邓小平的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以及一系列的两手抓方针,最终意味着什么?
政治和经济分而治之。经济尽量放开、搞活,而政治及思想上层建筑则行另一种政策,强调集中、统一和控制。
正题(自由经济)和反题(集权政治)都能成立:不改革开放,社会生产力和人民的积极性就无法获得最大限度的解放。可是如果没有强有力的集权领导,改革开放释放出来的活力就有可能导致社会失控。
那么,政治上的民主还要不要?要。邓公认为民主是改革的总体目标之一,没有政治上的民主,就没有解放思想和改革开放。不过,他强调,在中国现有情况下,民主只能一步一步地来,首先要设法尽快把经济搞上去。
可是,为了尽快把经济搞上去,就必须深化改革扩大开放,而改革越是深入,经济放得越开,社会不确定性就越是需要通过强化集中统一来保证社会的稳定性。这样一来,就不是越来超民主,而是越来越集中。
理论界有人试图用“新权威主义”来解释邓所遇到的矛盾。说理论强调政治改革对经济条件的依赖性,并充分估计到中国经济改革的复杂性和艰难性,所以主张以强有力的集权政治来逐步推行经济改革。这样尽管暂时牺牲了民主,但为最终实现民主政治创造了条件。
反对者认为此路不通。因为集权政治要不妨碍经济自由化,必须有一个前提条件,即政治和经济的分离,没有这个前提,集权政体只会制约经济改革,并且使经济改革越来越深刻地依赖于集权政治,把政治民主的目标推得更加遥远。
邓没有参与争论,不过他对中国改革的总体设计似乎为新权威主义提供了支持。邓将党政分开,政企分离作为政治经济体制改革的第一期目标,如果这一分权措施顺利完成了,不正好创造了政治和经济分离的前提吗?
邓所关注的经济改革对政治提出了双重要求:(一)要求政治改革适应经济改革,随着经济的放松而逐步放松;不然,经济改革就会因为政治体制的束缚而无法深入下去。(二)要求政治上层建筑为经济改革提供保障,在搞活经济的同时加强集中控制;不然,经济改革就会因为社会动荡而无法顺利进行。
在邓看来,走出矛盾怪圈的唯一办法就是把政治和经济相对分开。一方面尽量减少集权政体对经济改革的制约作用,让经济之鸟在一个较为宽敞的笼子自由飞翔;另一方面加固鸟笼,以便从整体上保证社会不因剧烈的改革而走向混乱。
所以,对经济改革,邓总是鼓励要大胆地闯;而对政治改革,则取慎之又慎的态度。
子午书屋(www.ziwushuwu.com)
点击收藏 小提示:按键盘CTRL+D也能收藏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