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邓小平女儿毛毛回忆(引自《我的父亲邓小平》上卷642—643页):到了西南,父亲工作之繁忙分毫不让战时。你想,又管军事,又管政治,又管经济,还有民族问题,也是千头万绪,
不容闲暇的。在西南,战争结束了,父亲问他的部下:“仗打完了没有?”父亲解释道,西南今后的工作,比普通军事斗争要复杂得多,不是打几
个冲锋就能解决问题的。他说,西南的任务是:九十万、六千万、六十万。九十万,指的是要把战争俘虏和投诚的九十万原国民党部队改造过来,
成为人民的军队,成为能工作、能生产的人。六千万,指的是西南七千多万人口中,有六千多万是我们要依靠的人民群众,要把人民组织起来,实行土地改革,组织生产,恢复经济。六十万,指的是我军在西南的六十万部队,要把战斗队变为工作队,提高素质,加强纪律,去创造和建设一个新的大西南。做地方工作,父亲的风格,与做军事工作一样,作风是简单明了,处理
问题明确果断。父亲主持开会,两大特点。第一,开短会,西南军政委员会召开的第一次全体会议,只开了九分钟。
没有繁文缛节,没有多余的话,话讲完了,就散会。
第二,先听意见后作决断。每逢开会,总是各部门先发言,不管提出什么样的问题,也不管提出多少问题,大家发完了言,摆完了问题,该父亲发言了。他一二三四五,当回答的回答,当发回研究的发回研究,当拍板决定的立即拍板作出决定。
西南局的人都说,他们常常是带着许多问题、许多烦愁、许多疑虑而来,
但散会时,则每个人都已目的明确、任务明确、方法明确。从以上毛毛这节回忆中,我们已深切感受到了邓小平口才的一些特点。首先,当邓小平谈到西南的工作任务时,只用三个数词就形像生动地表
达了首当其冲所要做的三件大事,讲得言简意赅,而且一下就抓到了工作的本质,讲话的核心也一一俱在了。
接着是,邓小平说话从不罗嗦,开会简洁明快,他的谈话有一种雷厉风行的感觉,这也是口才艺术中不易达到的一个境界。因为一般人说话喜欢夸夸其谈,那其实是在卖弄口才,而非真正的口才。
第三是,邓小平说话十分沉着,不急于先说,也不抢人家的话头,而是先听后说,逻辑严密,有轻有重,尺度的掌握也十分恰切。
子午书屋(www.ziwushuwu.com)
点击收藏 小提示:按键盘CTRL+D也能收藏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