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0 年代初,大跃进,人民公社,三分天灾,七分人祸,把神州大地搞得民生调敝。彭德怀在庐山会议上说:要不是中国的老百姓好,准会去找红军,尚未巩固的新政权面临着一个十分严峻的问题:怎样尽快恢复和发展农业生产?
这时毛泽东已经退居“二线”。难题摆在“一线”上的各位领导面前。作为总书记的邓小平提出:问题“还得从生产关系上解决。这就是要调动农民的积极性”。
那么,“生产关系究竟以什么形式为最好呢”?邓公提出两条标准:第一,“哪种形式在哪个地方能够较容易比较快地恢复和发展农业生产,就采取哪种形式”;第二,“群众愿意采取哪种形式,就应该采取哪种形式,不合法的使它合法起来”。
为了把这个生产关系必须适应生产力要求的大道理说白说透,邓还援引了一句四川农谚:“不管白猫,黑猫,只要捉住老鼠就是好猫。”
据说这句大实话是他的老搭档刘伯承过去在打仗时经常讲的。昔日刘邓大军所向披靡,没有别的秘密,“就是不讲老规矩,不按老路子打,一切看情况,打赢了算数”。
邓合乎逻辑地推出他的结论:“现在要恢复农业生产,也要看情况,就是在生产关系上不能完全采取一种固定不变的形式,看哪种形式能够调动群众的积极性就采用哪种形式”。(《邓选》ⅡP.305)
“猫论”第一次向正统思想提出挑战:为什么一定要固守人民公社一种形式?包产到户、责任到田等等既然能够调动群众积极性,有利于发展生产,为什么不能采取呢?”
邓说这话时就估计到他的这些初步意见以后可能不算数。事实上,以后不仅没有算数,而且成为他两次被打倒的罪名。60 年代他被打成“党内第二号走资派”, 70 年代变成“不肯改悔的走资派”,都与这个“猫论”有关。
1976 年2 月,从毛远新口里传出一条毛译东关于“批邓反击右倾翻案风”的“最高指示”:“他这个人是不抓阶级斗争的,历来不提这个纲。还是白猫黑猫啊,不管帝国主义还是马列主义。”
毛泽东因为邓小平提倡“猫论”而把这位难得的治世能才再次打入冷宫,说来也不奇怪。“猫论”的精神实质道出了毛、邓两人在思维方式上的巨大差异。
农家养猫,为的是逮耗子。在务实的中国农民看来,只要能逮住耗子,猫的颜色是黑是白无关紧要。这个简单的道理可以开导许多深刻的理论家怎样看待目的、手段和效果三者间的关系。逮耗子是目的,能逮住耗于是效果,在目的和效果之间有许多手段,方法,途径可供选择。毛相信自古华山一条路,非“一大二公”不能建设社会主义,改变了这种手段就等于放弃了社会主义目标。邓则认为满足社会主义目标可以有各种手段,到底哪种手段最好,要看实际效果。
有人指责“猫论”不择手段。“猫论”怎么没有择手段呢?选猫要看它逮耗子管不管用,这不就是择手段吗?就逮耗子这一点论,猫的颜色和叫声等等没有挑剔的必要,也许在其他场合颜色比逮耗子更重要,比如有闲阶层豢养宠物就免不了要以颜色是否漂亮作取舍。可这是另一套评价系统。更重要的是中国农民现时还没有从审美角度养猫的物质基础,当务之急是要从耗子嘴里把口粮夺回来,可养不起那些闲猫懒猫。
“猫论”体现了一条神圣的生存法则:讲求实际。不管别人怎么理解,世事炎凉,“猫论”始终保持它的本色不变:“我们讲了一辈子马克思主义,其实马克思主义并不玄奥。马克思主义是很朴实的东西,很朴实的道理”,(《邓选》ⅢP.382)
“猫论”以它简洁明快不可抗拒的逻辑力量开启了解放思想,改革开放的闸门。
“猫论”宣告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某种猫值不值得养,关键不是看它何种颜色,也不是看它是什么人挑选出来的,而要看它抓耗子的实践。实践证明它抓耗子,它就是好猫,值得一养;实践证明它不能抓耗子,就让它见鬼去吧。
“猫论”宣告是否有利于发展生产力,是判断姓社姓资问题的主要标准:“搞社会主义,中心任务是发展社会生产力,一切有利于发展社会生产力的方法,包括利用外资和引进技术,我们都采用”。(《邓选》ⅢP. 130)”..他们许多人(注:指第三世界国家)想搞社会主义,我劝他们按照自己的情况槁,叫什么都可以,只要发展生产力就行”,( 1989 年9 月16 日邓与李政道夫妇谈话)
《纽约时报》签名记者孛尔兹伯里认为“猫论”的意思无非是:“为了使中国在2000 年达到技术合理化,准备采纳不管哪里来的技术、办法、发明创造和意见。如果这样做要放弃毛的公社而代之以个人耕作和个人收益的办法——好,那就这样做吧”。①..
“猫论”是邓公设计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蓝图的理论基础,同时也是他全部谋略智慧的出发点。
子午书屋(www.ziwushuwu.com)
点击收藏 小提示:按键盘CTRL+D也能收藏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