判,一面同各界人士进行了广泛 的接触。

  30日下午,毛泽东、周恩来来到被称为“民主之家”的特园,拜访中国民主同 盟主席张澜。张澜担心地对毛、周说:“蒋介石在演鸿门宴,他哪里会顾得上一点 信义!前几年我告诉他:只有实行民主,中国才有希望。他竟威胁我说:只有共产 党,才讲实行民主。现在国内外形势一变,他也喊起‘民主、民主’来了!”

  毛泽东说:“民主也成了蒋介石的时髦货!他要演民主的假戏,我们就来他一 个假戏真做,让全国人民当观众,看出真假,分出是非,这场戏也就大有价值了。”

  张澜额首,说:“蒋介石要是真的心回意转,弄假成真,化干戈为玉帛,那就 是全国人民之福呀!”当晚,毛泽东等出席张治中家宴,于右任、孙科、邹鲁、叶 楚伦作陪。四个陪客者,一个监察院长,一个立法院长,两个中常委委员。孙科还 有另一种特殊身份:国父孙中山之子。

  9月1日午,毛泽东出席了中苏文化协会举办的有宋庆龄、孙科、冯玉祥、陈诚、 陈立夫、沈钧儒、马寅初、郭沫若、茅盾等300多人参加的鸡尾酒会。

  9月2日,毛泽东约王世杰到桂园商谈。因为国民党方面没有料到毛泽东真会这 样快地应邀来渝,所以根本没有准备什么谈判方案,只能由中共方面先提出意见。 于是,毛泽东向王世杰谈了八点原则:

  一、在国共两党谈判有结果时,应召开有各党各派和无党派人士代表参加的政 治会议;二、在国民大会问题上,如国民党坚持旧代表有效,中共将不能与国民党 成立协议;三、应给人民以一般民主国家人民在平时所享有之自由,现行法令当以 此原则予以废止或修正;四、应予各党派以合法地位;五、应释放一切政治犯,并 列入共同声明中;六、应承认解放区及一切收复区内的民选政权;七、中共军队须 改编为四十八个师,并在北平成立行营和政治委员会,由中共将领主持,负责指挥 鲁、苏、冀、察、热、绥等地方之军队;八、中共应参加分区受降。

  随后,周恩来、王若飞将中共方面拟定的两党谈判具体方案11项交给国民党代 表转送蒋介石。

  2日中午, 毛泽东出席张澜以中国民主同盟名义举行的宴会,民盟负责人沈钧 儒、黄炎培、章伯钩、罗隆基等均参加。

  是日晚8时,再去林园赴蒋介石的晚宴,孙科、吴铁城、张群等作陪。

  3日上午,王世态往访毛泽东,畅谈很久。下午3时以后,毛泽东往访于右任、 戴季陶、白崇禧、吴稚晖、郭沫若。晚了时半,毛泽东赴苏联驻华大使彼得洛夫宴, 英、美、法国大使作陪,饭后观看电影。

  4日,毛泽东应赫尔利之邀共进午餐,美国访华团团长史奈德作陪。下午5时, 应蒋介石之邀,参加军委会庆祝抗战胜利茶话会。

  6日, 毛泽东出席于右任的午宴和宋庆龄的晚宴。这天下午,他和周恩来、王 若飞一起去柳亚子的寓所拜访。柳亚子早知毛泽东擅诗词,因而索句。毛泽东以手 书旧作《沁园春·咏雪》相赠。柳亚子展读之余,惊叹不已,称毛为“中国有词以 来第一手,虽苏、辛犹未能抗”。即席赋诗作答:

  阔别羊城十九秋, 重逢握手喜渝州。 弥天大勇诚能格, 遍地劳民乱倘休。 霖雨苍生新建国, 云雷青史旧同舟。 中山卡尔双源合, 一笑昆仑顶上头。

  柳亚子得到毛泽东的《沁园春》后,得意之际,邀来亲朋好友一起鉴赏。于是, 这首词不腔而走,竞相传抄,一时间大有“洛阳纸贵”之势。后来,重庆《新民晚 报》将这首词全文照登出来,并加以“风调独绝,文情并茂,而气魄之大乃不可及” 的赞语,更轰动了山城朝野。

  蒋介石看到这首词后,十分恼火,焦躁不安。他对陈布雷说:“毛泽东把自己 看得比秦皇、汉武、唐宗、宋祖、成吉思汉还高,我看他毛泽东野心勃勃,想当帝 王,称王称霸,想复古,想倒退。你要赶快组织一批人,写文章批驳他。要全国人 民都知道,毛泽东来重庆,不是为和平民主而来,他是为称帝而来。”

