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线看书
管理书籍(21部)

一、陷入困境:垂直极限并不可怕

  陷入困境:垂直极限并不可怕

  吉姆·柯林斯

  1999年,尼克·萨伽离目标仅一步之遥。征服科罗拉多州莱福州立公园内倾斜角度最大、难度系数最高的Crew岩壁,这是他心中多年的梦想。二十多岁的尼克对攀岩的喜爱已经达到了疯狂的地步。他现在挑战的是难度系数高达5.14的岩壁。因为只有少量的赞助,他和妻子就依靠面包和一辆卡车支撑着。

  就在此时,尼克看到自己的梦想逐渐远去。就在他为第二次尝试而进行休息调整的这一天,他听到了一个坏消息--赞助他生活来源的公司决定中止资助。在身无分文的情况下尼克只能选择放弃,回家寻找工作。他知道这也许是他一生中惟一的一次机会;也许他再也不可能花费一年的时间在莱福州立公园没日没夜地训练,就像马拉松运动员在参加奥运会比赛前一年一样。失掉赞助意味着他将永远无法实现自己的目标。尼克脱下了几个月前戴上的器械装备。一边流着眼泪,一边收拾装备,他和妻子在与朋友一一告别后,开着卡车向出口处驶去,一副失败的神情。

  但是,车子刚开出一半的路程,一个孤独的身影出现在道路的中央,他的手中紧紧抓着一样东西。

  “天哪,是赫曼,”尼克说,“他在干什么?”

  赫曼今年大约有五十多岁了,他也是一位执着的登山爱好者。他对尼克此次的攀岩计划非常羡慕,一直在默默地注视着他。当他听说尼克遇到困境后,立刻驱车回到他在阿斯彭的家,并从自己的银行取出了一大笔款。现在,他手中正拿着从银行取出的现金,向尼克招手停车。

  “来,把钱拿去,”赫曼一边说着一边将钱塞到尼克的手里,“你必须征服Crew岩壁。”

  “不,我不能拿。”尼克有些结巴。

  “你必须接受,”赫曼用他浓重的奥地利口音斩钉截铁地说,“你离目标那么近,如果放弃你就不可能再有机会了。我现在年纪大了,无法再攀登最高峰,但是你不一样。或许我可以帮助你,你必须接受我的钱。”

  尼克极不情愿地接受了他的赞助,重新回到了公园。这次努力就好比向奥运会金牌冲击,尼克一鼓作气向岩壁的最高峰冲去。他的感觉非常好,但是就在到达终点前,他突然听到一声令人刺耳的声音--他在移动登山鞋时不慎将最主要的支点踩坏了。

  这一情景仿佛电影一般,片中人物在梦中试图抓住某样东西,但是任凭如何用力都无济于事,只能眼睁睁地看着它从眼前消失。尼克也是如此,他感到峰顶在渐渐远去,而地球引力将他拉向空中。保险带一下绷直了,尼克知道刚才或许用力过猛。现在,失去了可以踩脚的支点,要完成此次攀岩将更加困难。

  “我几乎想放弃,”尼克说,“但是赫曼和我的朋友对我非常信任,我不能让他们失望。”无论有没有支点,他毅然决定坚持原来的计划。此后的数个月他一直在积极准备。就在冬季来临、四周开始下起大雪时,尼克决定作最后一次尝试。气温的骤然下降使他的双手几乎麻木,但是他的信念却更加坚定了。一步一步,他终于登上了顶峰,实现了心中的梦想。

  “我从这次攀岩活动中学到了很多东西,”尼克在三年后回忆这段往事时不禁感慨万千,“但是这些体会与登山没有多大关系。我领悟到一个人的力量永远是有限的,只有在他人的帮助下一个人才能达到事业的最高峰。这是我永生难忘的一课。”

  于是,攀登Crew岩壁不仅仅是一次探险活动,更是领悟人生的课堂。在尼克看来,最重要的并不是登上岩壁之巅,而是一路上不断挣扎所体会到的东西。“是那段经历而不是成功本身使我更加完善。”

  我也是一名攀岩爱好者,至今已有三十多年历史。也许我永远不可能像尼克·萨伽一样能征服难度系数高达5.14的岩壁,但是我对人生和事业的态度与我登山的经历是密不可分的。记得在我十来岁的时候,继父替我报名参加攀岩培训。但是我并不领情,哭喊说“我宁愿读书”。然而第一天上完课,我就知道,自己已经找到了一生的挚爱。我是在科罗拉多的波尔特长大的,这里有全世界最棒的攀岩中心和攀岩教练。申请大学时,我毫不犹疑地将斯坦福大学作为自己的第一选择,砂岩的建筑和适宜的气候深深吸引了我,我可以长年进行攀墙练习。(攀墙是斯坦福大学登山俱乐部的一项传统,该俱乐部甚至出版了一本校园攀墙指南。)有一天,我正准备翻越哲学大楼那座至今尚未有人尝试过的高墙时,突然听见背后传来一阵脚步声,回头一看原来是荣誉哲学教授约翰·戈西。“柯林斯先生,难道你认为这是解决存在困境的最佳答案吗?”我把这次攀墙活动命名为“康德论证”。

  对我而言,攀岩是终极教室,这里能找到人生每个层面的启示,包括经营、管理、领导艺术和科学研究。这种运动通常不给出错的人第二次机会,死亡将终结一切学习。但是我一直很幸运,不仅逃脱了错误的惩罚,而且还学到了对生活和工作都非常有用的启示。这五条经验是:

  1.攀岩可以“落败”,但不能“失败”:不登顶也能获得成功;

  2.今天攀登明天:成功源于改变你的思维框架;

  3.区分概率与后果:成功源于理解真正的风险;

  4.寻找最佳拍档:成功源于遵循“首先是谁,然后是什么”的原则;

  5.不要混淆运气与能力:别让成功杀了你。

  不登顶也能获得成功

  攀岩可以“落败”,但不能“失败”:

  不登顶也能获得成功

  我与友人麦特走过山径弯道停了下来,一片壮丽的岩石挡在前方,光滑陡峭,一道指尖大小的细缝将弗兰特山脉一座略微外突的银白色花岗岩壁一分为二。“你看,这就是我把它称为水晶球的原因。”迈特指着岩壁上方离我们50英尺棒球大小的一处硅岩握点。

