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留住人才的十大法则
领导拿什么留住人才?是否还在嗟叹员工不大忠心,是否还在诅咒都是外企惹的祸,是否还在回想当年的一颗红心?
高薪为何留不住人才?因为人的需求不仅是高薪,每个人的需求也不尽相同,对于一个需要进修学习的员工,你却给予住房补贴,这样效果大吗?作为领导没有真正了解人才的心,使人才心不在焉,人在曹营心在汉,外界产生动心的诱惑,人才也就被挖了过去。
所以,领导者应该创造足够的沟通机会,从言谈、生活工作交往的琐碎中去了解人心迥异的需求,然后建立个人的需求库,以个人需求为基础进行激励,并利用相应的留“心”手法留才。
企业应如何留住人才?根据2003年的一项调查表明,20.5%的人希望公司有一套合理的竞争机制,能够人尽其才;19.3%的人希望将员工置于最合适的岗位,以发挥他们的才能;16.9%的人希望给员工较高的薪水;16.3%的人希望公司制定合理的薪金制度。
以下是十大留才法则:
1.领导留才
领导的人格、信誉、信用,领导的待人接物方式、形象,领导的思想、观念、价值等形成了领导的个人魅力。员工认同吗?他们愿意忠实地跟随吗?
2.上司留才
上司对下属的态度、看法、评价,上司是否公平、公正、可敬,上司是否具备良好的道德和令下属心服的能力?
3.企业留才
企业所在的行业和领域的地位如何?是否具有发展远景?一个不断走下坡路的企业是较难留住人才的,也没有人愿意在一家平平凡凡的公司工作。在相对条件下,你愿意加入微软还是一个不知名的软件企业?
4.事业留才
工作是否具有挑战性、趣味性?是否真有一个大舞台让员工大展拳脚?别让他们连海市蜃楼都看不到,别让他们活得很没面子。无聊绝不是件容易的事,没有人想做混混,公司损失的不过是金钱,员工付出的可能是他的一生。
5.机制留才
这是主要的三大留才手段之一。可能你常听到这样的抱怨:“他凭什么升任主管?”“我俩表现一样,他的待遇就是比我高。”在这种情况下,要检讨公司的用人机制、晋升机制、薪酬机制、评估机制是否合理公正。
6.成长留才
尤其是年轻人,他们投身社会、加入到你的企业,希望自己能够不断成长。如果他在你公司工作几年,前后都没有太大变化,也许他就会另择栖息地。有五年工作经验--五个一年的经验和一个五年的经验,这可是不同的概念,你能听懂这个意思吗?
7.高薪留才
这是主要的三大留才手段之一。一流的人才需要一流的薪酬待遇,大多数雇员往往会用薪酬来判断自己在公司的地位和价值(虽然这种观点不一定正确),薪资仍是现阶段的主要留才手段,是员工们最感兴趣的话题。
8.感情留才
感情投资最具有潜移默化的感恩效果。最佳时机是员工最困难、最需要帮助的时候。
9.人际留才
有近乎一半的雇员是因为不能正确处理好上下级之间、同事之间、客户之间的关系而陷入四面楚歌的困境,并以跳槽作为解脱的第一选择。
10.福利留才
福利分硬性福利和软性福利,也是主要的三大留才手段之一。
硬性福利包括:医疗保健、文娱康乐、图书报刊、电话邮政、班车服务、福利店等。软性福利逐渐成为留才的新策略和争夺人才的制胜法宝,包括:进修学习、商业保险、年终奖金、节假日补贴、子女教育基金、带薪休假、旅游计划、住房公积金、无息借款、员工持股等。
□付给员工恰当的报酬
要让员工更加努力,就要奖励员工的出色工作。为了获得最好的效果,就必须付给员工恰当的报酬,这样才能留住最好的员工。可是很多经理却总把支出的工资维持在最低水平。他们认为员工工资是成本的一部分,并且只想到如何最大限度地减少成本,以保证利润最大化,至于报酬与效果之间的关系,他们却视而不见。
在工作之中,必须让员工感受到自己的价值得到了他人的承认。不管你使用多么美妙的言辞表示感激,不管你提供多么良好的训练,他们最终期望的是得到自己应得的报酬,让自己的价值得到体现。
员工会按照市场情况和一些合适的对象进行比较,他们自己的收入影响着他们对工作的满意程度。不管一个人多么高尚,即使可能会因谋求个人的发展而接受较低的个人收入,但不可能长期如此,因为他们要生存。最好的领导总是在员工要求增加工资前做好考虑,他们积极主动调查市场,保证自己员工的报酬比其他公司要高。这样可以让员工的宝贵精力和智慧用于实现最好的结果,而不是计较个人的报酬。聪明的领导者会积极主动地支付报酬,而不等待员工提出要求。
鲁思·布力拉姆桑是波士顿SHAW超级市场人力资源部的高级副总裁。她曾奉劝所有的公司注意,现在竞争非常激烈,争夺人才正成为一场不断升级的战争。她的忠告是:“首先在薪酬方面必须与竞争者保持平衡,要更有竞争力。只有做到这一点,才能稳固激励人才的基础。”
森达集团以前只不过是位于江苏一个并不富裕地区的小企业,但为什么不过十几年的时间就创造了一个庞大的“森达帝国”,击败了许多原来名声显赫的国有企业,成为中国皮鞋第一品牌呢?就是因为两个字:人才!
森达总裁朱湘桂偶然得知,台湾著名的女鞋设计师蔡科钟先生莅临上海,并有在大陆谋求发展的意向。他得到这个信息后十分高兴,决定效仿当年刘皇叔三顾茅庐的做法,第二天即赶赴上海。经过促膝长谈和多方了解,他确信蔡先生是不可多得的人才,打算聘用。但蔡科钟要求年薪不少于300万元。朱湘桂尽管有足够的思想准备,还是吃了一惊,聘用一个人,年薪300万!值吗?经过深思熟虑,他作出了决定:聘用!
