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线读书
邓小平系列合集

邓小平的国际战略思想

  赵曜

  邓小平同志是继毛泽东同志之后又一位无产阶级的伟大政治家、战略家,20世纪的历史巨人,作为一位杰出的战略家,他以“政治家的风度”,总是“用宏观战略的眼光分析问题”,着眼于长远,着眼于大局。他目光敏锐,高瞻远瞩,举重若轻,处事果断,处处表现出非凡的战略眼光、战略勇气、战略胆识和战略艺术,他在十一届三中全会之后,对国际形势的一系列科学论断和在这些论断基础上对外关系的一系列调整,以及由此而形成的国际战略思想,是我们党的宝贵精神财富,是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毛泽东思想的继承和发展。

  邓小平同志的国际战略思想是我们党长期外事工作历史经验的科学总结,是我国外交工作的根本指导方针。它是一个完整的科学体系,包括极其丰富的内容。

  一、确认和平与发展是当代世界的主题

  70年代中期以后,国际形势发生明显变化,小平同志敏锐作出反映,提出当代世界主题的新的科学论断。所谓当代世界主题,就是指在一个时期内世界上带有全局性、战略性的重大问题。小平同志指出:“现在世界上真正大的问题,带全球性的战略问题,一个是和平问题,一个是经济问题或者说发展问题。和平问题是东西问题,发展问题是南北问题。概括起来,就是东西南北四个字。南北问题是核心问题。”[1]综观本世纪的发展,世界主题发生了一次重大转换。大体上可以说,以70年代为界线,前一阶段的趋势是战争与革命,后一阶段的潮流是和平与发展。和平问题,主要是指维护世界和平,防止发生新的世界大战问题,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后,美苏两个超级大国奉行实力政策,进行核军备竞赛和冷战共处,世界上空笼罩着核战争乌云。世界人民把防止核大战看成是生命攸关的头等大事。过去我们曾经有过这样一种认识,即认为世界大战不可避免,甚至迫在眉睫,我们要立足于大打、早打、打核大战。经过实践检验和重新认识,小平同志改变了这种观点,作出了符合实际的估计,即认为,由于世界上有帝国主义、霸权主义,世界大战的危险依然存在,但是制约战争的和平力量在发展,只要世界人民与和平力量共同努力,世界大战是有可能避免的,世界和平是可以维护的。发展问题,是说第三世界国家取得民族独立之后,摆在他们面前的首要问题是发展民族经济和文化,几百年资本主义殖民主义统治的结果,世界经济发展的严峻现实是,南北之间,即南半球广大发展中国家(约占世界人口的3/4)与北半球发达国家(约占世界人口的1/4)之间,也就是穷国和富国之间,在经济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上的差距很大。这是世界范围的一种不公平现象,小平同志认为,苏东剧变以后,世界主题未变,但一个问题也没有解决。就和平问题来说,一个冷战即美苏之间的冷战结束了,另外两个冷战即某些西方国家对第三世界国家,特别是对社会主义国家内政干涉的冷战又已经开始。就发展问题来说,西方国家利用国际经济旧秩序,进行不等价交换,使南北之间的差距越来越大。总之,和平问题没有解决,发展问题更加严重。

  邓小平同志关于和平与发展是当代世界两大主题的论断,说明世界形势的特征发生重大变化,它要求我们更新观念,重新认识和确立新形势下的国际战略。与当代世界的主题和平与发展相适应,我们必须坚持稳定与发展,专心致志地搞社会主义现代化,而没有必要象过去那样把备战放在头等重要的位置上。我们只有坚持这种国际战略,才能在激烈的国际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

