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节 国民收入倍增计划
50年代末,在东京的一家餐馆里,池田勇人和一群学者定期聚会。这是他的智囊班子“宏池会”的固定活动,一周一次。作为一直主管日本经济工作的重要人物,他在吉田茂的内阁中主管大藏省,担任过通产相和经济审议厅长官,是“吉田学校”的优等生。
也就在这个时候,年轻的经济专家下村治的见解吸引了池田勇人。50年代中期,还在读博士的下村治就认为日本经济有可能以两位数字的速度增长。池田的经济智囊田村敏雄将他推荐给池田。但在写入正式政府计划的数字上,下村和田村发生了一场论战,下村治认为应该在11%,田村则主张保守一点,坚持在7。2%。池田在听取了他们意见之后,认为前三年应该定在9%,在10年内不低于7。8%,在十年内实现国民收入倍增,即翻一番。
1960年7月。在岸信介下台后,池田勇人以绝对高票当选自民党总裁。
在大平正芳和宫泽喜一的建议下,1960年12月27日,日本内阁会议通过了“国民收入倍增计划”。
改变日本经济的宏伟规划从此开始实行。
池田勇人和当时的日本政界人士从岸信介“政治优先”的路线中吸取了教训。岸信介在签订美日安保条约中,被全日本轰轰烈烈的抗议活动搞得灰溜溜下台。自民党的继任者清楚地看到,在这个时候,只有把握经济优先的政策,才能巩固自己的政权。
日本经济在1955年之后也出现了大规模增长的势头,从1955年开始的神武景气期间,国民生产总值年增长12%,消费热逐渐升温,从1957年开始,消费品的“三大神器”洗衣机、电冰箱、黑白电视迅速普及,进入寻常百姓家。家用工业品的增长率,电视机达到47倍,电冰箱达到24倍,普通工人两个月的工资即可买一台电视机。日本的消费时代开始来临。
从1958年到1961年,日本经济经历了一场长达42个月景气,超过了神武景气,日本人称为“岩户景气”,这是用日本神话传说中的天照大神开辟岩石,创造日本的岩户为之命名的,意味着开天辟地的大繁荣。在这一期间,国民生产总值每年递增10%以上。经济结构发生重大变化,重化学工业投资迅速增长,生产大幅度增加。钢铁,机械、电力等产业部门形成投资引发投资的循环过程。同时随着工资的提高,食品比例下降,耐用消费品、娱乐和交际费用比重增加,娱乐消费意识上升,保龄球、高尔夫球、滑雪、旅行成为时尚。日本的名胜古迹到处拥挤不堪。追求生活舒适成为时代潮流,日本出现了“大众消费社会”。由于消费内容趋于均衡和一致,在将近一半的国民中产生了“中流阶层意识”。
国民收入倍增计划是一个雄心勃勃的计划。它主要提出了五个中心议题:充实社会资本;引导产业结构向高级化发展;促进贸易和国际经济合作;提高人的能力和振兴科学技术;缓和双重结构和确保社会稳定。
日本政府在经济中发挥的最重要的作用是充实社会资本,基本任务是整顿和完善产业基础。在公路、港口、铁路、机场、电信、工业用地和用水,农林水产的现代化方面,投入了大量的资金,投资额为前五年的4。2倍。主管这些公共投资和事业的公社、公团和事业团大批出现,或由政府全部投资,或由地方和民间共同投资。
作为这一计划的杰出形象代表,东京到大阪的时速200公里的新干线东海道,在1964年东京奥林匹克运动会之前的9天建成通车了,从东京到大阪只需要4个小时。
在公路建设方面,名古屋到神户的高速公路全线开通,公路客货运输得到更快的普及和发展。在航空方面,地方航线从零开始,不断增加,而且日本及美国和英国之后,在10年代实现了国际和国内航线的喷气式化。
日本的产业结构在这一时期出现了重大变化。重化学工业的国际竞争力增强了。
