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线读书
邓小平系列合集

邓小平国际战略思想中的几个理论问题初探

  张中云

  邓小平国际战略思想是邓小平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密不可分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对马克思主义、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的继承、丰富和发展。其中,基本理论中的有关当今的时代、时代主题、世界矛盾、世界结构、世界格局等几个问题,需要我们认真研究。

  一、当今的时代

  时代问题是国际战略中最基本的理论问题,是观察国际问题的立足点。国际风云的变幻,都是特定历史时代发生的现象,只有弄清时代的根本性质、主要内容、发展方向以及历史背景等,才能从规律上对它作出解释并加以把握,从而正确地制定自己的战略策略。

  当今人类社会发展处于什么历史时代,这是近年来人们有争议的问题,也是非常敏感的、不易取得共识的问题。我们始终坚持马克思和恩格斯在《共产党宣言》、马克思在《资本论》所揭示的,列宁在《帝国主义论》进一步加以发展,并由十月革命胜利和二战后一系列社会主义国家建立得到证明的论断,人类社会的发展进入了由资本主义开始向社会主义过渡的新的历史时代。当然这个历史时代,要延续一个很长的历史时期,而且正如列宁所指出的,任何历史时代它“都有而且总会有个别的、局部的、有时前进、有时后退的运动。”①这就是说,作为历史的大时代,是不可能直线向前发展而没有曲折的。

  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邓小平有关国际问题的论述,虽没有明确肯定或否定党历来关于时代问题的论断,但从他考察和论证当今社会主义的意义和人类历史发展前途中就能发现,他完全立足于我们正处于这个新时代。否则,我们就不能把握和理解邓小平有关社会主义一系列论断的时代背景和时代意义。

  邓小平认为,中国共产党领导的中国民主革命和社会主义革命与社会主义建设的胜利,就是在已经开始的由资本主义向社会主义过渡时代发生的合乎规律的现象,它使这一历史总进程的标志更加明显。他在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35周年庆祝典礼上的讲话中指出:“35年来,我国不但完全结束了旧时代的黑暗历史,建立了社会主义社会,也改变了人类历史的进程。”①..所谓“改变了人类历史的进程”,就是一个旧时代的结束和一个新时代的开始。

  邓小平认为,中国社会主义建设的成就证明,已经开始的由资本主义向社会主义过渡的时代,是人类历史发展的必由之路。他在1987年同来访的捷克斯洛伐克总理代特劳加尔的谈话中指出:中国社会主义建设的成就“不但是给占世界总人口四分之三的第三世界走出了一条路,更重要的是向人类表明,社会主义是必由之路,社会主义优于资本主义。”②

  ①《列宁全集》人民出版社中文第2版,第26卷,第143页。①

  邓小平清醒地看到,这个由资本主义向社会主义过渡的时代还只是刚刚开始,由于整个帝国主义仍然十分强大,由于人民还缺乏经验,因而前进中碰到逆流,发生曲折是难免的,但是人类历史前进的这一总方向是不会逆转的。邓小平针对1989年“六·四”风波说,“整个帝国主义西方世界企图使社会主义各国都放弃社会主义道路,最终纳入国际垄断资本的统治,纳入资本主义的轨道。现在我们要顶住这股逆流,旗帜要鲜明。”③苏联、东欧发生演变后,在一些人看来,社会主义“不行了”,“没有前途了”。邓小平正是根据马克思主义历史唯物主义所揭示的人类社会发展的规律指出,“社会主义经历一个长过程发展后必然代替资本主义。这是社会历史发展不可逆转的总趋势,但是道路是曲折的..一些国家出现严重曲折,社会主义好像被削弱了,但人民经受锻炼,从中吸收教训,将促使社会主义向着更加健康的方向发展。”①

  邓小平正是把握了我们当今所处的时代性质、特征和发展方向,才满怀信心地宣告:“我们对社会主义的前途充满信心。”②“中国的社会主义不倒,社会主义在世界始终是站得住的。”③

