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69 年10 月20 日,中国“第二号走资派”邓小平,被林彪以战略疏散的名义发配到江西南昌市郊一个偏僻的角落,从此开始了他三年零四个月的“牛棚”生活。这是他第二次被打倒。
三年零四个月对一位65 岁的老人来说是够长的,更何况他当初并不知道自己重获解放的确切时日。从15 岁旅法求学算起,整整在中国政治舞台上活动了半个世纪。如今远离政治中心,谪居江南一隅,他该如何打发这段没有“刑期”的流放生活呢?
据他的小女毛毛(邓榕)说:“在江西的这一段时间里,父亲有一个习惯,每天黄昏落日之前,总是十分规律地围着我们那个小小的院子散步。他沉思不语,步伐很快,就这样一圈一圈地走着。..我时常看着父亲,看着他永远那样认真、永远那样沉静的神情,看着他向前迈出的快速而稳健的步伐。我想,就在这一步一步之中,他的思想、他的信念、他的意志,随着前
进的每一步而更加明确,更加坚定起来”。毛毛还反映她父亲用劳动和读书来充实生活,从不感到空虚与徨,每天上午到工厂劳动,下午在自己的园子里养鸡种菜,晚上读书看报,冬天还坚持每天用冷水擦身。①看来,邓小平并没有因为被打倒在地而心灰意冷、自甘消沉。
毛毛说的信念是个重要因素。有了信念后,关键是等待,等待适当的时机。而时机总是会有的,因为天下没有不散的筵席,这条辩证法的规律对任何人都起作用。时机终于等到了。
1971 年9 月13 日,靠打倒大批共和国元老起家、成为毛泽东亲密接班人的林彪,竟因为抢班夺权阴谋败露而自我毁灭。
这一大快人心的消息50 大后便传到邓小平耳朵里。“父亲显得兴奋和激动”,毛毛说,“他只说了一句话:‘林彪不死,天理不容!’”②..
其实邓小平此时内心的活动远非一句话可以表达的。他在党内历次“路线斗争”中始终站在毛泽东一边。只是到了60 年代,毛泽东发觉邓小平和刘少奇等一线领导人竟然不听他的话,背着他搞什么“白猫黑猫”,“物质刺激”,根本不提“阶级斗争”这个纲,而且到了他无法左右局势的地步。于是毛泽东依靠林彪等人发动文化大革命,把他心目中的“资产阶级司令部”打了下去。林彪可是很听毛泽东的话,他语录不离手,万岁不离口,把毛泽东捧得比马克思、列宁还高。毛泽东竟乐于接受林彪的吹捧,而对其他人的坦率直言听不进去。结果呢?真正对他心怀不轨的正是这个口口无限忠于的“亲密战友”。现在林彪的画皮破了,到底谁忠谁奸,毛泽东一定有所触动,有所省悟。再说,林彪死后,毛泽东身边真正能够治国安邦的只有周恩来一人可以依靠。周恩来是“文革”中唯一没有打倒的党政元老,他要挑起治理“文革”乱摊子的重担,又该依靠谁呢?邓小平心里有数。他觉得林彪的死对他的政治命运来说,是个难得的转机,他不能轻易放弃这个机会。
于是,当天下午,邓小平就挥笔向毛泽东写了一封四千余言的长信:
第一,他向毛揭露了他所知道的林彪、陈伯达的反革命罪行。
第二,他非常谦虚地向毛检查了自己过去工作中的缺点、错误。
第三,他向毛表达了自己想为祖国为人民继续工作的强烈愿望。
揭露林彪不仅仅出于义愤,也是一种政治表态,中共党内每次大的斗争都需要用这个办法来划清界线。
为什么还要作自我批评呢?林彪再坏也不能证明自己没有缺点错误。打倒刘邓毕竟是毛同意的,即使完全打错了,也要给党的主席留个转弯的余地。况且邓小平预计到毛不会因为林彪事件而将刘邓的问题一风吹,因为毛泽东对路线问题从来是不放过的。但是这不要紧,他知道毛泽东有个特点:“谁不听他的活,他就想整一下。但是整到什么程度,他还是有考虑的”。(《邓选》ⅡP.256)毛泽东从不允许任何人反对他,这是事实。但是他也不主张把犯错误的同志一棍子打死。打是要打的,但打了几棍子后,只要你承认错误愿意改正,他又会很宽容地把你招到身边。在毛泽东身边,犯了错误不要紧,关键是要承认自己错了。所以不管自己到底错没有错,虚心地检讨一下是绝对必须的。
在谈到自己的工作时,邓言辞委婉恳切:他完全脱离工作脱离社会接触已经5 年了,他觉得自己身体还好,虽然已经68 岁了,还可以作些技术性的工作,例如调查研究工作。他没有别的要求,只要求能为党为人民作一些事情,以求补过于万一。而且这仅仅是个要求,到底行与不行,他静候毛主席党中央的指示。