  我们向上抛出绳子,开始现场首攀。所谓现场首攀,是指在没有任何路线资料的情况下,不借助任何人的帮助一次性成功完成登顶。在你之前,也许有其他人已经攀登过这条路线,但是他们没有给你提供任何信息,告诉你如何攀登最艰难的部分,甚至你没有亲眼见过其他人进行类似的尝试。换言之,这一路线对你而言完全是一张白纸。现场首攀只有一次机会。如果你在途中掉下,那么你就永远失去机会。

  距离水晶球还有10英尺处,我的脚开始不稳,踢落了许多小石头。我弯紧大拇指,双手勾住一处凸出的岩壁,口中念念有词:“要是手指头再细一点该有多好。”现场首攀的兴奋使我在每一个握点都抓得太用力,就像紧张过头的长跑选手,起跑速度过快以致后半程有点上气不接下气。

  如果你做过引体向上的试验,你也许可以体会竞技攀岩的难度。在你做第一个引体向上动作时,你感到很轻松,仿佛自己有使不完的劲。但是当你逐渐接近极限时,原本感到很轻松的动作却变得异常困难。此时,如果你从横杠上下来休息一两分钟,你还可以很轻松地完成两三个引体向上动作。但是,如果一口气完成所有动作,你就会有一种撞墙的感觉,即使意志力再强,你也很难继续下去。

  竞技攀岩与引体向上十分相似:这是一场需要你在消耗所有能量前到达顶点的赛跑。第一、第二和第三次向上移动还算轻松,但是以后逐渐艰难。(右手从一个握点上升到另一个握点算作一次移动。)我们知道,在攀登陡峭的路线时,“记时”从你离开地面就算开始。你可以在此前舒展手臂,活动身体。

  “深呼吸,吉姆,你要放松。”麦特的声音让我稍感镇定。

  我慢慢放松手指,调整呼吸,但心中还在翻滚,“我该用右手还是左手呢?如果出现差错我就再也不会有机会了。但就算这一步能走对,我也没有绝对把握有足够的力气爬到水晶球。如果到不了那里,就无法将绳子挂入下一个保护点来固定。我应该下坠多远?麦特是一个很好的保护。我希望已经检查过绳结。天哪,我的手指受伤了。但是这是现场首攀,千万不能掉下。我只有一次机会。但是如果抓不住的话,我将重重地摔下。即使这样也没有什么,我只是飞向空中。它虽然可怕,但应该是安全的。还是做吧。我怕失去什么呢?我能不能先右后左?但是不管怎样,我不想摔个大跟斗。”

  犹疑中,时间在一分一秒地流失。

  “好吧,麦特,我决定了。”

  右手水平侧拉,左脚移向壁缘。

  糟糕,应该用左手去抓壁缘才对,我把身体朝左方移去,想抓住任何凸起的岩壁或石头,好让右手赶快往上挪,再用左手抓壁缘。我把右手手指压在一块朝下的岩角上,但这种角度很难侧拉。眼前,我的成功概率不到20%。如果继续行动,势必会坠落,一落就是20英尺;就算真能往上爬,在没有另一个岩栓扣住绳索的保护下,爬得愈高,坠得愈深。

  “下降!”我对麦特大喊。

  “不!”他大叫,“你只剩三组动作就到水晶球,你一定能做到!”

  “下降!”我再喊了一次。

  说完,我就松了手,沿绳下坠。我悬在绳索上大约十分钟,逐渐恢复体力,然后荡向岩壁,这次我抓住了每个握点,顺利地爬上山顶。但是,这不能算是完成首攀。尽管我是在同一天晚些时候,一口气从下方登顶成功,但是我知道我还是失败了。不是败在攀登上,而是败在心里。当需要全力以赴、当机立断的时候,我竟然松手放弃,我其实选择了“失败”,而不是“落败”。

  失败与落败,两者只有一字之差,却意义重大。选择落败,意味着你虽然不能登顶,但是你从来没有放弃。尽管面临各种困境,你仍然全力以赴。我们只有在选择落败而非失败的时候,才会发现自己真正的极限。没错,我只有不到20%的机会爬到水晶球那里,但是因为我选择了放弃,因此我永远不可能知道实际的结果会是什么。或许我还可以使出其他本领,或许我还有力气多做一组动作,又或者正如我后来发现,下个握点其实很容易抓稳。难就难在这里。首攀的过程中,你不可能知道下一个握点抓起来是否更困难或更容易。也许正是其模糊性,使人难以全力投入。

  我的一位人生导师、设计大师莎拉·里托·登布尔曾经送给我一幅壁挂,上面写着她在1992年产业设计基金会演讲时的名言:“如果不尽力一试,你不会知道极限在哪里。”

  登布尔是斯坦福大学商学院变革流程实验室创办人,她以担任康宁和3M等大公司的设计顾问而闻名,被形容是“CEO的产品设计开发秘密武器”。她有一次告诉我,她有些最好的设计概念,便是在快要失败,却又不肯就此放弃的那一刻诞生的。当然,大部分快要失败的设计,最后还是失败了。但偶尔总会有一次,因为不肯放弃,她把自己推向全然不同的新境界,非凡的创意就此产生。“这就是突破,”她说,“你必须走到失败的边缘,激励自己坚持下去,才能走出不一样的境界。”是落败而不是失败。

  这些年我一直在研究那些企业常青树,我看到了许多优秀的领导人都是依靠本能领悟出了这个道理。达尔文·史密斯在面对“落败还是失败”的抉择时,作出了关键的决定,从而帮助公司走向卓越。一百多年来,金佰利的业绩始终平庸,其主要业务来自传统的造纸业。史密斯深知,疲软不振的金佰利要改头换面,最好的机会就在消费用纸领域。但是公司在这一领域的业务非常小,而且市场上现有的“舒洁”品牌就像可口可乐和施乐一样已经家喻户晓。为了展现破釜沉舟、誓不回头的决心,史密斯决定把传统的工业用纸厂全部出售,再把资金投入消费用纸,正面迎战司各特和宝洁等大敌。华尔街嘲笑他,财经媒体称这是一次最愚蠢的举措,市场分析家提出了最严厉的批评。在许多人看来,一家平庸的企业向行业巨人发出挑战书,这无疑是螳臂当车--不自量力。但是史密斯的决策成功了。金佰利一跃成为全球领袖,其8个产品系列竟然有6个远远领先于宝洁公司。

  用登山的行话来说,史密斯放弃了“要求保护者收紧绳子,将他慢慢放下”的选择。当然,金佰利没有100%的成功把握--要将领先者拉下马来毕竟不是一件容易的事--但是史密斯很清楚,通往成功的惟一路径,就在于全力以赴,宁愿落败也不放弃。如果缺乏这种全力以赴的精神,金佰利也许永远不可能成为一家卓越的公司。