  一时间,双方文营对垒,展开了一场“颂毛词”和“批毛词”的笔墨大战。按 下不表。

  9月7日至10日,毛泽东还是忙于走出去请进来,迎来送往,先后出席了覃振、 冯玉祥、孙科等特设的宴会。

  11日,毛泽东在桂园宴请张澜、沈钧儒、黄炎培等。席间,周恩来通报了国民 党军进攻上党地区的消息,在座者皆为其愤愤不平。

  前两天,中国战区日本投降仪式在经过血洗的南京城举行。冈村宁次大将在投 降书上签字盖章,何应钦代表中国受降。随后,何应钦到津浦线视察接收的准备情 况,对所在地的日军官兵宣称:“日军并非战败,中国军亦非胜利。尽管如此,我 等应停止一切争议,让既往之事付诸东流,而致力于中日之合作。”这种合作当然 是联手反共。冈村宁次以他“剿共”的经验,成为蒋介石的高参,逃脱了历史对他 的严厉惩罚。

  与此同时,陆军总司令部成立了接收计划委员会,何应钦为主任委员。随后, 行政院长宋子文报请蒋介石批准,除有关军事系统的接收由陆总主持外,一切“逆 产”的接收与处理大权,统归行政院独揽。于是,各地的接收大员成了风云人物, 金子、房子、票子、车子、女子,见到什么都是你争我夺,互相倾轧,大发国难财, 贪污受贿抢劫盗窃浊浪滚滚,弄得民怨载道,举国愤怒。战后蒋宋豪门仅从天津、 上海、广州和青岛四个区域,即劫得了六万亿元,相当于当时国家预算支出的四至 五倍。而另一面,却是国统区空前严重的经济危机,民不聊生,饿殍遍野。这且接 下。

  再说9月12日, 毛泽东应蒋介石之邀,去林园与蒋共进午餐。餐后,双方进行 会谈。

  当时担任毛泽东副官的蒋泽民回忆道:“毛泽东到重庆后,每次参加谈判,我 和陈龙都跟随前往,毛泽东他们在里屋商谈,我们在外屋等候。无论谈判多么紧张, 斗争多么尖锐,争执多么激烈,毛泽东的表情是平静的,举止是从容的,讲话时的 语调也都是温和的。在外屋等候的我们,有时也能隐隐约约听见里面的争吵声。我 观察,毛泽东说话并不多,但是很有分量,只要他的声音出现后,屋内就立刻安静 下来。”

  13日,毛泽东在王炳南的陪同下去看一贯反共的戴季陶,出来时正好在小路上 同蒋介石相遇。蒋问他去哪里,他说去见了戴季陶。蒋先是一怔,然后说:“好, 见见好,见见好!”

  16日,毛泽东在红岩八路军办事处专门宴请美国驻华第十四航空总队的三名士 兵,并同他们一起合影。

  17日,毛泽东应邀赴林园同蒋介石共进午餐,张群、吴国帧、赫尔利作陪。餐 后,双方会谈,在一些问题上达成了共识,但对军队和政权问题却发生了争执。

  19日,毛泽东在桂园设午宴招待燕京大学校长司徒雷登。

  20日,毛泽东出席《大公报》负责人举行的招待宴会。席间,李子坝说:“你 们不要另起炉灶。”毛泽东答称:“‘不要另起炉灶’的话我很赞成,但是蒋介石 得要管饭,他不管我们的饭,我不另起炉灶怎么办?”

  21日,谈判陷入僵局。赫尔利找毛泽东谈话,要求中共交出军队,交出解放区, 要么承认,要么破裂。毛泽东答道:“不承认,也不破裂,问题复杂,还要讨论。” 继而表明主张:“军队国家化,国家要统一,我们是完全赞成的,但前提是国家民 主化,军队和解放军不能交给一党控制的政府。如何民主化,还要讨论。虽然目前 有很多困难,但总会想出克服办法的。我们不主张破裂。”

  不过自此日起, 到10月7日至,再无一人请毛泽东吃饭。显然,饭桌与谈判桌 是紧密相连的。

  毛泽东还在积极寻求同情和支持。就在谈判搁浅之时,毛泽东前去拜访陈立夫。 见面后,他用回忆往事的口气,谈起大革命时期国共合作的情景,然后在谈笑自若 中批评国民党后来实行的剿共政策。他说:“我们上山打游击,是国民党剿共逼出 来的,是逼上梁山。就像孙悟空大闹天宫,玉皇大帝封他为弼马温,孙悟空不服气, 自己鉴定是齐天大圣。可是你们却连粥马温都不给我们做,我们只好扛枪上山了。” 陈立夫表示,愿为这次国共和谈“尽心效力”。

  谈判还在继续进行, 虽然坎坷、缓慢,毕竟在不断进展。10月8日,双方代表 最后就《会谈纪要》达成协议。

  当晚, 毛泽东出席张治中举行的宴会,到会各党派、各界人士达500多人。毛 泽东即席发表讲话,指出:“中国今天只有一条路,就是和,和为贵,其他的一切 打算都是错的。不能否认,困难是有的,不指出这一点是不好的。”