  二、时代主题

  这是指历史大时代的核心内容。

  本世纪前半期,马克思主义青把我们所处时代的主要内容即主题,概括为革命和战争。认为,这是由从资本主义向社会主义过渡的时代的现实特点所决定的。1918年,列宁在《社会主义与战争》一文中说:资本主义已经“使生产力发展到这种程度,以致人类面临这样的抉择:要么过渡到社会主义,要么一连几年内,甚至几十年地经受‘大’国之间为勉强维持资本主义(以殖民地、垄断、特权和各种各样的民族压迫作为手段)而进行的武装斗争。”

  ①这一基本观点一直被共产党人继承下来,直到1977年党十一大仍然沿用这一基本提法,说:“只要帝国主义和社会帝国主义这个社会制度不改变,战争不可避免,不是相互之间的战争,就是人民起来革命,绝不会有什么持久和平。”②作出这样的判断主要是以帝国主义的本质和当时国际形势的实际发展为依据的。事实上,在人们作出这一判断时期内,世界确实长期面临着战争和革命两大问题。远的不说,最近发现的前华约集团的军事地图、演习计划及报告的秘密材料也能证明这一点。众所周知,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后,并没有出现人们所期望的持久和平,而是面临新的战争危险。第三次世界大战逼近的最危险时刻是在60年代和70年代初。当时形势十分紧张,华约组织的备战已到这种程度:17万民主德国军队可以在2小时内应战。华约海军②③《邓小平文选》第3卷,人民出版社1993年版,第69、225、311页。①②③《邓小平文选》第3卷,人民出版社1993年版,第383、321、346页。①《列宁全集》人民出版社中文第2版,第20卷,第325页。②《中国共产党第十一次全国代表大会文件汇编》人民出版社出版,第33页。

  舰只在1小时内可以出动,预备师在2天内即可组织好。完全是处于临战姿态。此外,以美国为首的西方国家对社会主义国家也并不是停留在“冷战”上,它们随时准备由冷战转变为热战。

  马克思主义者将革命与战争联系起来,也是根据历史的经验,因为战争会激化社会矛盾,并导致革命。例如1870年的普法战争引起1871年的巴黎公社革命,1904年日俄战争引起1905年俄国革命,第一次世界大战引起俄国十月社会主义革命,第二次世界大战导致一系列社会主义国家和挣脱殖民统治的民族独立国家的建立。

  尽管以往人们在革命和战争程度的估计上,有估计过高的偏误,也有把时代的性质和主题本来是不同的两个东西等同起来的不确切的定式,但不可否认这两大问题始终是人们一度面临的迫切问题、主要问题。

  70年代初期以后,情况开始有所变化,然而在“友”的指导思想下,人们看不到或不承认已经出现的变化。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邓小平从指导思想上进行拨乱反正,实事求是地分析了国际形势的变化,1984年明确提出,和平与发展是当代世界的两大问题。邓小平把和平与发展提到世界两大问题的高度,无疑就是时代的新内容或称之为主题。这是对新形势作的新的科学论断。