  二、把握世界格局多极化的趋势

  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后,由1945年雅尔塔会议所确立的雅尔塔格局,即美苏“两极对峙”的世界格局,经历了45年之后,由于80年代未和90年代初,苏联的动荡、衰落和解体,已经被打彼。所谓世界格局,是指一个时期在一定力量对比基础上形成的一种相对稳定的国际结构。“两极对峙”结束后,美国成为世界上的唯一超级大国,更加有恃无恐地推行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妄图建立“美国领导”的世界新秩序,但由于自身衰落,已是“心有余而力不足”。小平同志不同意新的世界格局已经形成的观点,认为当前正处在旧的世界格局已被打破,新的世界格局尚未形成,世界各种政治力量重新分化组合,新旧格局的交替时期。当前国际形势总的特点和趋势是:走向多极格局,局势有所缓和,矛盾复杂多变,世界并不安宁。总之,双极已被打破,单极也不可能,多极是发展趋势。

  世界多极化的趋势是一个积极的发展,它彻底打破了一两个超极大国主宰世界的局面。小平同志指出:世界格局将来是三极也好,四极也好,五极也好,中国算一极。随着中国经济的迅速发展和崛起,中国在国际上的地位和作用将越来越大,将来怎样的多极化格局才能形成稳定的国际结构,这有待形势的发展变化,现在还难以完全说清楚。但是,可以肯定美国、日本、德国、中国、俄罗斯,还有一些发展较快的地缘人口大国将在未来的多极世界格局中起重要作用。在多极世界格局中,中国应当而且能够成为重要一极。这既靠国内的建设和发展,也靠积极的外交活动。

  三、警惕西方国家打一场没有硝烟的世界大战

  当代世界存在着东西矛盾、西西矛盾、南北矛盾、南南矛盾,其中东西矛盾,即社会主义和资本主义两种制度的矛盾更带根本性。小平同志的国际战略还是从这个事实出发的。80年代未和90年代初,在西方国家和平演变的战略攻势下,国际形势逆转,先后发生东欧剧变和苏联解体,社会主义遭致严重挫折。这是战后40多年来国际形势所发生的最重大最深刻的变化,小平同志指出:美国,还有西方其它一些国家,对社会主义国家搞和平演变。美国现在有一种提法:打一场无硝烟的世界大战。我们要警惕。所谓没有硝烟,就是要社会主义国家和平演变。

  为了对付以美国为首的西方国家对我们既搞“西化”、又搞“分化”,既保持“压力”、又保持“联系”,“两手促变”的战略,小平同志提出了冷静观察、稳住阵脚、沉着应付的新的战略对策。为实施这个战略,第一,必须坚持把经济搞上去。苏东剧变,经济没有搞好是一个深层次原因,一个国家,最重要的是经济实力。国家之间的竞争,归根结底是经济实力的较量。要抓住机遇,加快发展,争取国民经济每隔几年上一个新台阶。为此必须进一步坚持改革开放,这是决定中国命运的一招。第二,必须坚持人民民主专政。苏东剧变,说到底是由于阶级力量对比和斗争格局的变化,共产党丢权而导致改变社会制度。小平同志认真总结了这个经验教训,为防止和平演变,强调我国必须坚持和加强人民民主专政。他指出:无产阶级作为一个新兴阶级夺取政权,建立社会主义,本身的力量在一个相当长时期内肯定弱于资本主义,不靠专政就抵制不住资本主义的进攻。他强调:在四个坚持中,坚持人民民主专政这一条不低于其它三条。第三,必须坚持搞好党的建设。苏东剧变和演变的原因错综复杂,是一种历史合力的结果,其中最根本的是执政的共产党内尤其是最上层,民主社会主义思潮泛滥,导致共产党蜕化变质,丧失执政地位,社会主义一步步演变为资本主义。小平同志在谈到我国问题时指出:中国要出问题,还是出在共产党内部。真正关系大局的是这个事。

