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线读书
邓小平系列合集

国际风云变幻中坚持和发展中国社会主义的正确方针

  许俊基

  科学地观察和判定时代主题,宏观地估量和把握国际形势及其发展趋势,是制定国际战略和内外政策的重要根据。在提出和平与发展是当代世界带全球战略性两大问题的同时,还必须对当今世界发展变化中的新情况进行具体分析,制定正确的策略和方针,才能处理好对外关系,为我国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争取有利的国际环境和外部条件,为世界的和平与发展作出积极的贡献。

  80年代末、90年代初,世界形势发生了二次大战以来最重大的变化,其主要表现是东欧剧变、苏联解体,世界社会主义遭受空前的挫折。面对风云突变,中国的社会主义经受着严峻考验:一方面,西方资本主义国家联合对我施加压力,迫使我国“西化”,步苏联东欧后尘,妄图使我放弃社会主义原则,告别社会主义制度;另一方面,国内既有来自右的方面的干扰,即否定四项基本原则,搞资产阶级自由化;也有来自“左”的方面的干扰,即否定改革开放,冲击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在这严峻的历史关头,邓小平同志以非凡冷静的头脑、敏锐的眼光、深邃的洞察力,从战略高度观察和分析复杂多变的国际形势,作出了令人折服的正确估计和判断,提出了“处变不惊”、“冷静观察、稳住阵脚、沉着应付”、“韬光养晦,善于守拙”、“发展自己”等一系列的策略方针,为中国人民指出了克服和摆脱危机的出路。

  一、正确分析苏东剧变后的国际形势,为中国坚持和发展社会主义争取一个有利的外部环境

  80年代中期以来,特别是进入90年代以后,长达近半个世纪的两极世界格局被打破,但新的世界格局还没有形成,世界上各种政治力量重新分化组合,表现如下一些新特点和新局面:

  东欧剧变、苏联解体,美苏两霸争夺世界的局面转变成美国一超(级大国)与西欧、日本、中国等多强并存,由两极向多极化方向发展的局面,随着以美苏为首的两大集团对立的消失,各国从本国的国家利益出发,淡化意识形态的对抗,调整自己的对外战略,在安全利益相对有了保障的情况下,把维护经济利益看成是当前的主要战略目标,邓小平同志对当前世界上各种基本矛盾做了全面深入的分析,从而得出了如下看法:

  世界大战可以避免。对战争与和平问题的估计,历来是我国确定发展战略的重要依据。过去相当长的一段时间里,我们对战争与和平的看法一直强调战争迫在眉睫的危险。认为新的世界大战不可避免,要立足于早打、大打,因而在建设方针、布局上花费了大量人力、物力去搞三线建设,“山、散、洞”的方针,就是从这个观点出发的。邓小平同志根据80年代以来的国际形势发生的许多重大变化,得出了世界战争可以避免的重要结论,他说:“这几年我们仔细地观察了形势,认为就打世界大战来说,只有两个超级大国有资格,一个苏联,一个美国,而这两家都还不敢打。”[1]就帝国主义加紧剥削和掠夺发展中国家和争夺世界霸权的本质来看,战争的危险确实存在,但人民不要战争,制止战争的力量远远超过企图发动战争的力量的增长,成为阻止霸权主义者发动战争的强大力量;美苏两个超级大国虽然拥有最多的核武器,但他们处于均势,谁都没有取胜的把握,因此谁也不敢发动世界大战:

  而且由于战争形式和条件的变化,靠战争来解决问题,对敌对双方都不利,在国际斗争中,经济、技术上的竞争具有越来越重要的作用,因而各国把关注的重点更多地转向综合国力的竞赛方面。基于以上分析,邓小平同志得出结论说:“在较长时间内不发生大规模的世界战争是有可能的,维护世界和平是有希望的。”[2]以后,邓小平同志又曾多次反复阐述这个观点。苏联解体后,两极格局被打破,冷战结束,制约战争的力量进一步增强,世界大战的危险性下降。