蔡科钟上任后,以其深厚的技术功底、创新的思维和对世界鞋业流行趋势的敏锐感觉,把意大利、港台和中国内地女鞋融为一体,当年就开发出120多个品种的女单鞋、女凉鞋和高档女鞋。这些式样各异的产品一投放市场,立刻成为顾客争相购买的“热货”。
有竞争力的薪酬,会让企业员工自觉地保持工作热情和积极性,并且能够增强员工内心的公平感和满意度,是一种较为合理的薪酬制度。但是,有时即使你付出的工资很高,还是有人不能满意。一旦员工开始为工资而抱怨,或者最好的员工离去,开始另谋高就,就应引起你对问题严重性的重视了。解决问题的办法最好是将个人业绩与报酬挂钩。你应当让员工清楚,真正努力的员工将会得到最好的报酬,但他们不会无缘无故得到报酬。
企业要有最强的竞争力,首先必须拥有最好的员工队伍,并根据其贡献大小给予最合理的报酬。尽可能让员工将个人利益与自己的努力结合起来。同时,也应尽量使报酬支付的形式简单化,将事情弄得越复杂,越容易导致不满和争议。
□让员工感到“有奔头”
摩托罗拉公司前培训主任说过:我们的(培训)收益大约是所投资的30倍。日洁公司,其高层领导却认为,人事管理是花钱而不是赚钱的事务,是一种应该尽量减少的开支。几年来,日洁公司一直是需要人就到市场上去招,几乎没有对员工进行过培训。重视短期投资回报率,没有树立长期人才投资回报观,这也正是许多企业普遍存在的现象。
在日洁公司,人事主管无权参与公司的战略规划和重大决策。2000年,日洁公司收购一家生物制药厂,对于这项重大决策,人事主管事后才知道。收购不久,由于缺乏该项生物技术的专业技术人员,不到几个月,该厂就被迫停产。可见,这种传统的人事管理必然造成当公司战略规划发挥作用时,却得不到人力支持的现象。
作为领导者,要充分认识到:对人力的投入不是一项花费,而是一项投资,而且这种投资是有产出的,并能不断产生出更多的回报。
在日洁公司,包括中国许多企业都存在着这样一种观点,认为人力资源管理只是人力资源部的事。而事实上,不论是人力资源部,还是其他部门,都会被围绕“人”的系列问题所包围,人力资源的管理是全体领导者的职责。人力资源管理的大部分工作,如对员工的绩效考核、激励等,都是通过各部门完成的,人力资源部这时主要起协调作用。要想留住人才,还需要有效的人力资源开发手段、方法和技术。而日洁公司在这方面的工作几乎是空白。
由此可见,采取传统的人事管理的日洁公司,造成今天这种局面是必然的。
企业就像球队一样,可以高薪聘到大腕球星,但是,如果这些球星以后只能同乙级队打比赛,也一定留不住他们。要想留住人才,不但需要充分发挥他们的作用,还要让他们有明确的奋斗目标。这就要求领导者帮助员工进行职业生涯规划,了解员工任务完成情况、能力状况、需求、愿望,设身处地帮助员工分析现状,设定未来发展的目标,制定实施计划,使员工在为公司的发展做贡献的过程中实现个人的目标,让事业来留住人才。
企业要想真正留住人才,必须树立现代的人力资源观,尽快从传统的人事管理转变到人力资源管理。需要指出的是,在知识经济时代,不仅要把人力作为一种资源,而且应当作为一种创造力越来越大的资本进行经营与管理。
让员工的个人进步融入企业的长远规划之中,让企业的发展为员工提供更大的空间和舞台,让员工的进步推动企业的更大发展,让员工在企业中有自己明确的奋斗目标,感到自己在企业里“有奔头”、有价值,愿意在企业长期干下去;在公平、合理的激励机制下建立薪酬体系、晋升制度。如果企业效益增加了,员工的收入不能相应提高,吸引人、留住人将是一句空话;营造一个和谐的工作环境和人际关系氛围,让员工能够在工作中找到并享受乐趣,从而愿意留在企业里。
□让员工在内部流动起来
多数人喜欢有变化的而不是重复的劳动,工作要给人以责任感,使人有发挥个人思考、估计和判断能力的余地。世界闻名的麦当劳快餐店有一条规矩:员工在某一岗位工作三个月以后,必须轮换,要求员工能胜任全店所有的岗位。这样不管员工换了多少茬,麦当劳的风味都能保持下去,因为它是一样的温度、一样的配料、一样的质量标准……日本员工跳槽的不多,但企业内部的流动十分频繁,一般每隔3年就要调换一次工作。员工调动包括部门内的调动,部门之间的调动,子公司之间的调动等等。调动的原则是根据工作需要,如根据个人能力、特点安排更合适的工作,培养具有全局观念的干部,缓解人际关系等。但更重要的理由是在企业内部造成机会均等的竞争局面,激励人们的进取心。相对来说,我国企业内部流动太少,终生从事一项工作的员工不少于50%。企业人事部门为了培养发现更多的人才,要学习麦当劳公司、日本公司的做法,让员工在内部流动起来,把它作为人事管理的一项重要原则。
内部流动的最大好处是为各位员工提供一个发挥潜能和显示才干的平等的机会,为人才脱颖而出创造了条件,为企业选拔人才、培养人才、使用人才提供了科学的合理的依据。企业有各种各样的岗位,各种各样的人才,对员工来说,每个人成长的机遇是不同的,分到一个“好”工作,就比较容易出成果;分到一个“坏”工作,就可能终生默默无闻。倘若像目前一样,把每个人长期固定在一个岗位,就势必造成人才成长机会的不平等。不平等的后果是少数机遇较好者可以脱颖而出,多数岗位的员工竞争意识被挫伤了,失去了可贵的进取心。这不利于人才的成长,会埋没一批人才。像目前企业普遍受人羡慕的科室管理人员、工程技术人员,很多人就没有机会谋得这个职位,而在此职的人员不见得就是最佳人选。如果定期轮换岗位,给每个人以平等的竞争机会,真正的人才就会显现出与众不同的卓越才能,用实践证明他最适合此岗。企业主管通过频繁的内部流动,也会发现每位员工的长处和短处,知道每个岗位的人选,实现劳动者和岗位的最佳组合。
同时,内部流动也有利于加强不同岗位之间的了解和沟通,还为培养高级的经营领导者打下了基础。如党务干部流动到行政岗位,可以学到业务知识、行政管理经验,知道完成生产任务、销售指标压力之大,工作之难。行政干部流动到政工部门,可以学会做思想工作,知道吃这碗“软指标”的饭也并非易事。车间员工流动到销售部门,知道销售员要磕多少头,说多少好话,才能拿回合同,并非想象中的那样潇洒。科室人员流动到生产车间,知道工作条件如何艰苦,强度多么大。另外,有培养前途的经营领导者可以通过各岗的流动,积累各方面的经验,了解各方面的情况,为以后大展宏图打下坚实的基础。还有,一旦个别岗位出现空缺,企业人事部门可以从容调度,不会影响正常工作,因为很多员工都在此岗位干过,候选者多得很。
