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系统论认为,任何客观事物都并非绝对封闭,而是开放式系统。每一个系统都与它的外部环境相互联系、相互作用,进行着物质、能量和信息的交换,影响着系统的结构、功能与发展。邓小平确立了以全球为参照系的思维视角,他从现代化角度、世界角度、未来角度,思考中国现实发展问题,提出并坚持实行对外开放政策。
邓小平开放性思维方式的形成,与他的独特经历不无关系。美国学者戴维·W·张分析说:邓小平的领导特征,可能来自这样的背景:他是20年代以来唯一到国外广泛旅行过的中央领导人。他有在民主、自由法国的几年生活经历;1949年以后,他经常到国外去旅行;尤其是在产生灾难性后果的“文化大革命”期间(主要是后期),1974年,他去了欧洲和美国,在联合国特别会议上发言;1978年中美两国外交大门正式打开后,作为中国的“铁腕人物”,邓立即作为美国政府的国宾访美。这样,邓像周恩来一样,比其他人
①《邓小平文选》第三卷,第377页。
更早了解有关别国现代发展和生活水平的情况,这些独特的经历也许对他的改革政策和把重点放在实现四个现代化方面起了作用。①这种分析有一定道理。与邓小平不同,毛泽东生平只去过苏联两次。并不是说不出国或很少出国就不具备世界眼光和开放意识,但毕竟“百闻不如一见”。20年代留法生涯对邓小平开放意识产生了什么影响,目前还未有直接材料证实,但1991年1、2月邓小平在视察上海时的谈话中说到:“闭关自守不行。‘文化大革命’时有个‘风庆轮事件’,我跟‘四人帮,吵过架,才一万吨的船,吹什么牛!1920年我到法国去留学时,坐的就是五万吨的外国邮船。现在我们开放了,10万、20万吨的船也可以造出来了。如果不是开放,我们生产汽车还会像过去一样用锤子敲敲打打,现在大不相同了,这是质的变化。”②1978年10月,邓小平访问日本,他在参观日产汽车公司时发表了谈话:“承蒙各位指教,使我获得了新知识,明白了什么是现代化。中国也制定了使自身达到现代化的目标,为此,我们欢迎经济发达的国家,尤其是日本产业界的协助”。在“光—81号”子弹火车上,同车的日本记者要他谈谈乘坐新干线列车的感想,邓小平说:“感觉上就像推着我们跑一样。如果要说乘坐的心情,则好似有人从后面用鞭子抽赶着我们前进。”接着又加了一句:“我们现在也很需要跑。”③这些可以作为某种佐证。
邓小平是放眼世界,着眼未来的思想巨人。他总是立足现实,高瞻远瞩,把中国放在世界历史、现实及未来贯通的交汇点上思考问题。邓小平的经济思想具有开放性特色,主要体现在他以世界发展格局力参照系来思考中国经济发展问题。如他在认真分析80年代以来和平与发展成了当今世界的两大主题的基础上,提出我国内外政策重心的转变。他认为“现在的世界是开放的世界”,经济和信息革命使世界联成一体,没有一个国家能够在孤立的状态下实现现代化,“中国的发展离不开世界”。从历史教训和现实经验来看,任何国家的经济发展,不加强国际交往,不引进外国先进技术、管理经验、资金乃至外国智力,是不可能的,中国“关起门来搞建设是不行的,发展不起来”。他指出:“我们搞建设有三十九年,有成功的经验,也有失败的教训。但是光凭自己的经验和教训还解决不了问题。中国要谋求发展,摆脱贫穷的落后,就必须开放。开放不仅是发展国际间的交往,而且要吸收国际的经验”。①因此,他主张“必须大胆吸收和借鉴人类创造的一切文明成果,吸收和借鉴当今世界各国包括资本主义发达国家一切反映现代社会生产规律的先进经营方式、管理方式”。②他提出的我国一系列全方位、多层次、多途径的对外开放政策正是这种开放性思维的必然产物。
①(美)戴维·w·张《邓小平领导下的中国》(喻晓译),法律出版社1991年版,第23页。
②《邓小平文选》第三卷,第367页。③董恩明《邓小平访日拾零》,引自《我眼中的邓小平》,辽宁人民出版社1994年版,第189页。①《邓小平文选》第三卷,第266页,373页。②《邓小平文选》第三卷,第266页,373页。
子午书屋(www.ziwushuwu.com)
点击收藏 小提示:按键盘CTRL+D也能收藏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