  现在的我,将人生视为一连串落败或失败的抉择。如同现场首攀一样,人生的下一个握点往往模糊难辨,这种模糊性让我们退缩,无法全力以赴,于是我们在心里认输,松了手。我们宁愿安全地落下,也不愿冒着可能摔落的风险,继续向上攀爬。但是就像大多数攀岩运动一样,生活中的落败虽然可怕,但并不危险。如果是创业,或者出版一本新书,落败绝少代表毁灭。最重要的是,发现自己真正极限的惟一方法,便是勇敢地面对落败,而不轻言放弃。

  我今年45岁,抓住石头向上攀登的动作,做来已不再像20岁时那么强劲有力。然而这些年来,我深深领悟,体力上的流失,可以用心智力量的增长来弥补。所以我继续行走在穷山绝壁之间,寻找落败的机会。我甚至重新定义了“成功”的含义--不必非得登上顶峰,重要的是我有没有全身心投入。我在自己的掌上电脑中记录了去年一年尝试的现场首攀,详细信息如下:

  请注意,我在计算“成功率”时不仅包括了登顶的次数,而且也包括了全力以赴后落败的次数。最近一次攀岩之旅,我没有一条路线顺利完成攻顶,但那却是我历来攀岩最成功的经验之一,因为每次尝试都勇敢地向上爬,坚持爬到落败。回家的路上我特别高兴,那天,我的意念是坚强的,不像多数日子里那么软弱。也许在最后,攀岩不是为了征服岩石,而是为了征服我们自己。这也正是我们要勇于爬到落败的原因。

  跳出原有思维框架--即通过改变你的思维方式而不仅仅是提高生理能力--是我在登山这一大学堂中学到的最重要的一课。但是区分失败与落败并不是我们需要跨越的惟一心理鸿沟。有时它也意味着“迈向”未来,从未来看今天。

  改变你的思维框架

  今天攀登明天:成功源于

  改变你的思维框架

  1978年,我迷上了一条名叫“创世纪”的攀岩路线。那是埃尔多拉多大峡谷一百多英尺高的红石峭壁。迄今为止,从来没有人徒手攀登过。所谓徒手攀登,就是不借助任何外力,只利用手、脚、自然岩点完成整个路线的攀登。

  直到有一天,我看到来自东海岸,身高达6.2英尺的约翰·布莱格向“创世纪”挑战。他先爬上一处平坦的前倾岩壁,然后猛然往上一跳,他的手碰到了上方岩壁,但是刚刚停留了一秒钟不到突然松开,整个身体坠落了25英尺后才被绳索撑住。布莱格继续尝试了数十次,但是每次都无功而返,最终不得不选择放弃。“就是没办法抓得太久。”他说。

  但是我的想象力由此被点燃了。“既然他能抓住握点一秒钟时间,那么这座岩壁还是可以攀登的。”那一年,在回学校念大三之前,我决定进行尝试。但是,无论我怎样努力,就是抓不到布莱格曾经碰到的那个握点,因此更谈不上下一个握点了。

  我在心里不断默念着那些握点,回到学校后,我发现斯坦福校园也有一垛与“创世纪”类似的建筑墙。我在上面开辟了一条名叫“种族灭绝”的训练路线。取这样的恐怖名字,是要时刻提醒自己创世纪路线的凶险。在课余期间,我反复训练,还在上衣口袋里放了一根针,专门用来刺破手指磨出的水泡。但是,无论多么努力,当我在圣诞期间再次尝试“创世纪”时,我依然铩羽而归。我虽然身强体壮,但是心理上却被这条路线无人能徒手攀爬的纪录所恫吓。我必须改变自己的思维框架。

  但是如何改变呢?

  我在研读攀岩历史时,找出了一种模式:凡是被某一代攀岩人士认为“不可能成功”的路线,通常两代之后,就会变成“没那么难”。在20世纪60年代,难度5.10的路线对于登山者而言几乎是永远无法逾越的一道鸿沟,但是到了70年代末,顶级攀岩者只是把它作为挑战其他更难路线之前的热身练习。其他运动项目也大抵如此。例如,1英里中长跑世界记录被保持了10年之久,似乎没有人能打破4分钟的极限。但是就在1954年,罗杰·班尼斯特将原来的4分10秒世界记录整整提高了6秒。到了70年代末,当我尝试“创世纪”路线时,这一世界记录已经被提高到3分50秒。

  因此,我决定跟自己玩一个心理戏法。我知道自己不可能成为最有天分、最强壮、最大胆的攀岩者,但是或许我可以成为最具未来观的攀岩者。我做了一个小小的思考实验,把当时的时间推到15年后,然后自问:“90年代的攀岩者,将如何看待'创世纪'?”答案再明显不过了。在90年代,一流的攀岩好手常会选择“创世纪”进行现场首攀,把它当成挑战其他更难路线之前的热身练习;二流的攀岩者也会认为,“创世纪”具有一定的挑战性,但还没有难到不可攀登的程度。原来,最主要的障碍不是来自体力,而是来自心理。

  于是,我决定假装现在不是1979年,而是1994年。我买了一本小日历,把年份日期全部改过。走到峡谷时,心中就想象90年代的人会怎么看“创世纪”的路线。

  靠着心理上的改变,我终于爬了上去,让不少人大吃一惊,就连当时最棒的攀岩者也觉得不可思议。这没有什么,因为他们还在1979年,而我的心理已经到了1994年。事实上,到了90年代初,当年那些觉得我不可思议的攀岩者也成功地登上了“创世纪”,他们中没有人再认为这是一条特别困难的路线。我看到一位攀岩者来到“创世纪”前,一副满不在乎的样子,从登顶到下降,几乎完美无缺。结束后,他只是淡淡地说,“这条路线真不错”,然后继续寻找更具挑战性的路线。

  攀岩的经历告诉我,最大的障碍不在于岩石,而在于自己的心理。这一发现在我妻子身上得到了验证。她是当地一家中学的长跑教练,她手下的这支长跑队伍来自好几个县,当时的平均成绩为1英里5分47秒。7个赛季后,这些孩子的成绩一下提高到5分25秒,从原来的勉强达标一跃成为州冠军队。是不是她换了一批队员?不是的,真正的改变是心理。她首先设法让原先认为5分47秒这一速度已经属于相当好的成绩的人转变自己的思维框架,认为自己完全能跑出更好的成绩。不同的心理,不同的结果。她改变的仅仅是他们的思维框架。

