子午书屋
重生小说大全

首页 > 重生小说 > 重生之神级学霸

重生之神级学霸

第1410章 智者见智

  从主持人到记者,再到其他的诺贝尔奖获得者,都用好奇的目光,看向杨锐和米切尔森。【无弹窗小说网 weilishi.org】

  老实说,米切尔森问的问题,还真是大家有兴趣的问题。

  杨锐是目前已知道的最年轻的诺贝尔奖获得者了,在此之前,能于30岁以前获得诺贝尔奖的,仅劳伦斯一人。

  然而,那已经是1915年的事了,距今70年之久,并没有人真的能见到年轻的劳伦斯,并且问出这样的问题。

  此时,已经有媒体人,忍不住设想,70年前如果有这样一位记者,能问出这样的问题,对于今天的人们来说,那将是——多好笑的一件事啊。

  哈哈哈哈哈哈!

  杨锐自然就更蒙圈了。

  他用“你在逗我吗”的表情,仔仔细细的打量了一番米切尔森,看到的却是兴奋到近乎狂热的男人。

  “好吧,既然你问出来了,那么,我就好好的回答一番吧。”杨锐摸了摸下巴,道:“你的问题,其实是对科研人员,以及科研界的误解。许多人将科研想象成非常严肃、繁忙和低体力消耗的工作,这样想,其实是不正确的。”

  米切尔森认真的听着,从记者的角度来说,他才不在乎杨锐回答什么呢,只要是回答,他就有东西来写。

  杨锐则是思考着,道:“生活不仅仅是工作科研人员一样热爱生活,我们只是像热爱生活一样的热爱工作”

  他差一点就将“生活不仅是眼前的苟且”给说出来,好在及时收住了,但仍然是顺手灌了一盆鸡汤出来,要不然怎么办呢,在诺奖的公开记者会上,用天赋异禀毒翻大家吗?

  做科研自然是不用天赋异禀的,但是个人都应该明白,科研做到顶端的,一定是天赋异禀的。

  然而,但凡是正式场合,都没有人这样说的。

  “你的天赋不行,还是别做这个了”

  “换个行业也许更有前途”

  “你做这个是浪费前途”

  真心实意的劝慰,如果不是被当做耳边风,就是被嫉恨在心中,只等着有一天,乘七彩祥云归来,狠狠的打脸报复。

  还不如一碗鸡汤灌下去,你舒服我也舒服。

  反正,杨锐在国外说什么惊世骇俗的话,回到国内都会被记者们加工成鸡汤,那他还不如在国外就开熬鸡汤呢。

  苦口婆心的劝说外国小朋友,然后再被外国媒体骂一圈,那不是神经病吗?

  米切尔森果然被灌的很舒服,最关键的是,杨锐的话很有针对性啊,爱工作爱生活什么的,平日里说是很俗的,但是让诺贝尔奖得主说出来,那就一点都不俗气了呢。

  各国的小学生们再写作文的时候,不是又多了一点名言警句了资料吗?

  米切尔森很开心的道:“杨锐先生,您的话让我对科研生活多了一份认识了,不过,您是最年轻的诺贝尔奖获得者,这么年轻就获得诺贝尔奖,您有什么秘诀,或者说,您对于年轻人们的读书做研究,有什么建议呢?”

  主持人已经后悔点起米切尔森了,问题的水准实在是有些低了,基本无限接近娱乐采访了。

  但是,不得不说,就是这样的通俗问题,才是最吸引观众的。

  下面的导播,已经在打手势,要主持人延长米切尔森的时间了。

  没办法,诺奖是很重要,电视台也是要求收视率的嘛。

  辛辛苦苦弄一个直播出来,若是没有观众了,难道瑞典政府和诺贝尔基金会就能高兴了?