□营造平等融洽的环境
在每个公司中,领导难免会面对一些“身在曹营心在汉”的不安分的员工。由于在其他地方的预期收益与发展机会优越于你的公司,他们多要选择“人往高处走”的明智策略,对这个人发展来说是无可厚非的,但是,对你的企业来说却并不公平。
你或许已经给了他们很优厚的待遇,或是为了培养他们投入了巨大的心血和财力。他们弃这些而不顾,毅然出走,对你与公司来说肯定会带来财力与人力上的损失,也是对你自尊心的伤害。
留住优秀的员工并不是一件很困难的事,只要当领导的在工作中生活上给人才营造公正平等与融洽的环境,使他们能在你的领导下有一种自我价值成就感,人才便会忠心地在你的旗下勤奋工作,回报于你。
1.把好招聘关
在招聘员工时,特别是在招聘技术或业务上的核心人员时,除要考察他的岗位技术能力外,还要考察他的职业稳定性。我们可以从他以往的经历中,看出他个人职业的稳定性。比如,他是否经常跳槽?他跳槽的原因是什么?是因为个人发展,还是因为待遇?如果将这些问题都搞清楚了,你就基本上可以了解这个员工的稳定性如何了。
2.规范管理制度
员工跳槽本身并不可怕,可怕的是他带走公司的技术和客户资源。如果公司规范了岗位职责、作业流程,就可以将人员跳槽的损失减少到最低程度。很多员工跳槽,主要是因为公司的规章制度不健全,管理混乱,认为公司没有前途,自己干下去也没有什么意思。所以,以长远的眼光来看,加强部门的管理制度、工作流程、岗位职责、激励机制等方面的建设,是解决人员流失的根本途径。
3.满足人才的志趣
一个员工的工作表现并不总是显示了他对公司的看法。常常有这样的情形,某个员工仅仅依靠自己的才能就能够在某个岗位上工作得极为出色,而实际上他本来对这项工作毫无兴趣。
例如,在某部门有一位经理工作极其出色,不断打破销售记录,可是他内心梦想的工作是该公司的电视部。从公司的角度考虑问题,他当然应该留在原部门,去继续创造记录。但现实问题是,如果他一心要搞电视工作,其他公司满足了他的要求,他很快就会离开公司。对这个问题,非常有效的解决方法是让他同时插手两项工作。他如果确实很优异,那么参加电视部的工作不会影响他在原部门的工作,相反却会拓宽他的知识面,使他继续与公司在一起,从而使双方获得满足。
4.快速提拔
有时候,你会有幸得到这样一个员工,其能力极高,以致没有人怀疑他一定会沿着台阶一直升上去。问题只是,升到什么位置以及以哪样的速度上升。你在提拔这个家伙时一定要多动脑筋,因为他很可能会给你的公司机构带来破坏。如果没有处理好这个问题,你不仅会失去他,同时还会得罪其他留在公司的员工。不用说,这是一个高级的烦恼,但是请不要轻视它。
一家公司曾聘用过一位年轻人在海外某部门。几个月后,他显示出非凡的能力,其上司相比之下显得黯然无光。如果将年轻人提拔到他应该的位置,那他的上司将会因为不满而破坏公司的安定。于是公司把他调到公司另一个驻外代表处担任主任,充分发挥他的才能,那位年轻人实际上连升了三级,但公司里没有人注意到他的三级跳,也没有人发牢骚。
5.重视有前途的年轻人
在任何一个公司里,新聘用的那些刚刚从大学或商学院毕业的优秀生最容易跳槽。他们是公司花了很大的力气去争取的人才。他们是具有远大前程的人才。但令人悲哀的是,他们也是各公司所忽视的人才。
一个精明的、怀有雄心壮志的员工如果在加入公司后被扔在底层,被人忽视,那么他很可能就要离开你的公司去寻找一个新天地。
解决的办法是:在最初12个月,将新的雇员看成一笔投资。如果你失去他们,确实是公司的损失,因为它只好在另外一个雇员身上投资。在这12个月里,观察他们,培训他们,让他们有机会接触公司最大能力的人员,促使他们负责一些稍稍超过其能力的项目。就像一切投资一样,这一项投资你不要希望立刻就收到利润。其实,他们在你的公司时间越长,利润就越高。
6.用个性化福利留人
想留住优秀人才,福利可以设计成个性化的,因为人才本身就是有个性的。某种福利对甲吸引力很大,对乙可能就没有任何意义。如“牙医付款方案”,为人才支付一定比例的牙科费用。甲的牙齿一直不好,当然他就喜欢这项福利,而乙牙齿好的不得了,对他而言,这项福利不仅没有任何意义,反而会使他产生不公平感。
因此,个性化福利方案必须是具有可选择性的弹性方案。自选福利方案使人才能够从组织提供的福利清单中选择自己喜欢的、实用的福利项目,形成有个人特色的福利方案。这就要求组织必须制定一个福利总成本上限,每一项福利计划均应包括一些可选择性项目(如住房援助、文化与教育津贴)和一些非选择性项目(如失业保险、工伤保险等)。比如,一位刚结婚的年轻人才可能会选择住房援助,而不是对他意义不大的医疗补贴;而另一位已有住房的老年员工则可能会选择医疗保障。
许多公司的福利方案都让人感到新鲜,目的当然是为了更合理地满足员工的需要,真正实现激励作用。如果员工结婚,MNBA公司会给他提供气派的结婚轿车、一周新婚假和500美元的礼金,礼来公司和辉瑞公司则为员工免费提供所有药品,包括它们生产的百忧解和伟哥,世纪公司则发给员工一个舒适的座椅。
此外,工作环境好也是一种福利,对留住人才也有重要作用。上海惠普有限公司人事主管杨女士认为,良好的办公环境一方面能提高工作效率,另一方面能确保员工们的健康,使他们即使在较大的压力下也能保持健康平衡,所以惠普倡导“以好为本”的办公设计理念,对办公桌、办公椅是否符合“人性化”和健康原则进行严格检查。
这些福利计划和策略取得了显著成效,成了激励员工努力工作的重要法宝。员工解除了后顾之忧,更安心于工作,更乐意为企业效力,无形中也增强了企业的凝聚力。
□解决员工的后顾之忧
