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81年夏天,四川,陕西等地遭受了历史上罕见的水灾,长江、黄河上游发生了特大洪峰,给国家和人民生命财产造成了重大损失。水灾发生后,邓小平同志惦记着国家和人民生命财产的安危。9月,他特地找到万里同志说,最近的洪灾涉及到林业,涉及到木材的过量采伐。看来中国的林业要上去,不采取一些有力措施不行。是否可以建议全国人民代表大会通过一项议案,规定凡是有劳动能力的中国公民,每人每年都要种几株树,比如三至五株,包栽包活,多者受奖,无故不履行此项义务者受罚。总之,要有进一步的办法。
10月19日和11月9日,中央书记处连续两次召开会议,讨论贯彻邓小平同志关于植树造林的谈话精神,一致同意小平同志的意见,并由国务院向全国人大常委会提交了决议(草案)。12月13日,在五届全国人大四次会议上,人大代表审议通过了《关于开展全民义务植树运动的决议》,在法律上为每个适龄公民规定了每年植树3至5株的义务。
邓小平同志是义务植树的倡导者,也是义务植树的积极实践者。每年植树季节,他都要拿起工具,参加到植树造林的行列,去履行一个普遍公民的义务。人大决议实施的第一年——1982年植树节的前两天,百忙中的小平同志对身边的工作人员说:植树节快到了,我们家今年每人至少栽3棵树,要包种包活。3月12日那天,风和日丽,春光明媚。小平同志带领家人前来植树。他精神饱满,种了一棵又一棵。旁人劝他休息一下,他说:“不累。一人栽三棵到五棵,我们要完成任务。”
小平同志的行动,是无声的号召。各省、自治区、直辖市的负责人,中央和国家机关的负责人,工人、农民、知识分子和解放军指战员,广大青少年都纷纷参加义务植树活动。这个造福人类、荫及子孙的绿色浪潮席卷华夏大地。那一年,全国有近2亿人参加义务植树,种树10亿株。1983年3月12日,邓小平在北京十三陵植树时又讲了一番值得人们永远铭记的话,邓小平说:“植树造林,绿化祖国,是建设社会主义,造福子孙后代的伟大事业,要坚持二十年,坚持一百年,坚持一千年,要一代一代永远干下去。”
古人云:前人栽树,后人乘凉。讲的也是造福子孙后代。邓小平的确对生命有一种美好的幢憬,具有一种人生的大境界。他讲的这番植树的话正好反映出他内心的这种境界。他不像中国古代文人那样沉缅于“夕阳无限好,只是近黄昏”(李商隐)的伤怀之中,而是充满朝气,依然是壮心不已。
子午书屋(www.ziwushuwu.com)
点击收藏 小提示:按键盘CTRL+D也能收藏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