  邓小平的这一科学论断是以事实为根据,包含着极其重要的思想:1.突出了时代新的主题,丰富了马克思主义时代观的内容。邓小平认为随着形势的变化,和平与发展已成了当代世界的“主要”问题,“非常突出”的问题、“真正的大问题”、“带全球性的战略问题”。这就是说,在历史大时代不变的情况下,时代的核心内容已由革命和战争,转变为和平与发展。2.纠正了我们对战争的过分担心,要求集中精力于经济建设。还在1982年,他就说:“现在的问题是要注意争取时间,该上的要上。大战打不起来,不要怕,不存在什么冒险的问题。以前总是担心打仗,每年总要说一次。现在看,担心得过分了,我看至少10年打不起来。”①3.断定世界制约战争的力量有明显增长和东西方国家关系得到改善,战争是可以避免的。邓小平说,过去鉴于“核武器谈判,外层空间武器谈判,看不出有什么进展。所以,我们多年来一直强调战争的危险。但是,现在我们的观点有点变化。我们感到,虽然战争的危险还存在,但是制约战争的力量有了可喜的发展。日本人民不希望有战争。欧洲人民也不希望有战争。第三世界,包括中国,希望自己发展起来,而战争对他们毫无好处。”②4.强调发展问题不只是南北经济关系问题,而且是世界发展的问题。邓小平说:“人们都在讲南北问题很突出,我看这个问题就是世界发展问题。我曾多次对一些外国朋友讲,这个问题要从人类发展的高度来认识。”③“现在世界上北方发达、富裕,南方不发达、贫困,而相对地说,富的愈来愈富,穷的愈来愈穷。南方要改变贫困和落后,北方也需要南方发展。南方不发展,北方还有什么市场?资本主义发达国家遇到的最大问题是发展速度问题,再发展问题。”④因此,“南北问题不解决,就会对①②③④《邓小平文选》第3卷,人民出版社1993年版,第25、105、281、96、56页。世界经济的发展带来障碍。”①..

  三、世界矛盾

  在由资本主义向社会主义过渡的漫长的历史时期,在当代世界上,矛盾很多,各种矛盾都起作用,不过作用和影响大小有所不同。邓小平全面分析了历史和现状,反复强调和论述的主要问题和矛盾是霸权主义、强权政治与世界各国人民之间的矛盾。因为,当前全世界人民受到的主要威胁,解决世界面临的许多问题,特别是解决和平与发展两大问题的根本阻力是来自以美国为首的西方少数几个发达国家实行的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由此可见,当前世界的主要矛盾也就是美国等西方少数几个国家推行的霸权主义、强权政治与世界各国的主权、安全和发展的矛盾。邓小平谈论国际问题时,出现频率较多的词是反对霸权主义、强权政治,虽然没有用这是“主要矛盾”这样的概念,但是意思是清楚的,它占有最突出的地位,制约和影响着其它问题或矛盾的解决。

  第一,反对霸权主义,维护世界和平是中国人民的一项重大任务。邓小平在党的第十二次代表大会的开幕词中,提出的中国人民在80年代的三大任务,可分为国内和国际两方面。其中两项是国内任务,即加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争取实现包括台湾在内的祖国统一,另一项是国际任务,即反对霸权主义、维护世界和平。国内和国际任务是互相制约、互为条件的。若不反对霸权主义、维护世界和平,中国的经济建设和祖国统一就难以顺利进行。而且当刚刚进入80年代时,邓小平就已提出:“反对霸权主义这个任务,每天都摆在我们的议事日程上。”①他还将反对霸权主义,维护世界和平,作为我们的“国策”、“总政策”。可见其所占的位置。

  第二,当代世界和平与发展两大主要问题的对立面是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邓小平说:“霸权主义过去是讲美苏两家,现在西方七国首脑会议也是霸权主义,强权政治。”②西方七国也就是西方七个最发达的资本主义国家,过去都是老牌的帝国主义,现在又搞新殖民主义。二次世界大战后,它们的力量虽有所削弱,但仍占主导地位,而且本质并未改变。邓小平指出:“中国在毛泽东主席和周恩来总理的时候,就强调反对超级大国的霸权主义,并认为霸权主义是战争的根源。”③霸权主义、强权政治始终在横行,现在它们又打出“人权、自由、民主”的旗号任意干涉第三世界国家,“维护恃强凌弱的强国、富国的利益,维护霸权主义者。强权主义者利益”①..所以“世界和平与发展两大问题,至今一个也没有解决。”②..