身为领导只会下命令是不够的,关心下属也是你的一门必修课。你肯定知道人们必须具备衣食住行等生活条件才能从事政治经济等活动,下属的生活状况如何,直接影响到他的思想活动、精神状态及工作效率。一个高明的领导不仅善于使用下属,更善于通过为下属排忧解难来唤起他的内在工作热情--主动性、创造性,使其全身心投入工作,而不是成天想着另谋高就。美国钢铁大王卡耐基是世界上出了名的大领导,他的突出特点之一,就在他很善于做下属的思想工作。在他的回忆录中记载着他出道不久的这么一件事:一天,一个急得满嘴是泡的青年下属找到卡耐基,说妻子、女儿因家乡房屋拆迁而失去住所,想请假回家安排一下。因为当时人手较少,卡耐基不想马上准假,就以“个人的事再大也是小事,集体的事再小也是大事”这类大道理来进行开导,鼓励他安心工作。不想一下子气哭了这位青年下属,青年下属忿忿地顶撞说:“这在你们眼里是小事,要在我眼里是天大的事。我老婆孩子连个住处都没有,我能安心工作吗?”卡耐基在日记中写道:“一番大实话深深震动了我”。他对“大事”和“小事”进行了很多辩证的思索后,立即去找那位青年下属,向他道歉又准了他的假,而且后来还为此事专程到他家里去慰问了一番。这位后来的钢铁大王当时也才23岁,他只是在替他父亲管理一些事务。他在回忆录上写的最后一句话是:“这是别人给我在通向领导的道路上上的第一课,也是刻骨铭心的一课”。
关心下属,解决下属的后顾之忧是调动下属积极性的重要方法,作为一个领导要善于摸情况,对于下属,尤其是生活较困难下属的个人、家庭情况要心中有数,时时给他们以安慰、鼓励和帮助。特别是要把握几个重要时机。如下属出差了,你就要考虑看是否要帮助安排好其家属子女的生活,必要的时候要指派专人负责联系。下属或其妻子生病了要及时探望、批假或适当减轻其工作负荷,不要认为是小事情,他可以坚持工作,你就不管不问。下属家庭遭受了不幸,要予以救济缓解其燃眉之急。如果你成为一个这样的企业领导,不仅受关心者本人会感激不尽,生死效力,还会感染所有的人。在下属遇到大灾大难时,作为一位领导,不仅自己要关心施爱,而且还要发动大家集体帮助,解除下属后顾之忧。这样做特别有利于集体的团结。
□让员工快乐工作
最佳的工作效率来自于高涨的工作热情,我们很难想像,一个对工作兴趣淡薄的人会全心地投入工作,取得很好的工作效果。兴致勃勃会让人更好地发挥想像力和创造力,在短时间内取得惊人的成绩。但是,要使员工永葆工作的激情谈何容易?工作就像一场“马拉松”,参加过长跑运动的人都知道,“极限”是否能成功突破对于长跑十分关键,在每一米的角逐中,人的体力与耐力在不断地消耗,在中途某一段就到达“极限”值,如果没有突破就会功败垂成。员工在长期平淡无奇的工作中如果产生厌职情绪,根源可能就在于我们的管理机制与管理方法出了问题。
1.变领导为引导
不可否认,“撞钟和尚”是由强迫员工干他不愿干的事造成的。长期以来,有不少领导者都是以命令的方式来强迫员工做这做那,结果并不理想,这也极大地妨碍了员工自己的发展。让我们看看下面的案例:
某服装厂绩效很差,虽然按件计酬,产量望洋兴叹无法提高,经理尝试用威胁、强迫的方式要求员工,仍然无效。该厂请了一位专家来处理这个问题,专家将员工分两组:告诉第一组员工,如果他们的产量达不到要求会被开除;告诉第二组员工,他们的工作有问题,他要求每个人帮厂子找出问题在哪里。结果第一组的产量不断下降,压力升高时,有的员工干脆辞职不干了;第二组员工的士气却很快提高,他们依照自己的方式去做,担负起增加产量的全部责任。由于齐心协力,经常有创见,单单第一个月,产量就提高了20%。这种效果完全是诱导造成的。强迫没能使员工提高业绩,相反,诱导却有效地激励了员工,提高了业绩。
领导与引导是不同的,领导无疑含有命令的成分多一些,而引导包含的命令成分要少得多。将领导变为引导是企业领导者灵活运用激励原则的高超表现,在企业员工中能够取得意想不到的激励效果。领导转化为引导,对领导者有着较高的要求,首先领导者要有非凡的智慧,能洞察企业运动的实质,不靠产品,而靠员工。激励员工是他应做的事。其次,领导者要做出表率,领导者对于自己的诺言,要言必信,行必果。只有领导者以身作则,言行一致。员工才会心悦诚服地接受领导,跟着积极行动起来。最后,领导者不能单凭自己的职务、权力和形式上的地位尊严去建立威信,而是要靠对员工的信任和指导去建立威信,要相信自己的下属员工是有工作积极性的,有提高自己的能力、承担更大责任的愿望。
2.将单调的工作变得有趣
变化繁多的游戏总是比单纯游戏来得有趣。同样的道理,倘若某个人对工作有兴趣,再加上工作本身富于变化,那做起事来便会着迷,更愿意从事复杂、困难之事。当事人之所以斗志高昂,那是因为工作迎合了他的兴趣,可使人充分发挥自己能力的缘故。领导者要想有效地激励员工,就要做到以下几点:
--改变工作内容。如检查工作每半天或一天交换一次,即可发生变化;
--改变作业气氛。如经常更改作业台位置,工作场所或房间格局,使工作环境焕然一新;
--请一人经办两件或三件工作;
--另外添加一项工作。如本来从事加工的工人,可加给他一份质量预检等工作;
--将工作分成几段。一个人若自始至终地做同样的工作,就容易拖拖拉拉。每天如此,就会显得工作气氛不正常,故需在短时间内将容易完成的小目标一个个分开,如此就容易让人产生成就感,也就不会对工作产生逆反心理;
--全自动操作的机械作业,可以找一部分人以人工操作代替;
--工作时提供喝上午茶的时间,以增加一点乐趣,让员工暂离单调的工作歇一会儿。
3.指导员工由“厌业”到“乐业”
领导者应指导员工如何改变环境使工作变更有兴趣。
--改变对工作的看法。如果觉得工作单调,就会愈加觉得工作乏味。比如,我们如果看到一张支票,不妨想像这笔钱将有何用途,这笔钱又来自何方。经过这一番有趣的思考后,便可以了解到公司的财务概况,看到一个零件,你倘若能联想到该零件可能在何处制造、用途何在、有何特征、同样的产品别家公司有否制造,如此一考虑再经过求证,你就能了解同行分布、公司概况,趣味无穷。
--专心工作。不管多单纯的工作。都不可能毫无变化,今日工作不可能与昨日完全相同,或许材料有好、坏之分,或许做法稍有不同,这点许多人都容易忽略。倘能注意此点,昔日未发现的今后或许可发觉,也了解到工作方法并非仅限于一种,也可考虑以种种方法来尝试。
--分析工作。若自觉工作单纯,不妨将其过程分析看看如何能追求到更高境界。经过分析后,你会得知无论多简单的工作也必须由多种要素构成,也会不同的对这种复杂性大感惊叹。我们就以“拿东西”为例吧,必先伸手寻找,经过选择,拾起,最后紧握手中。这样简单的行为必须由如此多的动作拼成,其实这并不单纯,再分析出如何把握更省力、更牢固,则会更有趣。将这种观念应用到工作上,任何事物先经过分析,最后必可得到改善的启示。
