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从心理上做好准备
组织者最重要的是具备强烈的责任感及自觉性。若你已成为组织者,不论能力如何,只要有竭尽所能完成任务的干劲及责任感,至少也会有相当的表现。
有些人担忧自己不适合做组织者,这是不正确的观念。实际上,每个人都有成为组织者的潜能,正如任何人天生都具有创造性一般。差别在于是否能将这种与生俱来的天赋充分发挥。
2.最重要的是赢得别人的支持
政治家常常强调,成为一个成功的组织者,30%是得自于天赋、地位与权限,其余的70%则是由该组织成员的支持程度所构成。
所谓的天赋是指自小就活跃于群体中,且有不愿屈居于他人之下的个性。地位及权限是指被上级任命为组织领导者之后,在组织内所拥有的职务及权力。相比之下,在构成领导能力的要素中,群体成员的支持及信赖显然比天赋、地位、权限重要多了。
相反,不管获得多大的权限和地位,不论上级如何重视、支持,若无法获得团体成员的支持,则只能算拥有三分之一的领导力,将来必会完全丧失权威。
3.学会倾听、整合别人的意见
在团体组织者的必备条件中,最迫切需要的是良好的倾听能力及整合所有成员的意见的能力。即使工作能力不是很出色,或拙于言辞,但若能当一个好听众,并整理综合众人的意见而制定目标,就算是一个优秀的组织领导人才。
组织者不能自己闭门造车,而要不厌其烦地倾听别人的意见。擅于倾听的组织者容易使人产生亲切感而更敢于亲近。因此,他必是谦虚的,且要有好学的态度,才能成为一位好听众。相反,自我表现欲过强者常令人敬而远之。自己有说话的权力,更有听别人说话的风度,这才是民主的最高表现。
如果组织者在与人谈论时,能设身处地地耐心听人倾诉,并不忌谈话时间的长短,这种组织者必能得到众人的信服。所以,做一个好听众是成为组织者相当重要的条件。现在的年轻人从小便被束缚于一连串的升学竞争之中,使身旁的朋友都变成会考的敌手,很少有真正能知心交谈的朋友,所以,他们都由衷地渴望能拥有倾诉自己烦恼的对象。
能设身处地为人着想者,便能以对方立场来思考或感觉,因此能让人有体贴温馨的感受。不过,随着科技的日新月异,人与人之间的距离反而愈来愈远,能为人着想的人已如凤毛麟角,作为组织者,具备此条件便更显得迫切。
擅于整合大家的意见,就是尽量综合所有成员的意向及想法,再经过分析整理,得出最具有代表性的结论。
对于看似互相对立或矛盾的意见,组织者须有能力找出两者的共同之处,并挑出优点,以准确地掌握互相对立的想法的中心思想,再创造第三个想法。
4.使别人清楚地了解你的观念
运用难懂、抽象化的文字,会让人摸不清头绪,不知所以然;说矫揉造作的语言,各成员对该组织者必然敬而远之。即使是语言学家,为了使大家明了其理论,也必须从抽象的语言中走出来,将其观念具体化。
要做到观念具体化,必须付出相当的努力。人往往被语言所蒙骗,以为已经明白其中意义。为了证实自己了解的真正程度,可以用“为什么”、“譬如”等概念来自我检讨。“为什么”是真理的探求与创造的最强大武器,“譬如”则是对实践的理解。也就是说,组织者必须把知道的理论知识、经验教训灵活地付诸于现实,方能取得应有成效。
作为领导者,使观念具体化,让思想语言与事实更为接近,是不容忽略的大事。
使管理目标成为下属自己的目标
管理大师彼得·德鲁克发现,一项既定的目标,即使是十分科学的,要他人来认知和认同也是十分困难的。然而,如果一项管理目标不能被下属所接受,并转化为下属自己的目标,那么这项目标的实施就会遇到障碍。只有那些实现了“上下同欲”的目标,才能充分调动执行者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使管理目标得到切实有效的贯彻和执行。怎样才能做到这一点呢?德鲁克认为,请下属参与目标的制定是有效的手段之一。
目前,在西方的许多企业中都实现了目标管理。德鲁克指出,目标管理的精髓就在于实现了组织目标和个人目标的完美结合,而其中最关键的一环就是:请下属参与目标的制定。这种原则在管理学中是至为重要的。在一起制定目标的过程中,因为各个下属部门或个人都会根据自己的需要,从自己的利益出发,提出对即将制定的目标的种种建议或见解,争论是不可避免的。但就在这一过程中,管理者却可以洞察到目标的确立应遵循什么样的原则才能更为下属所认同,而不至于使提出的目标高高在上,不合民意。另外,在这一过程中,正确的意见得到阐述,偏执的意见也会得到自我修正,实质上也是一个教育、说服和发动的过程。美国通用汽车公司总裁斯隆曾提出过表面似乎自相矛盾的“协调式椫权”原则。他强调提出决策的协调是通过各种委员会的会议达成的,一项决策是要在会议的讨论与争论中形成的。虽然他的目的是要对分权体制进行必要的协调控制,但当我们把它作为“共同制定目标”的一种借鉴时,它却产生了一种有悖初衷的新的意义。
对于下属来讲,他们需要的是一种实在的“主人翁”的感觉。请下属参与目标的制定,亲身的体验使他们认识到了自己主人翁的地位,认识到目标决策的科学性,从而自然而然地产生了与管理者一致的看法,相应地,主人翁的责任感也就油然而生了,促使目标的付诸实施也就会成为他的自觉行动。特别是在一些大型的组织中,因为不可能每个人都参与目标的制定,所以派代表参与成为最切实可行的办法。如果代表们对决策目标产生了认同,那么他们就不仅会身体力行,而且会以极大的热情对目标进行宣传,使目标得到更大层面的认同,以至得到衷心拥护。此时,因为这项决策目标在情感上得到了下属的认同,下属就会自觉地把它化成自己的目标,那么,目标的实现就不仅仅是依靠其科学的内容对下属的感召,更重要的是下属为实现目标而做出的自觉的努力。
点击收藏 小提示:按键盘CTRL+D也能收藏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