  和平与发展是当代世界两大问题。邓小平同志在全面分析世界多种基本矛盾的基础上,提出了和平与发展是当代世界的两大问题,发展问题是核心问题的科学论断,指出:“现在世界上真正大的问题。带全球性的战略问题。一个是和平问题,一个是经济问题或者说发展问题。和平问题是东西问题,发展问题是南北问题,概括起来,就是东西南北四个字。南北问题是核心问题。”[3]和平与发展问题关系着世界各国人民的利益和愿望,也关系着整个世界的前途与命运。当前全世界的主要任务,就是要维护世界和平和促进共同发展。维护世界和平是当今世界的根本问题,是关系到人类存亡的头等大事,有了核武器,一旦发生战争,就会给人类带来巨大损失,人类在地球上所创造的一切文明能否得到保存,人类社会能否延续下去的斗争,已成为人类社会进步的前提。邓小平在这里把观察国际问题放到了全人类的高度,有着特别重要的意义。在促进共同发展问题上,邓小平分析了两个超级大国相对衰弱,西欧,日本及部分发展中国家的经济实力相对增强,世界民族解放运动进入发展民族经济、巩固民族独立的新的历史阶段,以及新的科技革命正在全世界蓬勃兴起等一系列国际形势的新情况、新特点,指出当前世界上和平的因素超过战争的因素,发展问题成为最主要、最突出的矛盾,发展问题不解决,势必影响和平问题的解决。因此,同样应把发展问题提到全人类的高度上来认识,创造条件使发展中国家发展起来。要解决发展问题,归根结底要发展中国家依靠自己的力量来摆脱贫困。同时,应该实行开放政策,发展国际间的合作,不仅要靠南北对话,而且要靠南南合作。而且南南合作还可以推动南北合作。从一定意义上说,和平是发展的前提条件,而发展则是当今世界的核心问题。邓小平同志从新的角度考察当今的国际问题,内容极其丰富,对我们准确判断国际形势,制定正确的国际、国内政策具有十分重大的指导意义。

  世界格局向多极化的方向发展。苏联解体后,两极格局终结,旧格局所压抑和掩盖着的许多矛盾在新格局形成的过程中日益暴露并尖锐起来,这为我国的外交斗争提供了广阔的回旋余地。邓小平同志指出:“美苏垄断一切的情况正在变化。世界格局将来是三极也好,四极也好,五极也好,苏联总还是多极中的一个。”[4]所谓多极,中国算一极。中国不要贬低自己,怎么样也算一极。”[5]

  各国自身的综合国力在国际斗争中具有越来越重要的作用。新的科学技术革命、引起了世界政治、经济结构和力量对比的重大变化,邓小平同志指出:“还要看到,世界新科技革命蓬勃发展,经济、科技在世界竞争中的地位日益突出,这种形势,无论美国、苏联、其他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都不能不认真对待。”[6]由于军事手段的作用相对下降,各国重视国家安全的同时已经开始把关注的重点更多地转向综合国力的竞争方面,邓小平据此调整我国的国内外政策,提出:“中国对外政策的目标是争取世界和平。在争取和平的前提下,一心一意搞现代化建设,发展自己的国家,建设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7]在对国际形势做出客观判断的基础上,邓小平提出了“冷静观察”、“稳住阵脚”、“沉着应付”[8]等一系列以不变应万变的灵活的策略方针。

  二、贯彻正确的策略方针,立足于把国内事情办好

  以邓小平同志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面对世界社会主义事业遭受严重挫折,科学地总结了正反两方面的历史经验,客观地研究世界形势和发展趋势,找到了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的正确道路,制定了一系列正确的方针和政策,其中,对待国际关系的基本原则就是:不称霸、不扛旗,不当头,努力发展自己。

  马克思主义认为,对外政策是对内政策的延续,但对外政策反过来又极大地影响、制约着对内政策。其一,对外政策必然引起国际社会外交战略的相应反应,从而造成特定的国际氛因,制约国内政策生成与调整的大气候;其二,对外政策的性质和实施功效,在很大程度上关系着对内政策的成效和得失。

  反对霸权主义是中国的一贯立场,邓小平同志明确表示:“中国和所有第三世界国家的命运是共同的。”即使中国将来发展富强起来,仍然属于第三世界,“中国永远不会称霸,永远不会欺负别人,永远站在第三世界一边。”

  [9]中国“不称霸”、“不当头”,[10]既要反对霸权主义、强权政治,又不要当头,不要锋芒毕露、四面出击、咄咄逼人、到处树敌、引火烧身,而要“韬光养晦,善于守拙”。“不称霸”,“不当头”并非不参与、不合作,而是主张在健康、平等的基础上发展同世界上一切平等待我之民族、国家的友好合作与交流。邓小平指出:“中国永远不称霸,中国也永远不当头。但在国际问题上无所作为不可能,还是要有所作为。”[11]在讲到中国的事情和在世界的作用时,他说:我们不当头,但对发展中国家我们要做贡献,对社会主义我们要做贡献。