不管领导者使用何种方法,要使单纯的作业有所变化并非易事,应尽量让员工们加以思考,或给他们创造出一个竞争对手,这样才能更好地激励起员工的干劲。
4.帮助他们完成任务
单纯的管理再也不管用了。因为世界变化太快、越来越不可捉摸,绝非这种死板方式能应付的。现在需要的管理方式远比过去的要高新得多,那就是领导力。领导力是帮助他人完成他能力所及的事,描绘出未来的远景,鼓励、教导他人,并能建立与维持成功的人际关系的能力。
哈佛大学商学院教授约翰·奎许说道:“在过去商业环境相当稳定的时代,单凭管理能力就足以应付了。可是,当商业环境如此多变,每个人所需要的应变能力远超过想像。这个时代需要更多的是领导能力,而非仅管理能力。”
汤普生微电子公司负责人表示:“变动己然发生,我对于各部门的准备状况却毫无把握。’经理‘这样的职务大概保留不了多久,’领导‘的观念也有重新界定的必要。所有的公司都无一幸免必须经过这次阵痛。许多公司在为提高产能勉力紧缩的当儿,都深切体会到协调的能力是最举足轻重的。良好的人际关系、沟通的能力、现场指导、身体力行、组成团队--在需要更优秀的领导人。”
5.为员工消除不安因素
工作中时常会出现一些因素,使你的下属员工感到无法安宁,如果这些情况是由于身为领导的你造成的,你一定要设法消除他们的不安。
我们先把员工分成四种形态,再依次分析:
(1)稳定型。认为工作既能胜任又感觉愉快,而且工作环境也良好,自然身安心乐,称之为稳定型。这一形态的员工,大多会稳定下来,不容易见异思迁。
(2)矛盾型。认为工作既能胜任又感觉愉快,而工作环境则可能会有很多不如意的地方,此时去留参半,出现矛盾心理,时常犹豫不决。
(3)游离型。认为工作环境相当良好,不过工作不能胜任。遇到有更合适的工作机会,就可能离职而去。
(3)滚石型。工作既不胜任又不愉快,对工作环境也有诸多不满。在这种情况下,实在很难安心工作,以致骑驴找驴,一有机会便准备跳槽。
矛盾型的员工觉得工作相当理想,辞掉十分可惜。但是在工作环境方面,则可能有许多不安,例如照明不佳、通风不良、交通不便、噪音太大、空间太小以及用餐不方便、安全不放心等等,使员工觉得内心非常矛盾:“走,可惜;留,难过。”这时候我们应该区别员工的不安,区分成为个人的或集体的两大类。个人的采取个别解决,集体的则由公司统一予以改善。
消除工作环境方面的不安,可以按“马上能做的,立刻解决;过一段时间就能改善的,宣布解决问题的时间表;暂时不可能解决的,诚恳说明困难的所在”的原则,逐一加以改善或说明。只要员工觉得合理,自然会消除不安的感觉,使自己改变心态,从矛盾型转为稳定型,从而安心工作了。
游离型的员工,认为工作环境相当理想,可惜难以胜任,当然谈不上愉快。
工作的胜任与否,直接影响员工的工作业绩及对工作的满足感。员工的个别差异,正是领导分派工作时必须考虑的要素。员工的特点应该适合工作的特性,例如增长需求较高的员工,可给予安排比较复杂的工作;而增长需求较低者,则不妨调派比较简单的重复性或标准化的工作。
实施在职训练是使员工由不胜任转为胜任的一种方法。定期或不定期的工作轮换,则是增加员工工作变化性的有效方式。变化性加大可以降低对工作的厌倦程度,是工作的横向扩大。工作丰富化在垂直方向有所延伸,增加员工的自主责任,使其获得更为完整的满足。工作改善,自然减少员工的游离感,促其趋向稳定型。
滚石型的员工因为工作与工作环境都不合适,因而身不安、心不悦。这种心态如果不想法改变,就会造成不做事、光捣蛋的“老鼠屎”,令人头痛不己。
人力资源部门最好和他谈谈,但不可直截了当地指责他,用一个中国人熟悉的“缘”字来沟通。先说他似乎和现在的领导没有什么缘分,所以处得不愉快,工作绩效也不高。然后让他挑选认为比较有缘分的领导,如果没有歧义,便调个部门试试;若是不愿意接受,也让他有自知之明,并不是人家都欢迎他。调职之后倘若有所改变,等于救活一个人;没有改变,则问问他的想法,自愿离职最好,不能自愿离职,人事部门可以正面劝导其离职另谋他就。
□以人为本,留住人才
以人为本的企业文化正在成为许多企业塑造他们的企业文化的目标,但事实上,要真正做到以人为本,并不是轻而易举的事情,它包括对员工真正的关心和尊重,平等地对待公司中的每一个人。让每个员工都感到命运掌握在自己的手中,能充分发挥自己的能力并实现自己的价值,而由此激发出的劳动热情将是无穷无尽的。
惠普很早就已经开始实践“以人为本”的企业文化。早在20世纪40年代,公司的两位创始人休利特和帕卡德就下定决心,不让惠普成为一家只会“雇用人和解雇人”的公司。在当时那个电子工业还完全依赖政府支持的年代,这种提法是非常鼓舞人心的。后来,在20世纪70年代衰退时期,当公司的生意遭到严重打击时,休利特和帕卡德这一集体经受住了考验,他们并没有解雇员工,而是让包括自己在内的公司全体员工减薪10%,同时每人减少10%的工作时间。就这样,惠普在没有牺牲任何一个员工的情况下,成功地经受住了衰退期的风风雨雨。
惠普的这一用人哲学不但实行得早,而且还在不断地自我更新。公司的目标总是在改写和再版,并在附上公司哲学的重申之后交给公司的每名员工。公司目标的第一句话就是:“一个公司所取得的成就是每个人所取得的成就联合起来的结果。”惠普强调自己对那些富有创新精神的员工的承诺,这一哲学一直被认为是惠普取得成功的直接驱动力量。“首先,我们公司到处都应有能力很强且富于创新的员工。第二,公司的各个阶层都应有激发员工热情的目标和领导。处于重要领导岗位的员工应该不仅能够激发自己的热情,他们在激发合作者的热情方面的能力也应是经得起挑战的。”修订后的公司目标陈述的导论总结道:“惠普不应是一个紧张的、军事化的公司组织,而应是这样一家公司,员工们享有自由,并能选择最适合他们各自责任领域的方式去实现总体目标。”