  四、坚持独立自主,维护国家主权与安全

  小平同志在新的历史时期,继承和发展了毛泽东、周恩来同志独立自主的对外政策,并在实践中进一步充实和丰富了这个战略。小平同志认为,在世界上存在着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的条件下,坚持独立自主对外战略的首要任务是维护国家的主权和安全,维护国家利益。他指出:“任何外国不要指望中国做他们的附庸,不要指望中国会吞下损害我国利益的苦果。”[2]维护国家的主权和安全,意味着绝不允许任何国家干涉我国内政。1989年政治风波过后,以美国为首的一些西方国家,推行人权外交,借口“人权”,对我进行制裁,粗暴干涉我国内政。小平同志以无产阶级革命家的大无畏气概,坚持顶住了这股逆流。他说,世界上除了人权之外还有国权,国权比人权重要得多。中国必须在世界上树立“不信邪,不怕鬼”的形象。社会主义的中国谁也动摇不了。维护我国的主权、安全与维护社会主义制度是一致的。一方面,维护我国的主权、安全,才能维护社会主义制度;另一方面,维护社会主义制度,才能不沦为西方的附庸,真正维护住我国的主权、安全。在这里,爱国主义和社会主义是完全一致的。

  坚持独立自主的外交战略,要求在当前国际关系下,既不打牌,也不结盟。这是小平同志的一个创造性贡献。首先是不打牌。毛泽东是一位大战略家,他制定的几个重大外交战略决策带有根强的应变性。建国初到50年代末,在美国为首的西方国家封锁、遏制下,提出联苏抗美全方位“一边倒”的外交战略;50年代末到60年代末,在美苏两个超级大国都与中国为敌的局势下,提出建立世界范围反帝反霸统一战线的国际战略;70年代初,在主要是来自苏联霸权主义的现实威胁下,提出联美遏苏的“一条线”、“一大片”的外交战略。邓小平同志在新的国际形势下改变了这个战略,在美、苏、中政治“大三角”中,我们不再靠近谁、针对谁。我们高举反对霸权主义、维护世界和平的旗帜,坚定地站在和平力量一边,谁搞霸权主义就反对谁,谁搞战争就反对谁。根据这个原则,我们改善了同美国、同苏联的关系。我们中国不打别人的牌,也不允许任何人打中国牌,在世界上庄重地树立我们是一个和平力量、制约战争力量的形象。这个重大转变把我国的外交战略重点,从主要警惕苏联霸权主义、百万大军压境的威胁,转向了在坚持反对霸权主义的同时,积极谋求同美、苏两个超级大国在内的一切国家改善和发展相互关系,努力争取为我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提供一个良好的国际环境,其次,是不结盟。建国初期,在新中国受到美国和一些西方国家封锁和孤立形势下,我们实行“一边倒”政策,同苏联结盟,签订了中苏友好同盟条约,60年代以后,随着中苏关系的恶化,这种结盟关系,实际上已不复存在,通过总结经验教训,我们确立了一条原则:同任何国家,即使关系再好,也不结盟。我们对广大发展中国家所倡导和参与的不结盟运动,抱着积极支持的态度。他们所确立的独立、自主、非集团、和平、不干涉别国内政原则,不仅维护了广大第三世界国家的独立、主权和领土完整,而且有效地抵制了霸权主义,维护了世界和平。

  社会主义制度的本质要求和平,酷爱和平;我国的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也要求有一个和平的国际环境,所以,我国独立自主的对外政策就其实质来说是和平外交政策。帝国主义和霸权主义是战争的根源。要维护世界和平就必须反对霸权主义,这是一个问题的两个方面。