  这个宴会本是欢送宴会,然而却没有成为毛泽东在重庆的最后一宴。因为蒋介 石盛情挽留:“你过了双十节再走嘛!”毛泽东只好留下来过中华民国的国庆节。

  10月9日, 毛泽东、周思来、王若飞应蒋介石、宋美龄夫妇邀请,赴林园共进 午餐,宋子文、王世杰、张群、张治中、邵力子作陪。饭后,毛泽东与蒋介石直接 商谈。蒋介石仍要求中共放弃军队和解放区,毛泽东表示这不可能。

  10月10日下午,周恩来、王若飞和王世态、张群、张治中、邵力于在桂园客厅 里正式签署《国民政府与中共代表会谈纪要》 (通常称作《双十协定》。签字仪式 后,政府代表邵力子说:“此次商谈得以初步完成,多有赖于毛先生之不辞辛劳。” 接着,毛泽东从楼上走下来,同在场者一一握手,表示祝贺。

  晚上,毛泽东、周恩来、王若飞到山洞林园蒋介石官邸辞行。应蒋介石之请, 毛泽东在重庆的最后一夜又住进了蒋介石的家里,二人长谈到深夜。

  第二天早晨,蒋介石、毛泽东继续谈话。

  蒋介石说:“解放区的问题,我不能再作让步了。”

  毛泽东说:“思来留在重庆,《纪要》还没有解决的问题,都可以继续商量嘛。”

  11日上午9时许, 毛泽东在张治中和局恩来、王若飞陪同下从桂园前往机场。 临行前,他同桂园的工作人员和担任守卫的国民党宪兵热情地一一握手告别,向他 们表示谢意。到机场后,他又同前来送行的蒋介石的代表陈诚及各界人士握手道别, 然后借同张治中、王若飞登上一架草绿色的双引擎C47型运输机。

  四个小时后,毛泽东回到了延安。他在当天召开的政治局会议上说道:“《会 谈纪要》是蒋介石提议,由周恩来起草的,也采纳国民党方面意见略加修改。国民 大会和解放区问题还没有解决。这个会谈纪要,第一个好处是采取平等的方式双方 正式签订,这是历史上没有过的。第二,有成议的六条,都是有益于中国人民的。 如地方自治,还有言论、集会、出版自由等。张治中讲,不发表这个会谈纪要不行, 你这么大的面子来了,就总得搞个什么。”

  国民党四代表中最活跃、最积极的张治中后来这样评价《会谈纪要》:

  第一,中共在这个会谈纪要和以前多次所提的条款里,始终表示愿意接受蒋的 领导,实行三民主义,这是使国民党内大多数人认为非常满意的。

  第二,政治协商会议终将召开,就可协商国是讨论和平建国方案了。

  第三,军队终是最棘手的问题,但也有了结果了,中共愿意由四十八个师减到 二十个师,这是很大的让步。

  第四,解放区问题,在历次商谈中始终没有达成协议,这次虽然没有解决,但 双方都表示愿意继续商谈的诚意。

  实在说起来,凡是具有定见远见的人,对于这个协议应该感到满足。

  但是,正如毛泽东所说:“已经达成的协议,还只是纸上的东西。纸上的东西 并不等于现实的东西。”如果以为一纸协议便可以约束住双方的行动,使两党从此 偃旗息鼓、和平相处,这样的想法未免太天真了。

  10月13日,也就是《双十协定》签订后的第三天和公布后的第一天,蒋介石即 向各战区司令长官发出了一份杀气腾腾的密令:“此次剿共为人民幸福之所系,务 本以往抗战之精神,遵照甲正所订《剿匪手本》,督励所属,努力进剿,迅速完成 任务。其功于国家者必得膺赐,其迟滞贻误者当必执法以罪。希转饬所属剿共部队 官兵一体悉遵为要!”从8月中甸到10月下旬的两个多月中,蒋介石调集了113个师 约80万兵力到内战前线, 此外又收编了伪军30万人,共110万人,沿平绥、同蒲、 正太、平汉、津涌五条铁路线东进或北上,随即纷纷开始了军事进攻。

  毛泽东明确地提出:“蒋反我亦反,蒋停我亦停;不要浪打,打则必胜。”随 即指挥晋冀鲁豫部队进行了平汉路战役。

  10月30日,高树勋率国民党新八军等部1万余人起义,投奔了共产党。

  11月2日,平汉路战役结束,国民党第三十、四十两个军的主力2万多人被刘、 邓部队全歼。

  打了三个来月,由于广大人民反对内战、要求实现国内和平的呼声日高,再加 上国际间冷战时期已经开始,美国政府对华政策作了某些调整,使得两党间战火暂 熄,中断了的谈判再度恢复了。

  正是:

  世事纷纷一局棋,

  输赢未定两争持。

  谈谈打打扫陈叶,

  打打谈谈发新枝。

  本部到此结束,后事请看下部。

· 推荐:官场小说 商战小说 作品集 玄幻奇幻小说

点击收藏 小提示:按键盘CTRL+D也能收藏哦!

在线看小说 趣知识 人生格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