  中国的不结盟不同于苏联30年代前后奉行的“天平盘”策略理论。中国希望并努力使自己富强起来,但中国富强起来不是为了欺侮别国,图谋结盟,更不是为着霸权,而是为了更好地维护世界和平。中国不依附于任何大国或国家集团,不屈服于任何大国的压力,也不同任何大国结盟或建立战略关系,不谋求同任何一个友好国家,包括第三世界国家结盟。对广大发展中国家所倡导和参与的不结盟运动,抱着积极支持的态度。

  中国的“不称霸”、“不扛旗”、“不当头”是由中国的现代化建设核心任务决定的。邓小平说:中国要集中力量搞经济建设,把我国建设成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我们需要有一个和平的国际环境,也正在努力创造、维护这个和平环境。邓小平还指出:“抓住时机,发展自己,关键是发展经济。”

  [12]他要求全国人民“横下一条心”,聚精会神”,[13]“一心一意搞建设”。[14]对于中国来说,最根本的是把自己的事情办好,排除各种干扰,集中力量搞好国内建设。把国内事情办好,是贯彻上述一系列方针的关键所在,也是贯彻这些方针的目的。邓小平反复强调“发展才是硬道理”,发展的核心是把经济搞上去。要把握机遇,通过冷静观察来处理,通过稳住阵脚来对待,通过沉着应付来争取,以达到把国内事情办好。经济发展了,不管外部环境如何变化,中国就稳如泰山,世界社会主义就大有希望,即使出现再大的风险,天也不会塌下来。

  三、独立自主、决不当头还是国际共运历史经验的总结,是对毛泽东国际战略思想的继承和发展

  坚持独立自主,维护国家利益是毛泽东国际战略思想的基石,在新的形势下,邓小平赋予独立自主的外交原则以新的内容,继承和发展了毛泽东思想。在变化无常的国际格局中如何给中国的地位和作用正确定位,是毛泽东国际战略思想中的一个关键问题,毛泽东一贯主张,立足本国,放眼世界。邓小平针对当前的国际形势,强调中国首先要把国内的事情办好,才能在国际社会中拥有更多的发言权,才能得到别国的尊重。二次大战以后苏联成了社会主义国家的头,它凭借其实力地位,一再将自己的意志强加于人,结果破坏了国际共运中的独立自主原则,带来了恶果。历史经验告诉我们,各国都有权独立自主地探索自己的发展道路,搞中心、当头不符合历史发展潮流。苏联解体后,一些第三世界国家,希望中国当头,邓小平坚决表示:“我们千万不要当头,这是一个根本国策。”[15]他认为我们没有足够力量当这个头,当了就会失掉主动权,中国的立场应该是谁也不怕,也不再靠近谁、针对谁,而是坚定地站在和平力量一边,谁搞霸权主义就反对谁,谁搞强权政治,就反对谁,谁搞战争就反对谁。不论对什么国家,都按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发展国家关系,不以社会制度和意识形态定亲疏,积极发展同一切国家的友好合作关系。团结第三世界国家,是我国对外政策的基石,中国在第三世界有许多朋友,也有很高威望,但中国历来主张,在国际社会中任何国家,不论大小、强弱、贫富、都是平等的成员,不存在领导与被领导的从属关系,因此我们决不当头。

  总结过去、思考未来,我们不难发现,导致社会主义出现曲折,固然有一些是一时很难改变的客观因素,但主要的还是那些可以改变的主观因素,比如指导思想的失误,体制模式的僵化,建设经验的缺乏等等,其中国际战略思想正确与否,关系着全局,是它的一个重要方面。邓小平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形成和在它指导下的中国改革开放、经济建设的伟大实践,正是小平同志正确总结国际国内几十年经验教训的必然结果,它向世人昭示了社会主义的复兴之路。我们要密切联系实际,进一步领会邓小平同志的国际战略思想,坚定不移地执行他的一系列的正确策略和方针,为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争取更加有利的国际环境和外部条件而不懈努力。

  (作者是北京广播学院教授)

  注释:[1][2][6]《邓小平文选》第3卷,第127页。

  [3]《邓小平文选》第3卷,第105页。[4][5]《邓小平文选》第3卷,第353页。[7]《邓小平文选》第3卷,第57页。[8]《邓小平文选》第3卷,第321页。[9]《邓小平文选》第3卷,第56页。[10][11][15]《邓小平文选》第3卷,第363页。[12]《邓小平文选》第3卷,第375页。[13]《邓小平文选》第3卷,第50页。[14]《邓小平文选》第3卷,第9页。

  子午书屋(www.ziwushuwu.com)

· 推荐:毛泽东选集 毛泽东文集 刘少奇系列文集

  点击收藏 小提示:按键盘CTRL+D也能收藏哦!

在线看小说 趣知识 人生格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