  第三,现在世界上同时要做的建立国际经济和政治新秩序这两件事,所遇到的阻力就是霸权主义、强权政治。当前世界各国人民的普遍愿望和要求是,在和平与发展的形势下,建立国际经济和政治新秩序。但是,困难重重,

  ①《邓小平文选》第3卷,人民出版社1993年版,第56页。①②③《邓小平文选》第2卷,人民出版社1994年版,第240、345、104页。①②《邓小平文选》第3卷,人民出版社1993年版,第345、383页。

  阻力很大。帝国主义旧殖民统治是瓦解了,然而原来的旧秩序并没有被摧垮,原来的宗主国以种种理由和借口推行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竭力维护旧秩序。只要霸权主义、强权政治不消除,国际经济和政治新秩序就难于建立。

  第四,占世界经济主体的西方大国竭力奉行霸权主义、强权政治的对外政策。以美国为首的西方几个大国,控制着世界经济的70%,这是它们奉行霸权主义、强权政治的经济基础,这一实力基础在短期内不可能发生明显的变化。而且奉行霸权主义、强权政治不是某届政府的政策,而是由这些国家社会制度本质所决定的。

  四、世界结构

  世界结构,即是世界划分的状态和形势。对革命者、马克思主义者来说,弄清楚世界的结构,也就是弄清楚世界上敌友我的阵势,做到心中有数。只要从资本主义向社会主义过渡的时代没有结束,对任何一个国家来说,国际上敌友我三方都是客观存在的,无法抹煞的。

  关于世界结构或划分,列宁把帝国主义时代的世界划分为两个阵营,也即两个民族:压迫民族和被压迫民族。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后至60年代,国际共产主义运动普遍认为,世界形成为两个对立的阵营:社会主义阵营和帝国主义阵营。

  60年代国际共运大论战,终于引起社会主义阵营的分裂,到1974年2月,毛泽东在会见来访的赞比亚总统卡翁达时,正式提出三个世界的划分,不再使用原先两个阵营的提法。毛泽东提出:第一世界,指美国和苏联两个具有最强的军事和经济力量,在世界范围推行霸权主义的超级大国;第三世界,指亚洲、非洲、拉丁美洲和其他地区的发展中国家;第二世界,指处于这两者之间的发达国家。同年,邓小平代表中国政府在联合国大会特别会议上的讲话中,第一次正式向世界宣布,中国关于三个世界划分的观点和政策。他还对超级大国下了一个定义:“什么叫超级大国?超级大国就是到处对别国进行侵略、干涉、控制、颠覆和掠夺,谋求世界霸权的帝国主义国家。”邓小平当即向世界庄严宣告,中国决不做超级大国。

  在《邓小平文选》第2卷中,曾多次提到毛泽东的三个世界理论,并给予高度评价。邓小平指出:“我们有毛泽东同志的关于三个世界的战略和外交路线,可以搞好国际的反霸斗争”;它为我国去争取有利的国际条件“开辟了道路”;它“对于团结世界人民反对霸权主义,改变世界政治力量对比,对于打破苏联霸权主义企图在国际上孤立我们的狂妄计划,改善我们的国际环境,提高我国的国际威望,起了不可估量的作用。”①

  毛泽东的三个世界的理论和战略思想,明确了中国的对外政策团结谁、争取谁、反对谁的基本问题,摆正了中国在国际关系中的位置,改善了中国的国际环境,提高了中国在国际事务中的作用,这在今天仍然有指导意义。《邓小平文选》第3卷虽然没有出现“三个世界”的概念,但是他在分析国际问题时,反复使用毛泽东划分三个世界中的三个基本概念及其含义,即霸权主义、第三世界,发达国家,并与中国的外交战略和策略相联系。如,在界定世界的和平力量超过战争力量增长时说:“这个和平力量,首先是第