从惠普公司实行的“开放式实验仓库”政策中就可以清楚地看出惠普对其员工是何等的信任。在惠普,实验仓库是用来保管电子和机械元部件的地方。这一政策意味着惠普的工程师们不仅可以自由动用这些设备,甚至还被鼓励把它们带回家去供私人使用。这个政策的主旨就在于,不管工程师们动用这些设备的目的是否与其工作的项目直接相关,他们的上司相信,通过在工作场所或家中摆弄一下这些设备,这些工程师会从中学到东西,并由此履行了公司致力于创新的承诺。曾有这么一个传说,有一次,休利特在星期六来参观一个车间,发现实验仓库区的门被锁住了。于是他立即到维修间取来钳子,接着就把仓库的门给撬开了。星期一一早,人们发现了他留下的一张字条,上面写着:“请别再锁上这道门了。多谢合作。比尔。”
总之,惠普公司最与众不同的特征是始终如一地坚持“以人为本”的文化精神,维持对自己承诺的一贯性以及其办事方法与态度的连续性。因此,无论在惠普的哪个部门,人们都会看到员工们在谈论他们公司的产品质量,言语中可以感觉到他们对自己所取得的成绩是何等的自豪。而正是这种永无止境的精力和热情,才使惠普能获得众多令人瞩目的成就。
企业的活力归根结底来源于人,企业文化的中心也是人。“以人为本”不是一句口号,其关键在于如何在企业文化建设中具体地体现和落实。
1.要做到对内以员工为本,对外以顾客、用户为本
二者紧密联系,缺一不可,这样才能促进企业发展。
2.要突出员工在企业的主体地位,全心全意依靠员工办企业
企业的构成主体是员工,他们是企业发展快慢、生产水平高低的决定因素。特别是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员工是企业构成的主体,更是企业的主人,因此,以人为本就要全心全意依靠员工办企业。这样员工才会真正感到自己是主人,才会真正体现出“乐在工作”的价值观。
3.要把培养、造就员工成才列为企业发展的目标
企业的发展取决于人才的成长。因此,企业发展的目标不仅要包括经济发展和效益增长,还要包括提高员工的素质,培养造就企业人才。
4.创造良好的人际关系环境和企业环境
不断疏通和理顺各种关系,为各类人才得以展示其才、脱颖而出,创造良好的人际关系和企业环境。员工能动性的发挥,创造性成就的取得,往往会受到各种因素的制约和影响,其中企业文化和人际环境的和谐与否至关重要。因此,企业一定要创造良好的人际环境,使每个员工工作顺心和舒心。这样员工才会乐在工作,才会有一种发自内心的自豪感和责任感。
□营造好的学习环境留住人才
一个公司经常面对两个问题:怎样留住优秀的专业人才?优秀的专业人才技术水平如何再提高?
其实这两个问题互为因果:人才不提高便不再优秀;人才有学习发展的机会就容易留下来。在一个单位内,当员工感受到自己的存在价值、受重视的程度和工作中存在的挑战时,他一般不会离开。钱是重要的,但与发展机会与工作成就感相比,钱处于次要地位。调查表明,在重视系统化员工培训与发展的公司中,员工的跳槽率较低。
系统化培训与发展是指在业务与人事两个领域内,创造一种继续学习和进步的环境。这不同于一般的培训,它所体现的内容更加广泛和灵活。
让我们考察这样一个案例:
位于圣路易市的联邦储备银行面临两项挑战:(1)联邦储备系统的作用要变;(2)原专业人员要从技术人员向解决实际业务问题的服务人员转变;(3)需要解决IT人才面对市场竞争的诱惑。这家银行的对策是,大力开展学习与合作,着眼于解决实际问题和共享新技术、新手段,提高工作效率,完善解决方案,更好地为客户提供服务。其结果是,银行按时而且不超预算地完成了客户的服务项目,客户满意率增长了十几个百分点,跳槽率下降了4%,因而学习技术成本大幅度下降。
继续学习的价值在于,它不仅留住了专业人员,而且提高了他们的专业水平。联邦储备银行把继续学习和提高计划分三个层次实施。
有目的的为提高水平而学习:按每个人的愿望,为提高专业和个人水平而学习。
随时随处按需要学习:与事先安排好的学习不同,这种学习是以需要为动力随时随地展开。全员学习:不仅在部门,不仅在教室内,凡与IT工作有关的人员都要继续学习。
许多公司让人力资源部门负责编制学习课程,这不对。专业人员的成长提高与去留,是件复杂而有风险的工作,应该让专业部门自己负责。只有亲自负责学习计划才能彼此信赖与奋发向上。所以,该银行的学习是“来自IT人,为了IT人”,自己组织、教育、提高自己,只有这样才最内行、最贴切,最容易成功。
继续学习与发展的十项原则:
1.继续学习要与本单位的主要业务战略相结合。
2.人事与专业提高相结合。
3.把学习列为业务计划的一部分。
4.提高员工的忠诚度。
5.维护员工的个人尊严。
6.技术与学习相结合。
7.评估学习对个人、工作和组织机构职能的贡献。
8.探讨学习如何适用于个人、部门和职能机构。
9.学习要有助于加强交流与合作。
10.不用学习成绩而用业务成果衡量学习效果。
联邦储备银行不把人才锁定在自己安排好的固定课程上,而是让他们根据自己的情况设计自己的未来。
员工可以报名参加试验课程,在得到公司支持的环境内学习自己不熟悉的新技能和新职能,比如,大型机开发人员可以参加客户机服务器课程。每个人都可以制定自己的学习日程,利用单位为他们提供的发展和提高的机会,实现自己的选择。
面对选择并不总是件轻松愉快的事。一般来说,指导比自主指导更容易些。为了帮助员工完成这种个性的转变,学习与发展服务小组设计了职业动力课程,让员工了解选择的重要性,树立个性和个人职业的眼光,养成着眼于个人发展的新习惯。一位员工在学习后指出,这项课程提示我要考虑我的职业,不光是自己的工作。
继续学习的氛围带来公司文化的改变。其中一条就是你必须适应现在的组织,同时努力工作,推动它一步步前进。一开始,员工在办公室读书,或在台式机上阅读学习课程,总觉得不自在:上班时间学习合适吗?在经理们认可这一活动并鼓励员工学习后,员工们更加珍惜学习时间。然而,必须承认进步是缓慢的,这是一个自然的发展过程,它考验我们的耐心与对他人的信任。一旦看见成果,以后的发展会顺理成章。
银行还为员工提供了基础设施和多层次的学习环境:
第一层:全银行范围的学习网络、站点,按需要自选的课程等。
第二层:创造环境,让专业人员在业务知识和软技能(合作、交流、学习、选择)方面进修提高。
第三层:将新的学习过程融入公司文化,衡量其效果,并通过设立指标和试验课程等支持机制并强化之。
领导们要致力于为公司营造最好的学习环境和条件,以留住最优秀的人才。
□留住关键员工的方法