  五、建立和发展同世界各国友好合作关系

  根据社会发展规律,世界各国最终都将走向社会主义;但是,现时各国实行何种社会制度,这是各国自己的选择,别国不能干预:各国既然生活在同一星球上,就应和平共处、共同发展。基于这种认识,小平同志提出建立和发展同世界各国友好关系的战略。建立和发展这种关系的基础就是我国同印度、缅甸在50年代共同倡导的处理国家之间关系的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即:互相尊重主权和领土完整,互不侵犯,互不干涉内政,平等互利,和平共处。小平同志指出:总结国际关系的实践,最具有强大生命力的就是和平共处五项原则。这就是说,在和平与发展成为当代世界主题的新时期,要在世界上实现稳定持久的和平和普遍的经济繁荣,就必须彻底摒弃冷战时期按社会制度、意识形态搞“大家庭”、“集团政治”、“势力范围”的陈旧概念,而坚持以和平共处五项原则作为处理国家间关系的唯一准则。小平同志的这个观点,是对传统国际关系理论的一个重大突破。在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基础上,建立和发展同世界各国的正常外交关系,既是维护世界和平的需要,也是为我国的现代化建设创造良好的国际环境的需要。他说:中国要实现自己的发展目标,必不可少的条件是安定的国内环境和和平的国际环境。我们不在乎别人说我们什么,真正在乎的是有一个好的环境来发展自己。

  在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基础上建立和发展同世界各国的友好合作关系,包括如下几个层次的内容。首先,建立和发展同第三世界各国的友好合作关系。我国具有双重身份,既是发展中国家,又是社会主义国家,是发展中的社会主义国家。第三世界的发展中国家是我国的真正朋友。中国现在属于第三世界,将来发展富强起来了,仍然属于第三世界,中国永远站在第三世界一边,中国永远不称霸,中国也永远不当头。这是一个根本国策。不当头并不是无所作为。其次,调整和发展同西方资本主义国家的友好合作关系。我们坚持以和平共处五项原则为准绳,超越不同意识形态和社会制度,调整和改善了同美国、日本以及其他西方国家的关系。第三,恢复和发展同社会主义国家的友好合作关系;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在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基础上,我国先后同东欧一些国家、苏联恢复和发展了正常的外交关系。实践证明,过去社会主义国家之间奉行的国际主义原则常彼扭曲,苏联曾把出兵捷克斯洛伐克、阿富汗说成是国际主义,把霸权主义同国际主义相混淆;只有和平共处五项原则是靠得住、行得通的。现在,我们把和平共处五项原则,不仅看成是社会主义国家同一切不同社会制度国家关系的准则,也是社会主义国家之间关系的准则。第四,注意改善和发展同周边国家的睦邻友好关系。我国的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需要有一个好的外部环境;在外部环境中,周边环境最为重要。基于这种认识,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我们坚持“远交近亲”,按照“巩固周边、立足亚太、放眼世界”的方针,特别注意改善和发展同周边国家的关系。

  六、实行全方位对外开放

  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小平同志在“现在的世界是开放的世界”这个大背景下,提出世界需要中国,“中国的发展离不开世界”这个科学论断,强调中国必须实行全方位的对外开放,反对封闭和闭关锁国。小平同志所以坚持实行对外开放,把它作为大政策和长期不变的基本国策,一是不实行对外开放,就不能改变我国长期的贫穷落后状态。中华民族在人类文明史的大部分时间里处于领先地位,只是近几年落后了。落后的一个重要原因是闭关锁国,没有实行对外开放。小平同志多次指出:现在任何国家要发达起来,闭关自守都不可能。我们吃过这个苦头,我们的老祖宗吃过这个苦头。二是不实行对外开放,就不能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历史任务是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当前,科学技术日新月异的发展,各国经济一日千里的前进,各国之间的经济联系和科学技术交流越来越频繁和密切。在这种情况下,任何国家都不能在封闭的状态下求得发展,实现现代化。

