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成熟的思想理论体系的形成,离不开正确的哲学基础和思想指导。邓小平的经济发展思想与马克思主义哲学基本原理紧密相关,其中包括的哲学内核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一)确立生产力的主体地位
作为一个马克思主义者,他深知社会发展的决定性因素是生产力的革命性变革,中国作为一个经济文化比较落后的发展中大国,要实现现代化,首先必须依靠发展生产力来实现。在他看来,发展生产力是马克思主义最基本的原则,是社会主义的本质特征和基本任务,这既是他独特的理论创见,也完全符合马克思主义关于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相互关系的原理。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中只讲到革命是为了解放生产力,社会主义制度建立以后,其任务只是为了保护和发展生产力。毛泽东也是这么认为的,在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实践中,则把发展经济的重心放在生产关系、上层建筑的改变而忽视了生产力发展的本身要求。邓小平根据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与我国社会主义经济建设的经验教训,认为“过去,只讲在社会主义条件下发展生产力,没有讲还要通过改革解放生产力,不完全。应该把解放生产力和发展生产力讲全了”。邓小平把经济发展的着重点放在生产力本身发展的要求之上,提出了一系列发展生产力的思想,诸如“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把发展科技和教育作为产业发展的重点之一,提倡尊重知识,尊重人才;建立公有制为主体的多种经济成分并存的所有制形式和以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形式并存的分配形式;改革计划经济体制,确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加强经济管理和企业管理;引进外国先进管理体制和先进科技、资金、人才等等。他还进一步提出“生产力标准”和“三个有利于”标准,指出“这是压倒一切的标准”。发展生产力是邓小平经济发展思想的出发点和归结点,是它的“核心论”。
(二)一切从实际出发,理论联系实际,实事求是
邓小平反复强调,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是“无产阶级世界观的基础”、“毛泽东思想的精髓”,是“党的思想路线”,是我党“最基本的思想方法、工作方法”。他认为“只有解决好思想路线问题,才能提出新的正确政策。”从中国具体国情出发,把马克思主义与中国实际情况相结合,走自己的路,这是中国革命与建设取得成功的关键,否则就要栽跟头。邓小平指出:“过去搞民主革命,要适合中国情况,走毛泽东同志开辟的农村包围城市的道路,现在搞建设,也要适合中国情况,走出一条中国式的现代化道路”,“中国式的现代化,必须从中国的特点出发。”一切从实际出发,理论联系实际,实事求是,这条思想路线是毛泽东亲自创立的,中国革命的胜利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它的正确,毛泽东晚年的错误正在于违背了他亲自倡导党的思想路线。邓小平不仅坚决坚持这条思想路线,并把它运用于一系列重大决策之中。他认真分析了中国还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级这个基本国情,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制定了一系列路线、方针、政策,从而取得了巨大成就。一切从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出发,把马克思主义与中国经济建设实际情况相结合,走自己的路,这就构成了邓小平经济发展思想的“基础论”。
(三)解放思想,根据现在情况发展马克思主义
唯物辩证法历来强调事物的发展变化,反对墨守成规、教条主义,必须破除迷信,解放思想。马克思主义基本立场观点、方法只是科学的思想方法和行动指南,并不是包医百病的良方。邓小平认为“世界在变,人们的思想不能不变”,“要发展就要变,不变就不会发展”。①“马克思主义必须发展”,②“真正的马克思主义者必须根据现在的情况,认识、继承和发展马克思列宁主义。”③从真理标准问题讨论到南巡谈话,从重新认识社会主义到“三个有利于”标准,邓小平从来不把马克思主义当作教条,而是把马克思主义和中国的具体实践相结合,提出一系列中国经济发展的新的方针政策,包括发展道路、发展战略、发展动力、发展机制、发展环境等等,这就构成了邓小平经济发展思想的“本体论”。
(四)“按辩证法办事”,处理经济发展中的各种关系
辩证法是世界观,也是方法论。邓小平是运用辩证法处理各种重大问题的大师,体现了他高超的决策艺术,在中国经济建设问题上,也充分体现了邓小平这种思想特色:“两点论”与“重点论”的统一。如“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产业部门协调发展与重点发展;先富后富与共同富裕;“两手抓,两手都要硬”等等,这些就构成了邓小平经济发展思想的“协调论”。
总之,邓小平的经济发展思想是马克思主义与中国社会主义经济建设相结合的产物,是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发展经济学。它在我国改革开放以来的经济建设中逐步形成发展,并且日趋成熟,已在指导我国经济发展过程中发挥了巨大威力,也必将随着我国经济发展实践的深入进一步得到丰富与完善。
①《邓小平文选》第三卷,第283页,191页,291页。②《邓小平文选》第三卷,第283页,191页,291页。③《邓小平文选》第三卷,第283页,191页,291页。
子午书屋(www.ziwushuwu.com)
点击收藏 小提示:按键盘CTRL+D也能收藏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