一般来说,每当大的经济环境不景气,许多领导者也必然感觉到本企业的小经济运行不好,但越是这种时候越应管理好关键员工。对于关键员工的管理,首先与其他员工的管理一样,需要配合战略、系统和全面地进行规划、培养、保留和开发;其次关键员工的管理在具体方式和方法上,更强调有针对性、有创意的个性化管理。
现代企业的核心竞争力往往是由企业所拥有的人力资源所决定,关键员工的去留对企业具有举足轻重的影响,如何有效管理关键员工是许多企业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
1.关键员工的系统化管理
(1)关键员工队伍的规划。业务战略决定了组织所需的人力资源,配合企业的业务规划和经营策略,分析、明确哪些是实现战略目标不可或缺的、最重要的核心人员,这是进行规划的第一步。接下来要对员工队伍的现实任职素质进行大“盘点”,比如企业现有人员是否已满足业务战略对关键员工的需求,缺口有哪些、有多大等。同时,要分析外部人力市场的变化趋势及内部员工流失率情况,预测关键员工队伍未来的发展变化与业务发展的匹配情况。综合上述所有因素,可以对关键员工进行整体、系统的战略性规划,从而为关键员工的有效管理打下良好基础。
(2)关键员工队伍的建立。主要做好吸引、培养和保留这三个方面的工作。
关键员工的保留要注意两点:人的保留与人所拥有的资源的保留。留人主要是留“心”,创造良好和谐的企业文化氛围,追求组织与个人的双赢,是留“心”的根本。而如何把个人优势转化为企业优势则是保留关键员工的重点工作。比如骨干人员所拥有的核心技术、经验、个人声誉、客户关系等,这些资源常因人才流失带给组织很大的损失。加强团队建设是转化个人优势的有效方法之一,团队使个人的作用有限,团队内资源共享,从而分散和降低了组织对个人的依赖性。另外一个有效方法是加强制度化的规范管理,比如技术知识的管理制度、客户关系的管理制度等,通过制度把个人所拥有的资源记录、整理、分享和保存,从而变成企业的资源和优势。
(3)关键员工队伍的激励
这主要从两个方面入手:即关键员工的绩效管理和薪酬管理。
关键员工的绩效管理是战略性的绩效管理。通过分析实现战略的关键成功因素,我们可以确定企业的关键绩效指标,并由此确定关键员工的绩效指标,从而把关键员工的主要活动和企业战略紧密结合起来,保证关键员工的绩效贡献直接支持企业战略的实现。
员工付出劳动得到的回报包括经济与非经济性两种,从时间上又有短期、中期和长期之分。关键员工是企业不可或缺的重要构成资源,这决定了对关键员工的薪酬管理重点要考虑中长期薪酬方案。现在很多公司实施员工持股计划和期权计划正是基于这种考虑。
关键员工队伍的开发。其重点在于素质开发,高素质是高绩效的基本前提。企业能否保持稳定健康的发展,关键要看骨干人员的素质是否能够满足企业现实和未来发展的需要。围绕素质管理制定关键员工的培训计划和发展计划,一方面配合企业的战略规划,同时结合个人职业发展规划、形成共同发展、共同成长的伙伴关系“,这是关键员工管理的最佳境界。
2.关键员工的个性化管理
重视关键员工的文化管理。企业文化对于关键员工的管理重点在于企业战略目标与关键员工的个人发展目标。关键员工是企业发展的核心力量,在某种程度上,关键员工决定了企业战略目标。所以企业在制定目标及战略规划时,应提供机会让关键员工参与决策,取得他们的认同和理解,化企业战略为个人发展目标,从而激发关键员工自发的、长久的奉献精神。
个性化的管理方案。每个企业发展阶段不同、选择战略不同和行业特点不同,这些决定了每个企业的关键员工也不同。对于关键员工一定要认真分析和研究实际情况,制定针对性强、切实有效的个性化的管理方案。
这里选择一个案例来具体说明:
某跨国公司的中国分公司,在全国26个城市设有分支机构。公司通过分析认为它们公司内部的本地中高级领导者是支持业务发展的关键员工。这些中高级领导者大都是从内部培养和提拔而来,现在面临的问题是,这些人常常成为业内其他企业的猎取目标,因此迫切需要制定一个关键员工保留方案。
因为所面临问题的紧迫性,所以保留方案首先确定为中短期及经济性方式,暂不考虑长期的、非经济性手段。分析这些人员的特点发现,他们平均年龄约为30岁,大多处于准备结婚或刚刚结婚的人生阶段,这个阶段生活的最大需求是住房。因此决定保留方案将围绕住房来设计。
解决住房有很多种方式,比如公司统一购房提供给符合条件的员工居住,到一定的服务年限,房产权则归员工个人;或由公司提供低息/无息贷款给员工购房,在一定年限内,从员工工资中逐月扣除等等。但是因为公司的分支机构分散在全国26个城市,这些方式的管理难度很大,不易操作。最后决定以购房津贴的形式随月工资发放。
那么,购房津贴的金额是多少?什么时候发放?发多长时间?现在进行保留方案的具体设计工作。首先设定目标住房的标准,即面积在100平方米左右的多层单元套房,位于距离市中心30分钟车程的地段,按照这些标准在全国26个城市收集商品房的价格信息;同时统计不同城市中高级员工的现金收入,并和所在城市的房价进行分析比较,由此得到以下假设:
主管级员工服务3年、经理级员工服务2年后,其个人积蓄足以支付购房的首期款项;
接下来以5年分期付款计算,月供楼的金额由个人节余和公司津贴共同承担。公司津贴平均占员工月工资的20%左右;5年按揭期结束,入住时需一次性交纳一笔尾款,同时需要装修费用,两项相加基本相当于一个员工的年收入额。
根据以上分析数据,在所增加的预算得到批准的情况下,可以确定该项关键员工保留方案的基本要素:主管级员工服务满3年、经理级员工服务满2年,则可以向公司申请购房津贴;购房津贴为员工月工资的20%,每月随工资发放;自申请之日起,可连续享受5年;5年结束时,员工可一次性获得相当于其当年年收入额的入住补贴。
实行这个方案后,预期可以较稳定地保留大部分关键员工7~8年,而后他们将步入中年,届时流失率将大大降低。
从这个案例我们可以看出,制定个性化管理方案的一些基本原则:以解决现实问题为根本目的;方案的设计以认真科学的分析论证为基础;可操作性强,管理成本低等。
□分析人才”跳槽“的原因
没有哪个领导者喜欢自己的员工跳槽,要留住人才必须想一些办法,这些办法包括委以重任、付给高薪和嘉奖业绩。这些方法好像每个领导者都知道一些,但是仍不能杜绝”跳槽“现象的发生。认真分析优秀人才”跳槽“的原因,以及采取妥善的应急措施或许能收到一定效果。
