巴尔干者。今兹欧战之酝酿地也。自布加利亚加入德奥联军以来。塞尔维亚之命运。益涉於危。斯时仍以中立称者。惟有罗马尼亚与希腊二国。罗国当意大利加入战局时。几有倾向协约国之势。赖国王飞蝶南及首相。维持国势於千钧一发之除。迄今尚未坠入深渊。而希腊於条约上虽负有援塞之责任。震於兴登堡及麦刚森之军威。不得不徘徊观望。故在同盟军方面。德国对。之有担保希腊土地完全之宣言。在协约国方面。英国愿割居比路岛。以易其执戈相从之决心。其外交之左右为难。固不待言。而影响且及於政局。嗟乎。立国於巴尔干之难。顾如是耶。溯自十月六日。前首相维尼柴洛。入觐国王昆士坦廷。国王告以内阁之政策。不能全用。维氏即日辞职。令萨米斯组织内阁。一时政局稍定。未逾两旬。英国忽向希政府提出条件。希腊能加入战局。除割让居比路岛外。许以军事上之扶助。小亚细亚属地及希腊边界。扩至君士但丁。并允於媾和后。退出英军所占爱琴海群岛。赔偿一切损失。首相萨氏。以希腊国民与陆军皆主严守中立之辞拒之。旋内阁动摇。因陆军大臣之一言。维尼柴洛以为侮辱议院。要求即行道歉。首相起助陆军大臣。且要求投票。表决信任政府与否。其结果否认者较赞成者。多三十三票□。维氏复於下议院会议时。诋责政府。甚为强硬。议员某斥其不信任希王爱国之心。维氏答称当讨论国事之际。彼不愿牵入国王二宇。当知立宪政体。国王不负治国之责任。惟政党之愚昧领袖。始思以国王为护符。实则国王者无责任之人也。立宪国之责任。全在内阁。国王对於责任内阁。固有表示不同意之权。然经近今选举后。实无所谓异见。故吾王今已无表示不同意之权。吾王洵为名将。然於政治上则无等於军事上之经验。於是萨氏入奏国王辞职。国王极力慰留。萨氏不允。谓前本无意就职。嗣为镇定时局起见。勉任其艰。今与议院意见参差。万难办理国政。国王当即召集各党领袖会议。议毕。命斯柯洛第组织内阁。任首相兼外部大臣。随解散国会。定十二月十九日举行选举。法报对於此举评论。竟谓此乃希王政策之一阶级。以期履行与德奥私立之约。政府设不早为之备。将在巴尔干续受打击。国人断不能原谅政府。至英伦闻此事。虽不若法国恐惶之甚。但众皆承认希腊与协约国提携行事之希望。已为希王之举动所扫除。希政府遂照会法政府。谓希腊决计续守对於协约国抱持诚意之中立。希腊政府。深望英法俄不为离间希腊与协约邦交之流言所惑。驻希英法俄三国公使。随往晤首相斯氏。谓协约国军队。如退於希腊境内。届时希腊将取何种态度。请预先声明。再希腊对於英法军队。应与塞军同等视之。法国复遣阁员柯香往雅典。通告希政府云。英法舰队。已集马尔泰。希腊如有阴谋。必加以重惩。英国因希腊态度。对於将来联军。容或退入希境一节。颇不明晰。宣言当以压力加诸希腊。国人闻之。甚觉恐惶。迨英陆军大臣吉青纳行抵雅典。谒见其君相后。人心略定。十一月二十日。希外部大臣。向外交团领袖。宣称塞兵如入希境。希腊为保全中立起见。拟即卸其武装。拘禁大营。俟战争结局时释放。盖希腊力避战事延入希境也。协约国各使。闻希政府之宣言。如此果决。甚为怏怏。是日。英使署发表公文。称联军既在希腊领土登岸。当然在希腊境内。可以自由行动。今希腊政府对於联军安甯及自由行动权。颇不明晰。故协约国暂行停止希腊向所享受商业上与经济上之便利。协约国此举。并非强迫希腊取消中立。但恐希腊政府。容或施行与其保障之言相矛盾之计画。故不得不出此。如此事之疑点。一经消灭。协约国即行撤消妨阻商品运至希腊之障碍。逾日。英法俄意公使。会同向希腊首相提出通牒。要求希腊切实声明对於巴尔干战争之态度。虽未限时期。但请希政府从速答覆。希内阁即开议。讨论此事。二十四日。雅典来电。称希政府已答覆协约国之通牒。闻希政府已接受协约国之要求。允不解除联军武装。并许联军在希境之内。自由行动。及用希腊之铁路电线。惟对於若干细则。须续行审查协约国之通牒。且声明联军所占希腊土地。自当於相当之时期内恢复原状更。当予以相当之赔偿。并闻向协约国提议。请派军事专家与塞国。陆军参谋部。讨论协约国通牒中关於萨洛尼加之要求。协约国复以详文致希政府。以补前文之阙。至二十八日夜。希政府以覆协约国第二通牒之文。送交协约国公使。大旨谓若主权无损。且不蒙军事性质之限制。则希腊仍守其中立。又谓萨洛尼加及其铁路。若在协约国掌握中。则希腊军队。将丧失其所有之唯一接济根据地。希腊外交情形。至此困难已极。二十九日。伦敦来电。犹称双方仍抱美满结果之望。巴黎来电。则称政界谓希腊此次与协约国之交涉。得满意解决。其然。岂其然欤。
点击收藏 小提示:按键盘CTRL+D也能收藏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