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线读书
邓小平系列合集

一、发展自己,关键是发展经济

  狭义地说,发展理论主要研究经济文化落后的国家如何实现工业化和全面现代化,由落后的不发达状态向先进的发达状态转变。现代化是一个社会整体性变迁过程,包括社会、经济、政治、文化等各领域的系统发展过程。“中国式的现代化”就是要使中国由不发达的社会主义国家变成富强、民主、文明的社会主义强国,追求的是社会的全面进步。邓小平指出:“为了建设现代化的社会主义强国,任务很多,需要做的事情很多,各种任务之间又有相互依存的关系,如像经济与教育、科学,经济与政治、法律等等,都有相互依存的关系,不能顾此失彼”①1979年10月30日,他在中国文学艺术工作者代表大会上的祝词中说:“我们的国家已经进入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新时期。我们要在大幅度提高社会生产力的同时,改革和完善社会主义的经济制度和政治制度,发展高度的社会主义民主和完备的社会主义法制。我们要在建设高度物质文明的同时,提高全民族的科学文化水平,发展高尚的丰富多彩的文化生活,建设高度的社会主义精神文明”。②这段话明确地勾画出中国现代化的目标——富强、民主和文明三位一体的内容。经济发展还是一个经济和政治体制变迁的过程,经济发展需要与政治体制改革相协调,这是因为政治现代化是经济现代化必不可少的保证和必然提出的要求,另外,现代化离开精神文明也是不完善的,经济发展应同文化发展相结合。

  我们不能简单地把邓小平的发展思想归结为单一的经济现代化,但是,必须指出,发展生产力、发展国民经济确是邓小平发展理论的核心内容。所谓“四个现代化”主要侧重于经济现代化,这是显而易见的。邓小平明确指出:“现代化建设的任务是多方面的,各个方面需要综合平衡,不能单打一。但是说到最后,还是要把经济建设当作中心。离开了经济建设这个中心,就有丧失物质基础的危险”。③搞四个现代化“最主要的是搞经济建设,发展国民经济,发展生产力”。④“抓住时机,发展自己,关键是发展经济”。⑤作为一个马克思主义者,他深知社会发展的决定性因素是生产力的革命性变革,中国式的现代化必须首先依靠发展生产力来实现。毫无疑问,经济现代化是社会现代化的关键和核心,邓小平的发展观,反映了经济建设在发展中国家现代化过程中所占的主体地位。就经济发展来说,它不仅要有经济增长,而且要有结构优化,经济效益上升,是一种持续、高效和协调的经济发展。

  ①《邓小平文选》,第二卷,第249—250页,208页。②《邓小平文选》,第二卷,第249—250页,208页。③《邓小平文选》,第二卷,第250页,第276页。④《邓小平文选》,第二卷,第250页,第276页。

  邓小平的经济发展思想首先体现在对经济增长目标的追求上。在一般意义上说,经济增长是指国民生产总值(GNP)或国民收入的总量或人均量的提高。邓小平在设计我国经济发展战略目标时,把以美元计算的人均国民生产总值作为衡量现代化的指标,符合国际通行的标准,有着深刻的科学内涵,经济增长与经济发展在概念形态上,人们最初是作为同义词交替使用的,后来发展学者们愈来愈多地注意到它们之间的一些基本区别。但是,经济发展的主体是经济增长,这是毫无疑问的:发展经济学家多马指出:“现在对增长的关心并不是偶然的,它一方面由于过迟地认识到,我们的经济要是没有增长就不可能达到充分就业,另一方面由于当前的国际冲突,使增长变成生存的条件了”。①

  邓小平也十分注重我国的经济增长,多次强调,经济发展太慢不是社会主义,“如果经济发展老是停留在低速度,生活水平就很难提高..这不只是经济问题,实际上是个政治问题”。②经济发展“最根本的因素,还是经济增长速度”。③

  邓小平在强调经济增长时,还十分注重把发展速度和提高效益结合起来,即既要保证一定的经济发展速度,又要注意提高经济效益。邓小平所强调的经济快速发展与我国以往经济生活中所强调的高速度是极不相同的:一是高速度是有条件的,要切合实际,“能发展就不要阻拦,有条件的地方尽可能搞快点”,④二是不能离开质量、效益讲高速度,“一定要首先抓好管理和质量,讲求经济效益和总的社会效益,这样的速度才过得硬”,⑤三是坚持稳定、协调与发展的辩证关系,“不是鼓励不切实际的高速度,还是要扎扎实实,讲求效益,稳步协调地发展”⑥。

  经济发展不仅仅是经济增长,而且还是带有结构性变化的经济增长。我国以往经济建设中存在着片面注重发展重工业、仅仅注意几个主要产品产量、忽视经济的综合平衡和稳定协调的弊端。邓小平通过总结历史经验,在强调国民经济综合平衡、协调发展的前提下,提出优化产业结构,发展骨干项目,并把农业、交通和能源、科技与教育作为经济发展的战略重点,具有远见卓识。

  此外,经济发展还必须是包括大多数人参与和分享的经济增长。邓小平十分重视经济增长和提高人民生活水平相结合。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前,由于总体上经济增长较慢,即使有些时期因连年高积累、高投资,经济增长

  ⑤《邓小平文选》,第三卷,第375页。①多马:《经济增长理论》,商务印书馆1983年版,第21页。②《邓小平文选》,第三卷,第354页,355页,375页,143页,375页。③《邓小平文选》,第三卷,第354页,355页,375页,143页,375页。④《邓小平文选》,第三卷,第354页,355页,375页,143页,375页。⑤《邓小平文选》,第三卷,第354页,355页,375页,143页,375页。⑥《邓小平文选》,第三卷,第354页,355页,375页,143页,375页。了,但是人民生活依然维持在一个低水平的基础上,这种经济增长并不意味着经济发展。邓小平强调经济发展“要体现在人民的生活逐步好起来”①“社会主义制度优越性的根本体现,就是能够允许社会生产力以旧社会所没有(,)的速度发展,使人民不断增长的物质文化生活需要逐步得到满足”。在邓小平构想的经济发展战略中,不仅有“温饱”水平、“小康”水平、“比较富裕”水平等直接描述改善人民生活的概念,而且“三步走”目标还科学地勾勒出了人民生活从总体上逐步提高的程度。

  子午书屋(www.ziwushuwu.com)

· 推荐:毛泽东选集 毛泽东文集 刘少奇系列文集

  点击收藏 小提示:按键盘CTRL+D也能收藏哦!

在线看小说 趣知识 人生格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