  改变思维框架,同样适用于生活的其他领域,尤其是创业者和前瞻性企业领袖。关键是发现内在的模式,鉴往知来,从历史模式预测未来。1979年,当苹果电脑的斯蒂夫·乔伯斯参观施乐公司研发中心时,他看到他们的台式电脑都采用点击装置,而且屏幕上的内容就是实际打印的内容。今天,我们对这种操作接口已经习以为常了。但是在1979年,没有一台商用机器,更不用说个人电脑采用这样的技术了。在认真学习技术采用的历史后,乔伯斯意识到在未来10到20年的时间里,这些创新将成为普及的技术,甚至成为低成本生产商的标准配置(就像今天的戴尔电脑)。

  等不及世界慢慢改变,乔伯斯决定抢先行动,就好像世界已经发生了改变一样。1984年,苹果电脑公司推出了Macintosh,就连IBM这样更知名的大公司都感到不可思议。但是在今天,我们认为这些性能非常平常。乔伯斯改变了思维框架,走在时间前列,领导公司开发出下一代计算机。

  在成功攀登“创世纪”的15年后,我将以上原则应用到个人职业的改变。在攻读硕士学位期间,我接受了两项职业发展测试,但是我得到了两个似乎相互矛盾的答案:一个说我应该成为教授,另一个说我应该成为企业家。我的解决方案是成为斯坦福大学商学院的创业学教授。

  然而,我是一名天生的叛逆者,我不愿意走传统的治学之路,将自己固定在某一个具体的学科。如果你决定“加盟”某个特定的学科,你就成为该领域的忠实信徒。一旦你成为该领域的忠实信徒,你考虑问题的方法就将受到束缚,你只会从战略或者财务角度去思考。而我希望自己成为“问题”的忠实信徒,我不在乎是哪个学科或哪个领域的问题。

  我一方面反对传统的学术建树,另一方面又要终身从事教学和研究工作。我发现自己正面临着一道难解的谜。但是不久我便发现了一种模式:越来越多的管理学教授走出了传统的学术“牢笼”,几乎成为了创业者。但是这仍然没有解决我的困境。那些走创业之路的人或成为公司的咨询顾问,或创办了培训公司--这一条路显然不适合我的才智和激情。我不想进入商界,我仍然想成为教授。

  然后,我便向自己提出了一个创世纪式的问题:30年后的人将如何看待这一挑战?如果是2025年,而不是1995年,我还有哪些其他选择呢?

  答案在我的头脑中不断闪烁:我可以将“创业学教授”改为“创业型教授”。我告诉自己,你为什么要成为某一所大学的教授呢?教授不是一种职位,甚至不是一种职称,而是一种角色。也许在30年后的未来,有许多人跳出传统的学术架构成为世界的教授。

  于是我重新回到科罗拉多州,创办了自己的实验室,成为一名个体教授。我没有考虑过创办一家咨询公司或培训公司。相反,我就像原来在斯坦福商学院任教那样安排自己的时间:50%的时间用于研究、写作、开发新思想,30%的时间用于各种形式的教学活动,20%的时间用于日常的管理工作。目前很少有人考虑过这样的职业道路,但是几年后也许就有很多人。今天看来是艰难的道路,20年后或许就是最平常的选择。

  现在,你也许还会问:作为自由教授,我是如何养活自己呢?答案是运气。我和杰瑞·波拉斯合作出版了《基业常青》,我们没有想到这一基于6年学术研究、主要提供新思想的著作一面世就立即成为畅销书。也许它的出版时机非常讨巧,当时很多人对企业重组开始厌倦,他们渴望回归。可以说,我们的思想完全符合时代的精神。7年后,我们再次遇到了前所未有的好运气,我们实验室推出的第一本书《从优秀到卓越》正好赶在安然公司丑闻被媒体曝光、新经济的狂热开始减退、证券市场的泡沫逐渐破裂这一历史时刻出版。我们再一次赢得了时代的青睐,获得了更大的成功。这两本书使我有能力成为个体教授,给自己捐赠教席,授予自己终身教授头衔。

  如果时代不青睐我们,也许我的职业转变不会成功,就像许多人无法实现自己的创业梦一样。这又使我想起登山这一大学堂中学到的第三课。

  理解真正的风险

  区分概率与后果:成功源于理解真正的风险

  1975年夏天,一位名叫大卫·伯里斯尔斯的年轻登山者看上了科罗拉多州波尔特以南一座从未有人尝试过的峭壁。多年以来,许多攀岩者甚至连想都不敢想。他们说,“也许终有一天它将被征服,但是决不是我们这一代。”攀登难度还在其次,最主要的是缺乏自然保护。伯里斯尔斯看不到任何缝隙可以塞入岩楔,只见峭壁先是垂直升起约5层楼高,布满了砾石与锐角,然后再向后略缩为85度的岩壁,上面好像有较大的握点。对于伯里斯尔斯而言,最危险的部分还是峭壁的下端部分,极容易坠落受伤。

  伯里斯尔斯开始了征程,身上垂着绳索,带着少量岩楔,希望在最危险的部分能派上用场。大约在攀登了50英尺的高度后,他才惊慌地发现,上面的岩壁其实比下面更难攀登。经过几千年雨水的冲洗,岩石表面变得异常光滑,几乎找不到任何可以施力的地方,更不用说塞岩楔的缝隙了。

  系在腰部的安全带突然脱落,一下子不见了踪影。失去了任何登山器械与保护,任何不小心都将使他垂直坠落60英尺,以每小时50英里的速度跌向一片鹅卵石的地面。后果真是不堪设想。

  这一情景算不算危险呢?