  对外开放的实质,就是吸收世界文明成果。我国是在经济文化落后的基础上建设社会主义的,这就更加需要实行对外开放,努力吸收世界文明成果,特别是西方发达国家的文明成果,以缩小同他们之间的差距。资本主义是人类历史发展进程中非常重要的一个历史阶段。它在几百年间创造的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超过了以往世代的总和。人类历史发展的速度明显加快了。我国的发展有一个必要条件,就是要了解、利用、吸收发达资本主义国家发展经济和科技的一切成果和经验,在社会主义的基础上加以运用和发展,这样才能实现社会主义制度作为超过资本主义制度的先进社会制度的历史要求。小平同志指出:社会主义要赢得与资本主义相比较的优势,就必须大胆吸收和借鉴人类社会创造的一切文明成果,吸收和借鉴当今世界各国包括资本主义发达国家的一切反映社会化生产规律的先进经营方式、管理方法。这样做,不是引进资本主义,而是吸收人类文明成果,是为了更好地坚持和发展社会主义。当然,对西方糟粕的东西则应剔除,绝不能学。我国实行全方位对外开放战略的结果,引进了大量资金,先进的科学技术和管理方法,促进了国内改革和与世界经济接轨,给社会主义事业带来强大活力。

  七、建立国际新秩序

  在国际形势发生重大转折的新形势下,世界上许多国家领导人、政治家都谈论一个课题:建立国际新秩序。各种方案纷纷出台。但是真正有代表性的是两家,一家是美国的,一家是中国的。美国鼓吹的是,以美国为领导,以西方宫国俱乐部为核心的国际秩序。他们强调,美国是当今世界的唯一超级大国,美国的利益要求美国领导世界,建立一个按美国价值标准为准绳的世界新秩序。克林顿上台后提出了“一个目标”(美国领导)和“三个支柱”(经济安全、军事实力、民主和人权)的对外战略主张,实质上就是要以经济实力为后盾,以军事实力为依托,以“民主”和“人权”为旗帜,对外实现“美国领导世界”的称霸野心。现时,美国无疑要充当“世界领袖”,但毕竟其国力有所下降,处于力不从心的境地,因此往往不是采取单独行动,而是在联合国的旗帜下行动,或是要西方大国为其出钱出力。中国主张的就是小平同志倡导的在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基础上建立国际经济政治新秩序。这两个不同方案的根本区别是:前者推行霸权主义、强权政治,后者反对霸权主义、强权政治,坚持建立公正、平等的新型国际关系。

  小平同志关于建立国际新秩序战略的基本内容是:(1)改变不公正不平等的国际经济关系,代之以公正合理、平等互利的国际经济关系,求得共同发展和繁荣;(2)各国不论大小、强弱、贫富,都是平等的,都有权参与协商解决世界事务,摒弃以大欺小、以强凌弱、以宫压贫和由一个两个大国或几个大国垄断国际事务;(3)各国都有权根据本国国情,选择适合自己的社会制度、意识形态、经济模式和发展道路,反对干涉别国内政,把某种特定模式强加给别的国家;(4)尊重各国主权和领土完整,国际争端应通过谈判合理解决,反对诉诸武力,反对武装入侵和用战争手段解决国际争端。对于我国与外国有争议的问题,如历史上属于我国领土、现在有争议的钧鱼岛和南沙群岛,小平同志提出了“共同开发”的创造性构想。小平同志关于建立国际新秩序的战略主张,反映了新型国际关系的本质特征,得到世界上越来越多国家的支持和赞成。它的实现是一个长期的过程。

  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小平同志的国际战略和外交战略思想,卓有成效地为我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事业服务,也卓有成效地为世界的和平与发展和人类进步事业服务,其真理性和正确性已被实践所证实。世界正在走向新的世纪。坚持小平同志的战略思想,展望21世纪,中国会比本世纪强大,世界会比本世纪美好!

  (作者是中共中央党校科学社会主义教研部主任、教授、博士生导师)

  注释:..

  [1]《邓小平文选》第3卷,第105页。[2]《邓小平文选》第3卷,第3页。

  子午书屋(www.ziwushuwu.com)

· 推荐:毛泽东选集 毛泽东文集 刘少奇系列文集

  点击收藏 小提示:按键盘CTRL+D也能收藏哦!

在线看小说 趣知识 人生格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