日本的钢铁生产超过西德,跃居世界第三位,汽车仅次于美国、英国、西德之后居世界第四位。重化学工业到1963年占工业固定资产的比率达到60%,出口比率在1965年达到62%。在引进世界先进水平的最新设备以后,日本建立了在经济高速增长下的重化学工业生产体系,迅速提高了日本重化学工业的国际地位。
与国内的国民收入倍增计划相配合,在对外经济关系中,池田勇人内阁实施了贸易和外汇管理自由化。
在1955年日本参加关贸总协定的时候,日本的贸易自由化率只有16%,1960年达到40%。
为扶持本国产业的发展,日本实行了严格的进口限制政策。但是在60年代,世界经济形势发生了了变化。日本经济迅速复兴,其他国家认为日本已经是中等发达国家,日本没有理由对贸易和外汇进行限制。而且当时的西欧各国都已经实行贸易自由化,欧洲经济共同体成立后,共同体内部各成员国逐步实行废除关税个贸易自由化。更重要的是美国的压力,美国在1958年的时候地位就已经相对下降了,不仅工业品出口比例由38%下降到22%。1959年日本对美贸易第一次出现顺差。美国强烈要求日本尽快实行贸易自由化。
日本走向开放经济体制是一个精密的乃至精明的过程。
由于日本经济一直以来是依赖进口配额制的封锁体系,很多日本人对开放经济有一种危机感。担心廉价的外国产品源源而来,就会影响日本企业的生存。日本政府决定以新产业秩序取代封锁体制。他们认为,虽然自由化对日本经济会带来一些影响,但是对整个日本经济提高效率会有很大贡献,他势必迫使日本企业和世界先进国家争夺国际市场,而只有通过技术革命、降低成本才能加强国际竞争能力。
在这个时期,日本虽然有意识地对钢铁、汽车、石油化工这几个被认为竞争力较弱的行业进行扶持,但是受到了在野党的反对。当时许多日本企业对自己的国际竞争力充满信心。
到1965年,日本小轿车实行进口自由化以后,日本非自由进口的物资只剩下122种。贸易自由化率已经达到先进国家的水平。
1964年,奥林匹克运动会在东京举行。首相池田勇人忍着喉癌的剧痛,用嘶哑的声音发表了致词,这位被法国总统戴高乐称为“半导体推销员”的“9%先生”,在此之后,因病离开日本政坛,将首相宝座交给了佐藤荣作。在“奥林匹克景气”之后,国民收入倍增计划在佐藤内阁长期当政的情况下延续下去。日本出现了1965-1970年连续57个月的长期繁荣,这个景气以日本神话的建国创造神—伊奘诺尊之名命名,伊奘诺景气最终确立了日本经济大国的地位。
应当看到,60年代整个世界经济,在美国肯尼迪总统采取积极的增长政策以后,主要资本主义国家也相继连续保持了100个月的繁荣,这种国际性的繁荣对日本经济的超高速增长起到了促进作用。
对日本经济的超高速增长,还有一个重要因素,那就是美国的侵越战争。作为美国的后方基地,日本为侵越美军提供了各种物资和服务,并且在这一时期将经济势力渗透到东南亚。
第二节 世界第二的经济大国
在池田内阁时代的1963年,日本的国内生产总值是676亿美元,这一经济规模,大约相当于同期美国的11。4%,西德的70%,英国的78%。达1966年日本经济的实际增长率达到13%,日本在资本主义世界的GNP总量中排在美、德、英、法之后的第五位,
1968年,也就是在明治维新100周年的时候,日本的GNP超过西德,在资本主义世界跃居仅次于美国的第二位。从那以后,日本这个第二的位置一直保持至今。
从当时日本人的实际生活来看,他们还没有深切感受到这个“世界第二”。日本的国民收入在整个资本主义世界还排在第20位。但是日本的主要产业的国际竞争力却非常高,而且一直保持下来。其国民经济的活力、高增长率和低失业率和稳定的物价,使日本在这些国家中处在领先地位。