  那得看你如何定义危险了。

  对于大卫·伯里斯尔斯而言,这算不上什么危险,坠落的后果虽然严重,但他坠落的概率几乎为零。当年的大卫,正值颠峰状态,这条路线犹如《纽约时报》上的一个谜题,虽然具有一定的挑战性,但完全在能力范围之内。如果不能正确解答,其惩罚就是从60英尺的垂直高度坠落而死。失败的后果是致命的,但是其概率非常低。

  当然,如果解题者由于过分担心失败而极度慌乱,以致出现一连串的错误,那么最终的后果必然是从悬崖上坠落而身亡。假如伯里斯尔斯让落崖摔死的可能性在自己的大脑中发酵,那么他或许早就命归西天了。但是他没有,因为他将坠落的概率与坠落的后果严格区分开来,而且以专注的精确度登上了悬崖之顶,成功开创了一条“惊险之路”。此后,只有少数几个登山者获得了成功,这倒不是由于该路线的难度系数特别高(5.11),而是由于坠落后可能出现的严重后果。

  迄今为止,还没有人死在“惊险之路”上。选择攀登的人都是那些将坠落的概率几乎降低为零的人,他们知道无论攀登的路线是轻松还是艰难,坠落的概率是高还是低,如果从几百或者几千英尺的高度坠落,其后果将是毁灭性的。因此,他们带着必要的警觉,怀着一种对登山和潜在风险十分尊重的态度踏上了“惊险之路”。他们不会因为潜在的死亡威胁而心神大乱,但是同样重要的是,他们决计不会以一种满不在乎的态度看待自己的登山。

  登山历史上最悲惨的故事大都发生在那些不能正确区分概率与后果、思想因攀登难度下降而松懈的登山者身上。卡麦隆·泰格就是一个例子。2000年7月6日,他踏上了攀登科罗拉多州的“钻石峰”的征途,这是一个完全由花岗岩组成的约一千英尺高的陡坡,它的最低端连接另一座同样高度的悬崖“六角峰”。为了登上钻石峰,他决定从六角峰的一侧横穿。横在两座悬崖中央的是一座名叫“百老汇”的山口,它的上方是1 000英尺高的钻石峰,下方是同样高度的六角峰。对于像泰格这样的登山天才,从六角峰一侧横穿至钻石峰的底部是一件轻而易举的事。为了节省时间,将更多的精力用于攀登钻石峰,泰格甚至没有考虑采用安全绳索。他对自己的同伴说,今天应该是最轻松的一天。然而就在他登上连接两座悬崖的山口时,最令人意想不到的事发生了。由于思想过于放松,他的注意力开始出现松懈,一不小心抓到了一块松动的石头,身体顿时失去了平衡,向悬崖边缘迅速滑去。他的双手试图抓住岩壁,但是没有成功,他从800英尺的山口坠落身亡。失败的概率虽然遥远,但是其后果却是致命的。

  区分概率与后果的原则不仅适用于登山,而且也适用于工作、生活和商业。1994年,英特尔公司首次发现奔腾处理器存在着运算的缺陷。工程师估计,这一问题大概每隔90亿次运算出现一次,对于电子表格使用者而言,它意味着大概每隔27 000年可能碰到一次。这样的概率真是微乎其微,因而英特尔公司的领导根本不担心它可能导致的巨大后果。但是它也许忘了非常重要的一点,它的产品已经成为全世界最著名的消费品牌之一,其用户数以亿计。碰巧的是,90亿次运算才可能出现一次的错误让一位数学家碰上了,他由此引发了一场大讨论,各种媒体更是推波助澜。时任公司首席执行官的安迪·葛洛夫在《只有偏执狂才能生存》一书中写道,美国有线新闻网对英特尔穷追猛打,各大报纸对它热嘲冷讽,消费者感到极度失望。1994年12月12日,葛洛夫在报纸上读到一条令人窒息的头版新闻:IBM决定停止销售采用奔腾芯片的计算机。最后,英特尔公司不得不拿出了4.75亿美元作为补救,这一数字几乎相当于公司半年的研发费用,或者五年的广告费用。

  虽然英特尔没有像卡麦隆·泰格那样遭到致命的打击,但是它还是撞向了岩脊,撞折了大腿。值得庆幸的是,它认真吸取了教训,改变了经营的方式,开始考虑后果而不仅仅是概率。从此,我们再也没有听说英特尔出过任何问题。

  这里的关键是区分概率和后果,并依此行动,知道什么时候应该全力以赴,什么时候应该保持高度谨慎,什么时候应该放弃。

  正确区分概率与后果--知道什么时候坠落的后果最小--是创业者的成功关键。我在斯坦福大学商学院任教时,许多学生因为无法掌握其中的差别而限制了自己的选择。有个学生跑到我的办公室说,“我真的很想创业,但创业的风险这么高,我还是去IBM上班好了。”

  “要是你尽全力为自己创业,但不幸失败,会有什么后果?”

  “我大概还是会去找工作。”她想了想说。

  “根据你的背景、精力和技能,找工作对你难不难?”

  “应该不会太难。”

  “所以对你来说,创业最坏的结果,不过就是回到现在这个原点:准备出去找工作。”

  对于斯坦福的MBA毕业生来说,自行创业就好像攀登一条布满岩钉的运动路线,成功的几率固然很低,但坠落的后果更是微乎其微。岩钉上的绳索会撑住她。所以,她决定全力以赴,排除万难,后来成功创立了自己的企业。但是,如果她不区分概率和后果,不明白MBA文凭就是保护她的最坚固的岩钉,没有全力以赴进行尝试,那么也许到今天她也不知道自己的潜力。

  如果坠落的后果非常严重,即使其概率很低,你也应该保持高度的谨慎。如果坠落的后果微不足道,那么即使成功的概率很低,你也应该全力以赴,直至落败。

  当然,我们还没有回答另外一种情景:坠落的概率高,后果严重。我的建议是,除非你追求真正的冒险,否则远离这样的组合。但是如果你已经作出了这样的决定,那么规避风险的最好办法就是寻找最合适的合作伙伴。这也是接下来的重要一课。

  首先是谁,然后是什么

  寻找最佳拍档:成功源于遵循“首先是谁,然后是什么”的原则

  1978年,吉姆·罗根眼睛盯上了罗伯森山的北峰。这是他第三次尝试加拿大落基山脉的“帝王峰”,前两次均以失败而告终。然而这一次他却获得了成功。当有人询问他成功的秘诀时,他说,“问题不在于你已经爬到了半山腰--你要么选择登顶要么等待死亡。我看过它的照片,但是我不断断定它是否最终可以被征服。我逐渐意识到,最关键的部分不在于这条路线的细节,而在于选择什么样的伙伴。我需要一个能提供最大成功机遇的人,而无论我们在上面遇到什么。这是我与麦戈斯·司坦伯结伴时领悟到的道理。”

  在罗根的记忆里,司坦伯对登山的热爱几乎到了狂热的地步。他居然放弃全美橄榄球联盟训练营的机会,参加优胜梅地的攀岩活动。“麦戈斯来自费城的某个钢铁小镇,他在大学里就是一位橄榄球明星,还参加过全美橄榄球联盟选秀。为了攀岩,他放弃了原本很有前途的橄榄球生涯,对此他的家人和朋友都表示无法理解。但是麦戈斯却并不在乎,他就是热爱攀岩。他想征服全世界难度最高的几座岩壁。”