  杨锐倒是一点都不觉得米切尔森的问题简单。

  问题的水准和难易程度是没关系的。

  就现在的状态,米切尔森要是敢问基因组学相关专业的内容,杨锐能用三个小时的时间让他后悔说话。

  但是,这种秘诀、建议什么的就扯淡了,回答的不好,说不定就成污点了。

  杨锐揉着下巴,开始回忆自己读过的那些鸡汤段子,想了想,又觉得在这样的发布会上畅谈人生太低端了,于是,他干脆在脑海中,找到了几篇古文,并背起了劝学:

  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冰,水为之,而寒于水故不登高山,不知天之高也;不临深溪,不知地之厚也;不闻先王之遗言,不知学问之大也吾尝终日而思矣,不如须臾之所学也

  中国的古文都是很有腔调的,顿挫有致,优雅而朗朗上口。

  一篇劝学,也基本能够回答许多时候,人们的讨论,例如读书有什么用,社会大学是不是比书本更有用等等。

  杨锐读的很爽,翻译就傻吊了。

  吊不是形容词,那是个动词。

  翻译恨不得现在就解开领带,再脱下皮带,两者相连,甩上房梁,打个活结,脖颈置于其上什么,瑞典的房子没有房梁?死都不让人自由吗?

  瑞典人自然更是听的傻掉了。

  他们听的出来,杨锐似乎是朗诵了一篇古诗还是什么的,但是,听翻译坑坑巴巴的译文就知道——完全听不懂来着。

  信雅达之类的在口译的时候就甭要求了,可就是想听明白具体的内容,翻译也得有个差不多的答案才行。

  奈何古文本身的信息量就大,再翻译成英语,那就更不用说了。

  杨锐用了两分钟的时间,背了几百字的劝学,手一抄,就在椅子上靠了起来。翻译像是被考试了似的,一边翻译一边擦汗,结结巴巴的像是被200斤的孩子踹坏了肺。

  “我应该向你学习。”坐在旁边的奥地利人捂住话筒,轻声赞美杨锐,且道:“我们奥利地也有很优美的诗歌和寓言,这是使用它们的好时候。”

  奥地利人刚才被追问了好几个问题,略显尴尬,此时却是分外的后悔。

  杨锐嘿嘿的笑两声,道:“只是希望别耽搁太多的功夫。”

  台下的导播已经是极为后悔了,他都不用看后台数据就知道,收视率一定是唰唰的往下掉了。

  还有比这更枯燥的发布会吗?

  好在主持人比较机灵,等了一个恰当的时间,就站出来笑道:“感谢杨锐先生的精彩发言,让我们接下来提问下一辈诺贝尔奖获得者”

  底下的记者们却很不满意,纷纷发出嘘声。

  他们才不在乎电视转播的收视率如何呢。

  87年的电视业,在逼格和实力方面,还是战不过报业的。

  米切尔森就抢着道:“杨教授,您接下来的计划是什么,如果有娱乐节目或者电影电视剧的邀约,您是否愿意参加?”

  米切尔森心里已经做好了准备,一旦杨锐给出肯定的答案,或者给出一个模糊的答案,他都会立即去联系娱乐单位。

  在做“诺贝尔随员”的这些年里,米切尔森也是结识了很多的娱乐届人士。

  他有十足的把握,能将杨锐推出去,成为明星。

  诺贝尔奖获得者首次“触电”,卖个几百万份拷贝不难吧。

  还是这么帅的诺贝尔奖获得者。

  撒花,新书重生之文娱学霸热忱上线(误)。

  然而,杨锐听到瑞典人说电影的时候,第一时间想到的却是小电影。

  从国民性上来说,这是一件很奇怪的事。

  瑞典是一个很严肃的国家,像是日本。他们从不迟到,像是日本,他们也从不早到,像是日本。

  瑞典人对制造工业精益求精,像是日本,瑞典人对待人就像是对待机器一样,严谨以至于拘谨,像是日本。

  瑞典人不喜欢麻烦别人,甚至可以说是怕麻烦别人,也像是日本。

  同样相像的还有瑞典和日本的电影。

  他们的商业电影都曾经繁荣过,但没有持续多久,就迅速的堕落成了艺术电影,与此同时,始终繁荣的就是小电影的制作了。

  在亚洲,人们谈起日本电影来,就会嘿嘿嘿一笑。

  在欧洲,人们谈起瑞典电影来,也是啪啪啪一笑。

  杨锐虽然知道对面的记者不是在谈小电影,仍然胸前一冷,连忙道:“人体基因组计划。”