持续的高速增长,给日本社会带来深刻变化,日本经济高速增长的主要动力是技术革命和消费革命。日本的产业结构中,第三产业突飞猛进。产业结构的变化引起了人口和劳动力的大转移,日本的城市人口到1970年就已经达到72%,形成了东京圈、大阪神户圈、中京圈这三大城市圈。农村人口急剧减少。在整个60年代,从农村流出的人口每年达到60万人。
日本经济的持续高速增长,使日本社会的收入差距不断缩小,到70年代初期,70%以上的人认为自己属于“中间阶层”,整个社会的“中流意识”不断增强。这首先因为消费的平均化,许多家庭将钱花在耐用消费品和闲暇活动方面。从事专业技术工作的人不断形成中流意识,这些人的比例到70年代占到了22%。农村流入的人口对自己的生活也比较满意。不同行业不同工种之间的收入差距缩小。地区间的差距缩小,也使农村和城市的差距有所缩小,1966年,按户计算,农民的人均收入已经超过工人。
1973年,第四次中东战争爆发,石油输出国组织也决定提高原油价格21%,资本主义世界面临石油危机。日本首当其冲。
日本产业消耗的石油的99。7%,一次能源的90%依赖进口,82%的石油来自中东地区。
石油危机使日本经济持续了18年的持续高速增长出现根本性转折,经过一段时期的调整,日本经济进入了经济增长幅度在4%的“稳定增长时期”。
在70、80年代,日本经济保持的中速增长,对外贸易和投资大幅度增加,日本经济的结构也在不断变化,科技创新和知识创新的比重加大。农村的生活水平达到了中等偏上。
到1988年,日本成为投资大国、债权大国和金融大国。1987年日本的国民生产总值占世界总产值的15%,是美国的56%,1988年,日本人均产值超过瑞典跃居世界第一位,1985年底,日本的海外纯资产超过英国和西德,成为世界上最大的债权国。
就在这时,作为世界最大债务国的美国开始对日本反击了。
1985年9月,英、美、西德、法国和日本的五国财长在纽约的广场饭店举行会议,发表了“广场协议”。这个协议希望各主要货币对美元汇率有秩序地提高一定的幅度,汇率应该反映各个国家的经济基础条件。在广场协议之后,日本被迫升高了日元的价值。在以后的一年时间里,日元外汇汇率提高了60%。
90年代以后,日本经济出现了将近十年的持续低迷,到2005年才开始缓慢回升。
第三节 走向政治大国
1983年1月24日,日本首相中曾根在国会发表施政演说时,提出了著名的“战后政治总决算”,他说:“我深深地感到,日本正处在一个战后史的重大转折点上”。“对过去的基本制度和结构,应该毫无禁忌地以新的眼光重新认识。”
在他家乡群马县的一次演讲中,他说:“今后要在世界政治中加强日本的发言权,不仅要增加日本经济大国的分量,而且要增加日本作为政治大国的分量。”
1984年7月,在轻井泽自民党研讨会上,他进一步解释道:“面向21世纪,在日本人一直同前提下,大胆触动过去意见纷纭或回避触及的问题,重新形成统一看法,以促进日本作为一个国家和民族在世界上堂堂正正地前进,推动国家的发展。”
在中曾根执政的时代,日本的防卫费用突破了国民生产总值的1%的限制。在80年代美国里根政府提出星球大战计划以后,中曾根内阁也承诺确保海上交通线,在1000海里海上通道为美国舰队护航,突破了不参加集体防御的原则;并且准许向美国转让武器技术,更突破了武器出口三原则。
到80年代后期,日本的海陆空三军的军事实力已经可以和英、法、西德等国平起平坐。日本在快速走向军事大国。
1985年 8月15日,中曾根以内阁总理大臣的名义,正式参拜了靖国神社。此后,靖国神社成了日本政客不断挑衅亚洲人民感情的表演场所。
日本政客的这些举动,引来了亚洲国家的高度警惕和批判。
点击收藏 小提示:按键盘CTRL+D也能收藏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