  出众的身体条件,再加上对攀岩运动的痴迷,使麦戈斯成为攀登帝王峰的最佳拍档。“我有一种感觉,无论在山上发生什么,麦戈斯总有办法帮助我们走出困境。当然,我后来才知道,他也感到我是一个很好的拍档,我有智慧,我能找到最合适的道路。我和他属于那种脑子加四肢的组合。他认为我是团队的支柱,而我认为他是团队的支柱。我们相互信任,在面临要么登顶要么等死的选择时仍然信心十足。”

  罗根和麦戈斯交替领攀,轮流对付最困难的部分。他们俩不止一次对对方说,“真亏了你领攀这一段路线。”在最后一天,罗根负责最后一段路线:离地面约有7 000英尺的冰雪陡壁。

  “我必须从一个约1英寸大小的岩钉处向上攀登40英尺高,岩壁上几乎找不到任何合适的缝隙安装保护装置。如果我做不到,或者从上面坠落,或者不能集中精神,或者绳索断裂,那么不仅是我,还有麦戈斯都难逃一劫。我们俩的生命掌握在我手中,我必须成功。我记得当时我用冰斧凿开岩壁的最顶端,努力一跃,终获成功。其他几段路线我已经记不清楚了。我只记得最后一段路线约130英尺高,我用了整整8个小时才完成。不过当时根本没有意识到时间过得这么快。”

  25年后,吉姆·罗根成为惟一一位成功登上帝王峰的幸存者。期间,有很多人作过类似的尝试,但是不是遇难就是失败。而吉姆·罗根的好搭档麦戈斯·司坦伯也在成功登顶的10年后带领一批新手在攀登马金利山时突遇暴风雪不幸遇难。每一个认识他的人或者有幸与他结伴攀岩的人都说,“我真想他,他是一位最优秀的拍档。”在探险世界,这是最高的赞誉和荣耀。

  帝王峰给我们的最大启示是:最关键的决策不是“什么”而是“谁”。不幸的是,我们生活在一个“什么”的文化中:我们应该做什么?我们的战略是什么?我们的策略是什么?什么!什么!什么!然而,最关键的决策不是“我应该采用什么策略登上山顶?”而是“我应该与谁结伴而行?”由此就引发了合作伙伴关系的问题:我们不仅应该全力以赴登上山顶,而且应该彼此承诺将对方安全送上山顶、送下山去。如果你能将它与“先是谁,然后是什么”的原则结合起来,那么成功的概率将大大提高,同时攀岩本身也将包含更深远的意义。

  “先是谁”这一原则同样适用于生活的其他方面,尤其是建设卓越的企业。在一项历时五年的研究中,我发现只有少数的企业能完成从优秀到卓越的蜕变,能保持经久不衰。当大卫·马克斯韦尔被任命为范尼梅公司的首席执行官时,公司每天的业务亏损已达100万美元,560亿美元的抵押贷款可能无法收回。大多数市场分析人士都不看好他,认为公司的前景暗淡,甚至有破产的危险。在首次见面时,公司董事会问马克斯韦尔他将采取什么措施帮助公司摆脱目前的困境,后者回答说,这是一个错误的问题。当然这不是一个永远错误的问题,但是不应该在一开始就提出。在确定公交车最终的目的地前他首先需要将合适的人拉上车,将不合适的人赶下车,将合适的人安排在合适的位置。与罗根一样,他对面前的“大山”只有一个大方向,知道他的任务就是拯救范尼梅,使它成为最优秀的抵押金融公司。但是他对如何到达顶点、走哪一条路线并不清楚。因此,他首先着手寻找最合适的合作伙伴,后者可以帮助他制定最好的“战略”,取得最终的成功。

  马克斯韦尔的方法与我们在研究中发现的普遍模式不谋而合。帮助公司实现从优秀到卓越蜕变的领导者并没有遵循“先制定战略,再寻找合适人选”这样的模式,事实上他们刚好相反。我们还发现,卓越公司的团队之所以热爱自己的工作,首先是因为他们热爱自己的同伴。他们中许多人由于共事而成为终身朋友,直至退休后仍然保持密切的联系。他们知道职位的高低与生活是否精彩没有很大的关系,选择与谁共事才是决定生活质量与意义的重要因素。找对合作伙伴的人更有希望登上权力之巅。

  当我明白了“首先是谁”这一道理后,我开始改变攀岩的方式。我现在首先想的不是这个周末爬什么山,而是与谁一起爬,然后共同商量爬什么山。我对大山的热爱以及它所赋予我生命的意义与日俱增,这在很大程度上是因为我选择了最佳的拍档。

  与此同时,我还体会到了合作伙伴关系带来的欢乐。吉姆·罗根已经成为我的首选搭档。当我们合作攀登某一路线时,无论谁先爬到顶点,他总是竭尽全力帮助同伴完成登顶的任务。有一条路线叫Captain Crunch,途中需要花几天的时间攀登一段40英尺高的突出的岩石。由于我的个头比罗根高,因此我很容易抓住上面的握点,先于他爬了上去。但是罗根试了好几回都没有成功,我反复上下五六回后才最终将他送上岩顶。我感到非常激动,就像我自己成功一样。攀岩的喜悦和意义不仅源于个人的成就,而且来自互帮互助,共同征服面前的挑战。

  当然,每一个攀岩者还有一位伙伴,它默默无闻、无形无踪。这就是运气。经验告诉我,我们无法与这样的伙伴建立真正的同盟,这也是为什么我们不能过于依赖它,否则就有生命之虞。于是我想起了登山课堂中最后也是最重要的一课。

  别让成功杀了你

  不要混淆运气与能力:

  别让成功杀了你

  1979年的某一天,我学到了人生最重要的一课--为此我几乎付出了自己和搭档的生命。

  就在前一年,我接连交上了好运,成功征服了几条难度极高的路线。有一次,我甚至遇到小碎石从天而降,听到一块大岩石从身旁滚落山下,而我居然安然无恙。还有一次,我在帮助同伴系上保护绳时,几乎失足跌下悬崖。到达顶点后,我的同伴更加后怕:我居然把锚点设在一块与岩壁不相连的巨石上。如果他刚才不幸摔倒的话,那么后果不堪设想:我们两人连带那块巨石一起滚落山下,必死无疑。第三次的时候,我居然爬过了头,超出最后一个保护点30英尺。

  因为年轻,我从来没有想到这是运气。我能活着--并且登上山顶--是因为我认为自己很优秀,而其他登山者之所以不幸遇难,是因为他们缺乏我所拥有的技能。这不是运气的问题。