  ①《邓小平文选》第2卷,人民出版社1994年版,第77、127、160、127页。

  三世界,我们中国也属于第三世界。”“这个和平力量还应该包括美苏以外的发达国家,真要打仗,他们是不干的呀!”①此外,邓小平还认为,我们的反对霸权主义,维护世界和平的对外政策,是同第三世界和发达国家的基本态度和立场是相一致的。他在1986年3月会见新西兰总理朗伊时说:“我们奉行反对霸权主义、维护世界和平的外交政策。谁搞和平,我们就拥护;谁搞战争和霸权,我们就反对。我们同美苏两个超级大国都改善关系,但是他们哪件事做得不对,我们就批评,就不投赞成票。我们不能坐到别人的车子上去。我们这种独立自主的外交政策,最有利于世界和平。”②苏联发生变化后,还有没有第一世界?是不是还存在三个世界?回答还是肯定的。只不过是第一世界和第二世界的成员有所变动。美国依然存在,搞霸权主义、强权政治的已扩大为西方七国首脑会议。邓小平在1989年11月的一次谈话中指出:“霸权主义过去是讲美苏两家,现在西方七国首脑会议也是霸权主义、强权政治。”③无疑,在第三世界和七国首脑会议之间,还存在一批发达国家,也就是第二世界。今天三个世界的理论和战略仍不失其意义。

  五、世界格局

  世界格局随着主导和影响国际秩序的力量的变化而发生变动,第一次世界大战的结果。改变了原有力量平衡的体制,形成了凡尔赛体制。第二次世界大战的结果,建立了新的雅尔塔体制。这两次格局的变动,都是世界大战的结果。80年代末,随着苏联的衰落和最终解体,宣告以美苏两极主宰世界事务的雅尔塔体制的瓦解,世界各种力量发生分化和重新组合,出现新格局的趋势。

  邓小平十分重视世界格局的新旧交替和最终形成。因为,一定的世界格局决定或影响着国际事务的处理和发展,每一个国家的对外关系,都会受到这种格局的牵制。每一个国家在世界格局中占有的地位,关系到自身在国际上的作用。

  在当今世界格局的问题上,邓小平提出了一系列重要的思想。

  第一,格局的变动,会引起世界新的动荡不安。邓小平明确指出:“现在旧的格局在改变中,但实际上并没有结束,新的格局还没有形成。和平与发展两大问题,和平问题没有得到解决,发展问题更加严重。”①与此相联系,国际形势出现新的动荡,旧格局下掩盖的一些深刻矛盾便会逐步暴露出来。新动荡便在情理之中,动荡中,什么矛盾又会突出起来,新;日格局交替的过渡时期需要多久,邓小平对这些问题没有急于下判断,需要我们作“冷静观察”。

  第二,世界格局正在向多极化过渡,形势对我们有利。世界格局向多极转变,是国际形势发展中的积极因素。世界多极化,意味着决定国际大事的参与者更多,可防止少数大国专权和把自己的意志强加于人。世界各种力量互相牵制,世界和平更有保障。邓小平指出,现在“世界上矛盾多得很,大得很,一些深刻的矛盾刚刚暴露出来。我们可利用的矛盾存在着,对我们有利的条件存在着,机遇存在着,问题是要善于把握。”①

  ①②③《邓小平文选》第3卷,人民出版社1993年版,第127、156、345页。①《邓小平文选》第3卷,人民出版社1993年版,第353页。

  第三,中国是世界向多极格局转变中的一极,应发挥自己应有的作用。世界究竟向几极格局转变,众说纷坛。邓小平认为,世界格局将来是三极也好、四极也好,五极也好,“所谓多极,中国算一极。中国不要贬低自己,怎么样也算一极。”②中国不做超级大国,但决不不关心自己在未来多极格局中的地位和作用。中国有自己独立的对外政策,有自己判断国际是非的标准和行动的准则。任何其他各极不能不考虑中国的立场和态度。中国在国际中的作用发挥越大,世界和平、稳定和发展也就越有保障。

  (作者张中云:中共中央党校教授、国际政治学博士生导师)

  ①②《邓小平文选》第3卷,人民出版社1993年版,第354、353页。

  子午书屋(www.ziwushuwu.com)

· 推荐:毛泽东选集 毛泽东文集 刘少奇系列文集

  点击收藏 小提示:按键盘CTRL+D也能收藏哦!

在线看小说 趣知识 人生格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