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75年夏季是火热的,芳菲正浓,万物争荣。
邓小平领导的全面整顿如火如茶气势磅礴。
1975年全面整顿的发展趋势很清楚,邓小平和他的战友组成的“作战指挥部”,“横下一条条心”,竭尽全力所要“扭转”的,不仅是严重混乱的社会和生产秩序,也不仅是“四人帮”趁机夺权的嚣张气焰,而且是力图系统地纠正“文化大革命”的“左”倾错误。
这是斗争逻辑自身发展的必然结果。
这是不以某个人的主观意志为转移的客观规律。
7月17日,在中央转发国务院关于上半年工业生产情况的报告中,对于全国正在开始好转的经济形势有如下一段记载:“三月以来,工业生产和交通运输一月比一月好,原油、原煤、发电量、化肥、水泥、内燃机、纸及纸制品、铁路货运量等,五、六月份创造了历史上月产的最高水平,军工生产的情况也比较好。”
1975年,偏离了正确航向的人民共和国的航船正在逐渐地调转船体,逐渐地驶入正确航道..
整顿工作的深入发展,已使新一轮的斗争不可避免地日益迫近..
1975年,对于毛泽东,是一个不轻松的年份。下半年以后,毛泽东的病情逐渐加重。此时的毛泽东把“文化大革命”视为他一生中所做的、可与新中国领导建立并列的两件大事之一,他在全局上始终坚持“文化大革命”的方针政策,同时又迫切地想扭转“文化大革命”发动以来社会出现的混乱现象,希望实现社会安定;希望加快经济发展,可是“文化大革命”的’左”倾理论却与安定团结、经济发展存在着根本对立的矛盾。
毛泽东没有认识到自己思想上的深刻矛盾。
他支持邓小平搞整顿,希望邓小平在不改变“文化大革命”基本方针的前提下实现安定团结,把国民经济搞上去。一旦这个前提条件不存在,他对邓小平的支持也将不复存在。
“四人帮”深知毛泽东对“文化大革命”的基本态度,他们又一次开始活动了。
这一次,他们打头阵的是毛泽东的侄子、“四人帮”的亲信毛远新。
毛远新向毛泽东汇报说:“对文化大革命,有股风,似乎比七二年批极左还凶些。对文化大革命怎么看,成绩是七,还是错误是七,有分歧。”
毛泽东在不断听到、并感到邓小平的全面整顿确有否定“文化大革命”之嫌时,他的态度变了。他在听取汇报时说“有两种态度:一是对文化大革命不满意。二是要算帐,算文化大革命的帐。”
不过,他仍然对邓小平抱有希望。他指示在政治局内讨论对“文化大革的评价问题,希望能够统一认识,提出由邓小平主持对“文化大革命”作一个决议,总的评价是:“三分错误,七分成绩”。
邓小平谢绝了。答复是:由我主持写这个决议不适宜,我是桃花源中人,“不知有汉,何论魏晋”。言辞虽然委婉,却是柔中寓刚。
1975年11月起,邓小平和他的战友们又先后靠边站了。
然而,邓公“钢铁公司”的硬劲未减。在中央政治局会议上,邓小平针对毛远新对整顿工作的攻击进行了严正驳斥:“说中央搞了个修正主义路线,这个话不好说。我是从今年九号文件开始抓工作的。从那以后是什么路线,全国的形势是好一点,还是坏一点,实践可以证明。”
邓小平的态度导致了对他的批评逐渐升级。一层新的阴云重新向人们心头压来。“反击右倾翻案风”运动开始了。
子午书屋(www.ziwushuwu.com)
点击收藏 小提示:按键盘CTRL+D也能收藏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