  但是攀登科罗拉多Cynical Pinnacle岩壁的经历彻底改变了我此前的想法。如果不想被傲慢和无知杀死,我必须更加谦恭。

  那一次我带上了一个明显缺乏攀岩经验的新手,我连他姓什么都不知道,只知道他叫迪克。我是在当地一家登山用品商店前碰到他的。“来吧,小伙子。”我招呼他说。“这可是我一生中最大的一次探险。”他回答说。但是我并不在乎迪克是否缺乏必要的经验。我是攀岩老手,也许我需要的只是一个能帮我拉住保护绳的人。我把攀岩装置交给他,要他扣在绳索上,在我完成每一段路线后顺着绳子往上爬。

  那天下午,我们到达通往顶点Cynical Pinnacle的平台。天空乌云密布,一场暴风雨似乎即将来临。从我站立的位置向上看去,白雪覆盖的科罗拉多落基山笼罩在一片薄雾中。几个小时以前摸上去还是温暖友好的岩石现在感到冰冷残酷。

  “大概只有50英尺了,”我抬头看了看最后一段路线,“我们应该能上去。”

  “我不知道,吉姆,”迪克说,“我感到很疲倦,另外,一场暴风雨马上就要来临了。如果我们刚好达到顶点天空就开始闪电,那么我们只有坐以待毙了。”

  他说得没错,到时我们或许只能依靠山顶上的避雷针了。但是我感到自己身体很结实,完全有时间登上山顶再快速下来。于是我开始领攀最后一段,把独自留在保护平台上的迪克看得目瞪口呆。

  还没来得及沉浸在登顶的喜悦中,我突然听到了一种可怕的声音。“不好,出事了。”我发现发出声音的正是绳索和攀岩器械。我的头发几乎直立起来。“迪克,整个山顶将被雷电击中。”我将绳索扣在上面的锚点上,就像一个滑轮系统。“把我放下来。”

  迪克由于缺乏经验,一时竟找不到齿轮。“快!”我大声喊叫。他将绳子绕在自己的腰间,刚好在雷电击中前将我放到平台。

  我感到极度恐慌,当迪克问我“我们该如何下山”时我仍然没有回过神来。

  他问得好。我们上来的那一边没有下山的路。更糟的是,岩壁向下形成凸角,这意味着我们必须在绳子上“荡秋千”才能到达下一个锚点。但是由于我们没有准备任何食物、水或者多余的衣物,我们不能等到暴风雨过去才下山。迪克身上还穿着短衣短裤,我们出发时地面温度达到75华氏度。但是,现在的气温只有五十几度,并且还在迅速下降。离天黑只有短短的几个小时了,我们必须采取行动。

  我们开始固定绳索准备垂直下降。我在前面领降,双脚用力蹬岩壁,依靠摆动进入下一个锚点。快要下降到绳索尽头时,我荡回岩壁,锁上齿轮,将自己固定在多个锚点上。

  迪克也开始下降。但是他不懂得双脚蹬岩壁的技术,任凭自己在空中摇晃,就像一块口香糖绕在一根长头发上不停转动。幸运的是,绳索的顶头掌握在我的手中,因此我奋力将他拉向我已经固定的锚点。

  “抓紧绳子,我来固定下一个锚点。”我向他发出指令。我们此时离地面还有300英尺高度,至少还需要两次垂直下降。我开始固定锚点。

  “吉姆,绳子好像拉不动。”

  “什么?你是不是拉错了一头?把绳子给我。”

  他把绳子交给我,我使劲拉了拉,但是一动也不动。绳子卡住了。我感到一阵恶心。

  “你在下降时有没有检查过绳结是否卡在岩缝中?”

  “没有,我需要这么做吗?”

  我知道我们已经陷入困境。连接两根绳子的绳结卡在岩缝中,我们越用力,绳子卡得越紧。

  我在右前方20英尺处找到了岩缝。“我去把绳子结起来,然后荡到另一个岩缝。或许那里的角度可以帮助我们将绳结解套。”

  于是我绑上绳子,用力向另一个岩缝荡去。我抓住了岩边,插入了另一个锚点。我开始收紧绳子。这次运气很差。“迪克,或许我可以爬上这一个岩缝,从上面将绳子解开。我要试一试。”

  “好的,但是你可以先将你的衬衫用绳子递给我吗?我快要冻僵了,我的双手开始不听使唤。”我脱下衬衫,绑在绳子的一头。迪克倾斜着身子,准备接手。

  “迪克,准备好了吗?我要抛了。”我将绳子用力抛向他的方向,绳子像离弦的箭,绕过岩壁向前飞去。

  迪克没有接住。

  绳子重新弹了回来。我伸出身子竭力想抓住它,但是刚碰到指尖就坠落岩壁。我简直不敢相信这一切是真的。我们在离地面300英尺高度的峭壁上,竟然连一根绳子也没有。

  第一次我感到了恐惧,也许我过去的运气太好了,现在当我最需要它的时候却已经用完了。

  我面临三种选择。第一,我可以爬到卡住绳结的地方。但是考虑到岩壁的陡峭程度这几乎是不可能的。第二,指望有人发现我们没有如期返回,安排营救。但是这一选择几乎意味着等死--气温在不断下降,暴风雨越刮越烈,而我们的体力开始出现透支。我的结论是,最好的选择就是向下爬,先下降到我正下方角度较小的岩缝,然而再考虑下降到地面。如果能获得成功,我就可以找到一部电话,向我的一位攀岩搭档求助,然后重新爬到上面,将迪克解救下来。

  “你敢肯定这是最好的选择吗?”迪克问我,“万一你掉下去怎么办?”