  稍停,杨锐补充道:“我接下来的计划,是参与进行人体基因组计划,对于科研之外的工作,我不感兴趣。”

  记者群里,产生了小小的骚动。

  人体基因组计划谈的很多了,为了这个需要30亿美元成本的科研计划,学者们不得不大肆宣传,并利用一切可以利用的资源。

  对科技圈有任何轻微了解的记者,都是知道人体基因组计划的,作为一项科研计划,它的新闻价值,或许也就是略低于阿波罗计划。

  改变人类自身,治疗癌症乃至于所有的级别,长生不老,破解生物之迷随便选一个点出来,都能写好几本诱人购买的书籍了。

  “杨教授已经确认加入人体基因组计划了吗?”有记者不管发布会秩序了,举手就问。

  “我多次与达尔贝科先生谈过,他非常支持。”杨锐回答的笃定。

  达尔贝科当然支持了。如果说以前杨锐只是代表了pcr的发明者,更进一步的说,代表了先进科研设备的发明和生产,杨锐现在就不用做任何的代表了。

  获得诺贝尔奖,意味着杨锐的名字就是资产。

  就像是达尔贝科宣布支持人体基因组计划,会让美国股市的相关公司的股票大涨一样,杨锐的加入,也是进一步的刺激了人体基因组计划的实行。

  严格来说,人体基因组计划,实际上是分成了三个部分的,除了人尽皆知的政府和企业之间的分野之外,英国的桑格也因为两届诺奖得主的身份,而以诸侯自立。

  英国的人体基因组计划,基本上就是单独进行的,不谈效率如何,气势是一点都不逊色的。

  杨锐虽然刚刚拿到诺奖,不能和桑格相提并论,但诺贝尔奖就是诺贝尔奖,谁都不能说一名诺奖获得者就比另一名诺奖获得者弱了,尤其是在政治和社会层面,更不能如此。

  如果说,以前是杨锐加入达尔贝科的团队中,现如今,杨锐也能以巨头自立了。

  “杨教授,我们是否可以理解,中国政府将支持人体基因组计划?”另一名记者迅速的问了出来。

  “我是科学家,我支持人体基因组计划。同时,我会积极的介绍该计划给政府,至于是否能够被采纳,我还不能确定。”杨锐回答的很谨慎。

  “感谢杨教授的回答。”主持人再次走上前台来,准备结束对杨锐的提问。

  走过场的记者会,已经撒了太多的干货出来了。

  “听说有多家大学和研究机构在接触您,您会选择去哪家顶级的研究所或者高校吗?”这次提问的是个美国人,他一点要遮掩口音的意思都没有。

  而他这次的问题,同样是引起了极大的关注。主持人也默默的退了下来。

  大部分诺贝尔奖获得者,基本都有了成熟的科研团队,居于稳定的岗位和研究机构中,鲜有能随便跳槽者,就是后世的中国长江学者,都被各种合同和项目捆起来,诺奖级的学者,起码都是世界第二阶的水准,哪里有的跑。

  不过,在外籍旁观者的眼中,杨锐所在的北大,显然称不上顶级研究机构,以80年代的中国经济水平来说,一流都非常勉强。

  单就世界排名而言,埃及的开罗大学都比现在的北大高。

  一些人甚至理所当然的认为,获得了诺奖的杨锐,会跳槽去其他的世界名校。

  在出国梦流行的年代,这也不是什么奇怪或古怪的情况。

  杨锐却是洒然一笑,微微摇头,道:“我没有去其他研究机构的意思,另外,我也没有接触其他的高校和研究机构。”

  记者们奋笔疾书,至于最后见报的内容,是否描述了杨锐的坚定,却是智者见智的问题了。

  子午书屋(ziwushuwu.com)

上一章 回目录  下一章

· 推荐:遮天  曾少年  剑王朝  黄金瞳


重生之神级学霸小说 趣知识 人生格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