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线读书
邓小平系列合集

1·16巴金提议搞一个“文革博物馆”,邓显然是不赞成的,因为它太细。所以他反复强调处理历史问题宜粗不宜细

  克罗齐说过,一切真正的历史都是现代史。

  现在的人要创造自己的未来,必须对过去的历史重新加以审视,甚至重新改写。只有这样,今人才能不确定他与前人在历史上的空间距离:是原地踏步还是前进一步?是迈出一小步,还是跨出一大步?

  人们可以创造历史,但任何人都不可以超出历史。一个人越想创造历史的新篇章,他所面临的历史问题也就越多。

  当邓小平以改革开放的新姿态,出现在中国历史舞台上的时侯,他首先面临的不是如何改革,分析开放的问题,而是毛泽东时代遗留下来的一大堆历史问题,需要他去解决,去清理。邓面临的历史问题大致可分为两类:一类是对一些重大历史事件和重要历史人物的是非功过,需要根据现在的价值标准重新加以评判,例如文化大革命是非问题,毛泽东的功过问题,另一类是实践已证明过去搞错了现在必须加以改正的问题,例如文革和文革前甚至解放前遗留下的一些重大的冤案、错案、假案。

  邓充分意识到,这些问题不解决,中国就无法前进。不弄清历史上的大是大非,就不能正确地总结历史经验,吸取历史教训,不知道中国应当走向何方。大量的冤假错案,若不及时纠正,就不能顺民心,畅民意,不能调动一切积极因素,实现安定团结,生动活泼的政治局面。邓小平要想把中国引向一个新的历史时代,首先必须解决他所面临的这些历史遗留问题。

  但是,当人们获准去翻动那一页页沉重的历史时,新一代领导者已面临另一重大问题:历史上那么多的恩恩怨怨、真真假假、是是非非,要到何年何月才扯得清楚?邓小平清醒地意识到,他翻动历史旧账,将会引起两种可能的后果:一是从中释放出巨大的能量,把中国推向繁荣兴旺;二是从中惹出无穷的麻烦,把人民引向没完没了的纷争。

  因此,邓小平在着手解决历史遗留问题时,除了提出实事求是,有错必纠的原则外,还反复多次强调一个分寸问题,解决历史问题宜粗不宜细。

  按实事求是原则处理历史遗留问题,应该是当粗则粗,当细则细。邓加上一条宜粗不宜细,就是说,对那些有粗有细,可粗可细的问题应取宁粗勿细的态度。粗比细好,太细了不妥当。

  粗细之分体现了邓公独特的个性和政治家的战略视野。粗,并不是简单、粗糙、马虎之意,而是要求粗线条地抓住一些涉及面广、影响重大的大是大非问题,而不要去深究历史旧账上的每一个细节问题。同时,解决这些重大历史问题,要概括一点,从大处着眼,弄清大是大非,而不必把每个细节都弄清楚,也不应该要求每个问题都解决得十分完满。

  为什么粗比细好?邓说得很清楚:解决历史遗留问题,目的是为了结束过去,开辟未来,引导大家团结一致向前看。对历史问题,从大处着眼,也就是着眼于现在,着眼于未来。相反,陈年老账,算得太细,只会把人们的注意力引到向后看,在历史旧账上纠缠不休。这样不仅不利于四化建设,还会影响安定团结,与团结一致向前看的初衷正好相反。

  宜粗不宜细还有另一层理由。邓要着手解决的历史问题,都是中共自身历史上发生的问题。这些问题捂起来解决,党就无法前进;解决起来搞得太细,又于党的光辉形象不利。所以只能槁得粗一点,概括一点,例如对待像文化大革命这样的全局性错误,邓主张一定要纠正,一定要分清大是大非,不然就不会有三中全会后改革开放的新局面。但是,像巴金提议的那样,搞一个“文革博物馆”,邓显然是不赞成的。因为文革中毕竟还有一个党存在,博物馆展览陈列的方式,固然有利于子孙后代永远记取文革教训,但它未免太细了,不妥当。

  子午书屋(www.ziwushuwu.com)

· 推荐:毛泽东选集 毛泽东文集 刘少奇系列文集

  点击收藏 小提示:按键盘CTRL+D也能收藏哦!

在线看小说 趣知识 人生格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