  “我想这是我们惟一的选择了。我们必须采取行动,否则只有等死。”

  我答应迪克,不管发生什么事,我一定回来解救他。我深吸了一口气,解开锁口,在没有任何保护的情况下开始下降。由于雨水的缘故岩石变得异常湿滑,但是它也有一个好处:它的岩缝大约有两英寸宽,正好可以插进我的双手。我在每次移动双手时异常小心,因此,即使我的双脚出现打滑,仍然能抓住岩石不会坠落。大约经过一个多小时的努力,顺着岩缝一寸一寸地下移,我终于到达地面。

  我已经有15个小时没有吃任何东西了。我的嗓子干得直冒烟,而四肢感到疲惫乏力。抬头望去,岩壁高耸陡峭,而我的同伴还在上面。还有几个小时天就要黑了。

  突然我听到一阵奇怪的声音。一架直升机在空中盘旋。朝前面望去,发现几十辆车一字排开,有吉普车、轿车、运货车、消防车、拖车。我突然明白了过来,一位徒步旅行的妇女发现了我们的困境,于是向当地消防队发出了求救信号。“现在我们真的陷入了麻烦。”我在想。

  倒不是我怀疑他们的用心,但是碰到这一类棘手的情况消防队员多半不知道如何开展营救工作。我向山下跑去,一路寻找负责救援的指挥官。

  “就是他。”有人指着一位大腹便便的家伙说。

  我迅速向他跑去,向他作出各种手势,告诉他我们必须在天黑降温前回到山上。

  “镇静点,孩子。一切尽在我们的掌控中。”

  “我只需要一位能帮助我拉住绳子、扣上安全锁扣的人。”

  “不,这是一件非常严肃的事情。”他说。

  “我知道这是一件非常严肃的事情,但是如果我们现在不采取行动,那么情况会变得更糟。如果你不肯帮忙,我自己带上一根绳索爬上去。”

  “孩子,如果你无法保持镇静,那么为了你的安全我们只好委屈你了,将你双手扣上。”

  我心中的怒火油然而生,不是对那位指挥官,而是对自己。造成现在如此被动的局面不是别人,正是我自己,是我一个人造成的。

  “好吧,”我的口气开始软了下来,“你说我们怎么办?”

  “我们能否骑马上去?”指挥官问道。

  “除非这匹马能爬上倾斜度高达5.10的岩缝。”他看上去很迷惑,这表明他根本不知道我们现在面临的险境。也许他认为我们俩只是迷了路的徒步旅行者。我要求用无线电与直升机飞行员通话。我告诉他用聚光灯搜寻此刻正在岩壁上倍感孤独的迪克。

  “罗杰,我看到他了。”飞行员回答说。

  “天哪,他怎么爬上去的?”

  此时,指挥官才意识到马是根本行不通的。

  我们随即对各种可能的选择开展了激烈的讨论,包括用直升机将我放到山顶上,但是最终的结论是,最简单的方式就是最好的选择。帮我找一个搭档、一根绳子,我们直接爬上去,将迪克解救下来。救援队中有一个人曾经有过攀岩的经验,他主动提出和我一起上去。此时天色已黑,指挥官命令将所有搜寻灯打开。

  我们找到了一条通向迪克方向的岩缝,大概在一个多小时后,我们终于爬了上去。

  “别紧张,迪克,我们来救你了。”除了慢慢地点了点头,他没有任何反应。他的皮肤彻骨冰凉。在同伴的帮助下,我将迪克慢慢放下。凌晨3点,严峻的考验终于结束。救援队立即对迪克开展了急救。随着他的体温上升,我知道他还活着,某一天可以再回来攀岩。

  我也是,但是已经变得更加清醒,看问题的角度也发生了很大的变化。我学到了登山中最重要的一课:如果你因为过去的成功而变得沾沾自喜,错误地认为自己最了不起,那么你已经面临最大的危险了。持续稳定的结果不仅需要勇气和坚毅,而且还需要自知之明和谦卑。

  20年过去了,我开始研究一些企业领袖的内心世界和心路历程,他们领导公司实现了从优秀到卓越的蜕变。我发现了一种我称之为“窗口和镜子”的有趣模式。当问到为什么能取得如此举世瞩目的成就时,这些企业领袖指着“窗口”,说完全是运气和他人努力的结果。有一位首席执行官这样告诉我,他的公司之所以能获得成功,80%可以归因于“风向”。但是当我指出,其他企业也面临同样的环境,为何不能取得成功时,他回答说,“也许我们的运气比他们好。”然而,当我问到他们一路上所遇到的挫折和失败时,他们中没有一个人指着“窗口”,而是站在“镜子”前说,“我应该承担全部责任。”与此形成鲜明对比的是,那些失败的企业领袖总是将企业的失败归因于外部的竞争、经济和市场环境,而当取得任何成就时总是不忘把这一切都归功于个人。

  回首20世纪90年代,多少人因历史罕见的大牛市而大发其财。企业的CEO们看到公司的股价正以两位数的速度上涨,因此他们十分慷慨,奖励自己大量的股权--似乎这一切都是他们带来的。网络公司的精英们以为自己是常胜将军,因此他们公然藐视“地球引力”,挑战商业之本,置赢利能力于不顾。成千上万的投资者夸耀自己的智商,因为他们手中的股票出现了大幅升值。风险资本家以为自己比沃伦·巴菲特更聪明。然而有一天,股市终于崩溃了,企业CEO们纷纷从神坛坠落,网络公司消失得无影无踪,投资者发现自己的养老账户重又回到最初的水平。这一切,都源于我们误将运气当能力。

  在我攻读MBA时有一位教授,名叫罗伯特·博格曼。他向我灌输的思想是,商业和生活中最危险的东西不是失败,而是胜利--不知道所以然的胜利。他说,成功将遮盖你的判断力。我们需要自知之明,需要谦恭。我在研究中发现,最优秀的管理者不仅没有把这种思想看作是弱点,反而看作是自律。“也许我们只是比其他人更幸运,因此我们必须更加自律,从而使自己更加强大,这样即使运气用尽也会安然无恙。”

  当然,谦恭不是实现卓越的全部,还有意志。不怕落败的意志。今天攀登未来的意志。区分概率与结果的能力。挑选合适伙伴的能力。有时,我们还需要积极进取的毅力--即使成功的概率很低,失败的后果很严重。具有一定登山经验的人最终明白,运气只是生活中一个因素,我们无法控制所有结果。终身与大山为伴的人更明白,运气并不可靠,因此我们必须不断地磨炼自己的能力,随时应付运气用尽的那一刻。

  攀登Cynical Pinnacle岩壁距今已经有25年了,然而攀岩在我生活中仍然占据着非常重要的位置。就在我洋洋洒洒地写下以上感受时,我正在赶往First Flatiron的路上。如果天气转坏或者飞机误点,那么我就在家里的攀岩馆练习。不管你如何分割我的运气,我依然是一个十分幸运的家伙。但是,每当回想起Cynical Pinnacle的经历,我就会提醒自己一位伟大的诗人曾经说过的一段话,“如果一个人过于相信自己的运气,那他一定是傻瓜,尤其是当他已经得到太多眷顾的时候。”

· 推荐:抗日战争书籍 心理学书籍 茅盾文学奖作品

点击收藏 小提示:按键盘CTRL+D也能收藏哦!

在线看小说 趣知识 人生格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