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革命是解放生产力,改革也是解放生产力。推翻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官僚资本主义的反动统治,使中国人民的生产力获得解放,这是革命,所以革命是解放生产力。社会主义基本制度确立以后,还要从根本上改变束缚生产力发展的经济体制,建立起充满生机和活力的社会主义经济体制,促进生产力的发展,这是改革,所以改革也是解放生产力。过去,只讲在社会主义条件下发展生产力,没有讲还要通过改革解放生产力,不完全。应该把解放生产力和发展生产力两个讲全了”。(《邓选》ⅢP.370)
有人说邓小平的改革只是摸着石头过河,没有什么理论。此说差矣。上面这段话就很好地点明了邓的改革论与毛的革命论的关系。
初看起来,邓的社会主义改革与毛的社会主义革命出自同一理论,即毛泽东1957 年对社会主义社会基本矛盾的见解。毛的那个理论是说在社会主义社会,生产关系与生产力之间、上层建筑与经济基础之间,存在着既相适应又相矛盾(不适应)的情况。对于这一提法,邓在三中全会后仍不主张改变,认为“这个提法比其他的一些提法妥当”。(邓选》ⅢP.168)
问题在于对“矛盾”或“不适应”;怎么理解。事实上毛、刘、邓各有不同的理解,正是这三种不同的理解构成了文革前毛与刘的分歧和文革后毛与邓的差异。
毛泽东将社会主义社会的生产关系和上层建筑分成两部分:一部分属于先进的、社会主义性质的,如公有制经济,无产阶级专政的国家制度和法律,马克思主义的意识形态。这一部分与生产力没有什么矛盾或不适应,相反,它为生产力的发展提供了强劲的动力,允许生产力以比旧社会更快的速度向前发展。另一部分是落后的,属于半社会主义和非社会主义的因素,如公私合营企业中资本家还拿定息,农业合作社还有部分是半社会主义性质的,集体所有制企业也不是完全的社会主义,上层建筑中还存在资产阶级意识形态,国家机构中还有某些官僚主义作风存在,等等。这一部分同生产力的发展相矛盾,不适应,必须通过生产关系特别是上层建筑领域的不断革命来解决矛盾。
文革前以刘少奇为代表的所谓坚持八大路线的正统派,也承认毛泽东说的两对基本矛盾。不过他们把先进与落后的区分稍稍作了一下改变,变成先进的社会制度与落后的社会生产力。之间的矛盾。既然矛盾发生在先进的社会制度与落后的生产力之间,那么解决矛盾的方法,如果不能把先进的社会制度向后拉一把,就只有尽快发展生产力,使矛盾的这一头能够跟上那一头。毛泽东看出一线同志的提法有个问题,似乎生产关系跑到生产力前面去了,这岂不违背马克思主义的生产关系一定要适应生产力状况的原理吗?实际上刘、邓等人这样提只是坚持八大原则的一种策略,意在强调发展生产力的重要性。当然这种提法的理论前提也是承认先进的、社会主义的生产关系和上层建筑不会妨碍生产力的发展。
邓的创造性不仅在于他和刘一样把发展生产力摆到首位,而且在于他在处理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问题上,思路与毛不同。
早在60 年代初考虑如何恢复和发展农业生产时,邓就提出要从生产关系和体制上解决问题。(邓选》ⅢP.305,307)70 年代末在重新发动四个现代
化运动时,邓更明确地提出:“要大幅度地改变目前落后的生产力,就必然要多方面地改变生产关系,改变上层建筑,改变工农业企业的管理方式和国家对工农业企业的管理方式”。(邓选》ⅢP.125)
表面看,这是回到毛的思路上,强调生产关系对生产力的反作用,然而仔细分析一下,便发现邓在回到毛的同时又有突破性发展。
毛泽东认为与生产力相矛盾的只是那些落后的、非社会主义的因素。这等于承认:(一)一种生产关系,如果认定它是社会主义性质的,它就绝不会阻碍生产力的发展。(二)社会主义的生产关系,即使超越现阶段生产力发展水平,也不会束缚生产力的发展。依此推论,社会主义制度本身不需要革命,要革只有革资本主义的命。
邓则认为,判断一种生产关系是不是社会主义的,要看它是否有利于生产力的发展。如果不利于生产力的发展,那就是障碍,不论主观上认定它姓什么,是落后于生产力还是超前于生产力,都在改革、破除之列。
为什么过去只讲在社会主义条件下发展生产力而不讲也要解放生产力呢?根本原因就是长期以来人们形成了一种思维习惯,认为社会主义这种先进的东西根本不会落后于生产力,只会超前于生产力,而超前是不会束缚生产力发展的,反而为生产力的发展开拓了广阔的道路,任怎么发展也不碍事。这样当然就谈不上什么解放生产力了。
问题在于这里所谓的先进的社会主义生产关系和上层建筑在很大程度上实际是苏联模式。明明是这个东西在阻碍生产力发展,还认为是资本主义魔鬼在作怪,一个劲地提高公有化的程度,提高社会主义的纯度。这样的社会主义革命势必同生产力发展的客观要求相脱节,越革命,生产关系与生产力的矛盾越大。
为什么改革也是解放生产力?邓说:“我们所有的改革都是为了一个目的,就是扫除发展社会生产力的障碍”。(《邓选》ⅢP.134)障碍就是障碍,没有什么先进落后,姓社姓资的区分,只知道(通过20 多年的实践证明了)它严重束缚了生产力的发展。有障碍就要扫除,有束缚就要解放。不这样,生产力发展不起来。邓的改革理论就是这样简洁明快、击中要害。他当然知道扫除生产力发展的障碍不是件容易的事,所以“改革的性质同过去的革命一样”,也是为了解放生产力。
邓认为要发展生产力,经济体制改革是必由之路。而所谓改革,他概括成八个字:对外开放,对内搞活。对外开放,打破闭关自守;对内搞活,调动全国人民的积极性。这八个字是不是解放和发展了生产力?三中全会以来的实践作了肯定的回答。
子午书屋(www.ziwushuwu.com)
点击收藏 小提示:按键盘CTRL+D也能收藏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