人才”跳槽“主要有以下几种情况:
1.管理不善
如果优秀人才不辞而别另择高就,领导者事先却毫无觉察,这实际上是领导者管理不善的反映。
领导者对员工的工作情况、思想状况、是非观念、人生大事等方面应及时掌握,经常鼓励他们战胜困难,对他们的成绩应充分肯定。员工们的工作、家庭遇到困难时,情绪总会波动并有所表现,这时候或许给予帮助并不能完全解决问题,但只要想到了,员工会心存感激的。
2.破格任用
当公司招聘到一位能力强、有开拓创新精神的年轻人,并且舆论公认此人日后必然会成为某经理的接班人时,领导者必须认真思考:给他什么样的职位,如何提拔他更好?如果在他的任用问题上稍有疏忽,将会给公司带来不必要的麻烦。要么这位能人会因位置不好而另寻高就;要么那些资历比他高、工作时间比他长、职位较低甚至较高的人为此而抱怨公司一碗水未端平,厚此薄彼,甚至拂袖而去。
3.高工资的诱惑
更高的薪水,当然是一般人跳槽的最大原因。对此并没有什么最好的解决办法,尤其是如果你觉得他们的薪水已经足够的话,即使你为增加工资而与员工谈判,对公司和员工都无好处可言。美国波音公司的专家们对450多名跳槽者进行的调查表明,其中有40名为增加工资与领导者进行了谈判,27名因被加薪而留下来继续为公司效力,但在不到一年多时间里,有25名因各种原因又离开了公司。实际上,工资的多少并不是真正让他们继续留下来的关键,关键在于领导者和公司为人才成长发展所提供的环境。
人才流失的原因肯定不只以上几个,高明的领导者应根据具体情况,想出具体而有效的对策。
□判断辞职时容易挽留的员工
在辞职的员工中,有些员工是容易挽留的,有些员工挽留起来非常困难。如果领导者能够判断出来哪些员工容易挽留,并有的放矢地进行重点挽留,就可以大大地降低企业的人才流失率。
员工挽留的难易取决于两点,首先是员工自己的意图和价值取向,其次是引发辞职的具体事件。我们可以根据上述两点,将离职的员工分为以下几种类型。其中某些类型的员工容易挽留,而另外一些类型的员工则不容易挽留。
第一类员工喜欢追求工作的成就感,独立性较强。他们非常渴望成功、晋升和物质的富有,他们喜欢开创自己的事业。企业的薪酬水平低、发展环境差、工作没有挑战性等等都可能成为他们辞职的原因。这类辞职者,不容易挽留。
第二类员工喜欢安稳的工作环境,不太喜欢频繁的跳槽。他们喜欢做例行的事务性工作,对薪酬、工作成绩、晋升等没有太高的要求,但是它们特别注意与同事的人际关系,渴望与同事们友好地相处。这类员工的辞职多半是因为家庭原因,或者在工作中受到了委屈。如果辞职的原因是后者,这类员工容易挽留。
第三类员工思想和行动的独立性都很强,能够坦诚直言。他们非常重视自己的学习或专业经验的积累,善于钻研本专业的知识,希望自己在行业中有所成就。这类员工辞职主要是因为他们在公司无法发挥自己的才能,或者没有机会得到更大的发展,或者他的上级对他的工作干涉过多。这类员工容易挽留。
第四类员工个人主义色彩比较强烈。他们喜欢有难度的工作,同时喜欢冒险。他们会经常批评自己的上级,或者对上级及公司的管理不满。这类员工辞职往往是因为与上级关系不和谐,或者对公司管理现状失望。这类员工不容易挽留。
第五类员工非常具有工作意识。他们对公司和工作都表现得非常忠诚,有强烈的团队认同感。他们能够经常为公司着想,遵守工作的规章制度和工作流程。他们也非常喜欢帮助其他员工完成工作。这类员工一旦作出辞职的决定,很难进行挽留。
辞职的员工到底是属于哪一类型,有时并不好判断。有时可能还要借助自己的一些经验和感觉。
□千方百计留住关键员工
没有什么事情会比一位关键员工提出辞职更让领导震惊的了。谁能代替他?工作如何进行?在感到慌乱之前,要找出该员工辞职的原因是什么。
在许多情况下,领导对此毫无办法。也许是由于该员工离开本地区,也许是其他单位提供了本单位所不能提供的条件。在这种情况下,要对员工所做的工作表示感谢,并在他离去时表示良好的祝愿。
在其他一些情况下,员工则是由于感到不被赏识而跳槽。也许是没有获得加薪或得到提升。也许作为领导的你来说,对有价值的员工没有给予足够的重视(你应感到渐愧!)。在这种情况下,你应与他进行一次长谈,或承诺在你的职权范围内给予他额外的津贴,最重要的是对工作成果给予肯定。这样做可能会留住他。
要注意到,许多员工的去意并不坚决。他们对离开一家公司去另一家公司工作的决定并不很确定。如果一次长谈不起作用,那就多谈几次,第一次不起作用的论据可能在第二次起作用。但一定要强调:
1.你对该员工工作的高度评价。
2.长期工作所带来的稳定性。
3.再次对该员工的工作给予高度评价。
4.从一个熟悉的工作环境换到一个不熟悉的工作环境可能遇到的问题。
5.你对员工工作的再一次高度评价。
但不要做你所不能兑现的空头许诺。除非你有权做到,否则不要许诺加薪、提升或增加其工作责任。
如果你的这些策略都不起作用,该员工最终辞职了,而且他所具有的才能无可比拟,他的工作也无人能替,这时你该怎么办?
1.你应对这种局面的出现感到渐愧。不要出现只有某一人掌握某些知识与技能,而没有培训其他人掌握相关知识与技能的情况。你要为他休假、生病或辞职做准备,不要让他把重要的公司经营信息装在脑子里带走,而一定要让他留下书面材料。
2.要知道部门内没有谁是必不可少的,包括你自己在内,没有了谁,公司都不会倒闭。如果把这个问题看做是无法解决的,这会影响全体员工的士气。
3.对该员工的工作要做详细调查。如果可能的话,在他离开之前与他坐下来回顾一下他所做的工作。先列出重要的问题,然后再列出不太重要的问题,因为一些工作细节将来很可能会对你造成困扰。找个人替换辞职者,并让这个人与你一起工作,一起按现有的文件记录开展工作。
4.把他的工作分给几个人干,这会避免给一个人增加太重的负担。这样做也会给每个人充分的时间来熟悉工作。
5.别再让类似的事件发生!保证每个员工都接受交叉培训。对公司内每个职位的工作都有预备人员。
点击收藏 小提示:按键盘CTRL+D也能收藏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