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线读书
邓小平系列合集

二、“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思想的基本内涵

  《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加快科学技术进步的决定》和江泽民同志在全国科学技术大会上的讲话都提出要“全面落实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的思想”,并为此作出坚定不移地实施科教兴国战略的伟大的战略决策。要全面落实“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的思想,贯彻好科教兴国战略,首要前提是要全面理解邓小平的“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的思想。江泽民指出:“邓小平同志对科学技术的社会功能、地位与作用、发展方向、基本任务、战略重点、体制改革、对外开放、人才培养等进行了全面、科学的论述,形成了我国新时期科技工作的指导思想。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的论断,是他科技思想的精髓”。在这里,江泽民从八个方面概括了邓小平的科学技术思想,同时又强调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的论断是其精髓。这就为我们全面理解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的思想提供了一个正确的思路。在这里,我们分为两部分,主要阐述邓小平“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思想的基本内涵和关于解放科技生产力、发展科技生产力的一些思想。

  科技、技术、生产力,这三者是互相区别而又互相联系的事物和概念。生产力是人们征服自然、改造自然,获取物质生活资料的现实力量。只要人类社会产生和存在,就有生产力存在发展。人类在生产中不断认识自然、积累经验,才逐步产生科学思想和技术经验。在古代社会,生产力的发展主要依靠劳动者的体力、经验和技能;生产工具是长期停滞、改进甚慢的手工工具;人们对自然的认识还很不深入系统,科学还没有发展成为理性知识体系;技术与科学往往缺乏直接联系,当时的技术还主要是经验性的技术。因此,在古代生产力系统中,科学技术还起不到大的推动作用,因而还不能说;科学技术是生产力。在近代社会,随着工业革命的爆发,大机器生产方式的产生,科学技术和社会生产力直接结合起来了!在这个阶段,如马克思所说:“大工业把巨大的自然力和自然科学并入生产过程”;“机器生产的原则是把生产过程分解为各个组成阶段,并且应用力学、化学等等,总之就是应用自然科学来解决由此产生的问题,这个原则到处都起着决定性的作用”;这样,就使“生产过程成了科学的应用,而科学反过来成了生产过程的因素即所谓职能”。因此,马克思得出了科学是“一般社会生产力”、“生产力中也包括科学”的著名论断。

  马克思关于科学技术是生产力的思想,过去长期被马克思主义者所忽视,至少在我们中国是这样。后来掀起的“批邓”,公开把这一科学论断作为“科学技术决定论”。“唯生产力论”来进行批判。在这个问题上,邓小平的第一大贡献,就在于他肯定“科学技术是生产力,这是马克思主义历来的观点”,并从近30年现代科技、经济发展的实际和马克思主义基本理论两方面论证了这一观点。他从科学技术与生产力的基本因素(生产资料和劳动力)的相互关系及其历史发展来阐明科学技术是生产力的观点。

  邓小平对马克思科学技术是生产力思想的最大贡献,在于他从本世纪中以来现代科学技术和现代生产力发展的实际出发,在肯定马克思观点“非常正确”的同时,指出“现在看来这样说可能不够,恐怕是第一生产力”,邓小平作出这一判断的基本依据是生产和科学技术关系的根本变化。这种根本变化如钱学森所概括的:“人类的历史是先有生产,后有技术,再有科学。现在出现了根本性的变化,由于科学上的重大发现,引起了技术上的重大突破,从而导致生产力的更大发展和社会的更大进步”。钱学森认为邓小平正是“依据他的高度的马克思主义素养,分析了科学技术在当代生产力发展过程中的历史性变化,发展了马克思主义关于生产力的理论,进一步提出了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的重要思想”。①邓小平从1975年肯定马克思“科学技术是生产力”的思想,到1988年提出“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论断,其思想有一个从量变到质变的过程:1975年讲“科学技术叫生产力”,主要是强调科研工作要走在前面,不要拖整个国家的后腿,在工业和国防建设等方面要重视科学技术的作用,提出:“科学研究是一件大事,要好好议一下”。但是,对科学技术是生产力这个命题本身并未展开论述。到1978年,邓小平强调“科学技术是生产力,这是马克思主义历来的观点”时,不仅是结合新的实践,来论证这个观点,而且已经包含着进一步发展这一思想的因素。他认为:“现代科学技术的发展,使科学与生产的关系越来越密切了。科学技术作为生产力,越来越显示出巨大的作用”。“科学技术正在成为越来越重要的生产力”。①在这里“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的思想已经快呼之欲出了。但是,这是涉及马克思主义理论的重大原则问题,邓小平仍在继续观察、思索,经过十年后,才作出“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的论断。根据邓小平的论述,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的内涵应包括几点。

  “现代科学为生产技术的进步开辟道路,决定它的发展方向”。一系列的新兴工业,如高分子合成工业、原子能工业、电子计算机工业、半导体工业、宇航工业、激光工业等,都是建立在新兴科学基础上的,高科技领域的一个突破,带动一批产业发展。他总结说。“大量的历史事实已经说明:理论研究一旦获得重大突破,迟早会给生产和技术带来极其巨大的进步”。

  “当代的自然科学正以空前的规模和速度,应用于生产,使社会物质生产的各个领域面貌一新”。从而导致劳动生产率几十倍几百倍的提高。邓小平说:“社会生产力有这样巨大的发展,劳动生产率有这样大幅度的提高,靠的是什么?最主要的是靠科学的力量、技术的力量”。

  邓小平还从科学技术影响整个国家的发展来论证它是“第一生产力”。他指出:“拿中国来说,五十年代在技术方面与日本差距也不是那么大。但是我们封闭了二十年,没有把国际市场竞争摆在议事日程上,而日本却在这个期间变成了经济大国”。他又说:“从长远看,要注意教育和科学技术。否则,我们已经耽误了二十年,影响了发展,还要再耽误二十年,后果不堪设想”。

  ①钱学森:《科学技术进步的重大战略意义》,国家科委政策法规司编:《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地震出版社1991年版,第120页。①《邓小平文选》第二卷,第87—88页。由上几点可见,邓小平把科学技术视为决定生产方向、决定劳动生产率的主要力量,它关系国家兴衰成败,因此,它是第一生产力。

  子午书屋(www.ziwushuwu.com)

· 推荐:毛泽东选集 毛泽东文集 刘少奇系列文集

  点击收藏 小提示:按键盘CTRL+D也能收藏哦!

在线看小说 趣知识 人生格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