邓小平的信很快转到毛泽东的手上。看到老朋友熟悉的字迹,几十年的风雨烟尘出现在眼前,毛泽东果然触动不小。林彪垮台后,他已经把所谓压制文革的“二月逆流”说成是老帅们因不满林彪而想发发牢骚,并且特别提到那是在党的会议上公开发的,意即不像林彪那样表面一套背后一套。他感到和老帅们的距离接近了:“要是林彪的阴谋搞成了,是要把我们这些老人都搞掉的”。①11972 年1 月6 日陈毅元帅去世,毛泽东感叹万千,非常破例地穿着睡袍抱病参加陈的追悼会。追悼会上毛讲了许多陈的好话,仿佛他现在才发现陈毅是个好人。其实陈毅反对过他多次。不过陈所谓“反对毛主席”有个特点,即都是公开的,不像林彪搞阴谋诡计。陈的坦率直言与林的两面三刀在毛面前形成鲜明对照。这种对照自然会延伸到邓小平身上,因为邓和陈一样,也是有名的直性子。
这些微妙的变化没有逃过周恩来的眼睛。林彪垮台后,毛泽东身边只剩下周和中央文革两派势力,而江青等人只会空喊革命,治国搞建设一窍不通。在这种情况下毛只有把主持中央日常工作的担子交给周恩来。周首先建议毛撤销军委办事组,由叶剑英主持军委日常工作,把军权悄悄收了拢来。剩下党政两摊子,周迫切需要像邓小平那样有魄力的人才来协助。因此周恩来时刻等待机会召小平出山。现在看来关系缓解了。但是还有一个重要问题,即毛自己怎么转弯。刘与邓是毛同意打倒的,毛不可能说他做错了。因此要重新启用邓小平,关键的问题是如何把刘与邓区分开来。周知道这还需要一段时间。
同邓小平一起在江西“接受改造”的王震已于邓先期回京。当他听说毛泽东在陈毅的追悼会上谈到了邓小平,有了转弯的预兆,便利用一次汇报工作的机会向毛详细介绍了邓小平在江西劳动的情况,极力建议毛泽东尽快启用邓小平。王震摸到毛泽东的底儿后,立即派人找到回京的邓榕,要她回江西后转告她的爸爸,毛泽东已经想好了如何把刘与邓区别开来的办法。
身在江西的邓小平得到这个消息后,又不失时机地向毛泽东写了第二封信,进一步检查自己的错误,要求重新效力,表示一切听从党的安排。“邓小平过去的经历和他明智的自我批评为他重返政坛赢得了毛泽东的赞同”。
①毛泽东看到这封信,稍加沉思作出如下批示:②邓小平同志所犯错误是严重的。但应与刘少奇加以区别。(一)他在中央苏区是挨整的,..是所谓毛派的头子。..(二)他没有历史问题,即没有投降过敌人。(三)他协助刘伯承同志打仗是得力的,有战功。除此以外,进城以后,也不是一件好事都没有做的,例如率领代表团到莫斯科谈判,他没有屈服于苏修。
毛泽东
七二年八月十四日
毛泽东的这个批示意在说明刘少奇是敌我矛盾,邓小平是人民内部矛盾,是团结的对象。毛泽东的政治艺术是要做到既维护打倒刘少奇错误路线一案不变,以表明他发动的文化大革命仍然是必要的,同时又显示自己宽广的胸怀,表示他愿意团结一切可以团结的人,即使像邓小平这样犯过“严重路线错误”的人,只要愿意改正,党也是欢迎的。同时,有“刘少奇错误路线”在案,以后的邓小平也好使用些。其实就刘少奇的真实情况来说,毛泽东的这三条同样也适合于刘。但是即使毛泽东当时知道所谓刘少奇的“叛徒、特务”问题是冤枉的,毛泽东也不会这么做。因为如果那样的话,他就等于自我推翻了他的文革主张。从这点说,邓小平非常有幸。他之所以有“改过自新”的机会,多亏他前面还有个一号走资派,起着代表“第九次错误路线”的作用。不然的话,邓小平即使有30 条成绩,也难得过毛泽东这一关。
不管怎么说,有了毛泽东的批示,周恩来就好办了。1973 年3 月10 日,周恩来根据毛泽东的批示和指示,主持召开政治局会议,讨论启用邓小平的问题。政治局里的文革派,即后来的“四人帮”,非常害怕邓小平复出。他们对付一个周恩来已属不易,再来一个邓小平就更加不利,而且他们知道邓小平是更难以对付的。但是,由于周恩来手上握着毛泽东的尚方宝剑,江青、张春桥、姚文元等人,只好暂时退后一步,同意邓小平复出。会议决定恢复邓小平的党组织生活和国务院副总理职务。5 个月后邓进入中央委员会,邓迈出了复出的第一步,这一步非常艰难,但不是决定性的。
子午书屋(www.ziwushuwu.com)
点击收藏 小提示:按键盘CTRL+D也能收藏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