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独秀是中国近代史上一位叱咤风云的人物。在20世纪一、二十年代的辛亥革命、五四运动和第一次大革命的历史上,他都留下了巨大的足迹,被称为“思想界的明星”、“中国革命史上光焰万丈的大慧星”。
20年代后期,由于主观与客观各种复杂的原因,陈独秀犯了错误;不久,他又转向托派,成了中国共产党的反对派。
从此,这颗“明星”就暗淡下去了。但是,虽然他与共产党的关系发展到了不可调和的地步,而被开除出党,然而他与党的争论,仍是革命阵营内部在反对帝国主义侵略与推翻国民党反动统治的路线和方法上的分歧,而且,他的爱国主义精神和若干思想,如“中国革命应该由中国人来领导”;在中国革命中反对把“拥护苏联”当作最高原则;落后的中国应注重发展资本主义经济;人类社会最终将通过和平和民主(而不是通过暴力)过渡到共产主义等,仍为史学界认真地议论着,而且议论得越来越深入。
本书时限,从陈独秀在1927年“八七”会议后正式离开中共中央领导岗位起,到1942年逝世止,可称为陈独秀的后半生。在这个时期中,陈独秀的思想和活动错综复杂,他与共产国际的关系,与中国共产党的关系,与国民党以及民主党派等各种政治势力的关系,都发生了与他前半生不同的变化。自然,他与托派的关系最深,但是,除了一致以外,二者又有许多矛盾和斗争。所有这些,都是陈独秀后期历史上的重大课题,几十年来,吸引着不少中外史学工作者,进行研究和评论,对有些问题的争论还相当激烈,见仁见智,众说纷纭。
笔者几年来参加了陈独秀历史资料的收集、整理和研究工作,写了几篇习作,与林茂生协作编著了《陈独秀年谱》,还与京、沪、皖、徐等地学者一起合作编辑了《陈独秀研究资料》;本书是这些研究成果的一个小结,对以前发表的论著中的错误和不足之处,凡发现的,作了纠正和补充。
本书在收集资料和撰写的过程中,得到了李新、史洛明、陈铁健、张永通、刘传学以及上海人民出版社的热情支持和帮助,在此表示衷心的感谢。
点击收藏 小提示:按键盘CTRL+D也能收藏哦!